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非公经济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9 02:33:00

导语:贵港非公经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贵港非公经济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回顾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进一步地说,新时期的一项最大改革就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一项最大开放就是吸引外资进入;快速发展的一个最显著成就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空前大发展;与时俱进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改变传统所有制观念,确认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非公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赋予了社会新的活力,是我国社会制度完善的表现。

当前,贯彻落实十七大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指示必须与推进市委“六靠”工作思路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富裕文明和谐新贵港建设大局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贵港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为了全面掌握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以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六靠”思路为动力,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近期,笔者对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呈现总量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态势,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富裕城乡群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公经济挑起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梁、唱响了贵港经济发展的主角,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中坚力量。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非公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非公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28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市总产值的54.18%;实现增加值25.**亿元,占全市增加值的48%;上交税金6.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7.5%。20**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7.39%,占全市总产值的82.79%;实现增加值66.65亿元,同比增长27.39%,占全市增加值的81.95%。2007上半年贵港市非公经济企业共69429家,比20**年底净增7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同比增加17家;全市个体工商户84393户,注册资金89084万元;私营企业累计发展2509家,注册资金318527万元,全市非公经济规模增幅迅猛。

(二)非公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20**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8.58亿元,同比增长31.14%;增加值30.52亿元,同比增长39.14%;上交国家税金2.71亿元,同比增长14.25%。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实缴税金分别以25%、20%、50%的速度增长。如郁江炼钢公司上半年已实现工业产值3.99亿元,增加值435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81亿元,上交税金24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3.76%、170.14%、1**.78%、61.77%。重点非公企业华润(平南)、华润(贵港)、金田糖业、安泰化工、金源酒精等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分别为3.1亿元、2.1亿元、1.4亿元、1.4亿元、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156.7%、18.2%、79.1%、884.9%。其它如天鸿鑫锰业、源安堂药业、瑞康饲料、格雷蒙锑品、清隆机械、捷力电池、创嘉电子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也都有较快发展,已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骨干力量。

(三)投资和外贸出口主体地位明显。20**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市共引进区外境内项目318个,合同投资额169.15亿元,实际利用区外境内资金134.04亿元。其中,非公经济项目316个,合同投资额161.9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2.6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99.4%、95.7%和69.1%。全市新上外商投资项目37个,合同外资额26799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13682万美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市直接利用外资5922万美元,同比增长137%,非公有制企业利用外资已占全市的四成以上,成为我市投资和利用外资的主体。20**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外贸出口额为5429.2万美元,同比增长25.1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8.76%;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出口3798万美元,同比增长78.6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1.29%。目前,全市共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64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54家,占总量的94%,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全市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四)非公企业集群效应凸显。目前,我市拥有源安堂牌中成药、扬翔牌饲料、万千牌饲料、安泰牌农药、华联牌床上用品、实力牌保险、群星牌电线电缆、红心牌食品等多个省部级名优产品。源安堂药业公司的肤阴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市还拥有广西著名商标13件,广西名牌优质产品13个,贵糖(集团)、华润(平南)2家企业的2个产品获国家免检证书。全市非公经济已形成了建材、电力、饲料加工、化工制药、五金机电、金属铸造及制品、针织服装、羽绒加工及制品、矿产开采及加工、农林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饮服务等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全市21个民营工业集中区250多家非公企业的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上半年,我市建材、化工、机械、矿业、针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制药、饲料等产业产值同比分别以75.6%、62.3%、58.4%、48.7%、39.2%、28.8%、27.7%、21.8%的速度增长,增幅均超过全市产业平均水平,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五)非公经济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市非公经济企业已安排就业人员42多万人,较去年底增长5%。非公企业所吸纳的国企、乡企、下岗人员和部分农村劳动力,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我市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发展非公经济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人才缺乏,导致企业自身难以快速发展壮大;融资渠道狭窄,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工业用地征用难和企业用工难问题,严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建设滞后,远远不能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办事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办事程序复杂、环节多、效率不高仍是当前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等。这反映了我市非公企业在经济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管理创新意识、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市非公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促进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整体思路。

当前,促进我市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领会市委“六靠”精髓,自觉地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市委“六靠”思路上来,力求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推动全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相统一。在具体工作中要很好地把握几个方面:

第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阻碍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非公企业要坚决贯彻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论述,切实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实质和精神内涵,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的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环境保护上形成科学的指导方式,建设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非公有制企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以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做专、做精、做优、做特,争取不断做大做强。

第二,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十七大报告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非公企业要认真领会这一重要的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和保护自主的知识产权,加大技术投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核心分配受制于人的局面。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非公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以高科技打品牌、以高质量树品牌,以好品牌占市场。

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企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基本的体现,企业要按照“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要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的劳动合同,合理的报酬、安全健康、人格尊严、参加工会等权利,不断培育和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建立正常的员工的工资增长机制,保证员工能够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实践证明,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能获得员工的真心拥护,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

第四,要加大投资和信贷规模,保持投资对非公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必须进一步确保非公经济较快增长所必需的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同时确保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形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双向动力。

