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文化资源交流

时间:2022-11-25 04:44:00

导语:港口文化资源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港口文化资源交流

连云港市作为港口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有山有水有港,有神奇的传说,有独特的山水地貌,有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世世代代的港城人创造了灿烂的连云港文化,是港口人在生产和生活当中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智慧财富的综合,是港城人的自豪和骄傲。连云港的文化产业却只是刚刚起步的新领域,目前有几大门类产业都在悄然兴起,第一个是传媒业,实际上传媒业在经济学上讲是个广告语,它是靠广告补偿的。第二是会展业,实际上它是靠两方面的收入,广告和门票。第三是演艺、娱乐业,它和会展业有相似之处,不过演艺娱乐业更多的是服务。第四是文化创作产业,最接近文化产业原意的,比如说一项产品开发、图书出版和图书的写作,还有动漫产业等属文化创作产业。第五是旅游业,也是连云港这个港口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门类。其中演艺、娱乐业、旅游业是规模很大的群体,主要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与休闲娱乐,还有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服务直接关联的这些用品,也是连云港文化产业的主体。当前,要充分挖掘港口文化资源,让港口文化发挥它的作用,使文化产业日益兴盛,让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大构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发挥港口优势,唱响山海之歌,确定文化产品经营方略,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连云港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地位确立后,它就成了新时代世界人民建设发展的新丝绸之路,有利于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对外交流。它要求我们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而市场机制是促使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基础运行机制,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本土文化,抓龙头,抓时机,创造精品,建成有实力文化产业体系,让文化产业成为连云港新的支柱产业。文化领域大多是公益性,但意识形态属性延伸,也有经济属性,因为文化并不全然都是文化活动,而且文化产生本身也可以成为经营的对象,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必须遵循一些规则。

首先,港口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将港口的演艺业、娱乐业、旅游业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文化产业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产业,因为它主要消耗文化资源本身是可以不断重复的,也可以通过开发更加丰富,更加有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产业都进入市场运作,有相当的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或者直接由以社会公益的方式向社会来提供,从古至今,文化设施都设立在人口集散最多的场所,在港口更是独占优势。其人流量的优势,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因此,港口的商业经营价值、房屋土地价值、娱乐消费价值等一些资源都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走进市场的先天条件。

其次,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和不断完善,是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必不可少的物质准备。连云港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在经济增长中文化产业所占的比例,还是要从战略上考虑。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必须让文化产业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并以此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娱乐业是以文化部门为主渠道,文化单位有的是房屋、土地等存量资产,充分开发和盘活,启动自力,借用外力,提供发展和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文化项目,方法上采取租赁、出让、股份等形式吸引外资,实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下的大联合,走出一条容吃、住、行、玩为一体化服务,规模经营的文化产业路子。

再次,文化产业要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形成独有的港口特色文化内涵的新创意。要打出港口的品牌和声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独有的港口文化产业的新创意,使其成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并把港口文化产业变成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还注重文化功能,港口文化品牌的创塑要向外发展,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把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在宣传港城,树立港城形象,让国内外更加了解连云港,让投资者信任连云港、建设连云港。从而让文化产业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走出市门,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二、利用旅游资源,开拓市场空间,寻找科学发展投资主体,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趋势。

连云港地处江苏北部,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增长的滞后,不具备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础现实决定着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文化的多样与旅游经济的提高,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和文化的利用,打造以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新支柱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1、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文化资源重要的是一种独特性,要用独特的视角去利用自己拥有的文化资源。连云港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是,蔚蓝的海,青翠的山,壮观的潮,天然的金沙滩浴场,可让人尽情享受大自然;吴承恩笔下神奇的花果山,群猴戏舞;水帘高悬,洞天福地,名人石刻,让人留连忘返;像宝石般镶嵌在海中的秦山岛、前三岛等海岛,可观壮丽海潮和威力无比的龙卷风暴,这是我国沿海少有的奇观之一;乘船在海湾漂流,处处是景,海浪的杰作把海岸巨石雕凿成红一片黄一片,奇岩怪石,让人百看不厌;面对港口忙碌的码头,垂钩者尽得陶然之乐。还有羊窝头上看日出、连岛游海堤,宿城观瀑布等美不胜收的景观。可以说连云港占尽了人间的山光水色,这是大自然厚赐给连云港人的造化,文化人应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加以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2、开拓市场空间,从大文化观念出发,才能寻找科学发展投资主体。把文化事业当作产业来办,以市场化来实践效益原则,讲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宗旨。一是,把文化项目推向市场。2008年连云港市文化局已推出39个公益性文化项目,用来对接市场。从设计名胜古迹纪念品,制作民族文化艺术品,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培植演出市场等文化人得心应手的绝活做起,这是文化产业化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迈出的可喜一步。二是,注重拓展文化产业空间,把文化产业扩大到能够通过文化现象打通行业、区域的限制,构造一个海阔天空的大文化世界。三是,努力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能公能私,市场动作能活能死;人员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严格管理,强化竞争。四是,学习国外多方融资、跨国经营运作的经验,既解决文化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又带动文化产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五是,增强文化竞争力不从心,随着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日益增加,新世纪经济赛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竞争,而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必将激发其他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相互渗透,现代市场经济趋势就是向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推进。所以港口旅游业发展,在带动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在旅游业中无处不体现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外延,这就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趋势。

