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4 09:18:00
导语:城市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掌握全区各城市街道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城市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按照《**市新型城市化建设调研课题责任分解》任务要求,我们通过召开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干部、部分居民群众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近年来我区城市社区建设开展情况
20**年社区体制改革以来,我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目标和任务,大胆实践,勇于开拓,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区管理体制、相对完善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社区群众生活更加便捷,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社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社区建设推进力度不断加大。20**年,各街道先后召开了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社区建设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来抓。同时,切实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新建、扩建、改造、调整办公用房,配备了电脑、电教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加大社区结对共建力度,区委、区政府以及各社区共建单位分别把社区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总体工作规划,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成立工作班子,落实工作经费,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区22个城市社区已有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13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社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将全区城市社区合并重组为22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平均规模由1200户扩大到现有的2200户。全面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为决策议事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的社区管理组织体系,规范社区自治组织的运作。社区各项民主自治规章制度逐步健全,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加强了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向社会招聘,充实了一大批年龄较轻、文化素质较高的居委会干部。目前,全区城市社区干部149名,平均年龄为38.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50%以上。积极实施社区建设目标管理,建立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社区干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制订考核检查制度,确保社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社区建设的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初步建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区、街道二级配套,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区政府还于去年出台政策,规定今后在沈家门老城区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提取5‰的建筑面积作为社区用房,该批房屋产权属区国资公司,供社区无偿使用。全区各城市社区的办公服务活动用房、警务室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工作经费大幅度增加,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有了新的提高。目前,全区街道22个城市社区中有13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5个社区办公用房已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社区工作经费按每位社区干部每人每年4000元的标准核拨,社区干部报酬人均达15000元左右。
(四)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创建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丰富、治安良好、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拓展社区的各项功能。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积极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和“星光”计划,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同时依托社区平台,逐步将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市居民低保,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重心逐步向社区转移,不断强化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近三年来,全区通过社区就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00多人。至今年9月,全区635户1200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年累计发放保障金458万元。
(五)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各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区建设工作例会制度,实行街道领导联系社区制度,综合协调各方力量,实现纵向协调管理和横向协调服务、职能部门专业管理和街道综合管理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了共驻共建共享配套机制,加强与共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团委、妇联、社事科、综治科等部门依托社区开展各种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学习型社区、“双拥”社区、安全无毒社区等先进社区。开展了“万册图书进社区”活动,为掀起社区学习热潮创造了条件。渔农村新型社区建立后,各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联手共创,极大地繁荣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缩短了城乡居民相互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在过去几年中,我区城市社区建设在不断摸索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对今后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二、当前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努力,城市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客观地讲,我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还处于基本发展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加速转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引发的矛盾增多;人口加速向城区集聚,社会保障难度加大,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着任务重、压力大的考验。这时对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现实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城市社区承担属地管理的责任越来越重。随着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完善,企业的社会管理职能已被剥离,政府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职能已经并将继续向市场、中介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转移,社区属地管理的任务急速增加。比如:“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等工作;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老年人的日常文化需求和生活服务;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困难群体的保障服务等都已转到了街道和社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的职能和任务,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成为新时期社区工作所面临的一道新课题,亟需破解。
二是社会分配中贫富差距现象的日益突出,使城市社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紧迫。目前,在多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一部分群众生活还处在困境,少数群众被边缘化。社区作为城市基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成为困难群体生活的主要依托。建设和谐社区,通过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关注社会困难群体,加大救济救助力度,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保证他们基本的体面的生活,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摆上社区建设的重要日程。
