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莱芜经济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4 02:05:00

导语:淄博莱芜经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淄博莱芜经济调研报告

按照鲁经贸传真[20****]15号《关于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场营销处组织人员赴淄博莱芜,听取了两市经贸委、部分县区经贸局和企业当前经济运行和生产经营的情况介绍,报告如下:

一、20****年总体经济运行情况。两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幅均在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幅30%以上,利润、利税增幅在35%以上,其中莱芜利润增幅达1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在18%以上。

二、20****年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安排。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莱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力争20%,技改投资增长30%,万元GDP能耗下降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三、20****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淄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0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26亿元,下降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7%。莱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3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8.1%和4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亿元,增长19%。

(二)一季度及上半年预测。淄博: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0亿元,增长1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利税、利润分别下降20%、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利税、利润仍为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莱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8%和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18.5%。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8亿元,增长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增长18.2%。

(三)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宏观环境趋紧,发展速度有可能放缓。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由“一防”变“两防”,调控政策由“双稳健”变为“一稳一紧”,调控手段由信贷、土地“两道门槛”变为信贷、土地、节能减排“三道门槛”,新上项目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原材料、燃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企业组织生产的难度加大,利润下降。齐鲁石化前两个月销售输入下降9%,利润减少17.7亿元。淄博市因受煤炭价格上涨、运费增加,预计一季度影响效益12亿元;燃气价格上涨影响用气企业效益4000万元。莱芜市因铁矿石涨价,莱钢、泰钢、九羊三家钢铁企业增加采购成本将增加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因发电企业度电成本上升0.09元,1—2月份莱芜电厂亏损1036万元,莱城电厂利税下降24,6%。三是资金供应紧张,资金使用成本上升。莱芜市有重点项目的31家企业资金需求97.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63亿元,全市全年贷款计划增量仅为40亿元,市外10亿元,缺口13亿元。莱钢、泰钢、九羊三家钢铁企业因利率上调增加利息支出2亿多元。淄博市对百项重点工业项目调查统计,41个项目有资金缺口,缺口额59.3亿元,占项目计划投资额的21.4%;已建成投产的26个重点项目大部分反映流动资金不足,缺口5亿元。部分企业由于建设资金断链,或延长工期,或被迫停工,或投产后不能达产达效。经对部分重点企业调查,大部分自筹资金不足40%。四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人力成本增加,影响出口企业效益,致使一些出口企业转向国内销售,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兰雁集团反映,前两个月订货减少,效益下降。五是钢铁价格上涨突出,对下游企业影响严重。目前钢材价格因品种不同,价格上涨在350元—700元/吨不等,2月份莱钢的综合售价已达4880元/吨,环比提高139元/吨,预计新财年矿石价格到位后还将上升,必将增加钢铁使用企业如机械加工、制造等行业的经营难度,引起成本推动型的机械产品价格上升。

四、企业投资情况。20****年,淄博、莱芜两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646.83亿元和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和25.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分别为276亿元和70亿元,增长27%和33.5%。

20****年技改投资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淄博、莱芜两市计划增幅分别为21.4%和30%。1—2月份,两市分别完成技改投资48亿元和24亿元,增长18.7%和27.2%。预计一季度两市可分别完成67亿元和29亿元,增长19.7%和39%。上半年两市均可保持20%以上的技改投资增幅。

淄博市20****年结转续建项目30个,一季度新开工25个,投资额191亿元。****年下半年和****年上半年投产项目50个,可新增销售收入203亿元。莱芜市****年结转项目6个,一季度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0个,上半年可投产的过亿元项目5个。

五、市场供应与流通情况。前两个月两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变化表现不一,但变化幅度不大,总体表现比较平稳。淄博市大米由1月份的3.29元/公斤降为3.15元/公斤,面粉由1月份的2.67元/公斤升为2.77元/公斤,食用油由1月份的15.2元/公斤上涨为16.3元/公斤,猪肉由1月份的29元/公斤上涨为29.54元/公斤,鸡蛋价格由1月份的7.15元/公斤降为6.35元/公斤,蔬菜价格有涨有跌,总体趋降。预计后市除食用油价格有可能继续上涨外,其他生活日用品将稳中有降。

