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乡镇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08:48:00

导语:机构乡镇改革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构乡镇改革调研报告

20**年,**市按照上级确定的改革思路,大刀阔斧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管理关系、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减领导职数、做好人员分流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改革是渐进式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改革后的乡镇机构,经过几年运作,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给当前的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一是“农业服务中心”履职不力。2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只是一个虚空的架子,各站所名合实不合,仍然各自为政,综合服务的整合优势不能发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经费来源不足,机构运转和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是农业服务中心履职不力的根本原因。由于工资得不到保证,农技服务人员虽然身份是“中心”的职工,但大部分人员都在外各自搞副业。另外,由于改革前各站所资产负债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债台高筑,有的略有节余,一时无法理顺,“农业服务中心”的资产和负债至今仍挂在合并前各部门的帐务上。各站所的办公场地仍在使用各自原有的地盘,拨款形式也维持着各站所改革前的渠道。

二是个别事业站所管理“断层”。站所人、财、物、事下放给乡镇后,有的市级业务主管部门撒手不管,将人事档案移交乡镇后,再不过问有关事情。乡镇初次接手,许多具体事务操作还不熟练,一些地方管理脱节,工作不能及时衔接。

三是事业站所职工“保险”系数严重偏低。乡镇事业站所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状况也令人担忧。除经费来源相对稳定的林业管理站和移民经济技术服务站职工全部参加了保险外,其他站所职工的参保情况参差不齐、五花八门。一些站所无人参保,一些站所只部分人员个人出资参了保,有的职工在缴纳了一定数额一定年限的保险金后,因资金困难,无法继续足额及时缴纳,拖欠保险金的现象十分普遍。解决乡镇机构编制问题的出路何在?笔者以为:

1、拾遗补缺,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组建“农业服务中心”,其愿望是好的,根本目的在于变分散为集中,提升涉农机构的整体服务功能。然而,机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消肿减肥、裁僧撤庙,要实现改革的目的,必须切实解决钱和人的问题。钱从哪里来?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乡镇事业站所自我发展能力极弱,找不到“米”下锅。而乡镇政府自身也是吃财政饭,囊中羞涩,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目前,各站所拨款渠道、拨款额度各不相同,势必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建议取消现行各就各位、半饥不饱的拨款方式,建立省、市、县三级补贴的拨款体制,由三级共同出力解决经费问题。经费能够足以保证正常运转,“农业服务中心”才能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人到哪里去?农业服务中心在现有编制基础上,可再压缩三分之一。然而,如何安置分流人员?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办法一:重新定编后,公平竞争解决谁去谁留问题,未能竞上岗位的分流人员,允许其自行从事经营活动,养老保险仍由单位出资,与上岗人员同步缴纳。保险之外的其他事务由分流人员自行解决。此举可为分流人员织起一个“安全网”。在单位减员空出编制需补员时,可从分流人员中择优选用。办法二:将未能竞争上岗的分流人员一次性买断工龄,与原单位彻底脱钩,不拖泥带水,不藕断丝连。与此同时,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将各站所原有的富余资产变现,用于安置分流人员。资不抵债的,依实际情况设法筹资,分批解决。

2、切实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首先,在乡镇机构设置上,必须紧紧握住“因职设岗”这一重要法宝,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坚决不设。特别是,务必要严禁上级主管部门条条干预。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以检查评比、资金、项目为手段,对乡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说三道四、指手划脚,又要上下对口,又要左右看齐。每下达一项新任务,工作量略为增加,就要求增设机构,刻章子挂牌子。面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增设机构的压力,编制部门要敢于站稳脚根,坚决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其次,要把好编制人员的关口。历次改革的经验证明,机构编制工作“大砍不如严管”。在机构编制尚未立法的情况下,我们要不断摸索,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惩处制度,使用必要的行政处罚手段和经济制裁手段,确保令行禁止,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继续坚持“经费跟着编制走”这一有效的预算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手段,切实把好编制人员的关口,替财政守住大门。

3、进一步理顺管理权限和职能。继续健全“由乡镇统一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的条块管理体制”。乡镇政府要加大对事业站所的管理、指导力度,明确领导责任和岗位责任,使其有序开展工作。市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不可放松对乡镇事业站所的业务指导。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科学调整各个部门管理权限。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机关与事业站所的职能,将服务性职能从乡镇政府身上砍下来,交给事业站所承担。事业站所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才能改变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局面,集中精力管理公共行政和公益事业,真正实现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