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东营经济运行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4 02:04:00
导语:滨州东营经济运行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把握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增长态势,分析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有关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根据省经贸委《关于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的工作要求,由委流通运行调节处李劲松处长带队,流通运行调节处、技术进步与装备处组成的第四调研组,于3月10日至15日到滨州、东营市有关县区和市直企业,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经济运行工作基本情况
滨州市: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43.1亿元,同比增长24.56%,增幅列全省第3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0.5亿元,增长38.59%;利润132.3亿元,增45.01长%;利税209.6亿元,增长31.47%。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14.6和24.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232.4%,同比提高33.5个百分点。
(一)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重点企业势头强劲。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四大优势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3.1亿元,同比增长39.47%;利润119.97亿元,增长48.89%;实现利税187.90亿元,增长32.74%。分别占全市总额的85.33%、90.69%和89.63%。三项指标分别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59个百分点,利税28.25个百分点,利润40.28个百分点。全市100强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0.9亿元,同比增长35.08%;利润123.4亿元,增长46.44%;利税190.4亿元,增长30.24%,分别占全市的83.94%、93.28%和90.84%。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的33户,同比增加7户。其中:过100亿的5户,增加2户;30-100亿的4户;10-30亿的24户,增加5户。
(二)工业品出口增势平稳,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货值155.4亿元,同比增长12.0%。据对规模以上20户重点骨干企业统计,出口额同比增长11.84%,其中山东鲁丰铝箔、愉悦家纺、西王集团等骨干企业增幅在20%左右,广富集团、侨昌化学、滨农科技、华润博兴油脂等重点企业增幅均超过80%。从出口产品看,纺织品出口仍占主导位置,占比达56.3%。机械、钢铁类产品平稳增长,增幅均超过25%。机电、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逐步提高,其中服装出口增长30.9%,占11.9%,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5.5%,占8.1%;从出口市场看,亚洲以外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出口欧洲增长51.4%,出口北美增长26.8%,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工业投入稳定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围绕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等重点,不断引导企业落实国家宏观调整政策,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4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51%,占工业投入的71.45%。全年实施过千万元工业项目373个,项目总投资598亿元,其中20****年完成投资273.5亿元;实施过亿元重大项目126个,项目总投资434亿元,其中20****年完成投资152.3亿元;完工投产过千万元工业项目231个,是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东营市: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9家,完成增加值1247.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97.9亿元,利税815.4亿元,利润560.3亿元,分别增长16.9%、36.2%、6.5%和3.5%。利税、利润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其中,地方完成增加值6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336.2亿元,利税269.9亿元,利润193亿元,分别增长36.1%、54.6%、59.4%和62.2%,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列全省第6、5、5位。
(一)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地方工业共实施技改项目597个,完成投资288.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7个。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三大产业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2.1亿元,利税136.1亿元,利润96.4亿元,分别增长49.6%、64.5%和68.1%,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57.6%、50.7%和50.2%。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去年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9亿元,增长59.4%。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率达到18.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截止到20****年底,我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山东名牌产品72个;驰名商标5个,著名商标40个。
(二)节能降耗工作扎实开展。全市20****年万元GDP能耗0.77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4.58%;万元GDP电耗814.47千瓦时,同比下降4.24%;万元GDP取水62.2立方米,同比下降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83吨标准煤,比2006年下降4.99%;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0.7立方米,同比下降6.5%。32家省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19.25万吨标准煤。全年共淘汰落后草浆产能2.22万吨,落后织机44台,斜胶轮胎产能200万条,关停小火电34.98万千瓦。
(三)流通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5亿元,增长19%。34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胜大超市新建社区网点10个。培育和扶持了盛运物流等7家重点企业,推进了东营港物流园区等6个重点物流园区建设。
二、经济增长目标完成情况及预测
滨州市:今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7.2%;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亿元,增长26%;利税35亿元,增长25%,利润21.5亿元,增长28%;今年一季度,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增长18%;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亿元,增长30%;利税52亿元,增长28%,利润33亿元,增长30%;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增长20%;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增长32%;利税115亿元,增长30%,利润70亿元,增长35%。
东营市:1-2月份,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亿元,增长54%;实现利税142亿元,利润96亿元,分别增长45%和3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6.5%;第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利税230亿元,利润1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9%、42%和4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同比增长16.8%。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利税470亿元,利润3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0%、40%和4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亿元,同比增长18%。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滨州市: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去年以来,国家先后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贷款利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5%,使我市信贷额缩减200多亿元;一年期贷款利率达7.47%,使我市企业年利息支出增加2亿元左右。从今年的形势看,未来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率会低于上年,但加息和上调趋势明显,预计年内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达到8%以上,准备金率将达到19%左右。企业资金供应将更加紧张,企业融资成本将还会提高。二是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较快,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受美元贬值、世界地缘政治不稳定和供求趋紧等因素的影响,去年以来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由此推动了中游、下游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据统计,20****年我市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的提高了5.68%。