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1-22 05:22:00

导语:实践与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践与探索

改革开放30年,杭锦后旗的农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在大市场与家庭经营方式的对接上渐显矛盾之时,杭后在创新土地经营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初见成效。目前,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全旗20多万亩土地实现流转,使土地再次绽放出新的活力。

(一)土地入股,农民收入一年翻番

杭锦后旗头道桥民建三组的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入股太平公司,实现整村流转,这是全市乃至全区依托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做成的第一单生意,到目前运行已一年了,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生活怎么样?收入怎么样?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今年,该村村民有四个来钱处,留在太平公司的52人,年薪共有54.24万元,打工的78人年薪有117万元,土地的股金有43万元,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金有5万元,目前,全村180口人收入有219.24万元,人均达到了1.2万元,和去年6000元比,正好翻番。该公司机械化后,节约了许多劳动力,78人外出打工,一年赚回117万元,相当于全村每人又增加了10亩地。太平公司已经定好500头良种奶牛,马上就能运回,等2000头牛开始挣钱的时候,农民的收入还会翻番的。

去年,二道桥镇庆丰五社外出创业的曹旭升回到家乡投资1500万元、农民投入1080亩土地,组建起内蒙古金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庆丰五社兴建集良种肉牛养殖、繁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场。公司还投入300多万元为全社32户农民建起新房。目前,村民已经喜迁新居。“土地也成了我们的资产,能当钱用”,一直以为只有农副产品值钱的二道桥镇庆丰五社的农民,当鲜红的手印压在合同书上以地抵资入股时才恍然醒悟,即便是平日废弃的荒地也成了他们的“聚宝盆”。

土地入股,公司化运做突破了农户分散经营无力面对大市场的难题,把资金、土地、就业等方面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的潜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土地“流”起来,农民“动”起来,脱离土地的束缚,走出田园步入社会,眼界大开,观念蜕变,由一个土里刨金的农民转变成了脑子活、心气高、会思考,懂技术的新型产业工人。同时,住上了新房,走上了油路,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成了“农村社区”。

(二)土地转包,涌现一批有识农民成为产业大户

沉疴尽显,农民亟待“松绑”,而绑住农民的恰恰是自己的观念和赖以生存的土地。吃饱饭,看不起病、念不起书的现状使一部分思变的农民不再受几亩责任田的束缚,他们把土地转包给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大户,居家迁移到城市,开始离土创业,这样的经营模式,在杭后各村各社已经非常普遍了。

二道桥镇甲一村二社杨金山是一个普通的包地大户,他种着80多亩地,其中有自己18亩责任田,其余的分别从附近村社三户农民家转包而来,种这么多地已经很多年了,今年,杨金山种了26亩小麦、6亩番茄、8亩葫芦、10亩玉米及30多亩葵花,四口之家纯收入将达到7万多元。

头道桥养牛大户刘三明通过转包,从当地农户手中聚集了450亩土地,作为他养殖场的饲草料基地。而种地大户杨久胜的830亩土地,让他得到一个“地主”的雅号。象这样经营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杭后有2120户。

转包是目前杭后土地流转中最主要的方式,全旗约有20%左右的耕地,通过自发、自愿转包出去。由于土地的转包,30年来共转移出5万富余劳动力,每年创造3亿元的打工经济,全旗仅留下75%的农民在种植所有的耕地,人均耕地8亩,纯增4亩,实现了转农、活农、富农的目的。

(三)土地租赁,实现规模化经营

内蒙古金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将二道桥庆丰五社1020亩土地入股公司外,还以500元的租金,整合周边农户10000亩土地,作为金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0头肉牛、2000头生猪的饲草料基地。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土地进行大改造、大建设,使“小地块”变“大条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产品绿色环保、循环高效。同时,以年薪不低于1万元的工资雇佣农民从事田间劳动。

土地向能人集中、向产业集中、向大户集中,推进规模化和机械化是杭后土地流转的方向。租赁模式在陕坝镇中南渠村搞的红红火火,养殖大户张新租赁土地、实现为养而种,推出了承包、租赁、寄养“三位一体”的经营举措,通过租赁的方式,整合村内耕地达到1300亩,解决了奶牛的饲草料。并以租牛、寄养的方式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实现了农企双方的分工分业、互补互赢。

杭后的土地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经营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解放了农民,释放出活力,产生巨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