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发展经济思考
时间:2022-02-19 05:49:00
导语:重工业发展经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今天地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重工业城市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而对重工业城市而言,其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使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的人均储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2%和7.3%。而长期以来,重工业城市大都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表现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重工业城市传统的生产方式,还直接表现为各种废弃物的肆意排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使重工业城市由于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GDP约占世界的4%左右,而消费的石油占全球7%、电力占13%、原煤占30%、钢材占27%、铝村占25%、水泥占40%。[1]我国每创造1美元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重工业城市的任务更为繁重。
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呈库兹涅茨倒U字形曲线变化。[2]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我国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总体情况处在倒U字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重工业城市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情况早日进入倒U字形右边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重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重工业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立刻提上日程,而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却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首先,一些重工业城市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动态了解不够,因而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其次,一些重工业城市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关心不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就应该高度关注环境状况和资源情况,关心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重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三,一些重工业城市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领悟不深。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在这种发展观的影响下,虽然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二是法规政策滞后。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也有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但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远远没有形成,法制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作用还相当微弱。而在现有法规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重工业城市贯彻得也不够到位,还存在许多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相矛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多数重工业城市没有自己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法规和配套政策,没能发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作用,今后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科学研究薄弱。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为基础,包括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对国外情况的研究,结合中国国情的核算和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研究,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等。这些研究在少数重工业城市已经开始,也有一定的投入作为保障。而在多数地方尚未起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已经落后于实践。因此,如果不加快相关科研工作的步伐,落后的理论将会成为重大制约因素,从而影响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是工作体制不顺。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建立一种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下,政府各部门、全体企业与城乡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目前,地方乃至国家部门之间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和服务上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的职责任务也有待进一步确定。因此,迫切需要尽快明确工作体制,切实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重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举措建议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以“3R”为准则,[3]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Reuse),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重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因此,重工业城市必须下大气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循环经济发展。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科学发展,应当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的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科学发展,主张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不仅应当考虑经济总量的扩张,还应当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仅应当关心当前的经济发展,还应当关心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重工业城市必须“坚持开工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改变“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采取“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过程,走以生态工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通过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物质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要把地方党政“一把手”发展循环经济实绩纳入考核内容,并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奖惩任用的依据之一,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使科学发展观在基层落到实处。
第二,健全法规制度保障循环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无不是从循环经济立法开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制定一整套法规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任务迫切而艰巨。这不是重工业城市自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国家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基本法律的立法进程,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配套法规和促进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专项法规。有关部委要制定废旧轮胎、包装物、冶炼排放物等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加快制定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的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建立强制性的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重工业城市要完善循环经济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对资源性产业实行公平准入,突出资源效率指标和最低技术标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在原料、生产、产品、包装、消费和废物处理回收等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指标,提高企业资源节约意识和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完善政策规划鼓励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尽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重工业城市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税政策体系,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建筑以及低消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积极推进峰谷分时、丰枯分季、差别价格等电价、水价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每年由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项目、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规划的龙头指导作用。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是政府、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工业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工业城市政府的计划、经济、财政、城建、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用规划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将循环经济规划纳入到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积极组织有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开发园区,因地制宜编制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循环经济更快发展。
第四,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化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效率和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目标是现有常规技术所无法支撑的,需要在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因此,重工业城市要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加快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强化环保监督规范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保监督职能,完善现有环境管理制度,把推进循环经济与环境管理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同时要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制手段保障这些责任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安徽省马鞍山市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近年来的招商引资过程中,马鞍山坚持从长远出发,婉言谢绝了一些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坚决将污染拒之门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马鞍山先后否决了145个投资额大但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较好地处理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各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实践中来。马钢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先后淘汰了21台炼铁炼钢炉,改造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环保新技术,实现了负能炼钢,其干熄焦工程成为国家示范工程;筹资1.54亿元建设工业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和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水循环使用率超过90%。通过不懈努力,马钢的吨钢能耗已由2002年的809.5公斤标准煤降至756公斤标准煤,吨钢水耗由2002年的17.6吨降至12吨以下,[4]达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鉴于良好的成绩,马鞍山被省政府批准为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清洁生产试点城市。今年10月28日,马鞍山已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成为中部地区、安徽省及全国钢铁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第六,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必须要有公众的自觉参与,才能把循环经济的法制规范转化为普通的道德准则和广泛的社会行动。重工业城市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发展循环经济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剖析和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编写培训材料,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积极鼓励与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参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使全民能够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节约资源、爱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循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各种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树立循环经济新观念、新思维,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共同参与到发展循环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来。
- 上一篇:商贸合作工作调研报告
- 下一篇:引资成本与代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