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问题报告
时间:2022-10-17 10:08:00
导语:青少年犯罪问题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各种犯罪因素不断增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突出,作案手段不断开放,犯罪“质量”越来越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影响日益增大,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年全州共抓获犯罪人员1119人,其中青少年217人,占抓获犯罪人员的19.4%。其中因盗窃抓捕归案的149人,占抓获青少年的68.7%,因抢劫抓捕归案的36人,占16.6%。**年全州共抓获犯罪人员951人,其中青少年140人,占抓获犯罪人员的14.7%,其中因盗窃抓捕归案98人,占抓获青少年的70%,因抢劫抓捕归案的25人,占17.9%。2006年元至7月份,全州共抓获犯罪人员535人,其中青少年92人,占抓获犯罪人员的17.2%,其中因盗窃抓捕归案的52人,占抓获青少年的56.5%,因抢劫抓捕归案的18人,占19.6%。
其现状和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犯罪情节恶劣,犯罪手段升级。当前,在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重、特大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居高不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杀人、强*、抢劫、盗窃四类重大刑事案件中,每1000件此类案件至少有30件是青少年所为。而且,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看,其作案手段往往凶恨残忍,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十分明显,一些青少年在犯罪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心态,实施犯罪行为极少顾及后果。如:**年5月23日,德令哈市警方查获一起因中学生效仿网络游戏场面,进行群殴造成学生王某某脊椎致残的重伤案件。此案的发生再次警示了我们,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宁、恬静的学习环境,让广大中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避免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问题,也是当前摆在教育部门面前亟带解决的课题。
(二)犯罪年龄提前,低龄化严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有所提前,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年龄较以前平均提前了2—3岁,其犯罪的年龄阶段大致为:10岁—12岁开始有劣迹,13岁—14岁开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4岁—17岁进入犯罪高峰期随着犯罪年龄的提前,越来越多的花季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如:2006年3月20日以来,德令哈市西海公园、浩星花苑、水泥厂等家属院多次发生入室盗窃案件,被盗现金、名烟名酒、手机等物品,每家被盗价值均在千余元。案发后,经现场勘验及调查,均并案侦查,同时确定做案成员为2至4名未成年人。德令哈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即在全市网吧等处摸排,于22日抓获多次偷盗的孟某、杜某、卢某、吴某等四人,破获案件十余起;同时在浩星一空房内,起获被盗的五粮液酒、芙蓉王烟、手机等赃物。因孟某某等均系未成年人,只好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但在被放后的24日,几人又连续盗窃作案三起被抓获。29日,孟某、杜某再一次在建司南院盗得现金10000元后,跑至农场挥霍,30日被抓获,当场缴获被盗现金9700元。案件告破后,刑警队员不得不再次送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回家。至此,我们深感家庭、学校及社会所应承担教育未成年人的重任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管教好这些“问题”孩子,将是我们全社会急迫解决的问题。
综上数字及案例说明,目前全州青少年违法犯罪以盗窃犯罪为主,其次是带有暴力性的抢劫犯罪等,而且,这些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部分都是提前辍学在家,整天在街上游荡的无业人员。
(三)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团伙犯罪在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占据大约60%以上的比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青少年的犯罪团伙中,其成员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一区域的邻居,有的是不良少年,他们经常在一起消遣、玩乐,相互纠合,相互利用,逐步结成犯罪团伙。团伙犯罪的增多是青少年犯罪向组织化、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四)犯罪诱因简单,盲目性突出。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和诱因来看,其犯罪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有所增大。一些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十分简单,如在许多侵财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非法攫取财物。而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犯罪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或因琐事吵嘴,或因小事纠纷,或是单单看不惯别人的行为就实施加害行为,从而导致犯罪。犯罪诱因的简单化使青少年犯罪的盲目性、突发性加大,这给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增加了实际困难。
(五)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犯罪凸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利用高科技或以高科技产品为对象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在一些地方日益增多。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在网上传播反动言论或不良文化,有的利用电脑搞赌博,有的制造病毒破坏他人的网络系统,有的非法攻击和入侵国防尖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高科技犯罪日渐增多,表明青少年犯罪有向智能型发展的趋势,其造成的危害也相对更加严重。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犯罪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成因也呈现出多样与复杂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生理上看,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一是渴望独立的心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可能与社会对立,与他人对立,最终走向犯罪。二是喜欢独立思考却又经验不足。少年人思维活跃,爱独立思考,由于经验有限,他们很容易颠倒是非、从而走上违法之路。三是情感强烈又不稳定。易激动、情感强烈是少年时期的又一心理特点。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见义勇为,公而忘私。引导不好,则可能轻举妄动,违法乱纪,还自以为是“英雄壮举”。四是逐渐成熟的性意识。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关注异性、爱慕异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并受到淫秽书画的不良影响,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经分析,有几种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较常见: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一般来说,青少年思维相对简单,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很稳定,易感情用事,一旦受到某种诱惑和刺激,容易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同时,青少年明辩是非的能力较成人低,好奇心和模仿性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而发生心理畸变。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由于特定的生理、心理原因,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有作案诱因简单、手段恶劣、不计后果等特点。
