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产业转移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9 01:11:00

导语:东部产业转移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东部产业转移调研报告

**的优势在区位,**的出路在开放,**的发展在合作。当前,我国东部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些产业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自治区已经明确把包括**市在内的桂东四市建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我市正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的“六靠”工作思路,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六靠”思路上来,立足自身优势,搞好软硬环境建设,积极有效地应对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

招商靠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首先要认清发展的形势和现实条件。目前,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比较优势

1、区位交通优越。我市处于广西的东南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水陆交通发达,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大西南物资出口通道,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黎湛铁路复线、南广快速铁路,324国道、209国道、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坐拥国家级内河港口—**港,西江流经市内五个县(市、区)和大部分乡镇,千吨级船舶常年可直通粤港澳,具有明显水运交通和临江区位优势,据了解,水路运输价格相当便宜,水路每吨公里运价仅为0.05元,比铁路运价低0.07元,比公路运价低0.25元。

2、投资成本低廉。我市工业用水每立方米价格比东部发达地区低0.5元左右,工业用电价格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1/3,地价仅为东部发达地区的1/4,劳动力成本也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每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相差250元左右,一个5000人的工厂每年可节约劳动力成本1500万元。据测算,有些企业在沿海发达城市只能获取3%的利润,而到**却有10%的以上的利润。

3、自然资源丰富。莲藕、茶叶、荔枝、龙眼、中药材、白鸽等名优特农产品享誉区内外;境内水能总蕴藏量达16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超过11亿千瓦时;主要矿产资源有全国储量第一的三水铝和铁、锰、金、铜、锑、石灰石、白云石等60多种;土地资源丰富,市江南工业园规划面积达15平方公里,工业发展条件比较完备,这对于各类资源性的生产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

4、产业特色明显。我市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建材、糖纸、电力、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基地”和制糖、水泥、电力、林纸林板、茧丝绸、饲料、冶金、化工、制药、农产品加工等“十大骨干产业”,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各县市区的产业特色也越来越明显,如港南区,被中国羽绒协会授予了“中国羽绒之乡”称号,羽绒业年产值达20亿元,是全国主要羽绒生产基地之一,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5、人文环境优良。**市历史悠久,为古西瓯骆越地,市内的罗泊湾是“那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泊罗”古国的故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市内有桂平西山、金田起义遗址、千年古刹南山寺、安澜古塔等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全市民风纯朴,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曾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广西园林城市”、“广西爱国卫生先进城市”、“广西文明城市”等。

(二)比较劣势

我市的各项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对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产业配套能力较弱。我市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产品的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产品或原料达不到先进企业的要求,不少东部企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而放弃了在**的投资。二是产业承接载体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发展环境优势不够凸现,承接能力仍然有限,还没有形成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强大磁力场。虽然市内有江南工业园,各县市区也建设了一批工业集中区,但规模都不是很大,现代化标准厂房、园区绿地、生活设施、公共设施、产业生态链不够配套和成熟,对外来企业的引力不强。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市虽然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大多素质不高,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基本都流向广东等发达地区,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四是服务效率不够高。一部分政府部门的实际行为与招商引资宗旨相悖,重招商轻管理现象严重;办事机制不灵活,手续较繁琐;一些干部工作作风差,办事拖拉,存在“三乱”、“吃拿卡要”等行为。

二、对策和建议

紧扣“六靠”主题,投身“六靠”实践,充分发挥我市东联西进的良好区位纽带优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深入推进的机遇,主动向南宁靠拢,主动融入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主动对接东部沿海地区,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第一,建设发达的交通。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与东部地区以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交通网络的对接,缩短与东部以及北部湾地区的时空距离,更好地接受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辐射。积极配合自治区做好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三江-北海高速公路、梧州-龙邦高速公路、荔浦-铁山港高速公路**段建设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的交通服务网络,实现交通网络与东部地区的公路、铁路、水路全方位对接。同时,要依托**港升级改造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港口和水路交通建设力度,争取把我市建设成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对接口岸。