由地方储备的粮食、食用油、肉类、面粉,淄博市已经落实,莱芜市正在积极落实。

六、主要出口产品、企业和市场情况。因工业结构不同,两市主要出口产品、企业各不相同。淄博市按出口量排序,纺织品是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其次是石油化工、机电、轻工、服装。鲁泰、东岳化工、新华制药三家企业年出口过亿美元,5000万美元以上的有7家。主要市场分布为:亚洲13.1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量的46%;欧洲6.79亿美元,占22.7%;北美洲6.16亿美元,占20.5%。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对欧盟出口5.58亿美元,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其次是美国(5.55亿美元)、韩国(3.05亿美元)、东南亚(2.96亿美元)、中近东(2.11亿美元)、日本(2.06亿美元),这六大国家和地区占全市出口的71.1%。预计一季度工业外贸出口可完成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以上,上半年可完成17亿美元,增长20%以上。

莱芜市前两个月工业品出口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机电产品0.02亿美元,增长115.1%。预计一季度,工业品出口完成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0.04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上半年,工业品出口可完成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0.1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出口退税政策下调、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出口成本上升。淄博市测算****年因此而减少出口效益34.7亿元。莱芜市主要出口企业泰丰纺织集团今年销售收入增长1.1%,而利税同比下降5.1%,利润同比下降11.5%;银河纺织集团收入增长1%,而利税同比下降5%,利润同比仅增长1%。纺织品是主要出口产品,主要市场是欧盟,各种各样的技术壁垒既增加了出口难度,也提高了企业成本。

七、重点企业情况。前两个月重点企业运行多数比较平稳,化工、有色如齐鲁石化、山铝企业因受原料、燃料涨价影响,效益大幅下降。莱钢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30.2%和46.3%。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淄博市预计一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交税金均可保持25%左右的增长幅度。

主导行业运行比较平稳。从淄博来看,化工行业两头见涨,产品基本无库存;建材行业总体形势好于去年,企业开工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建陶是2000年以来最好的年份,高、中、低档产品销售火爆。纺织行业总体上销售形势较好,开工率同比提高30%。机械行业形势平稳,产品销路较好,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冶金金属行业市场需求大,产量增长快,两头见涨,行业整体规模效益良好。造纸产销平稳,未见大起大落。

八、贯彻落实鲁发[20****]24、25号文情况。两市对贯彻落实鲁发[20****]24、25号文极为重视。淄博市委市政府于20****年1月18日益淄发[20****]2号文件发出《关于贯彻落实路发[20****]24、25号文件推进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意见》,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争取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

鲁发[20****]24号、25号文件下发后,莱芜市委、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莱芜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

九、做好上半年经贸工作的主要措施。两市围绕20****年工作目标,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保证措施。

淄博市:

(一)抓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制定实施重点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意见,明确全市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转移淘汰的产业、产品、技术和生产装备目录,引导优势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项目、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倾斜,尽快形成全市的区域产业特色和产业规模。二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组织编制企业技术改造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意见。力争用五年的时间,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全市传统工业中的重大和关键装备普遍改造一遍,使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能耗和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标准,使石油化工、轻工、建材、陶瓷、冶金机械等传统产业走上优而特、附加值高的发展道路。集中培育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产业、医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产业,出台加快发展的意见,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产业特色。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结合优势企业资产重组,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实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结合招商引资,对属于国家限制和淘汰类企业、濒于倒闭破产的困难企业、规模小且产品档次低的企业,一些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厂房等,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重点围绕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纺织、建材、冶金、机电等优势领域,围绕大企业原料性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好产业链前延后伸的文章,千方百计扩大增量。四是加快产业转移,淘汰落后产能。成立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的意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设立淘汰落后专项基金。采取上大压小、补贴、赎买等多种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度。拟淘汰年产20万吨以下立窑水泥生产线,熟料生产能力250万吨。继续开展“土小”企业综合整治活动,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淘汰全市落后变压器。抓住全国性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鼓励企业积极承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鼓励企业到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投资建厂。

