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职工调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06 10:10:00
导语:国企职工调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和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四川省乐山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加强和改进其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宣传引导不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思想出现震荡。在国有企业关、停、并、破、转过程中,不少企业党组织对职工党员下岗后可能出现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考虑不周,片面强调职工党员要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带头下岗,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对党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的宣传,忽视了对职工党员情绪和思想的疏导。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政策“主要为了职工利益,我拥护”的仅占14.6%,而认为“既为我们,但更多是为了政府利益”和“基本上是为了政府和有钱人的利益”则占85.4%;有的对党员身份认同感较差,对党组织归属感不强,特别是一批**岁至**岁左右的下岗职工党员,更是感到自己把一切都献给了国有企业,年纪大了、身体差了、干不动了,却被无情推向市场。有的难以接受一下子从“工人老大哥”转变为下岗人员的现实,认为自己是从“领导阶级”掉到了“社会底层”,失落感很大。
2.帮扶就业不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生活水平下降。首先,促进下岗职工党员转变就业观念不力。一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放不下架子、丢不开面子,宁愿坐在家里吃“低保”,也不愿意去干那些待遇低、强度大、环境差的工作。其次,帮助下岗党员提高就业能力不够。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单一,技能落后,许多岗位胜任不了。再次,扶持下岗党员就业创业措施不实。不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就业无信息、无门路,创业无资金、无场地,就业状况不理想,与在国有企业工作时相比,生活水平没有改善,甚至下降。
3.组织管理不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履行义务滑坡。目前,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主要采取企业留守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两种方式管理。企业留守党组织大多处于软弱涣散甚至瘫痪状态,善后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一些党务干部自己都在为生计发愁,根本无暇顾及党员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在接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后,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党务工作力量不足,活动阵地容纳不下,工作经费严重紧缺,无力管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这就使不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像“断线的风筝”,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组织观念逐渐淡薄,党员意识逐渐淡化。
4.创设载体不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发挥作用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党组织大都沿用老观念、老制度、老办法进行管理,工作载体缺乏创新和创造。在教育载体上,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教育形式的静态性与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在监督载体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大多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成为流动党员,脱离了组织监督,也失去了群众监督,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工作常常难以开展,即使开展起来的也因互不了解情况流于形式。致使相当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这项工作更好地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1.必须正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地位弱化的现实,确立服务与管理并重并举的新思路。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经济和社会地位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其管理工作必须转变“重义务履行,轻权利保障”、“重严格要求,轻人文关怀”的观念,树立“管理重在服务”的新理念,确立服务与管理并重并举的新思路,并以刚性规定固定下来。
2.必须把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思想多元化的特点,掌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下岗职工党员融入异彩纷呈的大社会后,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其管理工作应有的放矢地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方法,帮助他们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消除各种错误思想,真正把认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3.必须适应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就业多样化的趋势,建立健全加强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工作应与下岗职工党员就业情况结合起来,在组织管理方式上不搞“一刀切”,在教育管理方法上不搞“一锅煮”,因人而异地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纳入相应党组织管理,真正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4.必须看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展示先进性平台虚无化的现状,探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抓手。下岗职工党员需要完成一系列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挥作用、展示先进性的平台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真空”和“断档”。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工作必须摸准这些党员的所需、所求、所盼,为他们展示党员先进性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三、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管理的对策措施
1.把握机遇,切实抓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要紧紧抓住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重要机遇,着力抓好“四项教育”: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教育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之中。二是抓好宗旨意识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努力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本职岗位上,体现在一言一行中。三是抓好组织纪律教育,教育他们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始终做到“离岗不离党”、“下岗不失志”。四要抓好择业观念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国有企业改革和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就业找市场,上岗靠竞争”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干头”的新型择业观。
2.发挥优势,努力拓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就业渠道。建立各级党组织帮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责任制,把帮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作为党建目标考核、“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创建“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安置示范基地”活动,引导和鼓励非公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吸纳下岗职工党员就业;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重点联系下岗职工党员,设法帮助他们创业和就业。要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指标之一。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
3.理顺关系,确保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组织全覆盖。一是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组织管理的衔接工作。国有企业在关、停、并、破、转中,应提前1个月以上向上级党组织书面报告下岗职工党员的基本情况、下岗去向、联络方式等。上级党组织应及时牵头召开企业党组织、接收地党组织联席会,切实做好划转党员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对生产正常的国有企业或转制企业的下岗职工党员,可依托原企业党组织,单独建立下岗职工党员支部(总支)。对关闭、解体、破产的大型国有企业,居住集中的,可单独组建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中型企业下岗职工党员人数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单独组建支部,隶属所在社区党组织;对下岗职工党员比较零散的,就近转入社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外出比较集中的地方,异地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三是及时接转和落实党员组织关系。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时间在6个月以内或地点不固定的,严格坚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地点固定的,把他们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工作单位或生活所在地党组织。
4.加大投入,切实增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所在党组织承载力。一是配强力量。对接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较多的基层党组织,应增加党务干部职数,切实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二是建好阵地。对办公用房和活动阵地紧张的,采取租借、闲置国有资产调剂、共驻共建单位提供等方式解决。三是保障经费。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所在党组织的工作运行经费和党员教育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下岗职工党员交纳的党费原则上全额返还给他们所在党组织。
5.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坚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制度和党组织定期与他们谈话谈心制度,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流动党员所在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定期联系制度。严格民主评议制度,吸纳群众代表参与评议,对不合格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严肃处置。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帮扶、党员互助和社会救助多渠道结合的党内救助机制。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提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建立党员救助基金,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老龄党员、贫困党员进行救助,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