(二)法制意识淡薄。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评判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以致于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家庭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归根到底,问题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一是失和家庭。这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情况。据了解,失足青少年中,家庭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二是失教家庭。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这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粗暴型家庭”。相当多的家长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拳脚相加,想以此促子女成才。这容易造成子女和家长的严重对立,容易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孩子的思想进一步恶化。其次,家庭溺爱。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去爱一个孩子。溺爱会使孩子滋长骄娇二气,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冲出道德、法律的防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三,放任自流。对孩子不管不教,一切任其发展,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因孩子的进步而喜,也不因孩子的落后而忧,不理解孩子的困惑,不帮助孩子长进,完全依赖学校教育,等到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为时已晚。三是少德家庭。陈某的父母喜欢打麻将,几乎每天都邀一帮赌友到家里来玩。耳濡目染,16岁的陈某也喜欢上了赌博。因为欠下了赌债,就到社会上进行偷盗,受到刑事处罚。有的家长在家搞迷信活动,有的在家看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录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毒害。四是少才家庭。一些文化层次低的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通过调查发现,失足青少年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比较低。父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的占80%左右。母亲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5%左右,初中及以下占到85%左右。这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对孩子期望、教育方法仍停留在远离时代的水平上。一些父母或因工作或因感情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一些家庭,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不能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失当,导致子女人格扭曲;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在家抽烟、赌博、酗酒、满口脏语,很难保证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和谐稳定的家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事实告诉我们,问题家庭往往是导致问题少年的基本要件,也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四)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失误。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二是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三是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四是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五是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学校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六是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七是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八是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走上邪路。
(五)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特定的生理心理原因,青少年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尤其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很多。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影视上有不顾社会效果宣扬低级趣味的东西;各种渠道进来的淫秽、暴力的书刊;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性。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良文化肆意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封建帮会意识及血亲复仇观念等沉渣泛起,这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现实中的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其扭曲的义气观、性欲的放纵和崇尚暴力密切相关。
此外,我国目前对青少年的社会保护不够完善,漏洞不少。我国在立法上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保护青少年的法律体系,而一些保护青少年的社会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有效的配合与协调,使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漏洞和空档。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犯罪,社会对青少年的保护显得力不从心、苍白无力。
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其产生的恶劣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加大防范力度,遏止青少年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及治理
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兴衰成败的一件大事。针对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犯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志向,帮助青少年从内心深处构筑起抵御违法犯罪的思想防线和坚固堡垒是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来武装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他们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为重,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其次,要对青少年进行“三观”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引导青少年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要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科学的理性精神,要通过生活小事、日常琐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通过“三观”教育,使他们从小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金钱、权力、荣誉、地位和利益,使他们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把握好人生航向。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三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学校要根据实际,适当开设法律课,使法制教育进课堂、入头脑。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公民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了解法律的意义以及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犯罪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要经常性地开展社会法制教育,要通过典型案例、新闻宣传、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等措施,加大社会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家庭成员要遵纪守法,父母要作守法的模范,要通过良好的言行和理性的行为帮助女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构筑家庭教育的防线
