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1 06:28:00

导语: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县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优化整体结构,把好选人用人的入口关。选人用人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首要环节。我们坚持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适,保证高素质进人。根据组织部门的职能任务和空缺岗位的素质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以职能定素质、以岗位定条件、按照素质和条件选用优秀人才的原则,去年以来,我们采用定期试用、择优选调的办法,为6个业务性较强的岗位,新补充了8名学历层次高、知识功底好、有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其中副科级干部2名、科级以下工作人员6名。同时,注重了文史、经济、法律等各类专业人才的搭配,努力做到优化组工干部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二)狠抓学习培训,提高组工干部的“五种能力”。强化学习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我们要求全体组工干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学习当作提高能力和做好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养成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是成立全县大组工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将各党委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干事纳入组织部统一管理,每月确定1-2个专题,采取开办“专家课堂”、“部长党课”、电化教育和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的政策理论、业务能力和新知识的强化培训。目前,已集中学习10次,确定专题14个,其中,开办“专家课堂”3次,部长上党课4次。二是实行周三集中学习日制度。围绕保持组工干部的先进性和提高组工干部的理论水平,采取组工干部轮流主讲制,认真组织好了每次的集中学习,深入开展了以“学党章、学理论、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活动。同时,通过召开专题性学习研讨会和开辟“理论学习园地”,交流学习心得。三是推行组工干部跟班学习制度。对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外经贸知识、农牧业科技知识、企业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培训班,每次都安排1-2名组工干部跟班学习。力求通过强化培训,做到一专多能,完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把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开办组工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夜校”。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学习计划和考勤制度。在培训时间上,每周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在培训内容上,围绕“理论指导,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促进工作”的基本思路作出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涉及组织工作业务、经济、科技、法律、公共行政管理、现代科技技能等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急需掌握的知识;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外请专家、教授和县直有关单位领导集中授课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为确保学习效果,县委组织部还实行了月考通报奖惩制度,即每月对所学内容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并通报成绩,成绩超过90分一次,岗位考核奖1分,一次不及格扣1分,岗位考核情况直接与年终评先评优和福利挂钩。“夜校”开办以来,部机关干部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明显提高。五是充分发挥老同志言传身教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县委组织部积极邀请部里的2位离退休老干部和曾在组织部门工作过的同志不定期为组工干部讲业务、讲方法、讲经验、讲重点环节、讲主要关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还充分利用每个科室均有微机上网的优势,要求组工干部每天浏览2-3个党建网站,选读一篇好文章。年底,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写出2篇以上的调研文稿。

(三)加强实践锻炼,实行多岗位轮岗交流。实践锻炼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组织部门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求严、标准高。对此,我们要求组工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实践锻炼,认真负责地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和组工干部的素质特长,认真开展了干部的轮岗交流工作,进行多岗位锻炼提高。一是有计划地组织组工干部参与党委和政府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经受锻炼和考验。二是选派了一批组工干部到乡镇、村居、企事业单位的基层一线挂(任)职,参加全县的城市解困和农村扶贫工作,丰富工作阅历。三是积极为组工干部外出对口参观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年至少派出1-2名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去年以来,共选派了7名组工干部到乡镇、村、社区和企业挂(任)职,派出了18名干部外出学习和参观考察。

(四)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严格管理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要手段。一是完善落实了考核制度。加强了对组工干部的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组工干部提拔、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进行了一次自查和检查。对凡是近年来没有按照考核制度对组工干部进行考核或考核不完善的部门和单位,责令进行了补充考核。三是开展了评优笞后活动。坚持两年一次的全县组织系统评先表彰制度,对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组工干部,进行大力表彰奖励;对表现不好的组工干部及时批评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组工干部的行为,以制度促管理、促建设,构建了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去年以来,表彰优秀组工干部8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10个。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责任制。组织领导是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全县各级党委(党组)把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作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领导责任制,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认真落实好了“三个留人”的政策,做到了以事业留人,为组工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感情留人,做好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待遇留人,注意解决好组工干部在学习、工作和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广大组工干部在思想、作风、素质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作出了新的积极的贡献。

