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调查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14 02:13:00
导语:国土局调查工作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目的和意义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组织的一项国土系统工程,也是重大的国情省情和市情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全省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推进城乡地籍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特区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搞好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工作的重要保障;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用益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目标
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全面查清全市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各类现势性土地数据;全面查清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市、区二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和变化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编制规划、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科学决策以及落实各项土地严管措施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根据国土部和省国土厅要求,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逐地块调查全市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市、区二级辖域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我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具有良好的基础,一是完成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市范围的1:5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该成果于20*年10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验收,并已衔接纳入我市20*年、20*年变更调查成果中;二是具备了与民政勘界成果一致的区级及区级以上行政界线数据成果,市民政部门提供的乡镇界线数据成果,以及刚刚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界线数据成果,另外还具备了国有河流、国有水库、国有道路的权属调查成果。
根据全国二调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要求,我市将以2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利用新的1:5000卫星遥感影像图,对城镇及村庄以外的可调整耕地、"批而未用"土地、原独立工矿用地、滩涂、苇地、海岸线、耕地坡度和新增建设用地等开展补充调查。按照二调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做好地类衔接工作,同时采用西安80坐标系重新计算和统计图斑面积。
按照图件、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的原则,通过对20*年变更调查成果进行补充调查和数据衔接,获取全市各类土地利用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汇总形成全市各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依据我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在本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逐片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权属等状况。
3、农村土地权属调查
国家和省对我市的任务要求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对我市来说,近年来早已先行全面开展并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调查工作,并制作完成了无争议的土地所有权证书。因此,我市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对此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中遗留的425宗争议地进行调处;
(2)对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进行调查;
(3)根据这几年土地征用情况,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登记情况,以及对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等发生的变化情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
(4)充分利用上述成果,加快推进登记发证工作。
4、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国家和省对我市的任务要求是:按照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对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建设用地逐宗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宗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状况;统计汇总各级行政区的城镇、村庄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住宅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用地以及村庄内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数据。
我市在这些方面已有相当的基础,一是自20*年以来,我市相继完成了本岛大部、同安、集美、海沧等部分城区约180平方公里的1:500比例尺地籍精度数字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二是在本岛老城区、集美区、海沧区和同安区的地籍调查均有较广泛的数据基础;三是近三年来开展的农村土地房屋登记发证工作成果显著,具有相当的数据积累。
经过调查摸底后,扣除原已做的可利用的成果,我市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还需要做的工作有:
(1)农村土地权属调查部分。需要对6.1万宗土地房屋进行测绘和调查,对已完成测绘未调查的约5万宗土地房屋进行调查;
(2)1:500大比例尺基础图测制部分。一是对**~20*年期间测绘的海沧、杏林城区约30多平方公里现势性约可以达到70%的大比例尺图进行局部更新测绘;二是对本岛东北部地区、岛外部分城区、绝大部分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等无1:500比例尺基础图近12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成片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
(3)对原有或新完成大比例图测绘的建成区和建制镇的区域进行成片地籍调查或补充调查和变更调查。一是对本岛老城区、东部地区,集美区、海沧区和同安区翔安区开展成片地籍调查,预计城区需调查的面积为135.7平方公里,38695宗;二对本岛西北部进行变更核实,面积为52平方公里;三是对全市建制镇进行地籍调查,约有357个街坊,34979幢房屋,39.23平方公里。
5、土地调查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
在利用现有网络系统,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基础软硬件设施,加固安全系统等基础上,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遵循集中统一管理、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市管理模式,由市国土房产局统一建立土地调查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专题信息数据库,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满足市、区两级对数据库的管理、更新、利用和社会化服务等工作需要。
(1)建立土地调查相关基础数据库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中应用的卫星影像图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建立全市“1:5000卫星正摄影像图数据库”;对城镇村土地房屋权属调查中测绘的地形图进行加工整理,建立“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并按照一数一源、一数多用、杜绝重复的原则,数据库建成后直接并入我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丰富其基础数据内容,并通过**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其他数据库的互连互通和共享,满足各方面需要。
(2)建立土地调查各专题数据库
按照国家、省土地调查有关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在市级统一建立“市、区两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城、镇、村一体化土地房屋权籍数据库”三大土地调查专题数据库;结合本次土地调查、日常动态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成果图、成果表、以及调查簿、册、卡等数据和资料信息,建立“成果数据库”。
(3)升级完善现有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对我市已经部署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和在平台上建立的土地利用计划规划管理子系统、耕地保护管理子系统、用地预审子系统、农用地报批管理子系统、建设用地供地管理子系统等5个应用子系统进行进一步升级完善,实现对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和土地调查各专题数据库的查询检索、实时调用、综合统计、分析输出等功能,满足市、区两级的管理需要。