三、延伸文化主业,提升文物价值,立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拓宽产业道路的有效途径。

文物是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珍贵文化遗产,历史文物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尤其在我们强调和谐发展,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强调绿色GDP在这个时期应该说有特殊的意义。文化产业的特点,就是它的自然消耗比较低。虽然任何一个文化都必然是有物质消耗的,文化产品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文化形态加上一个物质载体,它的传递过程也会有资源消耗,整体上讲,文化产品它的资源消耗的幅度比较低,另外一个文化资源本身可以重新利用,如果正确加以开发和利用的话它就会越来越增值,是一个累加的效应。笔者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建设并重。连云港厚重的文化,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宫调”、“淮海戏”、“将军崖岩画”等,优秀的文化遗产、传统美德处处可见,历史文化和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比比皆是,山水秀丽与便捷的交通给文化交流提供条件。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必须保留和弘扬这些文化资源,把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建设并驾齐驱,才不至于出现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道德滑坡。

2、将文物管理权限进行充分利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是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用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化部门是对文物古迹有绝对的权威解释、保护权和宣传功能,开发、占有文化智力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进行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将历史文物宣传出去,建立大陆沿线的全国性文化旅游网络进行传播,以文化有偿服务来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以文物价值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发挥文物、文化商品的巨大增值功能,以投入到文化服务中去。比如开发珍贵文物仿制品,既可以自行仿制、经营,也可以与外单位、个人及外商合作开发,还可以拍卖仿制权等。也可运用竹编、木刻、针锈、贝雕等极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文物文化旅游工艺品。使古今优秀的港口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使无形虚拟的文化变为有形的产业,使固定文物裂变为滚动宣传品,让无形资产创出经济效益,这在文化产业中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文物商品、文化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这样才有市场,要逐步呈现文物、文化商品市场经营和人民需求互动之势。

4、推动产业渗透和文化主业延伸。文化产业渗透的空间很大,如:市民族博物院推出的文化服饰和传统婚庆仪式,市博物院可把建筑装璜与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图案挂勾等;这些商品因为有了文化的渗入而增值,而文化经营者从中获取报酬和效益;大力发展《西游记》动漫业和演艺活动,使连云港的历史文化富于新的经济价值。这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又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缩短开发周期,这是文化产业短平快的发展路子。

文化主业延伸的局势已初步形成,如:文化部门和企业联姻走出了成功之路,和市移动公司联合以流动舞台车为载体,采用戏曲、歌舞、小品、曲艺等表演形式,创作上演定向戏,合作“欢乐社区行欢乐新农村”电影大放送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为东方银行十周年、金桥盐化十周年搞庆典演出等等,积极推动文化向其他行业渗透和扩张。

文化产业基地已悄然兴起,利用文化部门现有的物质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如:新建的文化中心大剧院、音乐厅、东方影视中心、市文化馆市艺校剧场、书画展览馆等一批文化设施,以及女子民乐团、艺术服务中心等近十支演出队伍都是发展文化产业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基地。通过激发调动全市文艺创编、书法、绘画、设计等文化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产文化商品,再让文化经济人到文化消费群体中推销产品,形成创新、生产、销售、消费一条龙服务。更要打破所有制界限、行业界限、地域界限,善于和社会及信息产业、流通行业等部门联手,一定会加快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