我市大宗原材料中,目前,棉花价格在139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了1000元左右;煤炭价格上涨也较快,热值5000大卡/千克原煤价格达到575元/吨(每大卡0.115元),同比上涨了30%以上;大豆、玉米价格同比上涨了20%以上;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铁矿石协议价格比上年上涨65%。全市支柱行业纺织、化工、粮油加工、机械都面临着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从趋势上看,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要快于去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据预测,2月份全国CPI还将超过1月份。目前原油期货价格突破105美元大关,创出历史新高;大多数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铝、铜较年初有20%左右的涨幅,镍、锌分别比年初上涨了10%以上,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三是出口企业出口利润下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断加快,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突破“7.12”关口,累计升值超过14%,在出口业务活动中,我市出口企业相对被动,对人民币升值的消化能力有限,承担了大部分因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利润损失。据测算,2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在3亿元以上,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仍然较快,2008年以来升值幅度已超过2%,据专家预测年内升值有望超过7%;另一方面,国家为了抑制外贸顺差过快增长,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下调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涉及我市纺织、服装、皮革、水产品、钢材、船舶等领域。全市平均退税率约从原来的12.8%降为10.6%,超过80%的出口产品承受退税下降的考验。据测算,仅退税率调整这一因素,使我市出口企业少盈利1.5亿元。去年12月,国家又取消了小麦、稻谷、大麦、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率,从国家出口政策导向看,今年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商品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加大。四是棉纺企业效益下滑。棉纺行业受原材料涨价,出口利润减少、劳动力价格提高、贷款利息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供需矛盾加大,致使大部分棉纺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据统计,我市****年上半年棉纺行业的利润率只有2%,从下半年开始,纯纺织企业特别是设备比较落后的陆续出现亏损,大部分棉纺企业出现库存上升,产品积压。我市纺织行业总量占全市的40%左右,棉纺行业的不景气对全市经济影响很大。
东营市: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重,服务业比重偏低。截止到20****年底,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仅为19.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全市石化、造纸、纺织等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节能技术人员不足、我市万元GDP能耗基数较低下降空间有限等一系列因素为节能降耗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仅占全省的1.6%和3.3%。部分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开发”的思想,20****年我市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仅为0.83%。四是现代物流模式发展较慢。连锁经营发展滞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BTOC、CTOC等新型业态物流模式尚未建立。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滨州市:
(一)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好我市《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促调整。一是以提升促调整。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机电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力争机电产品进口比上年增长15%。大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工艺)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其装备水平和竞争力。二是以发展促调整。认真落实省政府“双百”工程,加快重点产品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汽车、飞机、轮船、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三是以延伸促调整。继续加快十大产业集群的延伸,尤其围绕节能降耗突出抓好电解铝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铝箔、铝材、铝带等产品,增加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以投入促调整。坚持投入拉动不动摇,加大工业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按新型工业化标准多上好项目。对投资过千万元的269个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季调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产发挥效益。
(二)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用足用活各级给予企业的一系列科研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充分调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和新材料领域为主攻方向,确保百户重点企业分别与3-5家以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或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63项,同比增长35%,其中开发新产品1228项,同比增长38%。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铁塔或西王集团技术中心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力争2-3家技术中心跨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列,15-18家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在社会、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层面,形成良好的人才结构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三)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制定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层层分解、落实节能降耗指标。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56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节能监察,完善节能奖惩制度,狠抓节能执法监察,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节能。对用能大户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对节能业务人员培训指导,全面掌握用能情况。实行倒排工期的办法,对县区和重点用能企业实行月分析,季调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任务目标。组建节能减排技术进步项目库,加大对化工、电力、焦炭等行业重点项目的技术改造力度,推出更多的节能降耗项目,为争取国家和省里的资金支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循环经济县区、园区和企业的培育,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四)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按照我市《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的要求,今年重点抓好纺织、轻工、机械、钢铁等领域的淘汰落后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二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贷款和土地,城市规划、建设、环保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补偿机制。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淘汰落后项目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步伐。四是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环保、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营造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着力实施“11426”计划,培强做大企业群体。在成功实践“1238”工程的基础上,着力实施“11426”行动计划,即到2012年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1户,百亿到千亿的企业达到10户,十亿到百亿的达到40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0亿元。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努力营造对企业家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突出抓好100户重点企业发展,加强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调度,进一步挖掘大企业领办工业园的潜力,不断扩大大企业领办工业园的规模和数量,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大项目,积极争取优势企业上市融资,促其膨胀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对列入全省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14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及早作为第二梯队跨入全市骨干企业行列。
