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科技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3 11:11:00

导语:国土科技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土科技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国务院和科技部的部署,国土资源部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结合地质科技工作的特点,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一、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国土资源部所属地质科研机构共有50个,其中原地矿部在各省的科研机构23个,部直属科研机构27个。在职职工7496人,其中在各省的2483人,部直属5013人。离退休职工5743人。直属的27个研究机构按科研机构类型划分,有6个属开发研究类型,19个属社会公益和开发混合的多种类型,社会公益和管理机构各1个。

建国50多年来,这支科研队伍涌现出了李四光、黄汲清、程裕淇为代表的一大批国际知名科学家,提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力学和陆相生油理论,发现了大庆、大港和塔里木等一批油田,铀矿资源的突破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队伍庞大,公益性科研与具有市场能力的部分长期混存,公益性工作得不到加强与保障。二是管理体制陈旧,机构重叠,分工过细,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趋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运行机制落后,创新能力差,地质科研与地质调查工作严重脱节,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机构面向市场能力薄弱。四是科研单位包袱沉重,活力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科研的发展,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二、科研机构改革的进展情况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从国土资源部成立开始,就将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重点。成立了部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主管部长担任组长。

根据国务院科研机构改革的有关文件和李岚清副总理去年在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针对地质科技工作与气象、地震、海洋、测绘等科技工作一样,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分离”和“两个结合”的改革思路。“一个分离”是将地质科技的公益类与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应用开发工作分离。“两个结合”是将科技体制改革与转变国土资源部的有关管理职能相结合、与深化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相结合。

按照这一改革思路,积极推进了三个阶段的改革工作。

(一)****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在地勘队伍属地化中完成了23个原地矿部在各省的地质科研单位属地化企业化改革。

根据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37号),将分布于全国各省市的38.5万人的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主要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在改革中,原地矿部在各省的23个地质科研机构2483人全部属地化,并逐步实行企业转制。

(二)****年底重组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7个部直属科研机构减为23个。

石油地质研究所等4个科研机构按照中央改革的精神划人新星石油公司(中石化集团),实行企业化转制。

(三)****年按照38号文精神,对不同类型研究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改革,部直属的23个科研机构进一步减为8个。

去年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会议后,国土资源部按照38号文的精神和科技部的部署,制定了《国土资源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分类指导原则推进改革:

5个研究所向企业转制

·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都)、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和勘探技术研究所5个机构向企业化转制。

9个研究所转为直接从事地质调查生产的机构

·沈阳、天津、酉安、宜昌、南京和成都6个大区地质矿产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研究所8个机构进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接从事地质调查生产任务;

·562个研究大队划归部信息中心,改建成实物地质资料库。

7个研究所(8个机构)按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

·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和岩溶地质研究所等8个机构遴选1000人按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和管理。

保留中国地质博物馆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

通过第二、三阶段的改革,部直属27个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转制的机构9个,编制2424人,占机构总数的33.3%,占人员编制总数的28.4%;从事地质调查生产的机构9个,编制3142,占机构总数的33.3%,人员占编制总数的36.7%;公益性科研机构8个,占机构总数的30%,遴选出的1000人占总编制数的11.7%;保留一个中国地质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

至此,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改革,国土资源部50个科研机构属地化和转制为企业的共32个,占科研机构总数的64%。保留8个机构按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占科研机构总数的16%,遴选的1000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13.34%。

三、积极推进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组建

按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和管理的8个单位,在近2年的改革试点中,通过对研究机构实行“两头拉动”的办法,积极推进改革。即一头遴选人才组建公益性科研机构,另一头分流人员从事科技开发和多种经营,逐步实现两部分的分离。中国地质科学院制定了《人员分流暂行办法》、《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30多个办法,成立了院所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和创新人才遴选委员会,****年首批遴选101人进入公益性机构;****年6月第二批遴选200人、****年底第三批遴选200人,共约500人构成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框架,其中:学科带头人20人、研究员100人、副研究员200人、工程师、助研180人。现进人研究基地人员平均年龄37岁。****年计划达到700人,保留总数的1/3约300个岗位作为流动岗引进人才、实行客座制等,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年同位素地质开放实验室在海内外招聘实验室主任,年薪10万元,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博士成功应聘。

通过改革,科技人员观念发生了变化,科研队伍结构得到优化,科研环境得到改善,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中国地质科学院****年人均科研经费从2万元增加到4.5万元,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攻关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明显增加,主持973项目2项,承担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构造和地应力测量工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工程等;今年成功组织青藏羌塘北部无人区资源综合科考和广西“天坑”科学探险等重大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通过公开、公平方式遴选人员进入科研基地,正在推行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

实行企业化转制的研究所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如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为突破口,以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为重点,收入实现一年翻番。目前正和北大方正集团合作,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技术入股,与企业联合组建了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社会资源为技术产业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在人员分流中除整体转制的研究所外,拟通过科技开发和后勤物业管理分流大部分人员,后勤物业中心实行商品化、社会化、企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另按照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正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分流人员,保证分流平稳进行,力争2—3年分流到位。

四、对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建议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改革政策措施不配套,建议对优化后的公益性科研机构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科研工作条件,保证这些研究机构的正常运行费、设备购置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使其稳步、健康发展。

科研机构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困扰科研机构改革的重要问题,希望能统筹解决社会保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