审计内部监督作用思考

时间:2022-02-20 06:16:00

导语:审计内部监督作用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审计内部监督作用思考

我们在对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9家办事处的审计中,发现了资产处置中的诸多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作用发挥不力。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清。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围绕不良资产的处置,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侧重于程序合规性、要素完整性。但对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因有关人员主观原因或工作失误造成处置损失而应负的责任则缺乏明确规定,内部管理上还没有建立起责任追究机制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不良资产的处置从方案申报到终结完成要经过许多环节,资产处置人员担负着最大限度回收国有资产的重任,在这些环节上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损失。出现问题造成损失之后无法界定和追究责任,极不利于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

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人力不足。9家办事处有的独立内设专门审计部门,人员也只有2至3名。有的根本未设审计部门,仅在综合部门指定一个人兼职从事内审工作。资产处置涉及的资金量大、范围广、环节多、情况复杂,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从9家办事处在内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现状看,根本没有力量对资产处置的全过程进行实质性审计,最多也只能在资产处置程序的符合性上做些检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部审计监控不良资产处置的全过程十分有限,即使进行事中、事后的检查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更有甚者,有的办事处内审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对资产处置的审计监督基本处于空白。从审计的情况看,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诸多问题长期未被发现,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与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内部审计重点把握不准,时间滞后。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手段,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范资产处置风险,要根据本公司的特点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法。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置不良资产、资产回收最大化为目标,内部审计也应当以此为重点开展工作。从9家办事处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围绕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开展工作,对资产处置的审计仅限于对其是否符合规定的处置程序进行检查,而对于资产处置各环节是否符合资产回收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资产处置人员是否弄虚作假等实质性问题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同时,内审对资产处置的审计是选择在项目处置完毕后进行,即使发现问题也已形成事实,无可挽回。内部审计的重点把握不准,审计时间滞后,没有起到防范处置风险的作用。

为发挥内审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作用,实现不良资产处置收益的最大化,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资产处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从审计发现的问题看,少数项目人员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内外勾结,营私舞弊,隐瞒实情,导致国有资产非法流入个人腰包;经办人员玩忽职守,无偿"赠送"抵押物,随意置换抵债物,随意减免贷款企业和买受人的债务,尽职调查不力,造成不良资产被低价处置;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走过场、为了评估而评估、假评估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资产处置人员把关不严,内审工作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资产处置人员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内审的管理作用,十分重要。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制定处理处罚办法,强化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公司各办事处每年都要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审计工作量大、要求高,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力量,完善机构,充实人员,使之能够承担起资产处置的审计任务;针对资产处置各环节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处罚办法,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资产管理公司审计中发现的许多问题,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除涉嫌犯罪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外,其他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认定机制和处理处罚办法。通过制度的建立,明确相关人员在资产处置中应负的责任,既有利于出现问题时对相关人员责任的认定,也能够依据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

审计关口前移,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中、事前审计,进行全方位监督。不良资产的处置从尽职调查、确定处置方案、上报审批,到方案实施回收资产,期间要经过很多程序和较长时间,处置过程一旦完结,即使事后审计发现问题也无可挽回。应将审计关口前移,发挥内部审计情况熟悉的优势,参与到资产处置的全过程,按资产处置的流程分阶段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