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作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19 05:56:00
导语:劳务合作现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近日我局与市委督查室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市慈欣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样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市工业学校、经济技术学校以及马钢技师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和十七冶公司的国际劳务合作情况进行了调研。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劳务合作有了长足发展,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形式、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但就整体而言,在输出效率、资源开发、运作机制、政策支持以及社会氛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一、工作成效
1、国际劳务不断发展,出境人数逐年增多。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外经主体多元化,优化整合劳务资源,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国际劳务不断发展,出境就业人数逐年增多。1998年以来,马钢先后派出6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工作;十七冶公司以项目带人员,输出大批劳务工人,仅今年在外人数就有469人。而且,随着我市村级劳务的蓬勃发展,农村劳务境外输出也开始起步。去年,当涂乌溪镇村级劳务公司一次就组织122人赴俄罗斯工作,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创新。目前,我市境外劳务已分布在泰国、利比亚、圭亚那、莫桑比克、孟加拉、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冶炼、建筑、机械、食品加工、运输、计算机服务等多个领域。
2、人员结构有效改善,就业层次逐步提高。今年以来,全市新外派劳务人员的数量和规模,尽管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各种专业技术型人员比例不断提高,传统行业人员略有下降,特别是以项目带人员的现象有所改观。外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境外就地招聘普通职工,已成为我市专业大公司在境外的主要用工形式,同时也表明我市的外派劳务人员结构在不断优化。从十七冶公司上半年在外劳务人员数量看,专业技术型劳务人员已占外派总人数的51.4%。
3、专业公司成长壮大,平台构建初步完备。目前,我市具有外经经营权的公司由过去的3家发展到7家,十七冶公司、马钢国贸、中冶华天、马钢建设、马钢设计院、马鞍山市政公司及市慈欣国际经济合作公司都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外经公司。其中,慈欣国合公司具有综合性劳务输出经营权,其余6家具有对外施工、设计经营权,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人员输出。此外,市金桥境外职业介绍服务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具备境外经营中介资质的专业公司。这些外经公司可以有效保障出国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有的公司长期从事出国劳务,了解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熟悉相关操作规程,具有丰富的国外劳务工作经验。我市仅通过专业中介公司就先后输出劳务205人,带回外汇约600万美元。另外,市人力资源市场、市人才交流中心、市招商局对外经济贸易开发部等部门和单位,也都可以受托境外劳务,从而为我市拓展国际劳务工作构建了输出平台。
4、人才资源日益丰富,后备力量比较雄厚。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国际劳务合作人才资源十分丰富。除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我市还拥有18所专业齐全的各类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已达2万余人。由于我市一直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市场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毕业生一专多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这些院校学生是我市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重要资源,尤其是机械维修、电焊、护理等专业在国际劳务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问题分析
1、国际劳务合作的操作平台已经构建,但效率不高。虽然目前我市国际劳务合作专业公司已经搭建起劳务输出的平台,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劳务输出总体规模还较小,社会认知度还不高。据调查,社会对我市国际劳务合作工作的满意度只有27.6%。其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领导对国际劳务合作工作还缺乏足够重视,没有从扩大开放、增加就业、富民强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对外劳务输出的平台利用率不高,群众对出国就业情况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加快发展。
2、国际劳务合作的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就地就近就业的观念比较严重。受调查者中47.8%选择最理想的就业地点是外省;24.6%选择在本省就业;14.9%选择在本市就业;选择国外就业的仅占12.7%。特别是我市周边的苏浙沪长三角地区成为历届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出国就业缺乏吸引力。此外,很多人认为出国劳务就是去挣大钱,对于收入水平期望值较高。在工资标准上,受调查者中49.1%选择月收入在3千美元以上,选择在1千美元以下的仅有3.7%。所以,尽管我市出国劳务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本地就业形势较好,国际劳务资源的总体开发明显滞后。迄今,全市职业院校在国际劳务合作方面都还是空白。
3、支撑国际劳务合作的机制初步形成,但运作不畅。为促进国际劳务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关部门也做了一些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输出、培训、资金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扶持措施,力度不足。加之相关运作机制不够健全,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从督查调研情况看,我市的国际劳务合作基本上处于自发性、松散型状态,没有建立起一个搜集、传递劳务市场信息的网络,企业和劳务人员获得劳务信息极为匮乏,对国际市场政策环境不够熟悉。
4、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意识基本树立,但实践不多。从这督查调研情况看,群众对于国际劳务合作认同率较高,能够认识到“走出去”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通过中介机构办理出国劳务的费用与周边及国内其他省市比不算高,2—3万元费用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可以承受2万元以上出国费用的仅占总数9.9%,大多数人希望出国费用在1万元左右。正是因为门槛较高,虽然有关部门每年1000多个境外就业岗位信息,但往往是求职者心存顾虑,问津者寥寥。
三、对策建议
1、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进一步扩大国际劳务合作规模,是我市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开放、增加就业、富民强市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在出国就业上存在的“短腿”现象。为了加强领导,建议成立“市国际劳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将国际劳务合作工作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长期工作目标,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2、制定激励政策,扶持发展,促其规范。建议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我市国际劳务合作的优惠扶持政策。一是根据税费有关政策,制定境外劳务输出机构减免税费的办法。二是开展国际劳务合作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比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给予出国务工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三是对国际劳务合作人员给予补贴。对参加培训,成功到境外就业的人员,酌情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到境外就业,给予享受社保岗位补贴的扶持政策。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制定鼓励政策。建议设立国际劳务合作奖励基金,重点对正规劳务经营公司、境外就业中介机构、外派劳务基地等进行扶持,做好延伸服务,做大做强国际劳务合作产业。
3、加强行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国际劳务合作的经营资格许可、备用金、市场准入、项目审查、经营资格年审、劳务人员权益保护、劳务人员培训等各项制度,引导和帮助外经公司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共同打造我市国际劳务合作品牌。商务、劳动、外办、教育、公安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发挥贸促会、台联、台办、侨联、侨办、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桥梁作用,形成联动合力。充分调动马钢国贸、十七冶、中冶华天、有总承包资质单位的积极性,进一步整合我市境外劳务输出资源,通过承包境外工程,带动我市境外劳务输出。此外,要有效利用国际诗歌节、友好城市互访等活动,积极推介我市国际劳务合作工作。
4、建立信息网络,构建平台,做好服务。建立健全我市对外劳务输出信息交流网络,全面及时地为劳务输出企业提供国际劳务市场的最新动态,做好需求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传递、及反馈工作,确定有关机构监测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对外劳务合作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建立全市国际劳务输出后备人才的数据库,将社会闲置的劳务资源,包括工作量不足的普通劳务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信息建档,真正做到“有备而储、按需调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5、强化舆论引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宣传境外劳务输出典型经验和做法。采取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编印宣传手册等形式,让国际劳务合作的成功人员以身说教,达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二是宣传境外劳务输出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国际劳务合作的政策法规、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种优惠政策,让求职者了解出国(境)劳务的一般常识、涉外政策法规、境外就业的渠道。三是宣传境外就业信息。通过劳动力市场、街道社区等各种平台,及时境外就业信息,公布我市合法的境外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名单,使求职者“出国有路,就业有方”。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使广大求职者打消出国就业的顾虑,促进我市国际劳务合作健康发展。
- 上一篇:黄金周消费分析材料
- 下一篇:农村流通服务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