三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城市社区促进社区成员融合、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任务越来越突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目前,我区城市社区有常住人口13万余人,外来人口近7万人。要通过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使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遵纪守法的新市民;要满足这些不同素质人员多层面多样化的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要增加各种地方文化和生活习俗的交流和融合,促进社区各阶层和谐相处,社区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是社区居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与社区基础设施滞后之间的矛盾加剧。随着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我区城市社区大部分社区地处老城区,小街小弄道路破损现象严重,部分房屋质量隐患问题突出,落水管破损、粪便外溢、房屋漏水等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群众文化娱乐阵地、基础设施缺乏,健身活动场地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群众早锻炼、举行小型文艺晚会只能舍近求远;社区内服务性单位不多,服务内容仅仅停留在义工、党员志愿者定期不定期的卫生、扶贫等服务,服务面仅仅是针对一些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无法满足大部分居民群众更多、更高的需求。
五是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的实施、渔民转产转业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待业人员逐步增多,这些人员素质不一,劳动技能各有所长,工作需求也不尽相同。如何利用好社区劳动保障站这个平台,发挥好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各类培训,为其提供就业岗位,需要社区去积极探索。同时,由于社区人口的增多,因病、因残、因灾致贫的困难家庭及单亲家庭、孤寡老人等也逐步增多,如何发挥好社区救助站作用,用好慈善救助金,完善救济制度,规范救助范围、救助对象、操作程序等,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解决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也需要社区作进一步思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我区城市社区建设总体情况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社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部分社区受地域和辖区资源制约,欠账较多;规范社区建设的行政化推动与社区自治建设这两大结构性力量缺乏有效衔接,社区自治功能薄弱;居民漠视“社区参与”,社区凝聚力不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1.社区建设存在行政化倾向,导致社区自治功能与权利出现缺位。一是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任务过重。特别是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项都落实到社区,政府部门直接给社区派工作,使社区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不少社区忙于做台账、搞应付,既费人力精力,又不被居民群众接受。社区工作者大部分精力忙于完成政府各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不能深入群众中做宣传动员、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服务居民、开展自治等工作。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不明确,弄不清哪些是职责内的应该完成的任务,哪些是需要社区协助开展的行政性工作。二是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社区内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清。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内没有明确的主体地位,在协调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利益及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受到影响,形成社区内的组织各自为战,居委会不能完全体现代表全体居民利益的组织性质。特别表现在与物业公司的关系。目前,物业公司的职责与社区居委会职责任务有交叉,如治安、环境卫生等工作,使得相互之间关系不顺。另外,社区内服务组织匮乏,许多应由社区服务组织承担的职责,因没有承接主体,而只能由社区居委会承担,从而加重了社区负担。三是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法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在现实中被完全异化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表现出对政府的全方位依赖,使社区居委会日益与社会脱离,日益与社区居民脱离,成为代表政府管理社会的力量,正在逐步或完全失去其自治性,不再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中间层,而成为行政性的组织。
2.社区服务功能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制约了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包括行政审批类服务、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性服务和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公益性便民利民服务。就整个运行情况来看,便民利民服务质量不高,加盟单位参与不足,“81890”服务平台的作用远未发挥。另外,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对于象残疾人服务、弱智儿童服务、精神康复者服务与辅导、单亲家庭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等专业性、智力型的社区服务,很难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3.社区居民参与不踊跃,影响到社区建设与治理民主化程度。一是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参与程度低。社区服务是一项民心工程,但居民对此项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参与率普遍不高。二是参与范围有限,参与主体缺乏广泛性。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大多是打扫卫生、为民服务、组织治安联防队、动员捐衣捐被、与老年人有关的保健、文化娱乐等非政治性活动,参与规模不大,广泛性不足,对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执行,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规划的制定与执行等则很少参与。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人员中,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和家庭妇女群体。三是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驻区单位领导对社区建设不重视不关心,认为社区建设既不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又极有可能从他们身上“割肉”。社区与驻社区单位间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以及社区与单位的互利互惠,虽在部分社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但不少社区只停留在口号上、原则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驻社区单位的参与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利益机制,使社区资源不能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社区建设投入不足,限制了社区建设的开展和社区面貌的提升。一是工作经费不足。近年来,社区工作经费虽在成倍增加,但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社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工作内容增多,工作经费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工作的需要。二是“费随事转”经费落实不到位。在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职责任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委托给社区完成,需要实行“费随事转”的,但实践中很少有职能部门将相关费用下拨,社区居委会往往只干活而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致使社区处于有责无权、有事无费、被动应付的局面。三是缺乏活动经费。每年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节庆活动有很多,然而社区开展这些活动所需的经费并没有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四是没有相应公共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经费,难以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5.社区发展不平衡,给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增加了压力和难度。一是硬件设施发展不平衡。部分老城区社区住宅楼之间空地少,文体活动等公用设施缺乏,车棚住人,外来人口居住集中,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等问题的存在,给改善社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繁荣文化生活等都带来了困难。二是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均衡。一些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够适应,一些新招收的社区工作者由于平时忙于做台账,搞资料,致使他们缺乏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此外,由于社区工作者的身份不明确,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是事业人员,致使在涉及个人待遇、福利、保险、退休等问题时,没有明确的政策可供参考,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另外,目前社区居委会干部普遍采用街道聘用,居民间接选举相结合的“街聘民选”办法,选举出来的社区主任、副主任任期一般为三年,而街道是一年一聘,且可以随时调换,不利于社区民主自治的推进。
