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7 03:28:00
导语:选调生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全面了解我市选调生工作和选调生队伍建设的现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根据鄂组办[**]29号文件通知精神,我部组织2个调研组于8月20日至8月23日深入到6个县(市、区)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议12个,84名县(市、区)委组织部及选调生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具体工作人员、97名选调生分别参加了座谈。同时,发放调查问卷286份,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年以来,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我市的选调生共计211人,其中**年以前接收35人,**-**年接收176人。**年考察后不再列为选调生的5人。现仍在我市工作的选调生206人。目前,在我市工作的206名选调生中,男生131人,女生75人,分别占63.5%和36.5%;汉族205人,占99.5%;中共党员159人,占77.2%,非党干部47人,占22.8%;本市籍贯的选调生109人,占52.9%,外市籍贯的选调生97人(其中外省17人),占47.1%;30岁以下的174人,占84.5%,31-35岁的17人,占8.2%,36岁以上的15人,占7.3%;206名选调生中,研究生学历13人,占6.3%,大学本科学历193人,占93.68%;文科类专业149人(其中法律专业41人),占72.3%,理科类专业57人,占27.2%;206名选调生中,目前已落实行政编制的151人,占73.3%,使用事业编制的11人,占5.3%,尚无编制的41人,占19.9%;目前仍在乡镇街办工作的163人,占79.1%,在县市区工作的9人,占4.36%,在市直部门工作的34人,占16.5%。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咸宁市、县两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省委组织部关于选调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立足咸宁实际,积极探索把握选调生成长成才规律,着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推动了选调生工作及选调生队伍建设的健康、扎实开展。全市选调生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日趋规范,人才不断涌现。目前,全市206名选调生中,已有2人走上了市级领导岗位,14人担任了正副县级领导职务,15人成了正科级干部(其中乡镇党委书记2人、乡镇常务副职6人),16人成为副科级干部,为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资源,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
(一)健全完善领导机制,着力构建选调生工作新格局。
咸宁地处鄂东南,是湖北的南大门,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咸宁人才匮乏问题更为突出,更加迫切需要引进大批人才,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又使得咸宁在人才引进上处于劣势。对此,市、县两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把抓好选调生工作,作为吸引优秀人才,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咸宁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抓好“三制”落实,促进了齐抓共管选调生工作新格局的形成。
1、坚持分级负责制。明确规定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实行市、县(市、区)、乡“三级负责”制。各级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在市(县)委的领导下,密切配合,着力研究解决选调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对选调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在选调生的培养管理方面负主要责任,重点抓好选调生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接收单位主要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从而初步形成了以乡镇党委具体管理、县市区委组织部直接管理、市委组织部宏观管理、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管理的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2、坚持工作例会制。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坚持将选调生工作作为每年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例会研究部署选调生工作。即:每年年初召开一次例会,结合咸宁各县市区实际,研究对选调生的实际需求,做好招录计划的申报工作;年中招录,召开一次例会,研究部署选调生招录过程中面试、考察等环节的具体事宜;新招录选调生到位后,召开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负责人例会,协调落实选调生编制、工作问题;年终召开一次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分管选调生工作的科长参加的例会,汇报一年来选调生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每次召开例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彩娟同志都要亲自部署,问情况、找问题、提建议。
3、坚持调研督查制。每年市、县组织部领导都要带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平时到基层调研或指导工作,都注意了解选调生工作情况,督促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加强对选调生的教育管理。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对选调生的表现情况及接收单位培养教育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门调研,形成专门材料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每年对县市区选调生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今年,市委组织部把选调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创新项目,成立专班,制定方案,积极实施,进一步推动了选调生工作扎实开展。
(二)健全完善培养机制,着力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注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针对选调生的特点,广辟途径,多法并举,多管齐下,抓好选调生培养工作,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大大缩短了成才期。
