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信访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31 03:52:00

导语:劳动保障信访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保障信访调研报告

劳动保障工作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城镇化、工业进程加大,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就业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日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劳动保障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集中反映出来。劳动保障信访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成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直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区当前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的开展谈一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当前我区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

20****年至今,我区共收到劳动保障信访件76件,其中市劳动保障局、市信访局转办21件,网上咨询投诉32件,市长直通电话18件,信访案件三年来呈上升的趋势。信访内容主要涉及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养老保险费缴纳与养老金发放、医药费报销、企业军转干部待遇、工残补助、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热点难点问题。

(二)原因分析

1、部分政策制定缺乏前瞻性。个别政策出台前,对情况预见性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有些政策又因制定时间较早,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而引发矛盾。

2、政策执行出现偏差。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群众上访都是来找麻烦的,缺乏换位思考意识,无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上访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另外,由于少数基层工作人员的失职、失误或不廉洁行为,导致政策执行标准不一,因人而异,引起群众不满。如涉及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信访,有些就是由于个别基层工作人员在发放特殊工种证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导致个别不符合发放条件的人员领到了证,引起了群众互相攀比和不满。

3、群众理解不到位。部分群众在对政策措施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主观认为部分待遇享受不到是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从中作梗,故意拖延不办。部分群众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维定式,认为不管有理无理,符不符合政策规定,只要闹了就有可能解决。

二、做好当前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遏制信访问题

1、解决就业问题是根本。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宣传和切实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士兵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要大力整合培训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加强免费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就业的投入,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同时,要加强区、街(乡)、居(村)三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在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求职登记、免费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就业创业。

2、完善社保体系建设是重点。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制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当前,对于大部分离退休人员而言,养老金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是维系家庭正常生活的重要支柱。因此,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强化扩面征缴。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的扩面工作落到实处,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参保义务,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和谐劳动关系是关键。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以《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大力加强监察执法工作,将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情况作为执法重点,广泛深入开展日常巡查、举报投诉调查和专项执法检查,认真受理和及时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建筑领域农民工的维权力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二)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减少信访问题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是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的有力保证。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劳动保障工作事事关系民生,工作的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和声誉,而且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是体察民情的“晴雨表”、检验政策的“调节器”和发扬民主的重要“窗口”,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和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好存在的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高综合素质。广大干部职工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还要加强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业务办理能力,杜绝工作失职、失误,从源头上控制信访案件发生。三是提高信访工作能力。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信访工作的全过程,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施教于先,增强疏导化解问题的能力。要精通业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应变能力,对待突发事件要增强临机处置能力。

2、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干群沟通

要保证信访渠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群众有地方说话、讲理和申冤。要利用劳动保障网站、投诉信箱、举报电话等渠道,引导群众更多地以电子邮件、书信、电话等形式表达诉求;要坚持和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定期听取信访情况汇报,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信访问题;坚持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杜绝拦截阻挠上访群众的现象发生,畅通信访渠道,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

3、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廉政意识

劳动保障部门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坚持科学决策。劳动保障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时,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协调平衡多方利益,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防止出现因部门决策失误而使群众利益受损的群众上访。二是完善政务公开。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完善公开内容;要及时公开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要规范业务流程,公开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公开信访投诉电话、举报信箱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积极获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强行风建设。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严禁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事好办”,妥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信访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把信访工作纳入劳动保障工作总体部署,不断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调抓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领导包案责任制,定期进行信访案件排查、梳理,按照“事要解决”的原则确定包案领导,限定办结时限,明确包案责任,抓好督促落实。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或不负责任而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社会影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劳动保障信访、仲裁、监察和维稳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密切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妥善处理涉及劳动保障的信访问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劳动保障大信访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健全排查化解机制。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把劳动保障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围绕追讨农民工工资、职工退休、企业军转干部稳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着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找出可能发生不稳定因素的问题。对排查出的每个问题,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进行处理。特别是对要求合理但尚无政策规定的问题,要扎实做好解惑释疑工作;对要求不合理或过高的上访人员,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转化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真正做到劳动保障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健全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访信息,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增强信访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四是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审核把关、上报程序、办理时限、向信访人回复等全程跟踪督办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要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依法受理信访,依法解决问题,提高工作实效。对处理过的信访件,要利用下乡等机会,通过电话、座谈等形式,定期进行回访,查验群众满意度,防止重信重访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