(二)抓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健全节能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淄博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每半年通报一次情况。与有关部门、区县、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抓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二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等十大节能工程,继续推广30项节能技术和产品、30项节能示范项目、30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三个节能30项”工程,力争有15个左右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支持项目。三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定期调度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区县及重点用能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调整148户省级重点用能企业名单,新公布一批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分类制定重点工业产品能耗定额,进一步完善节能指标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出台《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行业和示范园区建设,深入开展争创循环经济示范区县活动。在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废水零排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制定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五是调控“两高”行业发展。继续对27户企业实行差别电价的基础上,对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实行差别电价。严格执行超标准能耗加价管理办法,对超标准能耗企业实行加价政策。六是加大节能执法和宣传力度。对重点用能单位,违反《节能法》及《省节能条例》的单位,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加大监察力度。结合新《节能法》的颁布实施,按照《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具体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在全市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抓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新材料、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年内争取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部分企业技术中心进入省“百强”技术中心行列。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所得税,年内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和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以上,国家技术中心必须达到5%以上。二是抓好重点创新项目。围绕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等比较优势产业,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推荐高水平和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项目,争取国家、省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争取开发重大技术创新项目100项,实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200项,开发新产品1000项,在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三是提升产学研联合层次。发挥“产学研展洽会”、“新材料论坛”等平台作用,利用我市在陶瓷新材料、氟硅材料、水泵、色织布等行业的产业优势,联合当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的合作,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走出去创办各类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引进专利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科研成果,成为科研单位中试基地,努力实现国内国际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四是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淄博造”自主品牌,在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工程、光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高效节能等技术领域,创立了一批高科技名牌产品。发挥名牌带动作用,利用名牌辐射,拉长产业链,提高名牌产品配套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哈洽会”、“食博会”等产品展销活动,搞好名牌产品的宣传推介,有力提升“淄博造”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由名牌产品向名牌企业过渡。

(四)抓“双百工程”,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夺星创优争百强”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评选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自主品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在评选中的比重,把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快的企业纳入评价范围,建立和完善百强企业服务档案,落实促进百强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将我市的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向市级骨干企业倾斜,全力培植能代表淄博品牌和形象的大企业集团,力争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60%以上。二是大力实施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培育新的增长极,精心策划一批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力量,全力扶持。重点抓好华电淄博热电和华能白杨河电厂两个2×30万千瓦热电、博汇30万吨己二酸和35万吨高档卡纸、东岳10万吨有机硅、科勒卫生洁具、金晶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以贴息或奖励的形式,对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充分利用工业经济协调工作小组配合联系办公室和部门联系会议这个平台,定期召开调度会,制定扶持百项重点项目的配套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争取项目建设用地和融资的主动权。

(五)抓大集团建设,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深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组织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活动,重点推行ERP等信息技术、推广6S现场管理。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规范非上市公司运作,加快危困企业资产重组步伐,推进重点企业集团主辅业分离。二是搞好与驻地大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摸清大企业的投资意向,为大企业投资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在土地政策、项目建设、上市融资等政策上向大企业倾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属大企业来我市实施资产重组或建立生产基地,确保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定不移的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与发挥产业优势、技术进步、盘活存量结合起来,开展特色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真正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跨地区参股、控股,在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国际化经营。四是高度重视抓好企业上市。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力争5家企业实现上市,15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程序,推动有条件的上市企业实现再融资。

(六)抓经济运行,保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提高经济运行监测水平。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调度信息网络,加强超前预警预测机制,建立重大事项联席会制度,继续抓好百强企业、高耗能企业、亏损企业和百项重点项目四个重点调度。二是千方百计缓解要素制约。定期调度和分析煤炭、原油、天然气、棉花、钢铁、运输、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供求情况,加强水泥、汽车、机械、造纸等重点产品市场价格完善监测制度,密切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三是加强电力监管工作。认真做好电力供需预测分析,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落实用电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行政执法,切实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制定我市中长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扶持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出加快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五是确保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建立民爆行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继续开展民爆企业“超员、超量、超时、超产”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危险品专用生产设备的监管。六是继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食品药品、旧机动车、成品油、农资、建材等重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进一步净化媒体市场,继续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个人”建设活动,共同打造“诚信淄博”的品牌。