(4)建立城镇村一体化土地房屋权籍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市市区垂直、城乡一体、房地合一的管理模式,建立城镇村一体化土地房屋权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查询检索和实施调用功能,实现对城镇村土地房屋权籍数据库的查询检索、统计输出、实时调用和综合分析等功能,满足权籍管理需要,实现编辑录入、制图输出、登记发证、信息变更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满足日常业务需求。
(5)建立土地调查数据资源数据汇总与辅助分析系统
土地调查数据既包括大量空间图形数据,又包括关联复杂种类繁多的属性数据,汇总统计时点要求严格,因此数据的汇总必须采用基于标准数据库的专门应用系统来完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标准化。此外,土地调查数据是国家重要基础资源数据,对该数据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专题分析以及综合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分析成果,是充分利用和发掘数据价值,准确掌握市情,为制定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相关管理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的必然要求。辅助分析系统就是要构建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数据的全面深入分析,获取丰富的分析成果,满足计划、规划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需要。
(6)建立数据库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实现对建立的各信息系统和集中存储的各数据库的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目录体系管理、数据库结构管理、图形符号管理、备份管理、数据转换与导入导出等功能,满足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正常运行维护管理需要。
(7)建立数据交换系统和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利用已经建成的网络系统,建立我市与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数据资源的上传、接收、日常业务的网上申报审批等功能;建立我市国土房产局内外网的安全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内外网间的数据交换。建立基于市政务网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系统,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公众服务系统,为市民和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土地信息服务。
6、成果汇总
土地调查获取的各类成果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整理汇总。首先进行区级调查成果的整理、汇总,再通过对本辖区各区级调查成果进行接边、整合,形成市级调查成果。
(1)数据汇总
借助数据库技术,按照要求对区级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在区级数据汇总基础上,通过接边、整合,形成市级和省级相关数据成果。
(2)图件编制
在区级标准分幅图件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土地调查图件成果进行逐级整理,编制不同比例尺、不同要素内容的系列图件成果,主要包括市、区、镇三级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等。
(3)成果分析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是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二是对土地利用结构、集约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土地变化趋势;三是分析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城镇、村庄土地的开发利用与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
(4)报告编制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编制市、区二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综合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自检报告、成果分析报告)以及专题报告(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7、建立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在我市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在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制定成果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土地调查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建立地籍管理和国土资源其他业务管理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成果应用部门对地籍成果使用和更新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科学的土地调查成果更新制度,继续采用3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调查技术手段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成果变更工作,保证成果准确、客观、现势;充分发挥市、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快速更新中的作用;加大地籍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地籍管理人才的培养,健全地籍管理队伍,为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基本保障。
三、技术依据与方法
(一)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年)。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7号)。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20*年)。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20*年)。
5、《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闽国土调查办〔20*〕004号)。
6、《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
7、《福建省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8、《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年)。
9、《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年)。
10、《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年)。
11、《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12、《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年)。
13、《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15、《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年6月)。
16、《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规范(试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年7月)。
17、《土地登记规则》。
18、国土资发〔2001〕359号文。
19、《**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方案(试行)》。
20、《**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厦府〔20*〕67号)。
21、有关测绘技术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和图式。
22、**市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要求。
23、其他有关土地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的文件、规定等。
(二)技术方法
1、坐标系统
(1)高程系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平面坐标系
A、城市一级导线及其以上各等级测量控制网测量中观测值改化和平差计算应分别在92**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中完成,分别获得各控制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坐标成果。这就要求在各等级测量控制网加密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同时具有92**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坐标的控制点作为起算,且符合此条件的控制点数量和分布应符合控制测量的规范要求。
B、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宗地图均采用92**坐标系。
C、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均采用54北京坐标系,通过坐标系转换获取一套“西安80坐标系”1:5000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和1:5000卫星正射影像图,所有的数据计算和汇总统计成果均要求为“西安80坐标系”。
2、城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采用具有良好现势性分辨率0.6米的"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1:5000正射影像图(DOM),作为本次土地调查的基本工作底图;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将内业判读与外业调绘相结合,内业数字化与外业全站仪和GPS坐标测量相结合,将全面调查与局部更新相结合;在城区、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内外区域调查数据的结合上,界线位置和坐标要遵循小比例尺服从大比例尺,判读服从实测,低精度服从高精度的基本技术原则;内业数据处理上,采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图形及其属性数据的编辑、处理和统计计算,并且要尽可能多采用软件批处理的方式,将手工处理的事务减少到最低,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在新旧地类体系的衔接上,地类分割、地类范围线变更必须在外业实地调绘的基础上进行,或者在有经批准的用地红线、权属宗地界线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做好现状数据的时点控制,记录和保持清晰的数据流向。
