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用评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2 10:24:00

导语:农户信用评定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户信用评定调研报告

200×年初,我们××信用社接联社统一安排,对辖内14825户农户进行了评定和年检工作,这是我社在全省信用社改革后,继续大力开展信用工程的一年,是在信用站撤消后,对全镇50个村进行全面重新评定年检的一年,所以任务重,工作大,时间紧,目前巳年检农户8895户,年检面达60%,我社争取4月份全面结束年检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现就开展农户信用等级年检工作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开展年检工作措施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我社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农村信用工程领导农小组”,各网点相应成立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年检专班,全社上下高度认识农户信用等级年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周密部署,使全镇信用评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利用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社农联动,落实年检。我社依靠地方两级组织,深入村组、农户摸清“三个底子”,即农户底子、村组底子、乡镇经济底子,并按上级规定标准建立相关农户经济档案,年检内容包括农户总资产、负债、经营项目、规模变动、年收入支出、贷款使用情况、信用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同时发扬“挎包银行”精神,开展“送到期存款、送小额贷款、送科技信息”的“三送”活动,在工作中坚持“三带”,即带感情、带责任、带贷款,并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发放方式,手续简便,农民手持贷款证象手持活期存折一样方便,农户踊跃参加,甚至出现争评信用户的局面。

3.严格年检标准、把住关口。对信用户,我社严把关口,一是年检标准关,重点检查农户是否存在拖欠信用社贷款本息的不良记录以及其他不守信用的行为;二是组织保障关,成立多个资信评定小组,与村级干部密切配合,并明确责任,包村包户到岗到人;三是授信颁证关,坚决做到成熟一个,年检一个,对年检合格者,及时颁发《贷款证》。对年检为不同信用等级的及时调整,让诚信者得到实惠。对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信用级别能升能降,不搞终身制。,

二、我社在年检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一)原来部分信贷人员对《贷款证》发放和管理的责任意识不强,信贷人员对农户的资信评估程序不到位,授信额度带有较多的主观性。调查中发现,部分信用社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较弱,认为实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费时费力,成本高,工作量大,以日常事务较多、人员较少为由,对农户资信评估和评定标准不细致分析研究,有的甚至不入户调查摸底,凭主观印象定农户的资信大小,考核认定执行程序不到位,为急于完成上级任务而突击发证,从而使一些《贷款证》所代表的资信等级缺乏客观真实性,以致贷款限额的核定不准确,给信用社放款带来风险。

(二)原来农户信用评定审核不严,受资信额度所限出现以证冒名取得贷款,形成不真实的借贷主体。一些信贷人员放款简单化操作,认为农户一旦有了《贷款证》就相当于该农户取得了相应的贷款权限,农户只要凭他的《贷款证》就可获得资信额内的贷款,对贷款人的经营现状不再进一步调查核实。目前,我社一般对单户信用贷款、担保贷款都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他们的最高限额(即优秀级)一般分别是1万元、3万元、5万元。在实际应用中一部分农户只是春耕秋收式的自给自足经营,不需贷款;而一部分是农产品加工、种植牧养等开发经商办企业的农户,对于这些扩大再生产的经营农户,《贷款证》规定的资信限额显然是不能满足其所需,在无法得到信用社大额贷款的情况下,一些人就采取了借用他人《贷款证》的手段,即以他人的名义向信用社办理贷款,形成小额农贷垒大户的信用事实。二是以借他人《贷款证》名义获得贷款,一般是全村多数农户的《贷款证》被几个经商户使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不等。从而形成不真实的借贷关系主体,失去了《贷款证》原有的宗旨意义。极易导致信贷资产管理和处置中的风险。

(三)部分信贷人员年检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调整信用等级。按规定资信评估小组要逐户对持有《贷款证》的农户进行年检,对农户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后续检查,深入核实农户现有的资产、负债、变现财产等的变动情况,再由资信评审小组据以研究确定下年度资信等级的升降。但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基层信用社特别是我们社人员偏紧,信贷人员相对不足,所辖50个村,3个网点只有12名信贷员,这样有的信贷员要负责七八个自然村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年检工作,并且评定工作中的各种台账及表格繁多,撤销信用站后,人员少业务量大的矛盾已成为农户信用等级管理中的客观问题。再加上一些信贷人员对信用证年检和贷后检查工作重视不够,只为了应付上级年检的任务要求而简化年检程序,有的以日常工作中的主观印象评定调整信用等级,甚至一些人员照抄上年的资信数据,农户贷款被挪用或经营出现危机,丧失还款来源不能及时发现处置,从而使《贷款证》年检结果出现偏差,信用等级不能如期调整,极易造成凭信用证发放的贷款出现不良和损失。

(四)评定不实,有弄虚作假之嫌。在小额信贷年检中,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额度的核定十分重要,对于降低小额信贷风险、保证小额信贷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甚为关键。但是,由于农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和贷款额度的核定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工作,部分信贷人员因不愿深入农户认真调查核实,或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核定上靠感觉、凭主观,随意性较大,加之一些人员在初审、核批时把关不严,从而对小额信贷资金的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胁。有一些信贷员甚至把权力下放到村委会,坐等村委会填资料。这样的做法,使评估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而且避免不了村委会放“人情款”、“关系款”,在农户中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害了信用社的形象,违背了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本意。

三、当前我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了我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受社会信用大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千方百计地逃废信用社债务。而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对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培植社会信用,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我社部分信贷人员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慎贷恐贷心理,再加上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信心不足,影响了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速度。