1、落实帮带,跟踪培养。为使选调生能尽快实现由学生向乡镇干部的角色转换,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推行了以“带思想、带作风、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帮带责任制。一是由选调生所在单位,给选调生选配一个信念坚定、能力较强、作风过硬、政绩突出、威信较高的同志作为帮带责任人。二是明确帮带责任人的职责。主要是掌握思想状况,传授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检查工作作风,引导日常行为,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为组织培养任用选调生当好参谋。三是由帮带责任人根据帮带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帮带措施,主要包括督促选调生学习政治理论和先进典型事迹,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经常开展交心谈心,帮助其解开思想疙瘩,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其独立完成工作。通过落实帮带责任制,使每个选调生的成长进步有人帮、有人带、有人管,增强了选调生培养的实效性。
2、基层磨练,一线培养。作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但也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对农村的社情民意知之较少等弱点。对此,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坚持将选调生安排到农村基层磨练,在生产一线进行培养。每年注重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将他们安排到乡镇,并有意识地派他们到一些特别困难、矛盾较多的村组和乡镇企业工作。通过在乡镇工作,与农民打交道,具体从事农村工作,使选调生了解农民,了解农业,了解农村,加深他们与群众的感情,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实践证明,通过驻村联场,一线培养,使选调生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的这一弱项得到及时加强,变得更为成熟、更为全面。
3、压担锻炼,重点培养。为了加速选调生的成长,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坚持采取抽调选调生参加防汛抗旱抢险、计划生育、农业开发、“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学教活动等中心工作,对他们进行压担锻炼,让选调生们在急难险重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遇事不乱、临危不惧、知难而进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在纷繁复杂情况下的应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果断处事能力。**届选调生李辞兰毕业于咸宁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是一名来自外市的女生,**县委组织部安排她到大路乡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便把她作为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年乡镇换届,将其选进乡镇领导班子,任黄沙镇党委宣传委员兼妇联主任压担培养;**年初转任团县委副书记重点培养,使其尽快成长成熟;**年8月县委将其破格提拔为洪港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进一步培养。
4、轮岗交流,全面培养。为了使选调生由专才变为通才,对那些基本素质好,有一定的培养前途,列为后备领导干部的选调生,市、县组织部门注重将他们放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轮岗锻炼,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多方面的情况,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全市206名选调生中,目前已在两个以上工作岗位工作过的有113人。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魏继杰,1997年由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我市,先是安排在嘉鱼县陆溪镇政府工作,1998年4月调县委组织部工作,1999年12月乡镇换届时提拔担任潘家湾镇党委副书记。由于表现突出,2001年被调任政府办秘书一科科长。今年8月份,市委将其提拔为副县级干部,下派到崇阳县挂职任副县长,进行全面培养。
5、抓好培训,及时培养。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始终注意结合实际,着眼于提高选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抓好选调生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办班培训。坚持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参加各级党校及部门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其他岗位培训班进行学习。目前已将**年前的选调生普遍轮训了一次,79%以上的选调生参加了党校及其它培训。二是跟班学习。坚持有计划地选派选调生到省、市、县机关跟班学习。近3年来,共选派112名选调生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其中省级机关5人,市级机关37人,县级机关60人。三是鼓励自学。制定实施了督学、查学、考学制度。每年对选调生指定学习内容,发放学习书籍,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年度考察时,把选调生的学习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解和考察。鼓励选调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或专业培训。目前,全市有25名选调生参加了在职研究生学习,有37人取得了各类专业职称。
(三)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确保选调生健康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市、县组织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一手抓严格管理,一手抓关心照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确保选调生留得下,管得住,育得好。