城区、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内部的土地现状调查,充分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信息丰富、直观、精度高的特性,结合地籍调查成果,对宗地地块直接利用,对宗地以外的区域,遵循外业调查为主,内业判读为辅的原则,按照土地调查地类对图上的地类要素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图斑线,并建立地类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
3、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必须全部在具有良好现势性的1:500数字图的基础上展开,缺少现势性1:500数字地形图的地区必须首先测绘1:500地籍精度的数字地形图,且在利用1:500图进行地籍调查过程中,必须对已经发生变化的房屋、道路、围墙或其他具有界线或标志特征的地物进行修补测,且地籍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必须采用解析法准确确定坐标。
数字地形图测绘中,各级控制网的布网、观测和平差计算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一二级地物要素测量必须采用全站仪解析测图法,位于道路或开阔地带的次要地物可以采用GPS的RTK实时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地物要素的精度必须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内业地形成图必须采用“城市数字测绘与管理系统(UDSMS)”软件,地籍宗地图的成图和属性数据录入编辑必须采用“**市地籍宗地管理系统”;地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图、表、册、卡等与登记发证有关的重要资料应进行整理并扫描,形成可以建库的数字化资料成果。
4、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在市国土房产局数据中心现有设施资源基础上,按照"统筹利用、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配备和优化升级相应配套的软硬件;系统采用双数据库服务器群集,海量光纤存储,多应用服务器硬件负载均衡的基本架构;以ArcGIS9.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图形平台,以Oracle10g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集中管理;采用J2EE的系统架构和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技术路线,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电子政务系统1期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土地调查应用信息系统;各业务信息系统采用以B/S结构为主,C/S结构为辅的基本技术模式;应用系统必须实现对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关联综合查询、浏览、调用、更新、统计分析、成果图表打印输出、多时序历史数据回溯等功能,实现组织机构管理、统一身份管理、流程管理等功能,满足数据管理与更新维护,业务申请审批办理等需要。
5、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网”、“数字福建金宏网”、“**市政务网”,结合市信息产业局牵头开展的“**市城市地理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和市国土房产局开展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国土资源与房产电子政务系统”等项目建设,建立先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管理网络体系,按照纵向“国家—省—市—区”四级、横向各部门多节点的结构模式,实现各级各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及时交换和传输,为四级国土资源日常管理,为我市各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基础信息和房屋基础信息的应用服务。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通过开展**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形成一系列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市、区、镇、村四级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市、区、镇、村四级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市、区、镇、村四级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市、区、镇、村四级飞入地面积汇总数据;
5、市、区、镇、村四级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数据;
6、市、区、镇、三级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汇总数据;
7、市、区二级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市、区外业调绘原图及外业成果图;
2、市、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3、市、区、镇三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市、区、镇三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5、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图件;
6、土地权属界线调查底图及成果图件;
7、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相关记录簿册
(1)外业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及相关文字记录;
(3)相关修改情况记录。
2、综合报告
(1)市、区两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市、区两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市、区两级第二次土地调查自检报告;
(4)市、区两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3、专题报告
(1)市、区两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市、区两级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果
1、市、区两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市、区两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3、市、区两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4、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市、区两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通知》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时间进度的要求,**市应于200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调查工作任务(不含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年7月~10月
1、工作准备阶段:20*年7月~8月
(1)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准备工作,学习领会《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方案和规范材料。建立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组织体系;搜集资料、编制工作方案和经费预算。
(2)开展业务培训与舆论宣传;
(3)分析准备已有的成果资料,数据资料,配套基础设施等。
2、技术准备阶段:20*年9~10月
(1)完成技术调研工作;
(2)完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城镇地籍调查的技术要求、规程或细则。
(3)确定各阶段大比例尺数字图测绘和城镇地籍调查开展的具体区域,招标方案,编写招标文件。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施进度
1、20*年11月~2008年4月
(1)20*年12月,完成全市0.6米快鸟卫星遥感影像图的采购和1:5000卫星正摄影像图的处理制作。
(2)20*年12月,完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招标采购工作。
(3)20*年12月~2008年1月,完成工作底图制作、打印和西安坐标系的转换工作。
(4)2008年1月~2008年3月,完成地类调查的地块内业判读、外业调绘、新增地物实地补测、海岛调查。
(5)2008年3月~2008年4月,完成调绘底图标绘、地类归并转换和手簿填写,权属界线套合。
(6)2008年4月,区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图件核准。
(7)2008年4月,完成建库数据的预处理形成入库的标准数据。
2、20*年11月~2008年4月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处理成入库的标准数据;检查验收,面积计算、成果汇总。
3、2008年5月~6月
成果上报确认、资料成果存档、经验总结。
4、2008年10月31日
2008年变更调查。
5、2009年10月31日
以2009年10月符合标准的DOM,套合2008年10月以来到2009年10月批准的用地红线,以2008年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进行2009年年度变更调查。
(三)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的实施进度
1、20*年9月~11月
开展城镇地籍测量和地籍权属调查招标工作等。
2、20*年9月~2008年9月
开展全市剩余村庄土地房屋成片测绘工作,并根据测绘工作进度开展村庄地籍权属调查工作。
3、20*年11月
开展已有测绘成果的城区、建制镇(大同街道、马巷镇、灌口镇)试点工作。
4、20*年11月~2009年6月
变更和查清农村部分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大宗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确权达到可发证的90%以上。
5、2008年3月-2009年6月
全面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完成建成区、建制镇的城镇土地调查。
6、2009年6月-2009年底
汇总统计调查,查清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7、2009年6月-2010年6月
整理建档。
(四)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