(六)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制定我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争新发展担保公司3家,总数达到28家,信用民营企业达到320家以上。充分发挥全市8家典当行的优势和作用,力争典当总额比上年增长40%以上,其中对中小企业当金增长50%以上。研究制定《滨州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意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促进民营经济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重点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培植优势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的集聚、整合、优化和升级,争取再有3处产业集群列入省级产业集群,1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列入国家级服务平台。进一步搞好培训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力争全年培训2000人以上。
(七)着力加强运行监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以实现“两防”为目标的要求,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对工业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做到超前预测,及早把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县区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反映各层面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和领域进行定量分析,对重大增减因素进行客观评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三是进一步强化煤电运协调保障工作。着力优化煤炭、电力、运输供给结构,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强化运行协调机制,切实做到反应迅速、步调一致、统筹兼顾、保障有力。四是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分析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调度分析百强企业资金周转、项目建设、原材料供求、价格走势等生产经营情况,着力提高分析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科学决策,指导工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依据。
东营市: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集聚集约发展。积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推进华泰45万吨高档铜板纸、60万亩速生林、50万吨离子膜烧碱、盛泰800万套车轮、胜通10万吨钢帘线、利华益120万吨催化裂化、科瑞50套高深钻机等5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落实好六个产业链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加快化工、纺织服装和汽车配件三大产业集群发展。推进银企合作。召开重点项目银企洽谈会,扩大信贷规模,做好市技改项目扶持和国家及省扶持项目争取工作,加大技改项目投入。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全力推进与中海油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扩张项目、提升层次、增强实力,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企业招商,支持大企业合资合作,引进战略合作者,推动骨干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条和全球营销网络,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30家。继续实施省、市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化资金扶持、经营者素质培训、上市融资辅导、企业信用建设及信息化推进,培育大企业后备力量。切实搞好企业家培训。继续开展EMBA教育,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提高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支持县区企业、油田存续改制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向临港产业区和高端产业区集聚发展,将临港产业区建成生态化工基地和能源供应基地,将东营经济开发区建成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突出发展以油田改制企业为主体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和以信义、盛泰车轮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配件产业,推进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电子信息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东营经济开发区软件园建设,支持阿波罗功率半导体、光伏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端产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围绕主业和主导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服务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争取更多的企业列入省“双百工程”,力争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2个、市级5个,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注重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抓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项目实施。推进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争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60项,列入省重点10项。积极争创知名品牌。依托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市场信誉度高的优势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
(四)强化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节能工作督查和执法监察力度。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新要求,完善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制,抓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督管理。落实差别电价和超耗能加价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发挥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的作用,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和能源替代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好3个“节能20项”工程。发展新型能源。加快推进国华瑞丰河口、利津风电、大唐东营风电、慧恩公司生物柴油、东营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营,促进用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抓好循环经济“1320”工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支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完善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县区三个层面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建成1个市级循环经济型县区、3个工业园区和20家企业,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逐步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
(五)加快发展以消费为牵动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部署,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培植服务业“四大载体”的意见和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流通产业。强化“资金、人才、体制机制”三大支撑,积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现代物流,搞活商贸流通,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物流业务的剥离,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共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商业骨干企业“三项改造”。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新型业态和高端服务业。推动城乡市场消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进工程”,扎实做好“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积极发展各类社区服务业,突出抓好胜大超市、便民超市的布点工作。优化商贸流通发展结构。科学调整空间布局,做好“重点城镇、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培植工作,加大市场改造建设力度,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依托“三路两港一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东营港物流园区、盛运物流和西郊铁路货场物流中心的建设,增强集散功能,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发挥现代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 上一篇:工业经济运行形势调研报告
- 下一篇:菏泽枣庄经济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