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3 03:31:00

导语: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社区建设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后,省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意见》,并先后两次召开全省社区工作会议,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突出从基础工作入手,解决社区“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积极搭建和谐社区建设平台。我们的做法是: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有地方办事的问题

为解决社区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各地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立项、规划、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经费划拨等环节的监督;街道办事处参与工程的竣工验收,确保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与小区建设、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较好地落实了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2007年至2008年全省各级投入社区用房建设资金近10亿元,使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得到大幅度提高,全省5276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平均达到400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的其他基础设施也得到同步快速发展,全省建设“星光老年之家”2066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46处、社区警务室3908个、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5300余个、社区劳动保障站3606个,1/3以上的社区建起了200平方米以上的图书室,50%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室得以新建或扩建。一些地方社区管理与服务初步实现了信息化。

二、抓队伍建设,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各地按照每300户配备1人、最低不得少于5人的要求,多渠道配齐配强社区居委会干部。一是“选”,即依法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的居民选进社区居委会;二是“派”,即从县(市、区)直机关和街道选派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经法定程序到社区任职;三是“聘”,即从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选聘优秀人才到居委会工作。从今年开始,在全省组织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全省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健全社区队伍的同时,一些区(市、县)把社区书记(主任)确定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有的还专门从有实践经验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招考副科级干部,一方面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同时,各地还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为社区居委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劳动、治安、救助、计生协管员,协助居委会开展为民服务工作。

三、抓经费落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在落实社区经费中,我省建立了由省级财政通过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形式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基础上,市、区(市、县)财政比例分担的筹资体制。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经费方面,去年省级补助6680万元,今明两年计划补助2000万元。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由市、县(市、区)财政按每千户每年不少于1万元核拨。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生活补贴,按不低于上年度所在县(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兑现,并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以上所需经费原则上由市、县(市、区)按5:5比例分担。近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的投入逐年增加,社区各项经费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全省社区居委会干部月均生活补贴达到1000元以上,济南市达到1898元。

四、抓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

我们坚持从基础工作做起,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规范化建设。在社区设置上,实行网格化管理,原则上按3000户左右规模进行调整;在社区居委会制度建设上,普遍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或居规民约、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社区民主评议监督制度;在工作指导上,我省制定出台了《全省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市)、街道指导标准》和《全省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指导标准》,通过标准化管理,引导和促进社区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我省在突出从基础工作入手,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体会。

一、必须加强领导,落实社区建设责任

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承担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做好社区工作已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可以说,今天的社区工作,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城市基层党委政府普遍关注的工作之一。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区街两级,必须把社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促社区工作。在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制订社区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要层层落实社区建设责任制,把社区工作纳入各级特别是区街两级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民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应积极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实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必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区工作投入

社区工作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投资主体应该是政府财政。提供社区基本的办公服务设施、保证社区基本的办公经费、满足社区工作者基本的生活需要,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基础,是保障社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必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省级财政支持困难地区的长效机制,逐年增加投入,带动全省各级财政按照比例和标准足额投入,满足社区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需求,真正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区单位赞助、社会各界协助的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妥善解决好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保障。

三、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居委会肩负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按照宪法和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正确处理政府行使职能与社区居委会自治的关系,更加尊重社区居委会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自主决定社区内部各项事务的权力,不断转变工作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综合协调。继续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建立以社区为载体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在工作重心下移的同时,必须做到人员、服务、经费同步下放到社区,并主动接受社区干部群众的监督和评议。社区居委会应自觉接受职能部门对社区工作的业务指导,自觉维护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认真履行自治职责,不断完善居民自治制度,积极协助政府完成相应工作,实现自治事务与政府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必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满足居民群众需求

社区服务是整个社区工作的主题,是开展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树立社区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必须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区、街社区服务中心与区政务大厅和街道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整合,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承担起政务事务综合服务职能。有关部门统一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模式,通过推进就业、社会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管理等服务,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有条件的市、区、街、居,可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四级联网,以现代化手段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创建社区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