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报告

时间:2022-10-17 09:58:00

导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报告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了解**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州未成年人思想动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年3月13至20日,团州委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州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我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我州现有在校未成年人5.8万,占全州人口总数的14.7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州各级团队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我州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坚持理论学习、加强信念教育,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行动。**共青团工作始终把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以建国、建党、建团、“五四”运动,党的十六大、团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了“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构筑青少年共同的思想基础。以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为目标,大兴学习之风,推动和深化青少年学习进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知识竞赛、座谈会、主题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和团结发展意识,激励青少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抓好基础建设,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一是通过加强建团和建队,全州团队组织覆盖率达95%以上,有效地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普遍教育和管理。二是坚持“一强一轻二高”(责任心强、年龄轻、文凭高、素质高)的标准,配备少先队辅导员和中学团委书记,配备校外法制辅导员,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量。通过请进来讲、送出去学、集中办班、以会代训等方式,狠抓少先队辅导员和团干部培训工作,累计培训500余人次。三是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教育效果。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先后把州档案局、紫金山天文观测站、州博物馆等作为我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州公安局等6家单位为首批**州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加强团内阵地建设,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

(三)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实践育人,深化体验教育。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三下乡”、消防自护技能训练、少年军校、夏令营等体验实践活动,青少年自我防护和健康成长能力得到强化。开展“3.9”保护母亲河行动日和“全民节约、共同行动”、“节约型社会我能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一助一”、“手拉手”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深化“雏鹰争章”、“科技进校园活动周”活动,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引导青少年树立崇尚科学的思想意识。扎实推进少先队员进社区行动,青少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增强。宣传网络文明公约,引导青少年进行文明健康的网络活动,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得到提升。

积极实践《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强化道德养成。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团员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等现代观念,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优化育人环境,充分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良好社会氛围。深化希望工程和爱心助学工作,着实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广泛开展“1助1爱心行动”、“给下岗特困职工子女一份特殊的关怀——爱心助学特别援助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心,我州实施希望工程迄今共接受捐款400余万元,在我州贫困的乡村建设了14所希望小学,结对救助2571名失学儿童完成学业。今天,希望工程作为一项影响广泛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解决了部分贫困乡村和孩子的实际困难,也弘扬了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开展“珍惜生命、远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主题教育活动,坚决防止黄色读物、、邪教进入校园;联合社会力量推广“绿网”、“健康网”,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清理盈利性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开展未成年人拒绝网吧行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深入开展青年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清除城市不文明现象,努力营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维权热线、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维权服务网络的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重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正和帮助。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州未成年人成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一)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少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自控性不够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调查发现,部分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对入党、入团问题的选择中,有69%的未成年人选择非常渴望,占主体。但仍有26%选择无所谓,5%选择了不想加入。(注:数字来自**年底团州委全州青少年发展状况综合调研报告

(三)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州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在与教育工作者的座谈中,很多教师都提到了“5+2=0”的怪圈,即五天在学校中的正面教育,被两天双休日的负面影响全部抵消掉了。

(四)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五)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容忽视。“十五”期间,全州共审理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全州犯罪案件的48%。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较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犯罪从盗窃向暴力、故意伤害等方面发展,性犯罪也占一定比例。(注:数字由州公安局提供)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相对脱节。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的优劣,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无可否认,望子成龙是天下家长的公心。但是一个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误区。在认识上,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管好孩子的生活,送孩子去上学是家长的责任,而德育教育主要是学校、社会和孩子自己的事。甚至有家长根本就不关心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重学习的好坏。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事倍而功半。家长对德育的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很好地衔接,缺乏沟通同样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对未成年人家长的调查中,只有14%的家长经常主动与学校、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而有21%的家长不会主动与学校进行沟通。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家长与未成年人之间也已经出现了脱节问题。未成年人调查对象有53%认为自己与家长的交流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8%的未成年人认为这种障碍很严重。对于存在障碍原因的回答有23.8%的未成年人认为是代沟造成的;有36.3%认为是家长独断专行;有22.2%认为是由于缺少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还有4.4%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已经懂事,不必要与家长交流。有88%的未成年人调查对象认为家长不理解或是不完全理解自己。而值得深思的却是与之相对的有74%的家长自认为自己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这种误差显然出自家长的主观愿望,这也更加证实了家长其实不能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想法。(注:数字来自**年底团州委全州青少年发展状况综合调研报告)

(五)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牧区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六)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不足。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一方面由于他们阅历、经历浅,尤其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处于“萌动期”,在心理处于“朦胧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对一些问题似懂非懂,缺乏法律知识,进步的与腐朽的,良莠不分,讲哥儿们义气,极易引起青少年学生思想迷失和行为失范,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各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三是全面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推荐、选派业务过硬、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做团的工作,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委书记要按学校中层干部的条件进行配备,大队辅导员一般按不低于副教导主任的条件进行配备。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选拔干部时要将团委书记、辅导员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加强中小学校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积极争取把他们的培训作为学校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正常的师资培训渠道。保证每周适当的团队活动时间和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努力建设好学校中团队组织的活动阵地。把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把对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并将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当前青少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要着眼于为青少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建立联防共治网络,中学与小学联手,学校与家长合作,学校与社区联手,学校与公安民警联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定七类帮教对象(学习困难、心理问题、经济困难、单亲家庭、品德问题、家长犯罪、身体不健康),安排团队组织、教师、社会热心人士与有关学生开展帮教结对或德育导师制活动,防止学生因某种原因出现行为偏差,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四)选树典范,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

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挖掘生活中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六)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与“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我与柴达木共奋进、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