1、设档建库,跟踪管理。为了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市委组织部建立了全市选调生基本情况信息库和选调生工作档案,内容主要包括:选调生基本情况表、培养计划表、年度考核表、培养和奖惩情况等。每年年底,对选调生信息库进行维护更新,选调生因工作调动,其工作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并转递,坚持对选调生进行跟踪管理。县市区委组织部对选调生档案实行了统一管理,并作为县市区后备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独建立名册,并对选调生成长过程各个方面的记录材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实行跟踪管理。
2、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建立了选调生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分层次对选调生进行考核。市委组织部坚持每两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全面掌握选调生的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考察,同时结合乡镇届中考察和换届调整、年度考核及抗洪救灾等重大事件,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选调生的成熟情况,积极做好推荐工作,做到成熟一个,任用一个。对条件不很成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培养的,及时向有关单位反馈意见,与选调生本人交心谈心,制订整改措施。对表现不佳,培养发展前途不大的,及时取消选调生资格。这些年来,我市共取消了2名选调生的资格,不再列为跟踪培养对象。通过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增强了选调生的上进心和工作责任感,保持了选调生的先进性。
3、关心爱护,人性管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市、县组织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好选调生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一是政治上关心。市委组织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选调生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套改有关问题的意见》等文件,对选调生的编制、工作安排及提拔使用作出规定。对市外的选调生,尤其是女生注意安排到经济和区位条件较好的乡镇。对分配到山区县的选调生都直接安排担任了乡镇长助理。同时积极发展选调生入党。二是工作上支持。选调生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注意及时解决,并对选调生做到了“四个必谈”,即思想上有负担、有波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必谈;担任领导职务,工作有变动和接受重大任务时必谈;年度考核综合评议时必谈;群众有反映,受到表彰或接受批评时必谈。通过谈话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的不足,使选调生能够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顺利开展工作。三是生活上关心。优先解决选调生到乡镇工作后所需要的编制,对05年以前的选调生不实行试用期,提前定级并提高1至2档职务工资标准,对06年以来的选调生工资提前定级,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帮助选调生解决住房、吃饭、就医、婚恋等难题,适当给予生活补助,购置煤气灶、电风扇等日常用品。对外省的选调生,要求每年至少安排1次探亲假,并报销往返路费。在选调生患病或婚嫁时,市、县组织部领导前往看望,有效地激发了选调生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健全完善选拔机制,促进选调生尽快成才
在选调生的提拔使用上,近几年来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注重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大胆提拔,放手使用,促进选调生尽快成才。
1、适度倾斜优先用。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做到“四个优先”,即在公开招录时,优先推荐选调生;在机关补充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选调生;在干部调整时,优先安排选调生;在班子职位空缺时,优先任用选调生。近几年来,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注意把握领导班子换届时机,适时选拔一批优秀选调生进入领导班子。同时利用班子缺位和改善班子结构等时机,个别提拔条件成熟的选调生进班子,取得了较好效果。**年,市、县组织部门抓住乡镇换届的契机,优先提拔了5名05和06届选调生进入党委班子。结合平时班子个别调整,近年来先后为31名选调生优先调整了工作岗位,为10名选调生解决了职级问题。同时,市委组织部坚持市直机关进人优先从在基层工作2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调。近几年来,共从县市区选拔了17名选调生进入市直机关工作。**年年4月份,市委组织部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从在基层工作2年以上的选调生中一次择优选调了3名干部。各县市区机关进人也坚持了优先从选调生中选拔。从全市选调生中先后向省直机关推荐了5名干部,实现了选调生的合理流动。2006年在推行编制实名制过程中,咸安区部分乡镇因人多编少,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决定干部是否占编,区委组织部考虑到选调生参加工作时间短、社会关系单纯等因素,统一规定选调生不参加竞岗,优先使用编制,保证了选调生编制落实。今年7月份,市委决定从市直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挂任副县市区长,优先安排96届选调生黎钢和97届选调生魏继杰分别到崇阳县、赤壁市挂职任副县长、副市长,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2、破格提拔大胆用。实际工作中,市、县组织部门对选调生的使用坚持“成熟一个,提拔一个”的原则,讲德才表现和政绩,不论资排辈,不唯资历看能力,既重政绩,更看潜力,对一些特别优秀的选调生,敢于打破常规,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98届选调生余珂,被分配到**县洪港镇,当时县委组织部针对该处老同志多,工作量大,办事处主任由一名副书记兼任的情况,安排他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实际工作,磨练他的综合协调能力。2001年他参加**县公开招考副科级干部被录取,在安排职务时,其他人都是任副镇长或党委委员,惟独他被安排在南林桥镇任党委副书记。**年元月,**县委又报请市委组织部批准,破格提拔他担任团县委书记。目前,该同志已成为一名副县级干部。今年,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加大了选调生破格提拔的力度。经与县市区委协商,选拔了6名选调生到乡镇任常务副职,其中属破格提拔的4人,05年选调生3人。
