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就业情况调研
时间:2022-02-04 06:00:00
导语:妇女就业情况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是妇女实现劳动权的基本前提,更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掌握我区妇女就业现状,更好地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大兴安岭地区妇联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我区妇女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女就业问题现状
本次调研共面向210家用工单位和700名适龄妇女开展了调查。接受调查的210家用工单位中,女职工比例为32.46%;对女职工文化程度要求略高于男性,其中要求女职工达到大学学历的为7%,高中以上学历的为53%;接受调查的单位均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66%的单位要求女职工年龄为18-45岁之间,13%的单位要求女工年龄为30—45岁之间。在接受调查的700名适龄妇女中,已经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为37%,其中自谋职业的占6%;37%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为了促进我区妇女就业再就业,全区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创办实体等形式,拓宽妇女就业渠道。一是着重强化就业用工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女性就业,减少就业性别歧视;鼓励求职女性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区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开展“春风送岗位”、“巾帼创新业”等活动,积极为女性提供就业致富途径,扶持女性自主创业,在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妇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下岗失业女工。她们不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创业成功,还带动吸纳了一大批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着重强化妇女就业技能的提高。针对妇女特点,多种途径、灵活多样的开展了妇女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大幅度提高了妇女就业技能,增强了她们的市场就业竞争力,拓宽了女性就业的渠道。三是制定和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对妇女就业、再就业的帮扶。2003年起,我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4050”再就业援助工程,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女性求职者,特别是就业困难妇女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为妇女就业创业争取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开发保洁、交通协管、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女性。四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劳动、工会等相关部门在指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充分考虑女职工的特点,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对劳动合同中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内容作了重点规范,纠正了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在推荐、录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落实了国有企业女职工享有经、孕、产、哺乳期等“四期”特殊保护及禁忌从事有毒、强体力劳动等女职工劳动保护有关规定,女性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二、妇女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工作下,我区妇女就业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妇女就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就业比例失衡,女性就业压力大。接受调查女性的就业率为37%,受调查企业中女职工比例为32.46%,妇女就业率偏低,男女就业比例不平衡。我区有相当数量的就业女性被招聘到企业从事临时性工作,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有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性别歧视、随意提高招用工的条件、不愿用生育年龄的女性等现象。妇女在就业过程中总是缺乏安全感,生怕随时会丢掉来之不易的工作。
2、女性素质偏低,不适应岗位需要。据统计,接受调查的妇女中,高中以上学历仅占37%,而53%的受调查企业需要高中以上学历的女职工。女性整体素质仍然较低,就业群体相对集中在操作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几乎在所有职业中,具有较高的技术、责任、地位和收入的职位上,女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男性所占比例。
3、处于生育期和年龄偏大的女性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从统计结果看,66%的单位要求女职工年龄为18-45岁之间,13%的单位要求女职工年龄为30—45之间。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承担女职工孕产期待遇责任,在招工时避开18至30这个生育年龄段,大部分用人单位拒收年龄偏大和处于生育期的女职工,将一批45岁以上和处于生育期的女性拒之于就业门外。更有些企业由于不愿意承担女职工劳动保护责任而不愿意招收女职工,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三、妇女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1、女性素质偏低束缚了就业。素质偏低决定了女性就业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大部分妇女有就业的热情和实际需要,但因文化程度较低,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目前,我区产业结构已经进入新的升级和调整阶段,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整体素质偏低的妇女就业带来新的挑战。
2、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虽然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新增大批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妇女就业压力,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供需双方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妇女就业仍存在一定困难。
3、女性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大部分妇女就业观念陈旧,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上班才算就业,认为做清洁工、搞家政服务不稳定,不愿到社区从事家政服务工作。
四、对促进妇女就业的建议
1、多方式、多渠道安置妇女就业。目前,在需要安置的人员中,年龄偏大、缺乏劳动技能的妇女占多数,自谋职业有一定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妇女就业的新路子。一是对全区妇女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登记建档,将求职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和求职意向等个人情况登记建档、分类录入微机;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拓宽安置渠道;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提供急需技术人员,拓宽妇女就业渠道。
2、探索开发就业岗位,发掘就业新亮点。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容量。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要重视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
3、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择业观念陈旧、缺乏职业技能是当前我区就业安置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展富余劳动力人员的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转变妇女就业观念,使她们认识到致富的唯一途径就是勤劳。
4、大力推动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鼓励妇女自谋职业,支持和引导妇女兴办私营、个体企业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妇女通过多种形式再就业。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协作,推进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