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2 10:05:00

导语: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一、****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市现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426个,其中工商银行51个,农业银行60个,中国银行16个,建设银行26个,政策性银行5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37个,邮政储蓄131个。位于乡镇的机构116家,占全市机构务现状的总数的27.23%。其中农业银行21家,农村信用社48家,邮储47家。农业银行机构乡镇覆盖率42.86%,农村信用社机构乡镇覆盖率97.99%,邮储机构乡镇覆盖率95.92%。乡(镇)所在地具有贷款功能的机构43家,占乡镇机构总数的37.08%。其中农业银行17家,农村信用社36家。

目前,****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的金融服务仅限于存款和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了信贷支持。到20****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111024万元,较年初减少17155万元。主要原因是农业银行农业贷款锐减,****市农业发展银行充分发展政策性银行优势,积极向粮食收购企业、加工企业、产业龙头企业等行业发放贷款,全年新发放贷款88264万元。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存款业务。特别是邮政储蓄机构利用网络优势还能为农民提供全村国通存通兑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展了“一证通”业务。共在32个基层社、34个行政村进行了“一证通”试点,评定“一证通”农户1792户,授信总额3860万元,有718户得到“一证通”贷款1578万元,为支持“三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够。由于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中心,农户居住较为分散,不集中。有的村偏僻,距离乡镇远则达上百公里,有的还不通汽车,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无法出行。****市位于乡镇的机构有116家,只占全市机构总数的27.23%。特别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逐渐退出了农村市场。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代办站撤并后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服务鞭长莫及,使部分农村地区长期处于无金融服务状态下,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农村地区缺乏担保组织机构。农户和农村私营企业由于资产有限,大都缺乏有效的贷款抵押物,而农村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又将是否有抵押担保当作放款的必备条件,造成一些确有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因缺乏抵押担保而被迫搁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资金没有“落地生金”。****市国有商业银行在基层的机构只单纯吸收存款,吸收来的存款没有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而是上存赚取利差。20****年末,****市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占全市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总额的64.61%。邮政储蓄机构,以其邮政代办点遍布乡村和通存通兑的优势,将农村地区闲散资金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上划。20****年末,****市邮政储蓄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额的22%,是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总额的2倍还强,农村地区的资金被邮政储蓄尤如抽水机般地抽走。相反,农村信用社却因资金匮乏而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对资金的需求。

(四)农村信用环境差。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严重,信用环境现状堪忧,躲债、逃债、赖债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金融机构为有效规避风险,不敢将资金投放到信用意识淡薄的农户。虽然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过程中,开展过信用乡(镇)、村、户的评定,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但由于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现在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些信用乡、村、户早已被人淡忘,信用典型作用没有发挥,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长期得不到改观。

(五)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在我市农村开展业务的银行机构只开办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业务等服务特征明显的业务品种还是空白。贷款也只停留在发放种植业、养植业等生产费用贷款上,助学贷款、消费贷款还没有开展。另外,****市乡镇金融服务网点除邮政储蓄外都不具备跨省、市、县的异地汇兑功能。银行汇票、承兑汇票、票据贴现、信用卡、网上支付等业务更是涉及不到,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三、多策并举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紧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合理布局,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和作用,逐步改革信贷产品单一的现状,拓宽业务范围。在做好粮棉油收购调销贷款的同时,审慎推进“三粮企业”等新业务发展。要逐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并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价有偿、优势互补原则基础上,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合作,适当拓展业务空间,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服务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在支农服务中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人缘和地缘优势,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竞争,做好资金需求调查,大力组织资金,为农业贷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加快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网点建设,尽快填补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

(二)完善农村担保体系,为农业贷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专门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同时,通过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引导已成立的其他担保机构进入农村,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畅通农村资金回流渠道,增强反哺作用。要明确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每年资金返回支持“三农”发展的比例,对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限制其增设分支机构。对于支农资金不足的地区,可以采取将县级人民银行邮政储蓄转存款全部转化为支农再贷款,增加对当地“三农”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诚信宣传,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农村信用社位于支农的最前线,与农民最贴近,为此必须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应结合当前开展的“一证通”业务,借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继续加大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要树立一批讲信用的典型农户,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根本好转。

(五)增加业务品种,为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要改进贷款管理方式,适当扩大借款范围,简化不必要的贷款手续,提高信贷工作效率。二是要结合农村、农业、农户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时推出灵活便利、易于被农村消费者接受的消费贷款种类,重点推出农村建房、购买农机具、大宗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等消费性贷款,满足农村对信贷资金的需要。三是要大力发展以结算、信用卡及收费等为重点的中间业务,丰富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品种。四要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