家庭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防线。遏止青少年犯罪,必须构筑牢固的家庭防线。首先,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父母要根据子女的实际,从生理、心理、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关注女子的成长,要把子女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健全人格的国家栋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害急性病和近视眼。其次,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宽严相济,方法适当,对女子,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但又不能溺爱,既要给女子一定的生活空间,但又要严格要求;在思想上,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对其不良心理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改正,切记简单打骂、体罚;同时,家长要与学校加强联络,互通信息,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父母在子女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因夫妻打架、相互诋毁或家庭陋习而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认真解决未成年人辍学、失学问题。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条件和治本之策。我国《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或辍学是一种违法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贯彻执行法律和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度,认真解决未成年人辍学、失学问题,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特别是对农村贫困地区、城区无职业的居民、下岗工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如有经济原因失学或辍学的应有政府财政支出,保证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要大力查处学校乱收费行为,确保一般家庭交的起学费,让孩子上的起学。二是切实抓好中、小学在校生道德和法制教育落实,努力增强未成年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的关键环节。要加快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切实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的落实,采取多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中、小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树立学生的荣辱观、美丑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良好习惯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乐园。目前电视是对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精神、文化媒体,各级、各类电视台要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做好各类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清理枪战、暴力等残忍、血腥场面,封杀宣扬恶势力争斗火并等影视作品的传播,取消一些低级趣味的儿童电视节目;网吧和上网是对城市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精神、文化媒体,不少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都不同程度的与网吧和上网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规范网吧和网站管理是当务之急,要坚决清理宣扬色情、暴力和引诱犯罪内容的一些国内网站,采取措施限制国外有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的网站。另外,要综合整治和净化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和内容与学生的接触和影响。
(五)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文化、品德和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根据未成年犯年幼、体弱、文化程度低、思想不成熟等特点,建议对16岁以下的未成年犯,以学习文化技术和进行思想品德、法制教育为主,不参加生产劳动,重在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教育,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水品,增强法制道德观念。这有利于他们回归社会后跟上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
(六)依法惩治青少年犯罪
作为犯罪行为的一种,青少年犯罪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必须依法惩治。首先,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犯罪,要集中力量进行侦破,及时依法打击和惩治青少年犯罪,防止其不断蔓延。其次,对一些青少年实施的杀人、放火、爆炸、抢劫等严重犯罪行为,要增强打击力度,依法惩治。尤其对带有一定组织性的青少年团伙犯罪、集团犯罪,甚至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更要重拳出击,严历打击。要通过依法打击和惩治,最大限度地遏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第三,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由于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质不同情节的青少年犯罪,规定了各自不同的惩治方法。这些规定既制裁了犯罪,又照顾到了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要以此为根据,在坚持依法严惩的同时,要注意打防结合,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寓教于惩。当前的关键是建立帮教体系,要通过专人帮教、定期考察,并结合家庭、学校、居(村)委会以及工、青、妇等单位,齐抓共管,用社会综合力量帮助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使其早日改邪归正,重返社会。对偶然性犯罪且性质不严重的未成年人不以罪犯论处,以利他门从新做人。不少未成年犯罪分子在参与抢劫中属于胁从犯罪,情节并不十分严重,我们认为对这样的未成年人犯罪应教育从严、处罚从宽,不以罪犯论处,以避免戴上未成年犯的帽子而不利于他门今后的重新做人和健康成长。如果实行这一做法,整个未成年犯就可以减少很多,有利于减轻当前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关押压力和减少国家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经费的支出,对这些不判刑的未成年人,交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教育管理,这也是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措施。对此,建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有关界限的司法解释,以便各级司法机关遵照执行。
(七)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动员全社会共同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必须实行综合治理。要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道德的、法律的等各种手段,用综合力量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家庭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教育青少年的重大责任。要教育青少年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青少年树立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自律”和“他律”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筑起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的道德防线;政法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力度,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及时打击青少年犯罪活动,要严格依法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劳动等部门要对“两劳”释放的青少年采取积极接纳的态度,热情帮助他们,防止他们走回头路;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坚决查禁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的行为,净化文化市场,杜绝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从根本上铲除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土地壤。
- 上一篇:创学习型机关经验交流
- 下一篇:学习型机关创建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