二、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县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一些组工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的组工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意志产生动摇;有的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有的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过多追求个人享受;有的作风漂浮,工作中时有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的玩风过盛,学风不浓,缺乏应对新事物、新情况的知识和本领等;有的对诋毁党的领导的灰色言行不加制止,甚至还随声附和;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见事迟,反应慢,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有的用人荐人不坚持党的干部标准,以权谋私。

(二)有些组工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面对新时期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组工干部仍习惯于用旧观念、旧框框指导工作,习惯于查文件、找出处,创新意识不够,新思路不多;有的工作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较差,不敢大胆开展工作,只是一味等待观望;有的工作中存在“怕”的思想,主动性不够。

(三)全体组工干部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建设的整体能力亟待提高。我县组工干部来源单一,绝大多数是从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从事和熟悉党务、政工、文秘工作的同志中选调的,熟悉经济工作和具有经济类专业知识的干部明显偏少。目前,县委组织部18名干部中,来自党政部门的占55.5%,来自教育单位的占22.3%,军转的占16.7%,而来自经济管理部门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仅占5.5%,各基层党委一级的组工干部队伍中,来自经济管理部门或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更是为数寥寥。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占48.4%,35岁以上的占33.9%;从文化结构看,本科学历的占32.3%,专科学历的占56.4%,中专学历的占11.3%,一次性学历的占仅9.7%;从知识结构看,文史类的占85.5%,理工类的占9.7%,而财贸类的仅占4.85%。由于一些组工干部对经济工作不熟悉,以致在考核和研究经济干部时失去了准确性,同时也不利于更广泛地发现和选拔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质量。

(四)全体组工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比较薄弱。目前,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许多组工干部想多学些理论业务知识,但往往是身不由己,工学矛盾相当突出且难以调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组工干部更是经常处于紧张忙碌、被动应付的状态。同时,现阶段组工干部业务培训也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还没有一套系统、规范和科学的业务培训教材。受繁重工作任务和资金、师资、场所缺乏等因素的制约,组织部门也难以将本系统组工干部的自身培训工作摆到相应的重要位置。

(五)个别组工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组工干部工作作风不严谨细致,一些工作不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有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对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有的对干部的了解不深不透,在选人荐人方面,存在着徇私说情、搞迁就照顾、讲人情面子的现象;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跑风漏气”,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的放松了自我要求,平时或下基层对请吃、请玩等不能严格自律,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在组工干部队伍中是个别的,但对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日常工作中,往往是重组工业务、轻能力建设。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在整个组织工作中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主要表现在:只重于下指标,交任务,压担子,忙于完成各项任务,而对组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不够,年终考核也是以完成任务为衡量标准,忽视了对组工干部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水平的考评。年复一年,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但不能提高,而且随着当前社会变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组工干部的能力正日渐减弱。

2、内部机制不健全,导致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一是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组工干部工作大多局限于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干党务,不介入经济工作,不了解其他工作,自身的视野和实践范围变得狭窄。二是能力建设的机构不健全。目前,县市一级组织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大多由本部的一些科室来兼管,由于职能分散,职责权限不清,管人与管事、与管思想教育相脱节,致使组工干部自身建设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组织系统中在提拔干部、解决职级、评优表彰时,往往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照顾,干好干差一个样;平时强调组工干部要做表率、“当人梯”、作奉献的多,关心组工干部成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一些应有的报酬、待遇也不敢提,甚至对组织部门干部正常的提拔、使用、交流也往往左顾右盼,生怕与其他部门不平衡在外界会产生什么议论。另外,组织部门宣传、表彰本系统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也做得不够。由于缺少竞争激励机制,从而导致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和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

3、自身因素的影响。有些组工干部自认为在组织部门工作,政治待遇比他人优越,因而容易滋生自我满足、不求进取的思想,不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不能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组织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消极等待中日渐消弱而变得平庸。另一方面,我县组工干部队伍中有40%的35岁以上的干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具有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性强、公道正派、乐于奉献等优点。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中的一些同志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刻板、守旧、循规蹈矩的心理特征,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反差很大。这些都对当前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对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一是要抓好自身素质修养。主要是加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加强思想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并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组工干部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加强道德修养主要是解决奉行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和做人的问题。坚持做到在实践中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处事公道,待人真诚,与人为善。