3、人岗相适科学用。在工作中,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针对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对选调生进行岗位调整,让他们处在一个能够经受锻炼的最优层次、最佳岗位。对经过基层锻炼并表现好,适合从事党政工作的选调生,在核定的机关编制定额内有计划地补充到县以上党政机关;对专业性强,适合从事专业技术和其他管理工作的选调生,则根据其专业特长,妥善安排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对不适合或本人不愿意从事党政工作的,本着“负责到底”的原则,合理安排到能够发挥作用的单位和部门工作。在05和06届的选调生中先后分配了3人直接进入县市区法院和检察院;通城县**届选调生刘一帆是武汉大学法学专业毕业,该县当时正值缺少法制工作的人才,便把年仅24岁的他任命为县法制办副主任;07届选调中有一名社会保障专业的研究生,来咸宁后,根据需要,直接安排到了赤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工作以来,该选调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三、问题与原因
(一)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选调生工作和选调生队伍建设总的来说是好的,绝大多数选调生正按着组织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成长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一是高学历人才稀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3人,仅占6.32%。二是名牌大学学生较少。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全市206名选调生中,文科类专业149人,占72.3%,理科类专业57人,占27.2%;其中文秘相关专业108人,占52.4%;法学专业41人,占19.9%;计算机专业13人,占6.3%;会计、审计专业14人,占6.7%;化工、机械、城环、路桥建筑专业10人,占4.8%;金融、贸易、市场营销专业10人,占4.8%;教育教学、临床医学、艺术设计等专业7人,占3.4%;种植、水产、农村经济管理专业5人,占2.4%。四是女选调生逐年增多,滞留乡镇比例偏大。全市206名选调生中有女选调生75人,占总数的36.5%。2006年以来,每年新招录的选调生中,女选调生比例偏大。05届59名选调生中,女生17人,占28.8%;06届51名选调生中,女生29人,占56.8%;07届52名选调生中,女生24人,占46.1%。
2、工作难题有待破解。一是编制难落实。实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对乡镇编制数量进行了界定,并且实行了编制实名制。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乡镇人员超编,一些乡镇即使有空编,数量也不多。近年来,尽管市县组织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一些地方选调生编制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落实。据统计,全市206名选调生中,目前已落实行政编制的151人,占73.3%,使用事业编制的11人,占5.3%,尚无编制的41人,占19.9%;其中通城县22名选调生,仅5人有行政编制,其余17人无编制;咸安区37名选调生,仅7人有行政编制,11人用事业编制,其余19人无编制。今后这一问题会更为突出。二是职数难解决。近年来,随着乡镇合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行实施,乡镇领导职数一减再减。目前,职数缺乏已成为选调生提拔使用的一大障碍。一些优秀的选调生往往因为职数原因不能及时得到提拔任用,拉长了成长周期,降低了成才率。三是培养难持续。一方面部分接收单位认为选调生培养是上级组织部门的事,认为选调生今年来,明年走,加上经费有限,不愿花力气培养。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选调生借用过于频繁、时间过长,造成选调生接收单位、借用单位培养脱节,培养工作难以持续进行。
3、队伍管理有待加强。一是选调生自身存在不良倾向。调查表明,我市选调生总体上讲是好的,但在少数选调生身上存在着不良倾向。在72名选调生所在单位领导或具体负责选调生工作同志填写的调查问卷中,认为选调生表现较好的56人,占77.78%;认为选调生良莠不齐的,14人,占19.45%;无突出表现的2人,占2.7%。座谈中,大家反映部分选调生优越感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基层不够安心;高看自己、低看别人,对他人不够虚心;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对工作不够尽心。一些选调生对选调生的性质认识不清楚,对基层工作面临的困难准备不充分,对在乡镇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基层生活的困难、语言的障碍、工作的辛苦、待遇的低下、文娱的贫乏等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难以坚持。一些选调生因此而彷徨和动摇,有的报到不久就要求改派,有的四处找关系要求上调,有的找时间复习想考走。一些选调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追求与组织要求、做事与做官的关系,有的过早沾染了机关的不良习气,对领导一味迎合,对同志一团和气,对工作消极应付;有的把工作成绩作为个人升迁的筹码,看到他人提拔就心理不平衡,牢骚满腹,消极怠工。调查问卷显示,选调生在基层有放弃思想的占8.34%;心浮气躁,有等待提拔思想的占9.73%。二是选调生培养管理存在误区。部分乡镇认为选调生虽有学历、有知识,摇摇笔杆子可以,但做基层工作不行,因而在培养使用上不注重实践锻炼,一般只是放在乡镇写写文章、接接电话、跑跑腿、打打字,使选调生难以接触农村实际,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锻炼;有的乡镇认为选调生是飞鸽型干部,最终不能为我所用,因而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重视,放任自流;在选调生的使用上,较少根据其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导致部分选调生逐渐放弃了学业专长,失去了进一步发展提高的空间。三是选调生基层锻炼时间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编制管理的加强,机关进人的规范,使选调生成为县市区补充年轻干部的主渠道,市县机关进人往往从选调生中选调。而市县机关人员老化、人手紧张的加剧,使其对选调生的需求的数量加大、要求急切,导致选调生在乡镇基层留不住,有的甚至基层两年锻炼时间也难以保证。全市**年以前的41名选调生中,目前在乡镇工作的仅有8名,占19.5%。一些选调生在基层多则1、2年,少则几个月就被借用或调动到上级机关工作,时间太短,未能得到有效锻炼。在调查问卷中用人单位负责人要求规定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最底年限的建议高达65%。
(二)原因剖析
