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9 02:54:00
导语:红十字会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红十字人道公益组织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红十字事业在促进首都民生保障,城市文明,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北京市红十字会在本系统和部分省市开展了积极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首都红十字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首都红十字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目标,是促进首都红十字事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红十字会作为专业的社会人道救助团体,肩负着政府在人道救助领域助手的重要使命。红十字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如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他们通过各级红十字组织的工作得到实惠。因此,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了解群众愿望、顺应群众要求、关心群众疾苦,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强大力量,积极争取、善于谋划,顺势而为,才能使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人道工程”。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红十字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首都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北京市红十字会建会8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充分说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于实践,是首都红十字事业长期发展,不断壮大的基础所在。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根据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需求,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实力和活力上下功夫,最终实现首都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新的历史时期,首都红十字事业面临的形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红十字事业已经由初创阶段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首都红十字事业所面临的形势及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依据。
(一)首都红十字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随着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红十字人道公益组织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确了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红十字会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救助组织,红十字会倡导的人道精神,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红十字会更加关注民生,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体察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协助党和政府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随着公民社会曙光初现,红十字事业社会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公民社会是由自由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机构自愿组成的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在我国初步显现。社会环境的优化为社会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搭建了更好发挥作用的平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提高引领公益潮流的能力,不断提升红十字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随着首都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红十字的应急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型城市,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红十字会作为城市应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防灾减灾、应急教育、专业救援、赈济救灾中逐步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应急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为首都的安全稳定服务。
4.随着首都文明程度提高和国际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的逐步强化,红十字会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红十字会作为一个人道公益组织,其国际化、现代化、高度文明的组织性质和公益理念,与首都功能定位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息息相关。美国红十字的同行曾对我说: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尤其通过这次奥运服务后,国际红十字大家庭更加紧密注视着北京,对北京的红十字工作有更高的期望值。作为中国首都的红十字会,必须树立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传承红十字文化、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二)首都红十字事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首都红十字事业的现状
第一,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颁布,1994年《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首都红十字事业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第二,构建了初具规模的组织工作网络。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在全国率先理顺了区县级红十字工作管理体制,基层组织遍布社区乡村,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大幅提升,工作能力和作风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推出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救助工作品牌。相继实施“博爱在京城”、“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等一大批救助工程,救助人群遍布北京、全国,延伸到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区,北京市红十字会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人道救助团体,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四,拥有了强大的志愿者队伍。会员总数达到106万名,志愿者遍布各行各业、学校社区,今年奥运服务,我们实名登记志愿者达7万余人。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达到9万人份。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北京血液来源的主渠道。
第五,红十字应急工作正式融入政府应急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以“999”紧急救援中心为主体的应急专业救援队伍,担负起全市1/2的院外急救任务。在各区县建立起了红十字紧急救援队,应急能力和水平大幅度增强。卫生救护培训的长效机制已经逐步建立和完善,取得红十字急救员证书的人数达到市民总数的1/60。
第六,出色完成抗震救灾和奥运服务等重要工作。因为近年来重视加强了应对突发及重大事件的能力,注重了灾前预防工作的建设,使红十字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大地加强了。“999”救援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共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亿余元。7万名红十字志愿者和1942个红十字社区医疗服务站在奥运会期间为各界提供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红十字会参与人数最多、服务领域最广、形式最为多样的一届。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红十字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尚不明确。由于历史的原因,红十字会的性质和任务曾发生多次改变。至今,在社会建设中所担任的角色和任务尚不明确、不固定,很多工作仍处于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境地。
