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报告

时间:2022-10-31 10:56:00

导语: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报告

市民宗委:

我县宗教活动场所(含未经登记开放寺观、教堂、小庙)数量多、分布广,绝大多数为土木结构,因年久失修,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为了保护好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寺观教堂安全,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确保寺观教堂安全的通知》(渝办发〔**〕206号)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工作组,对全县范围内寺观、教堂(包括未经登记,但仍有信教群众活动的寺观小庙)等宗教活动场所房屋进行了全面排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关系到宗教活动场所信教群众及游客的安全,关系到对外开放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县高度重视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牢固树立“宗教无小事”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宗教、安监、财政、建设、国土房管、规划、消防等部门为成员的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和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整治工作;制发了《关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确保寺观教堂安全的通知》(足府办发〔**〕136号)文件,要求各街、镇、乡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分赴各街镇乡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并对开放宗教活动进行全面排查,保障了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摸清家底,明确任务

为更好地实施整治工作,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登记,对宗教活动场所危房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清理,准确掌握危房状况。目前,全县有宗教活动场所209处,其中: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5处(佛教4处、天主教1处),临时登记的场所19处,其他未经登记但仍有部份信众从事宗教活动的小庙有185处。全县寺观教堂总建筑面积22794平方米,危房面积418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8.3%。其中,D级危房3处,1980平方米,占危房总面积的47.4%;C级1处,300平方米,占危房总面积的7.2%;A、B级危房5处,1900平方米,占危房总面积的45.5%。

为进一步明确任务,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按照宗教活动场所的分类进行,以便整治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由县民宗办负责制定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未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由县民宗办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街镇乡制定整治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街镇乡组织实施。

(二)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由于我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数量多、面积大,危房整治资金不足,整治工作任务繁重。我们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分步实施。

1、A、B、C类危房整治。各街镇乡及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在2006年12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

2、D类危房整治。一是属于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县民宗办牵头,组织宗教活动场所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拆一建一,就地重建”的原则,研究制定重建方案,并在2008年底前利用宗教场所自有资金实施完成重建工作,确保安全;二是属于未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的D类危房,由县民宗办和相关部门配合所在街镇乡进行拆除,拆除后不再重建。

(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涉及各街镇乡和宗教、建设、财政、国土房管、安监、消费等多个部门。在整治工作中,各街镇乡、各相关部门在各尽其职的同时,切实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危房数量多,整治维修难度大;二是整治维修所需资金数额大,筹集难度大;三是D类危房比例大,拆除重建时间长。

下一步工作重点: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大整治维修资金筹措力度,强化监督检查,促进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整治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