造成我市选调生工作和选调生队伍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剖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客观条件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咸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变化较大,但与武汉、襄樊、宜昌,甚至与黄石、鄂州等周边地区相比,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小,财政紧张,干部职工收入偏低,在一些县市区尤其是乡镇,干部应有的福利待遇不能够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咸宁对应届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每年选调生招录,第一志愿报考咸宁选调生的应届大学生人数往往只有招录计划的2倍左右,要达到1:3的面试开考比例只能从报考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未进入当地面试的学生中调剂。从**年以来,我市选调生招考情况来看,报考咸宁选调生的大学生中存在着报考人数总量、研究生和一类名牌大学学生偏少,文科生、女生和调剂生偏多的“三少三多”状况,导致选拔的选调生质量与经济发达地方有一定的差距,学历层次、专业结构难以满足基层需要、干部队伍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此外,咸宁市方言受古汉语影响较大,全市6个县市区有4个不同的方言语系,差异很大,对外市外省人员形成了语言沟通障碍。总之,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方言复杂难懂、工作环境艰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一方面造成愿意报考咸宁的选调生数量不多,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选调生来咸宁后,工作不安心、思想不坚定,人才难留住。
2、个体素质的局限。近年来,报考选调生的应届大学生多属80年代中后期出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成长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学习内容,导致他们在个体素质上存在着专业知识丰富,社会阅历缺乏;头脑灵活,思想敏锐,贪图安逸,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缺陷。相当一部分选调生政治理论知识匮乏,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知之甚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缺乏认识;部分选调生过的是从家门到校门的生活,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少,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学习上是尖子,生活上是孩子,实践上是矮子。个体素质的局限,使部分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存在着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较大的不适应,从学生到乡镇干部角色转变周期过长。调查问卷显示,选调生对个人工作生活环境满意的仅占18%;60%的选调生在基层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不通;从事的工作能发挥专业特长的仅占14.67%,要求加强农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学习的占76%。
3、体制机制的滞后。(1)招录机制不完善。表现在:一是招录工作启动过晚。选调生的招录一般年初发文部署,2月份报名,3月笔试,4月面试,5月考察,6月确定录用对象。而目前大学生在校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就已开始找工作,下学期名牌学校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大多已找到工作。与此相比,选调生招录工作显得安排过晚,持续时间过长,加之宣传渠道单一、力度不大,导致报考人员总量不够多,尤其是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选调生人员不足。二是招录“门槛”设置过高。局限于应届二本以上大学生,使一些往届优秀大学毕业生、二本以下应届大学生失去了报考资格。三是招录方式不够科学。目前,选调生招考沿用公务员招录方式,主要通过笔试、面试,对报考人进行行政能力和申论考试,主要是根据考试综合成绩来遴选,导致应试型考生、文科类考生、女生占据优势,致使录用人选中文科类学生和女生多,难以适应基层单位及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年省委组织部在选调生招考中实行文、理分录,较好地解决了理科生偏少的问题,但新录用选调生中女生偏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培养管理机制有空档。主要表现为对选调生存在着“重用轻管”的倾向,对选调生的政治理论灌输、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教育不够,党性锻炼要求不够,不良风气纠正不够;在选调生遭遇挫折,思想波动时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不能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存在着工作措施针对性不强、后续性不强和短期性问题。(3)约束淘汰机制不健全。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以及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选调生方式的推行,许多大学生把报考选调生作为就业的一种途径,造成了选调生来源的鱼龙混杂。而《公务员法》的施行,更增加了对不合格选调生淘汰的难度。对脚踏几只船,已经招录却不到任的大学生缺乏有效约束;对道德品质不佳、不安心基层工作、经不住考验、工作态度不端正或不适合从政的选调生,缺乏科学合理的淘汰、分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工作的健康开展。
四、对策建议
选调生工作和选调生队伍建设,是整个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调生就其成长条件而言,是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综合塑造的结果;就其成长途径而言,是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自我修养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组织选拔与群众推荐相结合,政策导向与制度保证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就其成长周期而言,需要经历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发展期等阶段。对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系统思维,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创造性的抓好选调生工作和选调生队伍建设。