第二,应急体系建设有待完善。“999”专业救援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区县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卫生救护培训尚未走入法制化轨道,受训人数和持证人数在全市常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受训人员在突发事件中作用发挥情况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第三,社会救助实力还比较弱。作为社会救助团体的主要职责之一,北京红十字会系统的社会募捐能力有待提高,整体救助实力较弱,使救助项目和救助范围受到了局限。
第四,志愿服务工作缺乏红十字特色。志愿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甚至人员等均与其他机构的志愿服务有所重叠,既造成资源浪费,有时又缺乏红十字特色。
第五,社会认知度偏低。宣传传播途径和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对红十字理论的深层次研究与探讨;尚未形成富有红十字特色的公益栏目和公益品牌。
第六,体制机制建设与事业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差距。组织机构和岗位的设置、专职人员的配备等已不能满足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需要;市红十字会办公场所存在进出不便、办公场地狭小、设备设施简陋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各项制度建设还需要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学习型组织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内在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既有红十字会内部可以解决的,也有需要外部协调解决的;既有可以马上解决,立见成效的,也有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攻克的。下一步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研究,逐一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三、借鉴成功经验,实现首都红十字事业发展、创新与超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学习借鉴本系统、兄弟省市,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红十字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下大力量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对那些马上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更是将其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列入到议事日程之中,使人民群众能够早日从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一)国内外红十字会在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1.香港急救体系的成功经验
香港的院前急救体系由政府直属的香港消防处救护总区、香港医疗辅助队和非政府组织如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香港红十字会等共同组成。这两类急救组织每年均享受政府财政的全部或部分拨款,共同承担全香港的院前急救和民众的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培训等工作。
第一,设备设施先进,调度和指挥统一。救护总区是香港消防处七大职能总区之一,设有独立救护站36个,拥有普通救护车257辆,救护摩托车36辆,流动伤者医疗车4辆,经费全部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拨款。救护总区的信息调度中心接受消防处调度中心的统一调度和指挥。香港统一使用紧急呼救号为“999”。香港消防处向市民承诺的紧急救护服务应急反应时间(即从接警到抵达现场的时间)为12分钟。
第二,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多角度参与应急救助。香港医疗辅助队是保安局统筹管理的辅助救援队伍。现有公务员95人,志愿队员(义工)4418人(其中20%为医务人员),。医疗辅助队的日常工作为协助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主要配合消防处等政府部门开展院外医疗救助工作,拥有快速搭建临时简易医院、进行应急物资储备的能力,同时开展急救培训和对民众的健康教育等工作。
第三,政府的支持是香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救护总区的救援机构,还是各民间团体和红十字组织的救援机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当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在保安局的统筹安排下,协助政府开展救援。
2.浙江、广东、云南赈济救助工作的成功经验浙江、广东、云南等省的红十字赈济救助工作,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真总结、分析他们的经验与做法,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在符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
第一,将救助关口前移,变灾后救援为防灾备灾。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三省均在平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募捐活动,不断增强自身救助实力,同时加大备灾防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及相关物资的储备,为红十字会能够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刻”采取救援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设立符合地方实际的救助项目,形成品牌文化。三个省的红十字会在救助工作中,根据本地区实际分别设立了农村改水改厕、假肢免费安装与训练、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村落整体迁移等项目,并努力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红十字特色救助项目。
第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发展。三个省的红十字会均将每一次捐赠过程当作一次交朋友的过程,他们还积极与省里其他公益组织开展合作,尽可能地为捐赠方、合作方提供便利,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募捐救助实现双赢、多赢。
3.韩国在志愿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
志愿服务是红十字七项原则中的一项,也是红十字会的特色之一。美国红十字会每年工作的95%—98%是由志愿者来完成的。香港辅助医疗队的成员绝大多数也是志愿工作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志愿工作有着极其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下面着重介绍韩国的志愿服务体系。
第一,全民参与。在韩国,上至总统,下到普通国民全部为红十字会会员,不但定期交纳会费,而且主动参加红十字会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全民参与形成了重视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有完善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韩国的志愿者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人员的登记、从事志愿服务的记录等十分完备。该国对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员还有很多激励机制,如服务累计积分够5000的志愿者,总统邀请其共进午餐等。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强了志愿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第三,志愿服务从小处做起。韩国志愿服务者所从事的,大多数为给孤寡老人送饭,照顾孤残儿童等普通家庭和人员力所能及的工作。简单易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国民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之中。
4.四川省、广东中山市文化传播工作的成功经验
四川省红十字会和广东省中山市红十字会在文化传播工作中,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宣传传播方式,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利用多种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四川省红十字会在借助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工作的同时,在网络上还开办了红十字会博客,传播红十字理念,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红十字会的社会知晓率。
第二,将事后报道变为事前宣传。在宣传方式上,两地红十字会均将原有的事后报道转变为事前理念化、系列化的宣传方式,一方面提高了群众参加各项活动的参与率,一方面使红十字理念和红十字知识得到了普及。