第二,建设完善的承接产业园区。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平台,统筹考虑集中区整体布局,建好厂房、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积极为产业转移修好“跑道”、造好“载体”。市里重点抓好市江南工业园的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快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创新园区管理经营模式和体制,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和支持外地有实力的大企业到我市兴办专业性园区或创办“园中园”,走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各县市区要利用江南工业园的政策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步伐。如港南区,可以依托市江南工业园座落在辖区内的优势,以江南工业园的“园中之园”模式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羽绒工业集中区、2300亩的木业加工集中区和3000亩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集中区,拓宽承接平台。

第三,发挥黄金水道的产业带动作用。依托城市内河发展沿江经济,已是现代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深入研究我市临江经济的发展战略,尽快研究制订临江工业区和物流中心规划,整治西江航道,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港二期,做好三期的筹划开工工作,完善港口设施,扩大港口规模,依托临江交通优势和临港优势,大上一批第三产业项目,培育引进重点物流企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专业市场,加快仓储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物流营销、仓储、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城镇建设、工业和商贸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构建临江经济带,发挥沿江经济带在积聚产业、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功能,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牢基础。

第四,发展产业集群。没有上下游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很多企业因在本市找不到“根”,寻不到“源”,不得不放弃在**的投资。因此,要贯彻“六靠”的核心战略,以产业集群化推进工业化。一要立足我市现有的建材、糖纸、电力、冶金、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基础,围绕东部地区急需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上下工夫;在我市具有发展优势的制糖、水泥、电力、林纸林板、茧丝绸、饲料、冶金、化工、制药、羽绒、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重点突破,对适宜引入我市的高新技术成果,实施技术嫁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二要充分利用我市生态、人文环境的优势,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业等现代绿色产业,顺应发展趋势,实现与东部的良性对接。三要围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日用品、玩具、林产、建筑等产业,在原材料基地建设、产品销售市场和现代物流业上,为承接转移来的产业进行配套,增强产业的“根植性”。

第五,化解瓶颈制约。一是缓解土地瓶颈。树立“有土地就有项目”的思想,切实做好土地储备文章。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盘活国有存量土地和开发利用城区周边空闲土地。二是缓解资金瓶颈。拓宽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集中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三是解决用工瓶颈。加强劳动力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用工档案;建设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帮助企业招工信息,疏通企业招工用工渠道,协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四是解决用水、用电、环保、税收等诸环节不顺畅的问题,确保在东部产业转移中对得上、接得住。

第六,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步伐。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培育壮大城市经济的战略高度,搞好城市的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城市建设,使之成为承接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增长极。中心城市要按照“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总体功能”的基本要求,形成城市框架南北拓展,产业布局东西延伸的发展态势,2010年左右人口规模达到50万。要按照城市发展“完善江北,重点向南”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江南城区的开发,逐步把江南城区打造成为“滨江亮区、产业新区、和谐美区”,使江南江北相得益彰,增强城市中心区的产业聚集能力、人口吸纳能力、要素集约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拉动各县域中心城区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城镇长效管理机制,把“城乡清洁工程”引向深入,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大力改造小街小巷,突出解决城中村“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文明城、卫生城和园林城,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第七,加强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六靠”的主要动力。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圈,主动对接东部地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借助东部地区资金、网络、信息、技术等优势,把加工制造业培育成为有生机和活力的支柱产业,经过累积效应,逐步形成产业链,从而促使其产业的整体搬迁,把我市建设成为有影响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第八,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干部作风是“六靠”的重要保障。承接产业转移能否取得成效,体制环境是关键,完善配套的服务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首先要优化政府服务。做到“老板张嘴、政府跑腿”,对各个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完善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建立项目手续联席办理机制。各联席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业务科(股)长跟踪负责办理好相关手续,限时办结,强化部门互动并联审批服务机制,认真抓好项目的洽谈,立项、审批和实施工作,确保在谈项目尽快落地,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竣工,竣工项目满负荷生产。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凡是东部地区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建立与东部地区相统一的行政审批程序、市场准入条件、工商登记审核、企业信用体系、统计报表口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体制上与东部地区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