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厅环境整治报告
时间:2022-01-15 04:23:00
导语:建设厅环境整治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迎接明年在我省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学习借鉴北京、青岛成功举办奥运会、奥帆赛的好经验、好做法,搞好全运会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专项整治,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年10月21日至24日,由省建设厅杨焕彩厅长带队,全省17市建委主任和部分市政局长、城管执法局长组成考察组,到北京和青岛进行了参观学习。考察组实地参观了北京主要奥运场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前门大街和青岛奥帆赛基地以及市南区、市北区的环境整治成果,听取了北京市建委、青岛市建委和市南区政府的经验介绍。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北京、青岛的主要做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奥运相关环境建设工作。一是在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初步匡算,北京市奥运总投入达2800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1800亿元、环境改善713亿元、体育设施170亿元、运营支出130亿元,前两项合计2513亿元,占总投资的89.8%。青岛市自申奥成功以来,完成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4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二是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为改善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运行水平,北京市委、市政府20*年成立了分管市长任指挥的环境建设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城市环境景观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环境秩序整顿治理任务,奥运会期间转为负责指挥、协调城市运行保障工作。北京市十八个区县也都成立了分指挥部和办公室,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指挥体系,建立了“市里牵头组织、条块配合协作、属地主责落实”的工作机制。指挥部确定了20*年治乱、2007年见新、20*年添彩“三年三部曲”的工作节奏,即20*年完成该拆、该撤、该清理的任务;2007年在重点大街、重点地区开展环境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20*年完成以奥运元素为主的环境布置,为奥运会召开创造优美环境。指挥部坚持先规划后整治的基本原则,确定了“2468”重点整治地区和“三净四新、六建六不见”的整治标准,每年都提出工作计划,列出项目,分解任务,向各区县分指挥部正式下达任务书,先后组织实施了城中村和城市边角地、户外广告牌匾、拆除违法建设、铁路沿线、首都机场起降航线可视区域、五环路内城乡结合部地区等六大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开展了“人人东道主,建设新北京”系列主题活动,成效显著。三是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北京、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持研究场馆建设、各项配套工程和整治项目方案,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动一切可以调配的资源,为奥运配套工程和环境整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突出文化特色,体现民族元素,注重人文关怀。北京各奥运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城市窗口部位、主要接待场所及其周边环境,处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北京的城市公园和公共场所,都设置了便民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凸显“人文奥运”理念。北京成功启动了前门大街修缮整治工程,以真实老照片为依据,“解危排险,腾而不拆,修旧如初,有机更新”,整修复建了著名老建筑和商业老字号,恢复了19世纪20-30年代的前门大街历史风貌,使成为生动展现老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的开放式、体验式博物馆。青岛市市南区以国际国内先进城区为标准,按照“路要平、灯要明、树有型、绿色浓、墙面新、角落净、山头美、广告规范、色泽鲜明、广场公园如客厅”的目标要求,组织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五大整治工程,特别是政府出资为居民硬化庭院、粉刷立面、通透围墙,优化了城区环境,展示了崭新靓丽的城市形象。青岛市市北区把原丝织厂、印染厂老厂房改造利用为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天幕城,将总督府、化石楼等20多处青岛老建筑做成微缩景观集中于此,打造了一条青岛历史文化建筑长廊,实现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和谐共鸣。同时,北京市对所有行政村、170多个城中村、600多条胡同、400多个老旧小区以及城八区100多条大街进行了整治改造,改善了市民的工作生活条件;青岛市完成小街小巷整治3300处、“平改坡”360栋,改造旧城区和旧住宅小区28片、城中村21个,新增城市绿地1607万平方米,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了筹办奥运带来的实惠。
(三)坚持绿色奥运理念,规划建设实现高标准、高科技、国际化。北京市政府为营造奥运环境,先后实施14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采取200多项措施,空气质量连续9年得到改善;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市隔离地区建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1.26万公顷林地,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6%。青岛市在奥运场馆和配套工程规划设计中,采用了海水源热泵、太阳能、风能、中水回用等技术,全面使用环保材料。青岛市市北区实施海泊河改造工程,进行河道清淤、截污、整修和防渗处理,搭设15座橡胶坝,抽取胶州湾深层海水进入河道,两岸建造园林、雕塑、木栈道和亲水平台,原来的臭水沟变成了生态河、景观河。两市政府还强化了各种城市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包括对污水治理、工地扬尘治理、运输车辆撒漏等的管理规定,为城市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利保证。在奥运场馆和奥运相关工程的建设中,两市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应用,场馆和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部采用国际招标,确保每一个奥运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通过筹备奥运,促使北京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配套、规模齐备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运行,全面提高了基础设施供给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大大加快了城市更新改造的步伐,基本缓解了长期困扰北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明确职责,规范程序,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商务成本,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同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青岛市自申奥以来,完成大中型及限额以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近百个,城市道路结构、管网、供水、燃气、供热、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等方面的整体水平由申奥前的全国中下游水平上升到17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青岛市2001年、2004年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两次改革,构建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统一”的属地化城管模式,建立完善了公安保障、许可告知、责任追究等运行机制,实施了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形成了结构合理、监管有力、公众参与、和谐有序的城管格局,为奥帆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明年10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将在我省举办,17个设区城市都承担部分赛事。这既为全面展示我省改革发展成就、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乡环境整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政府关于迎全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的任务、目标和整治重点等具体要求,快速行动,狠抓落实。
一是督促各市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综合整治的重点项目。要求各城市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对一年的整治工作进行总体策划,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时限和整治标准。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科学合理确定整治的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列出项目清单,建立整治项目档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保证整治行动积极稳妥和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是坚持精心策划,确保整治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有整治项目必须先规划、先设计,后整治。不急于求成,不搞低水平水的重复整治。坚持高起点规划,精心选择规划设计单位,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市建设部门科学筹划明年建设工作,优化城建资金支出结构,把集中整治项目作为今明两年的重点城建工程,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必需的整治项目资金。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整治项目建设改造和运营,为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已经确定的整治项目坚持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建设队伍,监理单位、工程材料。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整治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快比赛场馆和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保证如期完成任务。
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通过环境整治集中行动,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高效、分级分工负责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合理划分定市、区、街、居管理职责,强化属地管理和区街基层管理职能。强化措施,保障个城市实现高效、安全、优质运行,为全运会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广泛推行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加快12319城建服务热线建设,积极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能。
四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建设(城管)部门作为整治行动的牵头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提建议,出主意,切实把整治行动摆上市委、市政府的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将任务分解量化到县(市、区)、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和责任人,市、区、街、居配套联动。同时,建立和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和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单位支持配合,认真做好牵头联络、组织实施、协调服务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建设系统各有关部门、单位将增强大局观念,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发挥主力军作用。
五是加强督查考核,保证整治行动健康有序推进。为加强对各地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省建设厅进一步充实增强了厅环境整治办公室的力量,从有关处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加强信息宣传,编发简报,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和典型。强化调度督察,实行月统计、月通报制度,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我们要求各地按照省里的模式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公众参与力度,保证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圆满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