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6 11:17:00

导语: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干部生活作风调研报告

生活作风,是人们的生活态度或行为风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人们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在日常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前线,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直接,其生活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基层群众总是首先从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的党。因此,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党员干部如果生活作风不好,其他方面的作风肯定好不了,切不可小看生活作风问题。”从温州市近几年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看,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就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从生活上的糜烂开始的。据温州市纪委统计,2**0年以来共办案4578件,其中涉及基层党员干部2711件,占59%:共处分3399人,其中基层党员干部1610人,约占47%,而在这些受处分的基层党员干部中,则全部牵涉生活作风问题。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当前,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已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近,我们深入全市11个县(市、区),对乡镇村居、机关部门、基层站所的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剖析研究,对改进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淡忘了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滋长了奢侈享乐骄奢淫逸之风。从调查情况看,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这是主流,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不能否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空虚,精神萎靡,私生活腐朽糜烂。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信念动摇,丢失信心,丢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导致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消极颓废,寻求感官刺激。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观念淡薄,泡“三陪”包“二奶”,寻求刺激。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在富裕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就去寻刺激,包二奶。有的甚至以“色”拉选票,集体。苍南县浦亭乡原党委书记周希乾、代乡长林元钏为了在该乡人代会换届选举中能顺利当选,带领该乡四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4人到泰顺氡泉,叫来6名妓女陪洗“鸳鸯浴”并嫖宿,所付嫖宿费用49**元在乡敬老院工程中报销。据温州市纪委统计,近两年来因包“二奶”受处分的党员干部就有5**余人。某地一些机关部门的30多名党员干部竟先后与某单位一名妇女发生了两性关系。

2、打扑克搓麻将,赌博成风。一些党员干部以休闲、娱乐为名参与赌博的现象相当严重,据我们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老干部、人大、政协、乡镇、公安(派出所)、村居干部等代表的座谈调查,一致反映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参赌现象普遍,已形成风气。据温州市纪委统计,目前党员干部赌博案件有明显上升趋势,所占比重随经济案件之后(往往赌博案中挖出经济案,经济案中带出赌博案)。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参与赌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金额趋大化。前几年,参与赌博的党员干部大多以“玩玩”为主,放点“味精”。但近几年来涉赌金额明显增大,少则三、四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高达百余万。如去年文成县纪委查处的一起党员干部赌博案件,涉赌金额高达百万元。——人员年轻化。从近两年全市查处的党员干部赌博案件看,平均年龄在33岁;鹿城区纪委查处的参赌党员干部中,平均年龄仅31岁;平阳县纪委查处的党员干部中,平均年龄为35岁。——行为公开化。前几年,党员干部参与赌博一般都是在下班后,偷偷摸摸进行,唯恐被组织发觉。但近几年,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变得肆无忌惮,有的上班时间关起门来在办公室赌,或到附近宾馆、娱乐场所开个房间赌;苍南新安乡领导班子组织乡村干部50多人公款到普陀山旅游,竟连赌三夜,毫无忌讳。

3、共产主义信仰丧失,不信马列拜菩萨。有的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迷信,求神拜佛,算命占卦,抽签问吉,有的把装神弄鬼的一套运用到工作中去,幻想通过祈求神灵保佑,升官发财。一些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渗透到农村基层组织政治生活中,永嘉县巽一村新老支书“斗法”由暗到明,后发生了冲突,在当地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贫困享乐,挥霍浪费,物质生活奢靡。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把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抛到九霄云外,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1、挥霍公款,大吃大喝。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肆意挥霍国家钱财,热衷于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奢靡生活,苍南县相对贫困的霞关镇近两年内就吃掉160多万元;泰顺县是省级贫困县,峰门乡又是泰顺县最贫困乡之一,人口只有2**0多,原乡党委书记陈尚珠常带领“赌友”吃点心,仅此一项,每年就得报销七、八万元。一些“财政一般”的乡镇顾虑少,胆更大,苍南宜山镇l个月仅超标准接待就达11次。