第五,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充分发挥贵港的区位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抓紧编制全市和各县市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指导和推动各地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各方客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同时要及时协调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六,要坚持统筹推进非公经济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对已立项的项目,要协调解决影响开工的具体问题。加大项目储备工作力度,围绕建设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到实施一批,储存一批,谋划一批。统筹推进各层面重大项目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建设,力保各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和投产,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总的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把握非公经济发展规律、完善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通过搭建平台、主动服务、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政策、进一步改善环境、进一步营造氛围、进一步加强领导,唱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使非公经济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搭建平台,主动服务,优化非公经济发展大环境。

1、搭建平台

(1)搭建政策平台:完善法律法规、破除体制性障碍,继续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地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在主体、产权、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紧完善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相关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放宽非公企业的准入条件,完善行业准入配套措施,切实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打破地方封锁,推进行业准入政策与管理的公开化、公平化、程序化、规范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鼓励民营企业主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逐步加大对我市非公企业老板选入人大代表、推荐为政协委员的工作。

(2)搭建融资平台:加快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和满足我市大、中、小各类型企业需要的信贷体系,制定和完善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筹建“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融资担保业商会,探索全市融资担保机构联保、互保的新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搭建人才平台:为我市非公企业提供招纳现代专业人才的平台。利用就业供需洽谈会,资料传递等形式,为企业与学院沟通穿针引线。通过与市有关部门举办“民营企业人才招聘周”活动,与大中专院校合办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专场活动,协调非公企业和大、中专院校,探讨民营企业所需人才定向培养问题。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引进、管理、服务等保障工作,加大对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2、优化环境

(1)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我市江南工业园、长安工业集中区、西江工业园、西苑工业集中区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投资硬环境作为重点,努力在打造园区新环境上有新突破。今年1-8月,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1.13亿元,其中,江南工业园上半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00万元,新开发土地面积82公顷,大大地改善了全市投资硬环境。今后发展非公经济要以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主战场,牢固树立园区建设“招商是主旋律、项目是生命线”的意识,力争在引进非公经济大项目上有新突破。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高起点编制园区发展规划,着眼长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高效管理、开放运行”的管理模式,不断加大投入,做大做强工业集中区,为非公经济的成片发展、特色产业的相对聚集构筑平台,形成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非公企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板块。

(2)优化内部环境: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并狠抓落实,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审批权限。全面清理行政和事业性收费,严禁向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级行政机关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积极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努力做到山青水秀地干净,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3、主动服务

积极营造加快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比政策、比服务、比效率”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支持就是工作,保护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义务”的意识,对非公企业“只服务、不干预,只帮忙、不添乱”,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只要对非公经济发展有利,该变通的政策要善于变通。要以服务非公企业为己任,为企业提供全程、周到、细致的服务。努力营造“政府创造服务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良好氛围,实现贵港市非公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实行市、(县)区四家班子领导与重点非公企业结对帮扶。为重点非公企业落户立项、办证、征地、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质量管理,实行一条龙的跟踪服务,及时协调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创新机制,创优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2)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快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投融资担保、资产评估、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法律服务、就业服务、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3)加强对非公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加快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非公产业转移、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持服务。支持非公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4)为非公企业培养充足的技术工人。针对当前一些非公企业招工难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建设力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同时鼓励非公企业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门特长的产业工人。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可建立自己的工人培养基地,或直接开办职业技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工人。

(三)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非公经济发展必须长期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加大实践的新课题。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行政法律和市场调节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退出高污染行业,自觉节约资源。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进入服务领域,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鼓励东部加工制造业向我市转移,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我市建材、电力、饲料加工、化工制药、五金机电、金属铸造及制品、针织服装、羽绒加工及制品、矿产开采及加工、农林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商饮服务等支柱产业,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资本在老、少、边、穷地区投资兴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骨干作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配套功能,培育区域品牌,加快农业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步伐。

(四)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自身整体素质

一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努力做专做精做特做新,规模非公企业争取做大做强做长。二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四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六要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七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八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断自我完善,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五)更加注重非公经济的党建工作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六项工作任务。民营企业发展机遇从何而来?党的方针政策就是最大的机遇。党的政策本身就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非公企业要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以企业党组织为核心,领会好,吃透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政策,带领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相统一。通过进一步加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党组织服务企业、凝聚人心、培养人才、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的作用。

(六)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必须始终加强对非公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我市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非公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及时组织协调解决非公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非公经济重大招商项目协调制度,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防止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市工商联组织要充分发挥独特职能作用,工商联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大力推进工作创新,以“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二十字方针为指导,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

2、加强责任监督,制定落实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摆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要明确责任,抓紧组织编制各县市区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制订出台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和工作分工密切配合,形成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宣传工作,通过集中宣传、系列宣传、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加大对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发展非公经济的良好氛围。

作为后发展地区,当前,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新机遇、谋划新举措、迎接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发展非公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切实领会市委“六靠”精髓,以十七大精神和“六靠”思路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非公经济发展新篇章,促进我市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贵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