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登记管理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08:12:00
导语:事业登记管理的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地走向规范,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去认真思考和设法解决。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事业单位383个,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355个,登记率为93%。应参加20**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年审的单位276个(因乡镇事业单位正在搞机构改革,未包含在内),已申报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276个,其中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276个,合格率100%,同时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14个。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难点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1、少数事业单位法人对登记管理工作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法定代表人,对法人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登记不登记无所谓,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部分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不登记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法律意识淡薄,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没有用足用活法人单位应有的权利,更不能用这些权利来维护本单位的利益,还有些举办单位主要是缘于部门小集体利益,把所属事业单位视为人员的蓄水池及财力的支持库,不愿意让所属事业单位参加登记。
2、制约机制不健全,对事业单位处罚难到位。在登记过程中,不少事业单位认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比不上企业登记,企业法人如果无照营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执行若干处罚决定,轻者没收、罚款,重则查封银行帐户,追究法人代表责任。而事业单位登记主管机关是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执法力度远远比不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虽然对不办理“登记证”也可以处罚,但多是粗线条式的,可操作性不强,编制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也很难落实到位。
3、主管部门放权不够,事业单位对自身定性不准。行政机关对事业单位大包大揽,尽管经过改革,在形式上解决了政事分开的问题,但实际上不少部门还主客观上不愿或一时难以实现政事分开,有的事业单位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始终把自己摆在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股室位置,有些事业单位从人、财、物到业务工作都与举办单位分不开,基本上不以本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本身职能的弱化。
4、法人登记业务工作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业务人员在填写各种登记表时涂改、错漏较多;二是开办资金严重不足,相当一些独立的事业单位没有按规定单独设立账户,严格讲没有法人资格;三是悬挂单位牌匾与法人登记名称不符,或者是法人名称变更时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四是双重法人登记,既进行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又进行了企业法人登记;五是有的设立了事业单位机构,至今唱“空城计",既无一人,又没有履行职能。
三、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难点与不足,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有政策支撑,做到管罚并重。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必须有政策作支撑,坚持依法办事,因为登记工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我们要以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依据,不仅要认真学习《条例》和认真贯彻执行《条例》,还要学习、掌握其他相关法规、办法,并做到理解透彻、应用得当,要做到依法加强登记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的从业行为;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按《条例》从业的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对其采取适当罚款,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街接,停发其经费,严重者停办一切机构编制事宜,直至注销机构,收回编制。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培训。首先要加大宣传氛围,要把对事业单位登记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充分利用以会代培、宣传标语、广播电视、发放资料等方式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普遍了解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程序、目的、意义,提高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其次要着力抓好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全面系统地开展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学习培训,就《条例》《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知识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各单位法定代表人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更好的认识,增强法人意识,强化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社会经济活动行为,有力推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
3、以年检为契机,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督检查内容,健全监督检查手段,合法有效地履行《条例》所赋予的各项法定职权。一是严格按"三定"方案检查,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与举办单位的关系,真正实现政事、事企分开。二是要明确监督检查对象,按《条例》要求将所有事业单位均纳入监督管理视野,对未参加登记的要监督其参加登记,对已经登记的要监督其日常活动,纠正不监督未登记事业单位的错误认识;三是要全面履行《条例》赋予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年度检查及日常监管等手段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对未登记的更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四是严格要求,将年审当作一项全面、彻底检查事业单位从业情况的重要工作来抓。年审是在完成初始登记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对事业单位和法人进行监管的有效手段,又是巩固登记率的重要措施。具体工作中既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规定开展工作,又要结合本地事业单位的从业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要通过年审,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市场行为,加强对事业单位和法人的日常监管,加强事业单位诚信建设和机构编制的管理,有效地强化监督管理手段。
4、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证书效力。与相关部门加强业务联系,实行不登记、不年检的事业单位不予调资、不予开户、不予核收费项目等;对于造成“双重法人"等问题,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沟通配合,建立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局协调配合,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与机构编制管理审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把管理寓于登记之中,把监督贯穿于管理全过程,进一步深化登记管理内涵。要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制度,积极主动与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技监、工商、税务、银行、物价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营造使用证书的“硬"环境,使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通行证"。
5、做好基础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便于及时掌握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情况,建立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年检年审、事业单位异动情况等多种台帐;积极做好整理归档工作,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专柜,分单位建立档案盒,并建立档案标签、目录,方便其查找;再是规范收费程序,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里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有关费用,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全体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经常性的组织学习《条例》和相关法规,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强化登记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坚持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树立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
- 上一篇:登记工作调报告
- 下一篇:行政执法机关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