2、巧立名目,游山玩水。一些地方和部门专门到旅游区、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有的以考察、研讨等名义游全国各大城市和风景区。尤其是重大节日放长假,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挂帅,以参观考察名义组织集体出市、出省、出国境旅游,有的是公家解决部分车船费和住宿费,有的完全由公费报销旅游费,有的将旅游费摊派给下属单位及相关企业,有的让景区所在地的本系统或协作单位接待,有的异地互相接待,都由公款来“牵线”,少数有职有权的人,不仅自己公费旅游,还携带全家出游。据统计,2**0年以来,全市共阻止、取消以各种名义到风景名胜区活动的170批1442人,以各种名义游山玩水出国境的350批3602人。

3、讲排场比阔气,攀比成风。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论大事小事,不讲实际效果,盲目扩大场面,追求规格,讲究排场气派,大肆挥霍,劳民伤财。据调查反映,一些县(市、区)的部门和单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项重大工程竣工,或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活动,都要搞大型的庆典活动。部分乡镇领导连上下班也要讲排场。有的上下班要车辆送,出门要坐轿车。苍南某镇书记、镇长每天上下班“走读”各开一辆车。一些比较富裕的乡镇,超编制配车,如乐清市虹桥镇拥有16辆之多。一些相对贫困的乡镇车子“不够用”,就包车。苍南县赤溪镇2**0年领导班子的“包车费”就达17万元。

(三)拉帮结派.哥们义气.社会交往消极庸俗。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奉行实用主义,有的热衷于建立非良性的亲属、同学、战友、老乡等不同层次的社会圈子,或建立官款相傍、互惠互利的利益同盟,讲哥们义气,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或建立官款相傍、互惠互利的利益同盟,从调查反映,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无原则扩大的“社交圈”和“关系网”。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各级党委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

二、产生生活作风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作风,有逐步扩大和蔓延的趋势。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蔓延,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其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

(一)从文化背景看,封建思想意识的残余影响不可低估。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历史,虽然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熠熠闪光的精华,但也有不少文化糟粕影响着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封建的特权思想、官僚作风、宗法观念、官贵民贱的等级观念,以及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人身依附、当官做老爷的思想等等,至今仍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有不同的反映。同时,一些封建迷信、封建思想的残余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幌子下又死灰复燃,加之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法不责众的政治文化氛围和现阶段存在某些执法不严的现象,客观上既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蜕化提供了条件,又为党员干部的生活腐败筑起了一道稳固的屏障,营造了一种“心安理得”的氛围,从而使党员干部的不良生活作风愈益蔓延。

(二)从生存环境看,主要是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观念的冲击。当前,在我国进行各项体制改革的时期,由于存在着新与旧、传统与现实的斗争,新旧观念相互交融和激荡,人们的内心出现了价值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陷入困惑和迷惘之中。旧的权威和道德逐步退出,而新的权威和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形成了一种“道德真空”。当党员干部由改革初期的改革主体、改革倡导者,转变为改革的客体对象时,对新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更为敏感。如果此时内心在外界激烈变化的冲击和利益的双重诱惑下,心理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和平衡,思想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在外部约束不够、内部价值标准未定位的情况下,道德基础摇摆不定,最易产生价值的偏转和信念的危机。

(三)从传播效应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诱发着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歌舞厅、夜总会、发廊、酒吧、按摩和桑拿等娱乐场所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这些场所在不正当利益的驱使下,相当部分则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与此同时,一些健康、高雅的文化娱乐场所渐渐“匿迹”了。据调查反映,一些县(市、区)影剧院被承包了,被改头换面;体育场所也改变了功能。一些党员干部在这种环境和风气下,耳濡目染,经不住诱惑,思想道德防线崩溃了。

(四)从主观角度看,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这场改革不仅引起了人们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上的重大变化,同时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市场经济的利益动力机制激发了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但这种利益动力机制,如果失去了正确的向导,就难免带来不良影响,它容易使人们的理想信念的神圣性让位于经济利益的现实性。而在这个时期,党员干部如果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放松了自我世界观的改造,便极易逐渐产生“既得利益”,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党员干部生活上的不检点,生活作风败坏,首先都是在世界观这个“总开关”上出毛病开始的。

