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工作思考
时间:2022-02-06 05:30:00
导语:离休干部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我市离休干部特殊困难的主要表现
(一)活动开展难度不断加大。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多年,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仍然很高,对党和人民的感情很浓厚,他们渴望参加各种活动,感受党和社会的温暖。但由于离休干部已普遍处于“双高期”,行动不便,体弱多病,常年无法参加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仅以市物资系统离休干部党支部为例,该支部现有离休干部党员25名(20*年3月至今,无离世离休干部),其中能够正常参加活动的,20*年为21人,占84%,20*年为19人,占76%,而今年以来,仅为17人,占68%,不到三年,这一比例已由84%锐减至68%,并且,这一比例还将随着离休干部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二)医疗、护理费用支出日益增加。目前,我市离休干部平均年龄已高达81.4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离休干部因病住院的比例日益增长,医药费上的开支也随之增加。尽管由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拖欠离休干部一分医疗费,扎实做到了制度范围内医药费实报实销,但如何做好这笔日益庞大开销的保障工作也不容小视。
此外,离休干部的护理、照料问题也愈显突出。随着劳动力工资的日益提高,聘请保姆的工资、住院的护工费等也随之增加,对部分离休干部、特别是对聘请了双护工的极少部分离休干部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例如我市汽车公司的离休干部沈联宪,由于夫妻双双重病在床,一个长期住院治疗,一个长期卧床在家,子女又都在外地工作,不得不聘请了两名护工,每月付给护工的工资就达近2000元,给其应有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精神赡养难度越发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离休干部的生活、自理等能力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人际交流范围日益变窄,精神生活日益贫乏。仅以我市清河区为例,该区现有离休干部98名,其中,身体相对较好,能够正常参加活动的有63,仅占64%,身体状况较差,不易参加活动的有35,占36%,丧偶独居离休干部11名,占了11%,而这一比例,在20*年,仅为7%。因而,在物质赡养得到有力保证的前提下,精神赡养越发显得重要。但是,极少部分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的认识有偏差,认为让老人过上优裕的物质生活就够了,就算是尽到孝道了。此外,子女因工作繁忙以及自身生活的压力等原因也无暇给老人以足够的精神上的慰藉。以及丧偶独居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离休干部的心理照顾和抚慰工作的脱节。
(四)其它特殊困难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于少部分老干部身上。离休干部处中除了上述带有普遍性的困难之外,还有一些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于少部分老干部身上的特殊困难也不容忽视。一是家庭负担重导致生活困难。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特定时期的国情,离休干部子女普遍较多,这些子女年龄较大,且很多为4050人员,一旦下岗失业,再就业难度较大,自然会导致“啃老”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离休干部的生活质量。此外,部分离休干部仍肩负抚养智障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子女的任务,这也大大降低了离休干部应有的生活质量。二是突发事件导致生活质量陡降。个别离休干部因突患重大疾病,急需用一些“实报实销”之外的特殊药、进口药、进口人工器官等,从而导致医药费自费部分较高。部分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生活、医疗开销基本依靠老同志离休费,因此,配偶一旦突患重大疾病,必然导致其生活质量陡降。
二、我市开展离休干部特殊困难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
对于遇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我市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五个一”,即:一套办法、一项基金、一份制度、一档节目、一个阵地。
一套办法——市直离休干部(遗属)特困救助办法。20*年底,我市针对市直离休干部及其遗属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市直离休干部(遗属)特困救助办法”。“办法”就救助对象、救助方法、资金来源、救助标准及实施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和具体说明。各县(区)也参照“办法”,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特困救助办法,深受老干部们欢迎。
一项基金——特殊困难帮扶基金。至20*年起,市委老干部局每年向市财政申请离休干部(遗属)特困救助金10万元,列入离休干部(遗属)特困救助金专户,用于日常对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及其遗属实施救助。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已拨付专项基金近百万元,其中,已发放专项帮扶基金70余万元。目前,市直医药费自费部分达到3000元以上的离休干部均已得到了相应的帮扶。
一份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对因病长期住院、常年卧床及家庭突遇变故的离休干部,一方面坚持定期走访、定期慰问,带去慰问品、慰问金,送上组织的关心和问候;另一方面,通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动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党员,定期送学上门,带去学习资料。
一档节目——老干部工作特别广播节目--《金色夕阳》。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的实际情况,我市在20*年敬老节开播了老干部工作特别广播节目--《金色夕阳》,开设了要闻要览、工作动态、政策之窗、人物风采、养身保健等与老干部生活密切相关的栏目,极大的丰富了离休干部的精神生活。同时,免费为每一位离休干部配发了调频收音机,方便老同志们收听节目,深受老同志们欢迎。