第三,利用大型活动提高红十字会的影响。广东中山市连续六年举行全市性的公益募捐长走活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全部参加,这是对红十字事业的最大支持和最好宣传,中山市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多年捐款过亿的县级城市。
5.香港、密云在组织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香港红十字会和密云县红十字会所处的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人员结构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但是他们都将组织建设与所承担的工作相结合,使组织建设根植于工作之中,在组织体系创新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组织建设与承担的工作相适应。香港红十字会所开展的业务基本与北京市红十字会相同,也承担着对市民开展救护培训的任务。其特点,一是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所承担的任务更为适应,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019人;二是承担着全香港血液供应服务工作(动员献血及管理血液中心),是香港唯一的血液服务管理机构;三是红十字会各项业务经费90%由政府拨款,另10%来自一般捐款和收费项目的支持(20/20年度政府拨款3.26亿元)。香港红十字会还加强与内地红十字会在救灾、救助、救援等方面的合作,针对不断更新的现场急救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和教材整理、出版工作,使红十字从业人员素质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通过“有为”促进组织建设上台阶。密云县红十字会在工作中秉持“有为才能有位”的指导思想,在本县大病救助工作中积极发挥红十字会作用,得到县委、县政府,街道乡镇,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未建立基层组织的街道乡镇纷纷主动要求成立红十字会。现在,密云县红十字基层组织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以上众多的经验只是当前国际、国内红十字工作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小部分。“观一点而窥全豹。”认真分析、研究、借鉴这些成功的工作经验,必将对未来首都红十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首都红十字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1.适应首都公共安全形势,构建功能完备的红十字防灾应急体系
第一,大力推进以“999”为主体的红十字会防灾应急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减灾、备灾、防灾先行的理念,进一步完善“999”应急体系建设,缩短急救半径,提高急救速度,着力发展“999”摩托车急救队,进一步提高生命救治的速度和质量。
第二,建立红十字应急辅助队。充分利用奥运文化遗产,合理使用7万红十字志愿者资源,建立发展各区县和企事业单位的红十字应急救援辅助队,做专业救援队伍的后备军。借鉴香港的经验,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在突发、意外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到召之即来,与专业救援队伍紧密配合,开展辅助救援及心理援助。
第三,继续开展好以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提高广大市民防灾备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力争在5年内将取得红十字急救员证书的人数从现在占全市人口的1/60提高到1/10。要要将红十字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红十字应急教育的接纳程度,提升市民科学素质和城市安全水平。
2.围绕民生保障、社会和谐,构建以人为本的红十字赈济救助体系
第一,研究确定救助项目,培育富有红十字会特色的知名品牌。始终坚持红十字人道救助团体的职能,贴近民生保障,着眼于政府救助的补充,合理设置救助项目,重点开展好医疗、教育、重大灾害等方面的赈济救助工作,全面实施少儿大病救助项目,努力扩大人道救助效果。
第二,拓展筹资领域,增强救助实力。发展相对固定的筹资合作伙伴,发挥红十字基金会筹资主渠道作用,形成可持续的筹资工作机制,变灾后救援为防灾备灾,提高红十字会在重大灾害中应急反应速度和救助实力。
3.顺应公民社会的成长,构建普遍深入的红十字志愿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常态化。认真总结红十字奥运志愿服务经验,因势利导,做好红十字奥运志愿服务队伍的成果转化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规章制度,使志愿服务的人员、服务内容等实现常态化。继续发展与红十字会合作的企业和社会团体组成的志愿者组织,扩大“红十字公益圈”规模,为红十字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二,拓宽志愿服务范畴。加大心理援助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项目的开发力度,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得到体现和弘扬。
第三,做好与志愿服务相关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完善工作机制,配合政府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努力提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数据合格率,继续完善供者服务机制,加快在区县建立供者服务工作站的进程,做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征募、血样采集、再动员以及对捐献者的服务工作,逐步建立起以常驻人口为主的较稳定的献血志愿者队伍。
4.着眼于首都文明程度的提高,构建公信共享的红十字文化传播体系
第一,创新文化传播模式,提高宣传传播质量。积极争取支持,建设集教育培训、史实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红十字传播教育基地。确立以宣传带动筹资、以筹资促进宣传的工作理念,着眼于提高红十字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创新红十字宣传工作体制,吸引更多的社会媒体力量参与红十字传播工作,建立开放式、社会化宣传工作模式。
第二,推动宣传筹资工作项目化运作。以增强红十字公益实力为目标,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品牌宣传、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救助等宣传活动,推动宣传筹资工作的项目化运作。
第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国际影响力。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交往的渠道和方式,拓宽境外项目合作领域,引进先进理念,争取项目合作,争取资金和技术援助,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促进发展,提升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国际影响力。
5.重视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构建富有活力的红十字组织创新体系
第一,完善内部机构,建立学习型组织。适应新时期红十字事业需要,合理增设工作机构,扩大人员编制,完善组织工作网络。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第二,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红十字公益事业为载体,大力发展街道、乡镇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发挥好基层红十字组织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使红十字组织在促进社会发展中不断壮大。
第三,加强工作指导,实现工作创新。加强对红十字学校工作委员会、红十字企业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并开发建立其它领域红十字工作委员会,扩大会员和志愿工作者队伍规模,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在各专门工作委员会中的落实。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探索新模式、新内容,实现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研阶段,结合工作实际,对我会以往工作的回顾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除以上要解决的“五大体系”建设问题之外,我会还将通过加强与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沟通,发掘内部潜力等方式,使办公场地、员工岗位编制、生活福利等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直接影响到首都红十字事业发展,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总之,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会将以加快推进红十字会防灾应急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大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向着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目标、更远大的追求不懈努力,实现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发展、创新和超越。
- 上一篇:教育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 下一篇:经委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