(五)从查案角度看,对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查处呈“弱化”状态。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对发生在基层党员干部中的生活作风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工作浮漂,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不调查、不知情;有的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麻木不仁;有的认为纪检监察机关重点是查处大案要案,查处“小腐败”人力精力顾不过来;还有的领导干部因为自身有点不廉洁,怕“拔出萝卡带出泥”,就有意隐瞒事实,回避或消极对待案件的查处等等。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必然导致行动上的“迟钝”,查处上的“弱化”。

(六)从制约角度看,监督不力。目前我们还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考察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规章制度。基层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主要反映在八小时之外。这些年来,在监督和考察干部时,往往只注重监督和考察其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圈,而却恰恰忽视了看其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在想什么、做什么,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有的在单位一本正经,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就变了样,什么丑事都干。到头来,照样提拔使用。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一部分真正德、才、能、勤、绩、廉具备的干部的积极性,而且久而久之最易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导致问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

三、改进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建议

基层党员干部的不良生活作风,有很强的扩散、示范和攀比效应,如不加以遏制,势必带来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决不可麻木不仁,掉以轻心。治理基层党员干部不良生活作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就现阶段而言,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思想教育,掏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基层党员干部发生的不良生活作风问题,内因起主要作用。行动的腐败首先是从思想蜕变开始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败的根本之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改变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要教育基层党员干部发扬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干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干部。尽管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通过教育来解决问题。当前,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一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人的精神支柱一垮,吃喝嫖赌什么坏事都敢干,一些腐败分子的行径说明了这一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取决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人的行为的“总开关”、“调节器”,要不断改造。二是要大力弘扬正气。要高扬时代主旋律,以先进的典型激励人,以反面的典型警示人,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良好的风尚。三是要严格自律,做到“慎独”、“慎微”。四是要自觉充实自己。要有积极向上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要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名誉、职位、报酬等个人利益方面知足常乐。五是要增强遵纪守法的观念。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要求,努力在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上下功夫。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使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

(二)依靠法制,用法规制度约束党员干部的生活行为。邓小平同志说:“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因此,就当前来说,当务之急的要抓紧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的制度,对在执行任务中出现的违纪问题,要及时纠正。二是实行党员干部“形象评议”制度。“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虽可以逃避党组织的管理和专门机构的监督,但无法逃脱群众的监督。要借鉴“行风评议”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召开座谈会,了解党员干部的生活态度、生活作风,将其“形象”的好坏纳入党员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的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抓住监督主体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各种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业余时间交什么朋友,做什么事情,很能体现他的生活情趣,体现他的生活作风。上级有关部门在考察、使用干部时,不仅要了解其八小时以内的情况和工作实绩,更要了解其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要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从工作圈,扩大到生活圈、社交圈,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党组织考察干部,不仅要走访领导干部所在班子及班子其它成员、机关干部,还要深入左邻右舍,了解掌握该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都与哪些人来往。对那些在群众中反映较差,经常出没在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党员干部要果断采取相应组织措施,情节严重的就要根据党的纪律给予严肃处理以儆效尤。要从调动积极性入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要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群众监督的阵地,为群众提供发挥监督的舞台。要通过完善、规范“三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畅通信访渠道,努力做到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范围到哪里,民主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决不能留有死角了要探索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民主监督形式,及时发现和消除不良苗头。要完善党内民主监督的渠道,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营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民主政治空气。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新闻舆论战线要通过开展理论研讨、新闻追踪、典型报道等形式,把党的优良作风传播到四方,让作风不良者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令其无处藏身。

(四)深化“廉内助”工程,把严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家庭关口。总书记一再指出,要懂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党员干部如果连小家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国家的事?家庭是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好坏的第一道关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深入开展评选“廉内助”活动,对于加强对党员干部配偶子女的教育,严重把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关,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廉内助”工程,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良好“家风”建设。要在全杜会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家德家风。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员干部所在的单位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要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五),以严明纪律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对党员干部的惩戒严廉机制。一是从严要求,规范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有关廉政制度规定。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提出新要求。二是加大查处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对党员干部中腐化堕落的典型,要公开曝光,使那些生活作风不正者常有“众目睽睽”的感觉,常有“伸手必被捉”的心理压力,努力使道德败坏的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努力营造清新的社会环境。三是建立、健全配套的有关严廉制度,提高腐败成本。通过经济处罚和资格处罚,剥夺腐败者在经济领域中从事一定经济活动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