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员分流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17 08:50:00

导语:乡镇人员分流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人员分流调查报告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强化责任,拓宽渠道,不断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乡镇干部分流路子。

一、乡镇人员分流的现状

**县辖23个乡镇,目前实有各类干部职工1209人。按照20**年乡镇“三定”方案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1093名,超编116人。乡镇人员与机构岗位的矛盾仍然存在。按照乡镇机关人员分流、清退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对人员分流的方法、渠道、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都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乡镇在近期组织了竞争上岗、人员分流工作。全县共分流乡镇干部职工359个,占原在册人数的30.7%。其中副乡镇长级干部23人,占分流人数的6.4%;一般干部143人,占39.8%;工人193人,占53.8%。分流面大、操作平稳,与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精神基本吻合。

调查显示,大范围乡镇人员分流工作能够顺利、平稳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几年乡镇试行分流取得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从而形成了较为切合实际的工作模式。

1、落实政策,确保大局稳定。在涉及分流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上,针对部分乡镇机关普遍存在“分流人员差人一等”、“政府甩包袱”等抵触思想,大部分乡镇都已研究出台了优惠和保障措施:一是对分流人员每月发15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二是负责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由乡镇负担部分的缴纳;三是对分流人员的身份、工资级别、职称、工龄实行“四保留”;四是对分流人员从事生产流通服务行业的,实行简化办理手续,优先提供场地、启动资金、信息和法律服务等。做出成绩的,同样考虑提拔使用及评优评奖。

2、创新机制,促进落实到位。在分流的方法上,主要实行末位分流、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竞争上岗、淘汰下岗,由原则、程序及个人素质决定去留。建立了实施乡镇人员分流工作的“三卡”制管理机制,即“汇报卡”、“督查卡”、“整改卡”。强化对乡镇人员分流工作中的典型集体和典型个人宣传推介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3、拓宽渠道,实现分流目标。在分流的去向上,实行七径分流:一是分流到乡办企业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乡镇事业服务部门,分流161人,是人员分流的主要渠道;二是立足农业县域实际,领办乡镇企业或者承租土地发展种养业实体。如暖水镇4名分流干部与农民联办蔬菜大棚15个,由分流干部负责技术指导和瓜果销售,全县共有22名分流干部活跃于田间地头;三是选派部分素质较高、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12人下村任职,加强村组班子力量;四是引导发展个体经营或创办私营企业,分流11人;五是放开门路,鼓励停薪留职闯市场,南下广东等周边省市就业45人;六是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身体又不适应乡镇工作的31人实行内退,发放基本工资;七是实行待岗制,待岗期为一年,次年重新参与竞争上岗,分流77人。通过大刀阔斧地实施人员分流,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原有经费开支比较,全县一年可减轻财政300多万元的负担,减缓了人头经费挤占生产资金投入的矛盾,促进了乡镇企业经济发展;优化了乡镇经济结构,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强化了乡镇为“三农”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企业和村组班子力量,受到广大干群的欢迎。

二、问题与思考

搞好乡镇人员分流,既要掌握现状,又要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几项突出问题:一是缺乏规范适用、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县分流方案;二是公平、公正、激励的去留机制急需完善;三是对分流人员的保障措施不够,对分流人员利益考虑欠周到;四是思想工作薄弱,潜伏着不稳定因素;五是乡镇人员分流与乡镇内设机构的衔接脱节等。乡镇人员分流是一件大事,又是一件难事。稳妥抓好人员分流,是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当前乡镇机构人员分流工作的现状、问题,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察知实情,采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搞好乡镇人员分流工作,事关分流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大局。省委领导在全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各地务必提高认识,把这项(乡镇人员分流)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搞好这项工作,领导是关键。要引起县、乡特别是乡镇“一把手的足够重视”,对分流工作给予充分的考虑和精心的组织;要建立人员分流领导责任制,把人员分流工作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重大督察事项,列入“一把手”考评内容。

(二)要规范有序,稳妥推进。乡镇人员分流进行了多年,却未总结制定一套规范性的方案,基本都是乡镇各搞一套,造成乡镇之间分流人员分流条件、待遇不平衡,产生新的矛盾。要总结近几年来开展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的一些好作法,并根据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人员编制“三定”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制定统一的人员分流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既要与省委、省政府分流政策保持延续,又要符合县情,使之规范有序,稳妥推进。

(三)要因地制宜,流向合理。据调查统计,全县80%以上乡镇都采用双向选择、优化组聘的办法,即由乡镇根据自身实际,将乡镇各项工作划分合并为6——11个组,按组用人。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乡镇“组”的设置随意性大,一年一组,一年一设,原有机构设置不能及时配套跟上,使部分原有机构岗位空设或根本没有工作岗位,无人做事。另外部分与县直部门对口的工作,在乡镇人员分流后,乡镇没人做这项工作,或是由某个组临时接管,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一要切合乡镇实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工作;二是各县直部门要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及时检查指导、发现问题,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解决“一分了之”的新社会矛盾,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四)要健全制度,落实配套措施。对分流人员的待遇,各乡镇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分流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促进了乡镇人员主动走出乡镇机关。但由于乡镇分流人员涉及面广、人多,部分乡镇在分流人员应有利益的考虑上尚欠周到,如,有的政策性接受的毕业生和退、转军人试用期内昨天上岗今天分流;到达内退年龄的老同志未予照顾也参与分流,生活费发放的标准偏低及兑现难。因此,各乡镇在涉及分流人员优惠和保障措施的兑现上,要坚守承诺,保障分流人员经费的优先发放。分流人员从事个体和创办私营企业的,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可参照企业下岗职工的优惠条件核减有关税费。

(五)要把住“关口”,从严控编。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在过去接受指令性人员和消化就业上做出了艰苦贡献。但时至今日,要建立高效精简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就必须从严规范乡镇一级的“进人关”。不能把乡镇作为人员安排上的万能库,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除有关组织调动和有计划的政策性安置外,停调动、停招工、停录干。要逐步推行以公开选调为主要内容的进人制度改革。相关用人必须在核定的机构设置、职位结构、编制额员内,按照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竞争上岗,从源头上防范乡镇机关人员分流后再度膨胀。

(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稳定工作。各乡镇实施分流后,部分分流人员思想松动,心有怨言,容易成为潜伏不稳定因素。因此,各乡镇要坚持积极稳妥方针,从维护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分流前要突出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要让分流人员了解机关现状、分流的形势及意义;分流中要实行公开分流,杜绝“暗箱操作”;分流后要化解矛盾,帮助分流人员排忧解难,创造工作条件,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确保乡镇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