(二)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评定和年检、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目前信用社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重则下岗清收。在贷款种类中属担保贷款的如果出现风险,可以依法保全债权,而发放的信用贷款如果出现风险,就难以保全债权。为此,基层信贷人员对年检和发放信用贷款顾虑重重,宁可少评或不评,少放或不放,也不去“冒风险”。另一方面,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小额农户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三)掌握农户资信信息困难,不利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目前地方政府对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参与程度低,村级组织职能弱化,加之村级信用站和农户联络员撤消后,导致信用社对农户的资信信息不得不依靠村组提供和信贷人员实地调查,工作量非常繁重,这与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相对不足构成矛盾。据调查,一个基层网点信贷人员一般不超过四人,有的只有二三人,这相对于1万多农户的镇,无疑是严重不足,致使我社对农户的跟踪调查和信用评定、年检工作难以有效实施,绝大部分,不得不继续采用抵押方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

(四)我社在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中一些不规范操作,抑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一是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目前虽然开办了此项信贷业务,但宣传发动工作的力度不够,致使许多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有关情况不甚了解,有的农户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二是执行利率相对偏高。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不论产业类型如何,一律执行基准利率上浮50%的规定,影响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小额信用贷款期限较短。农业产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周期多在1-3年左右,而当前农信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一般控制在半年以内,最长也不超过一年,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符。四是贷款额度与生产资金需求不匹配。有些农户年收人均纯收入已突破5000元,农户一般性的生产资金都能自己解决,根本不需要信用社贷款,而用于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的资金投入,其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信用贷款授信3万元以下的规定与部分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不相匹配。五是农户资信缺乏统一标准。准确评定农户的资信度,是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目前的信用户评定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初审、信用社审定的办法,对农户的贷款授信额度有较大的随意性,农户的授信额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化,有时导致评定结果失真,容易引起农户的不满情绪,而授信的不准确,也会给信用贷款的安全造成隐患。

(五)重规模,轻管理。为完成联社下达的放款任务,片面追求放款数量,不认真年检,就匆匆发证,发放贷款,不注重贷款质量。调查不深入实际,办理贷款时手续不齐全,存在冒名贷款和转借信用证的现象。而且在管理上也存在弊端和漏洞,贷户档案不完整,贷后检查不认真负责,对挪用、转让信用证等听之任之,不实施惩罚,使贷款发放之时就为回收埋下了隐患。

(六)目前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年检,不利于确定贷款责任人。基层信用社人员调动较频繁,曾负责和参与资信评估、评审和核发《贷款证》的信贷人员调换或调离原岗位后,新上任的信贷人员对持有《贷款证》的农户按限额发放贷款,认为该户资信情况已调查,原信贷员已在农户经济调查表的责任人上签字,即使贷款形成不良,也是原信贷员的责任。而已调离的人员则认为自己虽参与对该农户的资信评估、评审,但并未经手放贷款,新放贷款形成不良与自己无关。《贷款证》放款中对此类责任确定没有明确,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后,责任追究就会很难落实。

四、鉴于在小额农户贷款评定、年检和管理中的上述问题,我社对以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和掌握小额信用贷款的具体内涵。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培养农户信用意识,营造农村信用环境的重要途径。信用社在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要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意义、程序、做法和要求,让农户知晓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主体、额度、条件、方式等内容,要坚持以农户资信度确定信用贷款额,在乡村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信用也是一种资产”的社会氛围,弘扬信用美德,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加强基层信贷人员教育培训,强化责任和风险意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则定期组织业务人员思想教育、法规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等专题的培训,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意义和防范资信评定中的操作风险的作用真正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贷款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即是服务“三农”的政策所需,又是拓宽农村市场、谋求信用社发展所需,是实现社农双赢的战略决策。扎实做好资信评估、评审和年检工作是夯实农村农村信用工程的基础,是确保农户信贷资产质量的首要前提。基层信用社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和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审慎负责的工作态度,摒弃官商作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每乡每户和田间地头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信情况。

(三)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提高信贷人员队伍素质。业务的竞争与发展主要资源靠的是人才。目前,现有信用社人员大多是八十年代招收的初高中毕业生和职工内部子女,文化素门等客意识多、下乡吃苦精神差,愿意在城内机构工作,不安心在偏远信用社工作的人不少。质较低,受前些年信用社坐门等贷的官商作风的影响,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转化不到位,坐导致工作作风浮飘,工作不扎实、不深入。为此,上级联社应一方面科学调配现有人力资源,根据各基层信用社的业务量大小对信贷人员定岗定编,确保信贷人员合理分配,解决机构间人力资源不平衡的现象。

(四)完善《贷款证》管理办法和规程,实行连带责任和终身追究制度。针对目前《贷款证》管理中相关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上级部门要尽早研究出台相应管理制度,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第一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并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工作岗位调整新老人员责任要衔接好,新上任信贷员要在尽早的时间内完成对原资信证农户的调查核实工作,以便办理贷款时心中有数,否则只凭证放款出现问题应进行责任追究;如发现原信贷人员在《贷款证》评定、年检中有差错也要视情节相应落实责任。同时,区别信用等级对凭证贷款额度适当调高,以满足部分先发展起来的农户的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实现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与信贷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农信社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信用等级差的坚决不予贷款支持。同时,在规范信贷行为,加强信贷管理和信贷约束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激励机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对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产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有足够的信贷总量和覆盖面,又有较高的质量和回收率。

(六)加强检查和考核力度,促进小额农贷管理行为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上级联社等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小额农贷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在检查中要避免只查看贷款合同、资信情况等资料是否完整性等表面问题,要深入乡村对借款农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核实,通过实地抽查来考核资信评定的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上级管理部门要针对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考核措施,落实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扎实做好《贷款证》评估、审定、核发、年检、放款等各项工作,真正发挥《贷款证》的服务宗旨和经营效能,促进小额农户贷款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