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17 07:57:00
导语: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党中央近几年下发了一系列惠农爱民政策,“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乡镇政府作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其工作职能也应随之转变。20**年乡镇机构改革是否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如何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这一课题,今年,我办以全市机构编制调研活动为契机,深入全区各乡镇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作个汇报,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我区乡镇机构编制的基本情况
我区辖14个乡镇,其中5镇9乡,共128个行政村,总人口13.88万。按照乡镇类别划分,全区一类乡镇1个,二类乡镇2个,三类乡镇9个,四类乡镇2个,其中一二类乡镇设有党政人大办、社会事务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经济发展办四个内设机构,三四类乡镇设三个内设机构(不设经济发展办)。此外,14个乡镇共设有各类“站、所”123个,其中区直部门垂直管理为主的有司法所、财政所、林业站、动物防疫站等47个,乡镇管理为主的有劳动保障服务站、计生服务站、文化站、农业服务站、城镇建设管理站、企业办等76个。人员编制方面,我区14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247名,实有208人,工勤编制14名,实有13人;核定领导职数134名,实际配备109人。全区乡镇事业站所共核定事业编制259名,其中,城镇建设管理站、企业办使用自收自支编制86名,占33.2%;农业服务站农技、农机、水利人员使用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共79名,占30.5%;其他事业站所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共94名,占36.3%。全区事业站所实有2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8人,管理人员215人,工勤人员2人。
二、20**年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
一是转变了职能,强化了乡镇政府在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责任。在市场经济初期,全区大部分乡镇热衷于办企业、办经济实体,在经济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但由于缺乏战略眼光,缺乏科学决策,缺乏管理经验,部分项目盲目跟风、盲目上马,大部分乡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从而弱化了政府在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20**年乡镇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后,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强化了乡镇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对构建和谐农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精简了机构,树立了精简、统一、高效的良好基层政府形象。20**年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一些乡镇一方面要偿还巨额债务,一方面要养活机关冗员,由于财力有限,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屡禁难止,变相增加了群众负担,少数乡镇党群干群关系一度紧张。20**年机构改革后,精简了机构,通过采取清理辞退一批,待岗分流一批,鼓励自谋职业等措施裁减了冗员,减轻了财政和人民负担,近几年来,全区无一起“三乱”案件,对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群众普遍满意,精简、统一、高效的基层政府形象逐步在人民心中树了起来。
三是理顺了部门管理体制,增强了站所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乡镇机构改革前,农技推广站、农机站、畜牧水产站、水利管理站等一些部门实行区管为主的管理体制,由于这些站所使用差额拨款编制,经费来源有限,工资福利难以保障,工作中难免出现“重创收、轻服务”的现象,部分站所履行工作职能不尽理想。20**年机构改革后,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对这些部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基本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明显增强,变创收为服务,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关系明显理顺。
四是规范了管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用人机制。乡镇机构改革,编制实名制启动前,一些乡镇用人随意性较大,乡镇干部职工分工一年一调整,有的甚至想调就调。有些干部职工为了达到个人目的,阿谀奉承者有之,请客送礼者有之。由于调整过于频繁,一些工作缺乏连续性,既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机构改革特别是实行编制实名制后,通过竞争上岗、公开考试,定编定岗,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既稳定了干部职工情绪,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积极性。一套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已经形成。
三、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
虽然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条块分割还比较严重,责权不相适应。在现行乡镇运行机制中,名义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际上权力在条、责任在块,乡镇责、权、利不相适应。究其原因,大部分权利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或条管为主,如公安、司法、工商、税务、国土、教育、卫生等等,这些部门人、财、物权在条,事在块,有的遇到利益时,非争之不可,遇到问题时,唯避之不及,有的阳奉阴违,敷衍塞责,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意见较大。如国土所上收后,部分乡镇国土所由于人手不足、情况不清,一些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农民相互攀比,你行我效;一些土地纠纷得不到及时调处,矛盾激化,愈吵愈烈。这些部门上收后,对乡镇工作极其不利。