1、20*年10-12月
完成数据库及系统建设的配套软硬件的采购和安装部署工作。
完成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需求调研和招标文件的编写工作。
完成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主要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2、2008年1月
完成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整体招标采购工作。
3、2008年2月
完成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工作。
4、2008年3月-7月
完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建库。
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库。
5、2008年3月~2009年7月
完成全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结合其它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和农村地籍调查进度将各种数据入库。
结合系统运行应用,实现各种数据的动态更新。
完成数据交换系统和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完成数据汇总统计和分析工作
6、2009年7~12月
系统试运行,并整体检查验收。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机构
为保证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已成立**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国土房产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局、建设与管理局、规划局、农业局、民政局、环保局、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和市国土房产局各一名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房产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担任。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统计局各一名处长为联络员。各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审定实施方案、经费安排和重大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确保**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由市国土房产局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市国土房产局开展工作,及时提供有关保障和相关适用资料。
2、职责分工
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包括:
(1)负责**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宣传、培训;
(2)制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市的工作方案、按专题和项目分别制定**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技术设计或技术要求、**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检查验收细则等文件规范;
(3)审查各区各阶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计划及各部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设计文件;
(4)负责调查工作的检查监督与技术指导;
(5)负责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6)开发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7)检查督促所辖各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8)对所辖各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行预检,督促有关单位按照省级检查、验收意见和市级预检意见整改到位;
(9)对辖区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按照市统一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设计组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对在本区区域实施土地测绘、调查等作业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和协调配合;
(2)制定区各阶段工作实施计划;
(3)协调并处理本辖区土地调查涉及的指界和权属纠纷调处等问题;
(4)对本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自检,上报市预检、省验收,按照省、市级检查意见完成整改工作;
(5)全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6)组织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宣传动员工作。
(二)确定作业单位
本次调查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作业单位,以合同方式规范调查行为。以《任务书》方式下达调查任务并督促执行与检验。市调查办和负责各部分实施的专题工作组应加强对承担调查任务的作业单位资质审查和调查人员的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并通过省、市国土部门专门培训和考核后的专业队伍方可承担调查任务。
(三)宣传培训
要通过报刊、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意义,报道调查内容及工作进度,宣传典型经验及做法,提高全社会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要组织作业单位参加省、市国土部门组织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市、区有关单位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专业队伍的技术骨干开展土地调查任务、规程规范、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明确要求、统一方法,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技术保障
1、明确技术要求
在国家和省统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土地调查相关规范、标准基础上,按专题和项目分别制定《**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等标准,明确我市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2、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和技术咨询制度
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各工作组,由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业务与技术骨干组成,负责监督检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针对问题向市、区提出整改意见。为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由调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和聘请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技术问题的研究、咨询。
3、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严格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等,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1)加强基础资料的质量检查监督。委托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航空摄影的成果、正射影像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基础测绘产品和相关资料进行检查验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作业过程的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能够按时提供合格的航摄成果、正射影像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基础测绘产品。
(2)实行调查成果分阶段检查制度。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试点验收、外业验收、内业验收暨总验收。各区外业调查工作必须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试点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开展外业工作;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并对验收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后,方可转入内业工作;内业工作完成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成果总验收。
(3)实行严格的分级验收制度。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土地调查办对市级汇总成果进行验收的要求,我市采取省、市、区分级负责检查验收的办法,区级土地调查成果由区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组织验收。
(4)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在检查验收时,发现人为篡改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不通过,调查的所有成果必须按步骤重新进行核实、修改;若连续三次发现同类性质问题的,该成果不予验收,同时要追究主要当事人的责任。
(五)经费保障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财政部门予以保障。要积极配套工作资金,确保土地调查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部门不得截留、挪用和坐支。对弄虚作假、截留和坐支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重点跟踪监督检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度、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确保经费使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