二是要牢牢把握公道正派这个主题。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品德,是组工干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榜样作用的第一标准。公道正派,就是要“出以公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能搞“歪门邪道”、“阳奉阴违”。组工干部一定要苦练公道正派“内功”,夯实公道正派“内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科学内涵。当前,尤其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树组工干部形象”和“双满意建设年”等活动,切实抓好对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思想教育。

三是要坚持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树组工干部形象”、“两个条例”和“双满意建设年”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重点抓好对组工干部的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和反腐警示教育。要通过开展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开展“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真正理解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把握不住方向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广大组工干部始终筑牢思想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努力抓好组工干部的组织建设和教育培训。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增强整体效能。组工干部的组织建设是整个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要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注重优化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要形成老中青干部梯次,充分考虑不同知识水平、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性格特点的组工领导干部的搭配,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组工干部的优势。切实增强整体工作效能。

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树立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新观念。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既是一种智力投入,又是一种人才资源开发。要落实中组部制定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保证每人每5年不少于3个月的脱产培训,其中至少参加一次脱产业务培训,新进人员不少于1周的岗前培训;并结合本级组织部门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组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好集体学习,举办好不同类型的组工干部培训班,召开一些专题性的组工干部学习研讨会。其次,要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组织工作的业务知识外,还要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国际贸易、法律、现代科技、WTO规则、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同时,要把鼓励组工干部刻苦钻研业务和有计划实行轮岗交流相结合起来,做到一专多能,更好地应对新挑战。第三,有序进行“双向培养”。以脱产办班代替代过去的“以会代训”。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组工领导干部和文化层次高的年轻组工干部,到基层党组织或上级组织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选送一些组工干部到相应的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修学习,进行“知识升级和更新”。

三是加强岗位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在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要大力提倡各级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去,到最艰苦和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去,切实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高他们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一要坚持干部下基层、基层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二要完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要积极鼓励和选派组工干部到基层一线、到建设前沿干事创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成长,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三)建立健全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测评机制。按照3∶3∶3∶1的比例,对组工干部的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能力结构、气质个性和兴趣等进行测评。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主要是测评组工干部政治理论功底和业务功底,能力结构主要侧重于测评组工干部知人类善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意识能力、驾驶现代科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气质个性和兴趣会影响组工干部在某一具体职位上潜能的发挥,特别是会对组工干部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强烈的影响,通常性格互补型对推动部门工作作用显著。

二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评价的运作机制。要健全组工干部岗位职责及任职能力资格体系。进一步改进、充实组工干部职责内容及任职能力资格要求,并使之具体化、明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完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办法。定性分析重在克服评价不全的问题,定量分析主要解决科学量化的问题。要完善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机制。切实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局面。要对长期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同志,作出正确评价,并适时进行交流,避免工作引起惰性,产生“怕”的思想,避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对某些干部“先入为主”的固定看法,影响对干部的公正评价和正确使用。

三是建立组工干部不胜任现职的相关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民意测评的做法,每年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一次民意测评,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对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合计达50%以上的,第一年要进行诫勉;连续两年的,要调离现工作岗位,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对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合计在30%至49%之间的同志,经考察确属于本人主观原因造成的,要由领导找其谈话,限期改进,连续3年的,要调离现工作岗位。要通过疏通出口,加大对不胜任现职组工干部的处理力度向,促使各级组工干部时刻保持危机感,自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四是制定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监督制约制度。要完善组工干部档案管理制度,细化档案中有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内容,对组工干部的理论和学习及党性锻炼情况如实记载。要完善组织部门内部监督制约制度。部机关要有大的制度管理,各科室也要有小的制度约束。要经常对组工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对组工干部考察干部、下基层、社会交往活动等提出具体明确的纪律要求。要充分发挥部风监督员和“双满意建设年”活动评议员的职能作用。注重多渠道掌握了解组工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发现苗头,及时制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