二是大包大揽还比较突出,职能转变不快。乡镇机构改革后,虽然实行了政企分开,但政府仍然难以从债务、合同纠纷,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等一些遗留问题中解脱出来;虽然裁减了一些冗员,但仍然还有少数富余人员一时难以消化;虽然一些职能按政策法律规定属于垂管或条管部门,但乡镇仍然要多方协调,承担责任。因此乡镇政府大包大揽还比较突出,职能转变还须经历一个漫长过程,进一步深化机构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三是乡镇财力还比较紧张,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近几年,国家取消了一系列涉农收费项目,乡镇靠“税不够、费来补”作为解决经费不足的路子完全被堵死,就目前我区14个乡镇财力而言,绝大多数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境地,教育、卫生、科技、计生等事业经费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筹措更多的资金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捉襟见肘的财力严重影响了乡镇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岗位设置还不够科学,干部结构不优。一是领导职数与干部岗位比例失调,存在官多兵少现象。目前我区乡镇领导干部职数占乡镇行政编总数的54%,领导加上副科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约占干部总数的70%左右,且非领导职务干部大多担任过乡镇领导,年龄偏大,身体偏差,大多不安心在乡镇工作,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尚须进一步调优。二是干部身份与所处岗位不相适应,存在混编混岗现象。推行公务员制度后,乡镇所有行政岗位人员都必须具有公务员身份,但部分具有这些身份的工作人员由于年龄、文化、身体、能力等多方面原因,提拔无望、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胜任所在编制岗位的工作,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年富力强,因此,个别乡镇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违背机构编制规定,打破机构编制界限,机关借用事业单位人员,导致混编混岗。
四、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必须进一步科学界定乡镇职能。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界定乡镇职能。要按照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划分区乡之间的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做到可以下放乡镇管理的部门坚决下放,如乡镇中心学校,下放到乡镇管理为主,有利于教育的投入,有利于教师的稳定,有利于教育布局的调整,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上级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来,不能笼统地交给乡镇政府,只有这样,乡镇才能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才能提供更多的公正服务。
二是必须进一步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在新形势下,乡镇应由“抓企业、抓税收”向“抓事务、抓服务”转移,乡镇事业站所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一是已改革的应解决财政供养问题。比如机构改革后设置的“农业服务站”,由农技站、农机站、农经站、水利站、畜牧站合并组成,目前运行较好,但由于农技、农机、水利、畜牧属定额补贴编制,乡镇财力紧张,负担过重,建议彻底解决经费来源的问题。二是未改革的应尽快改革,并实现财政供养。如企业办、劳保站、安监站三个事业单位应合而为一,形成服务、用工管理、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将企业办从办企业、收取费用为主的职能中转换出来,逐步实现乡镇事业站所的公共服务和综合服务。三是条块要改革,应以块为主。如条管为主的卫生院与块为主的乡镇计生服务站,完全可以实现专兼合一,将乡镇卫生院下放乡镇管理,在卫生院设立计生服务室。这样有利于人才、医疗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便于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综合的医疗服务。
三是必须进一步科学合理核定乡镇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按照单一的比例和模式对乡镇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不尽合理,社情民意复杂、经济发达、工作量大的乡镇压力很大,编制严重不足,乡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配备工作人员难以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应在按照各乡镇的地域和经济条件、人口和面积等各项指标核定编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经济发达、社情复杂乡镇的编制,基本满足各类乡镇工作需要的用编用人。在领导职数配置上,应广泛推行领导干部兼职或交叉任职。
四是必须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乡镇机构改革成绩来之不易,稍有放松就很难走出“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因此,应根据《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督检查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擅自设置乡镇机构、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乡镇人员“进口”,做到满编超编单位一律不准进人,乡镇事业单位缺编确需进人的,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 上一篇:纪律作风整顿剖析材料
- 下一篇:乡镇机构改革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