一个阵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由于企事业单位改革、城市化进程及离休干部年龄增长等诸多原因,离休干部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已在许多单位、许多地方实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方便老同志们过组织生活,充分尊重老干部们的政治情感,近年来,我市不拘形式、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淮阴区、金湖县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中心学习组、临时党支部;楚州区、盱眙县以原单位为依托,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清河区、清浦区以老干部局为阵地,加大支部组织建设力度。仅以市直为例,截止目前,已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67个,连续十年,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接受培训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近千人次。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特殊困难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建立健全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在已有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经费来源、帮扶对象、帮扶标准、帮扶人员、组织领导等方面展开,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办法,指导全市离休干部特殊困难帮扶工作的开展。如:在经费来源上,在坚持同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各地通过党费补助、社会集资、个人捐赠等多种渠道,适度筹集资金,建立离休干部扶困救助基金,有效解决离休干部生活、医疗、救灾等特殊困难。同时,单独出台《离休干部困难帮扶基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审批、审计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规定,确保管好用好用活救助基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该基金的使用效益;在帮扶对象上,通过走进离休干部病房、主动与医保部门联系、现场走访等方式方法,主动发现困难,及时予以帮扶,变离休干部本人申请为主动提供帮扶;在帮扶标准上,在与医保、劳保、财政等涉老部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就医药费自费部分等具体情况制定并出台具体的帮扶标准;在组织领导上,可充分发挥原单位、各职能部门、老干部所在街道(社区)社会有关单位、老干部党支部等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和工作积极性,整合各方面工作力量,层层建立离休干部困难帮扶工作网络,形成全社会尊重、关心、服务、帮助离休干部的服务体系。
2、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通过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的媒介,如广播节目、工作信息、部门网站等加大离休干部困难帮扶工作的宣传;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躲”、“怕”的消极思想,积极利用社会传媒,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帮助离休干部解决特殊困难的良好风尚。如联合电视台拍摄老干部工作电视专题片、联合报社开辟老干部困难帮扶工作先进典型事迹专栏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为做好离休干部困难帮扶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3、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离休干部素质高,遇到困难,一般不轻易向组织提出要求。这是他们高风亮节的体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难度。因此,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信息网络,对于我们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离休干部居住较为分散、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方式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以社区为基层单元,以离休干部原工作单位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信息源点,以各级老干部部门为信息汇总平台,及时发现离休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扶。
4、努力打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离休干部离休后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尤为重要。这一点上,离休干部子女的作用无可替代。建议各级老干部部门主动加强与离休干部子女工作单位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他们思想上的认识,另一方面尽可能的给予他们相对宽松的时间,增进他们与离休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各级老干部部门也应该抓住走访、慰问的时机,及时增进与离休干部子女的交流与沟通,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增进他们的认识,努力为离休干部打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5、建立科学的督查考核机制。建议各级组织部门能够把解决离退休干部特殊实际困难作为离休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同级党建目标考核和行风政风评议的范畴,对工作不到位、困难不解决、离休干部反映强烈的,工作督查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评先选优相关资格,行风政风评议不能确定为“满意”,以此解决“救助是否到位”的问题。
总之,建立健全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做好离休干部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关注,才能最终解决好离休干部的各项特殊困难,并实现离休干部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