1、健全完善选调生招录机制。一是要加大报名前的宣传发动力度。要尽早开展宣传工作。在时间上,向前推移。如在大学毕业生毕业离校头年的9、10月份就开始发动;在方式上,渠道要多。如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电视、网络媒体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报名的条件、工作的性质等,真正达到“优中选优”,防止出现绝大多数人不知情现象。二是要不断规范选调生调剂分配制度。调查反映,在基层工作不安心的选调生中,以非第一志愿调剂的选调生居多,因此,建议在地区招录名额未满的情况下,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充分考虑申报的需求计划,尽可能减少地区之间的硬性调剂,避免出现考试分配后不到岗或到岗后不安心工作,甚至急于外调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选调生队伍的稳定。三是要改进完善选调生招录办法。要在实行笔试、面试综合评分的基础上,对选调生报考人员考察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计入综合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改“考调”为“选调”,扩大市州组织部门在选调生招录工作中的选人权,进一步增强选调生招录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2、健全完善选调生培养激励机制。一是健全完善评先选优制度。每年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年度考核,评选一批优秀选调生,并及时将名单报送市委组织部备案。优秀选调生数量,一般掌握在本地本单位选调生总数的30%以内。优秀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调整补充。对政治素质高、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选调生应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健全完善定向培养制度。在选调生到基层工作3个月后,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根据选调生的专业、特长及发展潜力,按照领导干部、专业干部、机关干部等类别,确定每名选调生的培养方向,科学制定培养计划,落实措施,抓好定向培养,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健全完善主题活动制度。在全市选调生中组织开展“讲学习、比奉献、创业绩”主题活动,架设舞台,表彰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选调生热爱基层、服务群众、爱岗敬业、勤于学习的热情。四是健全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把选调生的培训纳入市、县(市、区)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定期开设选调生培训班或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到各类院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2年中,应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五年内累计培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鼓励选调生参加高学历培训和技术职称学习。培训中要注重加强对选调生的理论灌输、政策教育、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公文写作等教育,着力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3、健全完善选调生管理使用机制。一是要健全完善考核考察制度。每名选调生要结合年度考核,对自己全年的学习、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分别报送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本单位党组织。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搞好选调生的年度考核。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要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逐人形成考察材料。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每年2月底前,要将本地、本单位选调生上年度年度考核考察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送市委组织部。二是要健全完善调配借用制度。选调生在乡镇等基层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在此期间,选调生原则上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机关工作。确需调动或借调的,须报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县以上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经过乡镇基层锻炼满2年的选调生中选拔调任。选调生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跨县(市、区)调动或调到市直单位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三是要健全完善选拔使用制度。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既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体现同等优先原则。选拔领导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拔使用选调生。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根据岗位需要,择优选拔任用。对在市、县(市、区)直部门工作一定年限、担任科级职务的选调生,要引导和鼓励他们再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培养锻炼。要把选调生培养与后备干部工作结合起来。对思想素质好、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四是要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对那些经年度考察,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适合继续作选调生的,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书面调整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审定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审批,不在作为选调生管理。
4、健全完善选调生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选调生专项编制制度。建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联合下发文件,规定每个乡镇要确定1-2个编制为专用编制,专门用于安置选调生。对因超编严重无法解决选调生编制的地区,可给予一定的选调生专用周转编制。二是建立选调生公务员登记制度。对因地方行政编制紧缺,在乡镇机关工作、使用事业编制或暂无编制的选调生,可先进行公务员登记。三是建立经济困难地区选调生待遇保障机制。建议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出台政策,对分配到经济条件比较艰苦的库区、山区、老区工作的选调生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四是建立选调生工作督办制度。由市县组织部门定期对选调生政策执行情况、选调生工作及选调生教育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