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把社区建设引向深入。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区是改进城市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加强社区组织与队伍建设。以社区党的建设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社区稳定为基础,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的文明祥和的幸福家园。
今后几年我区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组织建设上,要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民间服务组织建设,努力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内涵建设上,要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并根据需要丰富社区建设内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方面的服务需求;在外延建设上,要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发展目标上,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社区必将逐渐成为社会重要的结构单位,社区生活必将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在社区人口管理上,要由过去的以户口所在地管理为主转变为居住地管理为主;在社会事务的管理模式上,要由条条管理为主转变为块块管理为主。要本着“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的原则,把能够下放的与社区建设相关的职能与权力,逐步下放到街道、转移到社区,使社区组织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负起全面责任,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手段上,要由行政化管理为主转变为社区居民依法自治、民主管理为主;要通过居民自治的形式把居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依靠社区的力量办好社区的事情。在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上,要实现由单位所有为主转变为社区资源共享为主。要打破过去那种资源为单位独有的格局,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调动各种群体和社区广大居民的积极性,整合社区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要切实以统一思想为前提,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民主自治为目标,以居民参与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的工作思路,夯实基础,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高标准建设社区,高水平整合社区,高质量服务社区,高效能经营社区,不断把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二)以统一思想为前提,推进社区体制改革,确保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社区建设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社会各界对社区的关注还不够。相当一部分的政府部门对社区建设还存在片面理解,把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当作把组织机构设置延伸到社区,而不是工作到社区,服务到社区,仍然习惯用过去行政命令的方式,把社区居委会当下级来对待,而没有真正地弄清弄懂社区建设的真正含义。而且随着近年来社区居委工作任务的越来越重,其中行政化色彩也变得越来越浓。这一模式的弊端??社区居委会组织的行政化,与群众自治组织本位的背离,伴随着它的实施步伐,也越来越为我们所感知。目前,社区居委会干部抱怨“减负”没有真正减下来,不应由居委承担的工作任务越益繁重,社区居民则认为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上级下达的主要任务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关联不大,致使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不强。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社区组织结构,既能与当前的政府行政管理相衔接,使政府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又能还居委会民主自治本来面目,使居民实现民主自治成为社区建设的首要课题。借鉴外地有关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认为目前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应建立社区工作站,实行“选聘分离”、“议行分设”。
所谓“选聘分离”就是改变社区居委会干部原来由街道党工委提名参选,实行街聘民选的做法,让社区辖区内的所有人员包括政府官员、公务员、企业法人、个体业主等通过选举进入居委会,同时,建立社区工作站,聘用一批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社区日常事务,新选出来的社区居委会象公司董事会一样,参与社区各项事物的管理和决策,社区日常工作,则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来完成,也就是说,在每个社区居委会下设社区工作站,社工站人员由街道选聘派出,是社区日常办事人员,社工站接受街道和居委会双重领导,对街道和居委会双向负责,居委会成员居民直选,不拿工资,不必坐班,不接受街道的工作考核。所谓“议行分设”,就是重新界定社区工作者职能,把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作为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工作机构,主要承担政府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工作,负责社区日常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相关工作。居委会由居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作为社区工作的主体,对社区事务行使议事、决议、监督职能,组织落实居民自治功能,作为专门的议事机构,不再承担以往政府交办的行政任务。这种做法使政府在基层社会的功能和老百姓的需求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层面得以落实,把政府行政性的管理与居民自治性的管理结合起来,使政府在社区管理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达到政府提高管理效率,居民当家作主,社区和谐安宁的目的。
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党政领导、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加对社区的理解和认同,增强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民政部门应主动负起社区建设的牵头责任,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总抓手和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居民依法自治”上来,确保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统一思想,以发挥社区综合效益为落脚点,通过社区建设,构建城市基层管理工作平台和服务居民工作平台,为社区建设、整合社区、服务社区、经营社区提供思路,搭建框架;为将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型、自治型、物化型、安居型、文明型的目标而努力。
(三)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综合性、协调性很强。今后几年,要继续加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度,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民政部门组织牵头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责任机制,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督促落实。细化成员单位职责和任务,建立社区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增强协调小组统揽社区建设全局的能力。从制度上理顺、规范党政职能部门与社区组织的关系,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指导的方式。重视解决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问题,不将应由政府部门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明确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行政性工作和群团工作任务,须经同级社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批准,并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减轻社区负担,改善和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功能。加强社区工作职业队伍建设。探索实行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推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加大公共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按照社区建设经费主要由财政投入的原则,根据需要和财力,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制定社区建设经费拨付和管理使用办法,确保经费落实到位。
(四)以服务居民为宗旨,改进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是生命力所在。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实践中,要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首位;要从社区居民迫切需要解决和关注的问题入手,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办实事,重实效,使居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组织协调;突出服务重点,扩大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健全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手段。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途径,将原来政府直接负责的服务项目,移交并监督社区民间组织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完成,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完善社区自我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能力。