莱芜市: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根本,着力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强化钢铁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强力推进莱钢宽厚板、泰钢优特钢、九羊炼轧钢、金丰实业30万吨异型H型钢等技改项目建设,加快莱钢重型H型钢论证工作,保持钢铁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力争莱钢、泰钢、九羊3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同时,认真抓好金长城集团、煤机公司、泰达车库、昊宇车辆等机械及汽车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张,力争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二是非钢产业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扩张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加快泰丰和银河高档面料、5000吨特种纤维、泰山纸业特种纸、慧通轮胎异地改造、固德化工煤焦油加工等非钢项目建设,壮大非钢产业发展实力。三是改扩电力项目对工业经济的支撑。积极抓好莱芜电厂2×33万千瓦机组建设和莱城电厂100万千瓦机组前期工作,进一步扩大我市的电力装机容量。四是其他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步伐,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50户。通过以上措施,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8户,过10亿元的企业2户,过100亿元的企业1户,过200亿元的企业1户,过600亿元的企业1户。

(二)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服务和支持好莱钢冶金“三干”技术示范项目、泰钢精炼35kv母线SVC功率因数补偿改造等53个重点节能项目,实现结构性节能。二是严格落实差别电价和超耗能加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1条10万吨和2条16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淘汰钢铁落后产能35万吨。三是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体系。紧紧围绕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工作目标任务,积极构建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三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全市节能降耗横到边、纵到底的无缝隙监控网络。

(三)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保障,着力改善百姓消费环境,力促消费需求扩大。一是加快市场网点建设,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馨百大厦、莱芜银座城市广场、泰山盛世嘉园、加州城、十八乐配送中心、南方商城和金茂大厦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保证如期竣工开业。改造完善鲁中姜蒜市场、官寺市场群体、鲁中(温州)小商品批发城等大型专业市场,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特色商贸街、名牌产品街和装饰材料街的规划建设,打造我市流通业亮点工程。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供给。继续坚持生活必需品日报告制度,增加监测企业数量,扩大监测范围。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力求准确分析、判断、预测市场走势,及时市场行情,防止恶意炒作和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同时,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市场稳定。三是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标准农家店覆盖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改善农村购物环境。四是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引导农民扩大即期消费。

(四)以企业管理为总抓手,建章立制,力促企业整体素质提高。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引导企业夯实管理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管理创新。一是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引导和鼓励企业全面加强财务、成本、质量、信用等管理,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营模式由单一化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二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企业潜心研究市场走势,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资金流动,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共享及预警预测体系,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动态,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四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规模扩张,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五)以上拓下延和苦练内功为重点,积极应对铁矿石涨价,力促钢铁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二是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步伐。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短线产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优、特、精”产品,重点发展宽厚板、大型H型钢、冷轧薄板和专用特种钢品种,提高企业在成本转嫁中的主动权。三是通过参股、控股、买断矿山等方式,打造优势资源供应链,在加紧自有矿山和国内矿山开发的同时,积极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尽可能锁定和控制矿山资源,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

(六)以培育骨干、开拓市场、扩大进口为切入点,调整工业品出口结构,力促对外贸易协调发展。一是突出抓好骨干进出口企业培育。加大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度和扶持力度,一厂一策,靠上服务,力争全年出口过5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5家,新增4家;进出口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4家,新增1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30家,新增50家。二是调整出口结构。继续巩固亚洲传统市场,深度开发欧美高端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重点支持莱钢、泰钢等骨干钢铁企业,扩大宽厚板、优特钢等精深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汇金公司、新艺粉末冶金制品等钢铁深加工和新材料企业,扩大汽车配件、型钢等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提高钢铁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三是坚持扩大进口,用足用好国家进口贴息和优惠信贷政策。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进口。支持莱钢、泰钢等重点企业扩大设备、矿石等产品进口,支持泰山纸业、慧通轮胎等企业扩大木浆、废纸和天然橡胶进口,以进带出,以进补出,确保全市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

(七)以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为手段,着力提升政府服务功能,力促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完善为企业排忧解难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市区领导和部门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帮扶企业加快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银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莱芜市服务外地金融机构联络办公室和市商业银行为依托,吸引市外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我市拓展业务,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管齐下,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深入研究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政策规定,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认真落实《莱芜市企业表彰奖励办法》、《莱芜市支持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坚持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制度,加大对工业流通经济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分析力度,全面掌握重点产业、企业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组织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