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编制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08:37:00

导语:乡镇机构编制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机构编制调研报告

**区有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截止20**年底,机关内设机构65个;行政编制350名,实有人数340人,余编10名;核定领导职数177名,实配领导职数177名,没有超配领导。乡镇街道事业站所全额拔款编制240名,全额实有人数240人;差额拔款编制287名,差额实有人数275人,余编12名;自收自支编94名,自收自支实有人数141人,超编47人。数据显示,**区圆满完成了20**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并切实巩固了改革成果。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街道在机构编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机构编制管理意识不强。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认识模糊,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建设滞后、规范管理不力,不能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编制使用不严格,用人不分行政事业人员。

2、机构设置不严格。不能严格按“三定”规定设置机构,部分机构仍按照改革前设置,特别是由农业四站合并成立的农业综合服务站,这种合并大多是表面层次的合并,实际的工作运转和改革前没有什么区别,机构人员还是各自为战,根本无法综合调配。

3、混编混岗较严重。虽然在机构改革时进行了定编定岗定人,但是形势的发展,使得当初定岗人员已不适应现在的工作,有的乡镇打破机构编制界限,机关借用事业单位人员,混用不同编制岗位人员。

4、中心镇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相对偏紧。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一些乡镇的城镇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任务在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上没有得到体现,已不适应小城镇的发展需要。

5、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超编较多。由于每年有大量的退伍军人要安置,所以乡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超编较多。受乡镇财政等各种原因的限制,部分乡镇自收自支人员难以维持,只能自谋出路,自收自支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较普遍。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针对乡镇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明确乡镇无权自行设置机构和确定编制,对乡镇机构的设立、撤消、合并和编制、领导职数的审批权限及审批程序作出具体规定,明确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职能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职能职责,让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2、精简内设机构。乡镇机关可综合设置一个办公室,用于处理乡镇机关的会议、接待、协调、财务等工作。其他人员实行委员、助理员制。委员、助理员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直接面对群众,既可有利于乡镇党政领导分工,明确责任,也便于和上级业务部门对口,同时也可拉短乡镇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明确责任,又可以减少推诿扯皮现象,齐心协力履行好乡镇政权的职能。

3、规范设置事业单位。服务型的事业单位推向社会,减轻乡镇负担;公益型的事业单位财政可适当扶持。在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的布局,提倡事业单位(不含中小学校、卫生院)综合设置,压缩财政供养人员。

4、建立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或不适应岗位需要的人员进行清除,空出编制岗位用于竞争上岗,从而选拔适合岗位要求的人才,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彻底解决混编混岗的问题。

5、改变退伍士兵安置政策。城镇义务兵也应和农村义务兵一样,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城镇兵尽了保卫祖国的义务,可以由国家给予一次补偿,而不应该用安排工作的方式,把负担推给地方政府。

6、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使机构编制管理证成为组织、人事部门配备领导、办理人员增减,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和统一发放工资的依据。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对机构编制管理证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7、科学配置中心镇机构编制人员。中心镇既有城市建设任务,又有涉农职能,在机构设置上要因地制宜,经济管理机构要弱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社会事务管理机构要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等机构则要进一步健全。由于中心镇所承担的工作要比一般乡镇更为繁重,人员编制可比一般的乡镇多一些。

8、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一是采取措施加强“三定”规定的执行情况检查。二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人事、财政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结合工资统发、人员录用调配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制约;实行编制与经费包干制,按编制核拨经费,减人不减经费,增人不增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