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12 10:02:00

导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组长×同志牵头,针对我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因为农业用地被国家建设征用而被动失去土地的特殊群体,我们称其为被征地农民。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一、我县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

全县共辖x个乡镇x个行政村,共有农户×户,×人,现有耕地×亩,人均耕地x亩。×年以来,累计被征占土地114263亩。根据×年×月各乡镇报表统计,人均耕地×亩以下的涉及6个乡镇x个行政村,×户×人。其中,因×建设用地而产生的移民村×个,被征地农民×户×人;因×公司建设用地而产生的被征地村×个,被征地农民×人;因近几年小城镇建设占用耕地而新产生的被征地村×个,被征地农民x户×人;其它原因造成失地的被征地村×个,被征地农民×户×人。从被征地农民的文化结构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小学文化及文盲占×%,初中文化占×%,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

二、存在问题

解决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问题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我们调研,在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中,还有许多存在问题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经济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现行“一刀切”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实行。如近几年因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建设产生的一些被征地村,地理位置优越,非农业收入渠道较多,经济状况比较好;而×年代因××建设用地而产生的移民村,当初国家给付的占地补偿标准较低且款项早已用尽,经济状况较差。

(二)农村集体经济依然薄弱,集体补助部分不能到位。《×人民政府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意见的通知》中规定“集体补助部分不低于筹资额的×%”。根据我县当前实际,被征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高低不平,主要在x至x万元之间。结合我县城镇最低生活水平(×元/月),男未满×周岁、女未满×周岁的被征地农民每人需交纳保险金x元,其中村集体应补贴×元。以我县经济状况较好的×村为例:×村位于我县县城,共有农民×人,其中男满x周岁、女满x周岁的农民不足×人。因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该村现有土地×亩,人均不足×亩,村集体现有积累的征地补偿费等资金x多万元。按最低缴费档次,每人补贴x元计算(不含男满×周岁、女满x周岁的农民),需×多万元,仍存在×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而那些村集体经济较差的移民村,村里几乎没有一分钱,有的甚至还有不少外债,补贴被征地农民的保险金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三)失去土地后收入不稳定,被征地农民个人经济实力较弱。在我县农村x岁以上的农民大多失去获得收入的能力,并且没有积蓄,生活上基本靠子女扶助。每人近万元的保险金虽然为数不多,但他们却无法筹措。尤其是一些移民村的被征地农民生活在贫困的边缘,有的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有的靠开山坡地或在水库打渔为生,连固定的住房都没有,缴纳几千元的保险费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他们却恰恰是最需要养老保障的群体。即使是经济状况较好的青壮年农民,不仅要承担一家人的生活、学习、医疗等费用,还要为将来的生活着想,在此基础上要是拿出几万元钱来缴纳全家的养老保险金,对他们仍负担较大。政策虽然优越,对于收入较少的被征地农民也只能“望保兴叹”。

(四)被征地农民理解政策有偏差,参保意识不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很多农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新事物,没有现成的事例可供参考。让他们抛弃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自己做长线投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享受养老保障,一时还难以接受。他们对将来享受的待遇顾虑重重,担心未达到领取年龄就去世钱全亏了怎么办、刚刚领取就去世领不回本金怎么办?有的甚至认为,将这些钱交到社会保障机构,还不如自己存到银行慢慢花。

(五)被征地农民未及时就业,造成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劳动素质偏低,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未参加过任何就业培训、转岗培训或技能培训,有一技之长的不足x%,多数农民既缺乏劳动技能又缺乏资金,无力自主创业,同时企业担心他们难以管理而不愿意招用这部分人,致使他们处于失业状态。即使找到工作的被征地农民,其工作状态也极不稳定,长期作为临时工,享受不到劳动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权利。

(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急需进一步完善。虽然现在从国家到地方都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主要的工作日程,但这项工作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一直未能在大范围内全面开展,制定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具体,一些配套的测算、缴费、领取软件不能及时开发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测算和估计,有效性、科学性较低,没有说服力,适应不了现代化办公的需要,也影响了政策的宣传、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加快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步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今后一段时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提高认识程度,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克服只顾建设需要,忽视被征地农民出路的观念,统筹规划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的问题,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与经济补偿、劳动安置、失业保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使被征地农民充分享受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制定符合被征地农民养老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保险政策。一是资金的筹集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测算而定。对于近年或以后进行征地工作的地区,资金的来源主要应来自于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收入。缴费要有一个下限,鼓励多缴,可以联合社会保障机构和土地管理部门介入土地的征用过程,以确保资金的专项专用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利益。对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被征地村,调整村集体补贴的方法和比例,可以考虑按年龄段或按户、按人口等多种方式补贴,允许资金分批次分年度到位。二是个人负担的保险金部分应满足各种经济层次的被征地农民,上缴模式多样化。政策上可以向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特别是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适当倾斜,尽早将他们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灵活的缴费档次,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愿选择缴费标准。实行“个人帐户”储存积累制,鼓励农民趸交,也可分年度按规定基数缴纳,以统一结算的办法来参加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三)积极研究完善具体的配套制度,解除被征地农民的顾虑和疑问。借鉴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如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退保”、“十年保证期”等制度,增强制度的吸引力。出台健全的详细的工作流程,尽快完成并制定出缴费标准、养老金发放、基金运营与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宣传资料及各种测算表格,使被征地农民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都能从中体现并解决。

(四)促进被征地农民及时就业。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广阔的就业空间,是解决他们老有所养问题的另一条出路。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发展投资小、收益高、见效快,对技能、文化等要求不高的项目,并尽早出台有关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和引导三产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x山区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拉长产业链条,为被征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完善劳动力市场,对有劳动能力的被征地农民给予免费职业指导、办理就业优惠证,让他们享受下岗失业工人同等待遇。在劳务输出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征地农民,帮助文化程度较高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就业。三是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制定x年培训规划,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基地,依托乡镇党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迎合市场需求且前景广阔的各种技能培训班,及时对被征地农民分类、分级、分产业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x门实用技术,为尽快转岗打下基础。四是全力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权利。将其作为带动保障监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歧视被征地农民就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征地工作的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征用,加强有关征地政策的宣传,让被征地农民充分了解征地的必要性和有关安置补偿政策,提高土地征用的透明度。及时调整现行征地政策,提高土地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后,能领取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参照,适当降低税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通过开展政策咨询、印发宣传册、报刊连载等形式,全方位的宣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使广大被征地农民充分认识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变他们“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树立“保险养老”的新观念,不断提高他们参保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