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动员机制。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利用、管好社区公益服务设施,为居家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的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困难群体提供缓解生活困难的辅助性服务,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和签约制度,创设社区公益服务“时间银行”,动员和吸引更多人群加入志愿者队伍。
完善经营性社区服务体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的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向居民提供有偿服务。发展社区商业服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中介、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社区服务,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加盟社区服务体系,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进一步发展社区物业管理服务,逐步在旧住宅区也推行物业管理。
(五)以民主自治为目标,加强社区自治的组织制度体系和机制建设。
民主是社区建设的灵魂,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要通过社区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的道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过去政府对社区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命令的习惯做法;要逐步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培育社区意识,重点是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特别要重视发展社区中介组织。要积极培育和鼓励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需求。要促进社区治理,建立健全包括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民间组织等社区组织体系。逐步扩大社区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建立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居民拥护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把社区居委会建设成能够发动和组织居民自治、能够协助政府管理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委员会指导和协助政府管理的职能,建立社区居委会统一协调,社区内各类群众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实践中探索依法自治的有效途径。要改革社区专职干部管理制度,拓宽选人渠道,充实干部队伍,解决干部待遇。
(六)以居民参与为重点,切实扭转“漠视社区参与”的局面。
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新型社区的精神,重点抓好社区单位、居民参与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以建立健全居民参与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要利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行社区居委会的直接选举。通过直选的形式,动员更多的社区居民关心社区工作,参与社区建设,扩大居民参与的覆盖面。要加强社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完善“社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项制度。健全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广泛推广民情恳谈会、事务协商会、工作听证会等经验,搭建社区聊天室等公共活动场所或平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使社区居民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到社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要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把更多的社区工作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引导和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特长,要研究探索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回报制度,要通过引导组织,逐步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褒生机的源泉。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也必须创新再创新。一是要体制创新。构筑社区建设新的管理体制。当前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是社区建设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合理科学地划分社区,要给社区新的定位,要推进单位制向社区制、“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的步伐,赋予社区一定的管理自主权,逐步完成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向法制保障下的社区居民自治的转变。二是要机制创新。机制创新首先要理顺社区与政府、社区与驻区单位、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社区与居民、社区与物业的关系等,为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更新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要按照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并放手让社区居委会开展属于居民自治范围内的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能,把工作重心放到社区,落实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而不是把组织机构设置延伸到社区,避免加重社区工作负荷。
其次,要创新社区党建机制,创造党组织多重管理模式。要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功能,对文明社区建设起到思想导向作用,对社区事务起到决策把关作用,对社区工作起到组织保证作用,对居民群众起到示范表率作用。要把社区党建同社区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工作、活动、思想“四个渗透”。通过组织渗透,从体制上保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工作渗透,从工作上改善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实施活动渗透,从方式上体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能力,通过创建居民之家、成立兴趣小组,开展专项特色服务等,促进居民之间交流;加强思想渗透,从文化上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基础,通过开展主题讨论、社区点评、制定服务规范、创建“居民公约”,形成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再者,要完善治保、调解、普法、帮教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区治安,促进社会安全稳定。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愿望,及时排查和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提供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社区居民疏解工作生活压力。加强重点人群的教育、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矫正、禁黄、禁赌、禁毒,禁止非法传销工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社区、学校内部以及周边区域的治安整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继续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建立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社区应急预案,提高社区应对能力。提升外来人口管理水平,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切实把外来人口纳入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轨道。
另外,要推进社区文明创建活动机制,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不断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努力提升现代公民整体素质和社区文化品位。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社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维护社区环境整洁有序。
总的来说,社区建设是一项政治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难度大、责任重,必须上下协调,左右联动。要进一步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帮助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主动抓好社区建设工作,切实把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 上一篇:市直机关党工作会议讲话
- 下一篇:城市形象定位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