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贷款利率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2 10:10:00

导语:农信社贷款利率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信社贷款利率调研报告

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贷利率定价机制,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情况看,鸡西辖内各地进展程度不一,步伐相对缓慢。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人鸡西辖区农村信用联社就上述问题展开专题调研。

一、工作中面临的难点与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现有定价能力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一是人才匮乏。具备相应专业、文化和理论素质的人才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在定价工作实践中对办法及有关文件是看不懂、理解难、感觉无所适从。二是定价技术含量低。在对辖区各联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审核中发现,利率测算结果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突出表现为:个别农村信用联社在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参照两个以上模板,导致相关内容缺乏逻辑性;利率测算因风险权重把握不准及采集的相关数据历史连续时间短,致使测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在确定基础利率的基础上,以接近现行利率水平为目标进行k值倍数的选取,体现出一定的主观盲目性;个别联社测算结果中同期限贷款利率仅有两个利率档次,未能按用途、贷款方式和信用等级体现利率差别性。三是执行现有定价利率有一种畏难情绪。生怕定价过高,造成农村信贷市场的混乱,引发政府、公众,特别是农民不满意。四是软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有效实施定价工作提供相应保证。利率定价与风险管定价理机制尚不成熟,缺少各方信息资源和历史数据的积累,给定价工作带来一定不便;由于缺少企业评级授信体系的支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贷款定价的科学的调查性。再者,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多数为个体工商户及民营企业,缺乏正规、完善的财务报表,给开展授信评估工作带来困难。与此同时,贷款定价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尚不健全有力,势必亦为贷款定价工作增添一定的主观色彩。

(二)政府、同业、主管部门等对农村信用社现有定价方式各持己见,影响不一

1.政府主动参与并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力。农村信用社属社区性质的中小金融机构,20****年深化改革后,管理权下放到省政府。因此,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某些方面必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政令,接受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也一定程度受制于政府的意志,不能完全按照经营成本和市场价值来确定贷款价格,尤其是农业贷款。制定并颁布优惠政策有效支持“三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如果支农贷款利率定价过高,政府有关人员很容易认为与党的支农政策相悖并违背农民意愿,进而施以某种干预。20****年我省农村信用社曾发生过因央行基准利率上调而上浮贷款利率,却被省政府领导批示再次下调的典型范例。

2.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面临同业竞争的严峻挑战。农村信用社与其它商业银行一样,共同拥有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属性。因此,在各自经营发展和未来市场竞争中,都必须围绕商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价格。谁的贷款定价科学、服务效果好,谁就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赢得更多的机会;反之,则会丧失良机,给未来经营与发展带来影响。当前,农村信贷市场正面临农业发展银行转制、农业银行还乡、邮政储蓄回流、其它国有商业银行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及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而使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形之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在现有高于同业的基础上,再一味按照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来确定贷款定价并高于本身现有水平,必将在今后同业竞争和自我发展中降低优势、广失客户、丢掉市场。

3.主管部门管理机制运行相对滞后,也给基层信用社贷款定价带来一定影响。突出表现为,农村信用社省、市级行业管理部门每年要下达指令性利润计划,作为贷款定价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不仅与现行贷款定价市场化改革相悖,而且根据上级下达的利润计划实施定价工作,时间上最少推迟两个月。而这期间正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旺季。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不佳,历史包袱沉重,导致定价结果与现实水平差距过大成本、效益和风险匹配作为现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基本原则,这在客观上要求,贷款利率的确定要能够覆盖管理贷款所付出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和期望的资本回报。换言之,就是在有效管理贷款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个别信用社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差距较大,坚持按上述原则实施定价,其结果:一方面导致辖区内不同县(市)、区之间贷款利率差距过大;另方面致使经营困难的信用社贷款定价结果远远脱离客观实际。如鸡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现有不良贷款2.5亿元,待处理抵贷资产0.3亿元,历史亏损挂帐1.4亿元,按现有可利用资金规模经营,利率定价后,平均年利率高达15%才能达到盈利水平。

(四)参照贷款利率定价模板实施定价中遇到的两个问题

1.风险溢价综合调整点数(K值)的确定难。对于贷款业务品种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在定价中进行贷款种类划分时,如果简单划分,计算出K值较大,以K的的倍值进行加减调整各档次利率,将导致利率差别过大。如果细分,K值相对较小,但调整时由于受贷款业务空白的制约而难于操作。另外,在计算K值确定各项贷款风险权重时,在没有相应标准体系参照的情况下,以农村信用社现有定价理论水平和能力,无法准确计算各类贷款风险权重,甚至同类档次贷款,不同的县(市)级联社定出的风险权重却有很大差别,进而导致区域间客户待遇的不公平。

2.亏损联社遇有目标利润率数值确定的难题。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中规定:贷款利率=基本利率+综合调整点数。基本利率:贷款资金成本率+贷款管理费用率+税负成本率+目标利润率。这里的目标利润率忽视了亏损社的因素,若简单套用,对于亏损社而言,测算出的基本利率会因目标利润率为负值而变小了(正常应该较大),并且计算出K值也因此而增大(正常应该较小),给不同种类、用途和期限的贷款利率确定造成较大误差。

二、几点建议

(一)搞好宣传,为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国家其他政策性改革相类似。改革过程,说到底是对社会利益及再分配进行调整的过程。直接牵扯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特别是广大农户的利益。在社会各界没有形成共识之前,仓促出台各项改革措施,必然会遇到来自社会各层面的阻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搞好宣传,强化舆论引导,为社会各界和相关主体做好思想准备,并在实践中形成共识,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当务之急的是,人民银行总行应尽快制定统一宣传口径,自上而下多层次、多方位广泛利用媒体、网络等手段,搞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逐步改变社会各界有关人员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改革持有的反面态度;改变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户传统习惯于原有定价模式的旧思想;克服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畏难情绪,提高自我定价的信心和勇气,进而为推动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市场化改革扫清各种思想障碍。

(二)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改革应坚持平稳过渡的原则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贷款对象主要面对农民。50多年来,农户始终存有按央行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确定贷款利率才是合法的理念。如果央行突然间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由农村信用社自主确立,广大农户短期内会难以接受,甚至认为是“乱涨价”而引发群体事件。为此,央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在尊重以上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宜将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步伐迈得过大。短期内应与现行利率水平保持一致或存有微小差距。要让地方政府、借款户尤其是农民以及信用社自身有一个适应过程,而后进行平稳过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引发意外波动而挫伤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功。

(三)建立并完善理论体系与定价机制,确保贷款定价的科学性

理论界及央行上层机关要在贷款利率定价方面强化理论研究,为基层联社在贷款利率定价中计算K值及相应风险权重提供科学并易于操作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贷款风险管理系统,随时搜集并掌握客户财务、产品和经营等信息,为实现风险管理和科学定价提供客观依据。要通过建立并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指标体系,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定期或不定期采集、整理和分析贷款利率定价所需的各类历史数据。同时要利用信息反馈机制,适时进行监测,发现并掌握贷款定价实施情况及问题,为贷款定价技术的校正和改进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及措施。此外,有效利用央行窗口指导和监管职能,督促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改善经营、化解风险、全面降低定价成本,也是信用社提高定价能力、进行科学合理定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能力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工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定价人员的素质。为此,人民银行在有效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通过搭建各类平台,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进行辅导与讲座。农村信用社也要采取各种办法及措施,主动加强贷款定价人员队伍建设,同时改善相关硬件环境,为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证,进而全面提高贷款定价工作质量。(作者:马忠臣张庆华吴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