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6 10:05:00
导语:思想政治问题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广大政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各种利益、观念、矛盾的激荡冲突中,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新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适应性、开放性、务实性、创新性、主体性全面增强的鲜明特色;在服务经济建设、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群众素质方面,发挥和拓展了教育引导、理论研究、文化认同、人际融合、信息聚焦、典型示范、价值激励、氛围熏陶等多种功能,提升了实际效果。在积极实践、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以强烈的时代感,迈出了观念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创新的坚实步伐,提升了整体水平。
在肯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就和突破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多年来困扰我们的倾向性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伴随着形势发展、实践深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更需要我们去做进一步的解答。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感到困惑并力图解开的一个"结"。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始终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适应形势发展,以积极创新的姿态提高工作成效,显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增强有效性;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期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前,思想政治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滞后性,表现为一定阶段和一定领域的工作缺乏针对性,从而削弱了有效性。因此,有效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从理论和实践上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现象分析
分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有效性。作为研究的起点,要重在分析现实中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不强的种种现象,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与主观上的诸多原因。
1.从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分析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形成了一整套的做法,具有自身的传统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尤其是使之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优势,发挥有效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这个阶段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展示其有效性有着客观上的难度。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新事物,它本身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也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磨合过程。从现实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尚需时日。在这一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处于一个不停变革、变动的状态,其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比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体制机制都在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建立"一劳永逸"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又比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移,这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以不变应万变",不对思想政治工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再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非公企业、混合经济企业、合作合资企业等多种经济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些领域还是空白,如何建立既适应新经济组织特点,又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运行新模式,需要进一步实践的探索。
2.从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对象的关系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重要的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了解新形势下人们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新变化。应该看到,这方面的工作进行得很不够,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居高临下"的强势姿态有关。在传统社会结构中,任何人都是"组织人",在组织内部,个体的所有行动必须符合组织的要求,教育灌输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手段,这在当时是有效的和有用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隶属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组织与人的隶属关系的格局,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人际关系。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确立"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当然,我们不能把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照搬到政治领域,但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对象的关系看作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市场关系",即思想、道德、文化产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供给一方,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益求精的服务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而现实状况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工作对象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错位":群众关心的,我们冷淡,不说或者少说,而且有时还说不清楚;我们热衷的,群众漠视,往往说了也白说。总体上说,不是按群众的需求办事,缺乏把领导要求与单位部门实际融会贯通的意识和本领,"教育缺乏说服力"、"活动缺乏感染力",难以达到群众期盼的"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的新需求,比如,在青年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在内容形式上与青年人的要求相距甚远,就连"语言系统"都存在着隔阂,不是政工干部视青年为"另类",就是青年人认为政工干部"话听不懂、事看不懂"。面对这种局面,讨论有效性问题就显得有些奢侈了。
3.从飞速发展的形势与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关系分析
当今世界,崇尚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流行的价值取向。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三头并进为时代领航,其势头可谓方兴未艾。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新环境,也激发了内在的创新动力,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但总体比较,还存在着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相应的在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以及队伍创新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条线工作以及所处的大环境、大气候相比照,还显得有些"不入时"。面对飞速发展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如不能与时代同步,就不可能发挥其独特优势,必然影响工作的有效性。比如,在新一轮开放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也有一个"开放"的问题,要从"政治权威"、"信息垄断"、"单向传输"的传统运作模式中解脱出来,学会在"适应市场"、"服务需求"、"感悟引导"的新的运行机制下发挥作用。又比如,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要从单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进一步拓展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力"、"作用力"。再如,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学习借鉴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创新思路、开拓途径、提高实效。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对形势的发展视而不见,把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凝固化、绝对化,思想上墨守成规,行动上固步自封,前人的经验就会成为包袱,成为束缚手脚的枷锁,工作就不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最终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实际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形象和声誉。时至今日,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依然有其市场,就主观原因而言,与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空洞、方法陈旧是分不开的。
4.从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关系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意识、情感且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的人,做人的工作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理应有具备高素质的人群来从事。但现实状况是,与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对队伍提出的日趋增长的要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不适应。这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已不是前阶段人们惯用的"机构萎缩"、"人员老化"、"队伍青黄不接"等描述所能概括,而是体现为内在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反映为队伍整体素质上的差距,从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大改组和企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设置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调整、精简、归并,专职政工人员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机构的精简、队伍的精干总体上适应改革的方向和潮流,但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增加,需要新的工作机制去"填空",不注重机制的转换,简单地进行减部门,必然出现思想政治工作面上覆盖不到位、点上渗透不深入的状况,久而久之,"生命线"自身的生存发展就存在问题。同样道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精简,也要以加强工作实效、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人数的减少应该以队伍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增强为前提,不这样做,简单地进行减人,必然导致有效性的削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走怎样的道路,可以而且应该允许探讨,但必须牢固确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坚持从单位部门的实际出发,从战略布局、资源配置上进行整体设计和构划,做到工作不断、任务不乱。
5.从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应急机制的关系分析
行业企业、城区社区乃至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面临突发事件和各种危机的挑战,有时一点小小的矛盾都会引发激烈的冲突,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随时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子,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应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基本功。分析现状,首先要肯定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全国各个城市都经历过的"市民大动迁"、"职工下岗分流",正是由于政策到位、思想工作到位,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另一方面仍然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在基层单位和部门中,随着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逐步远离决策,思想政治工作渐渐失去了"源头参与"的主动权,出现了单纯工具化趋势,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降低。如果这个单位已经建立起现代组织制度,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还是正确合理的内核;如果这个单位部门的领导制度没有达到现代化的要求,还是"家长制"、"一人说了算",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和服务的很可能是颇有争议甚至是失误的内容,这是违背思想政治工作本意的。在现实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看法,实际上并非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而言,而是对具体事件而言,失去了公正性、公平性、合理性,也就失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魅力。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源头切入、过程参与,从长计议、平战结合,动态搜索、应急对付"的机制和措施,这样在突发事件降临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地参与进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动员、明理顺气、关心呵护、排忧解难的优势作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思路探讨
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问题,是一个涵盖思想政治工作全领域、涉及深层次的重大课题。研究有效性问题,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和方面,进行纵横交错、上下结合、内外贯通式的研究,既要考虑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因素,又要考虑主体、客体、介体方面的因素;既要作理性思维,又要作实践思考。通过对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切实掌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1.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论",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同志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两段话对我们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他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段话鲜明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明确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阶段目标也可以具体现实,但其根本目的的指向只能是一个:"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同时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在这里,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学的深奥道理,更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开拓了新思维、新领域、新空间。
拓展之一: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群众工作的论断,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现实性,有利于各级干部从思想认识上增强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做群众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工作──团队组织的发动、人员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协调、内部矛盾的化解、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也不是因为主观的强制,而是客观的现实。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要求不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做,有人会去做,组织系统不重视,非组织系统就会插入。有人可能会疑问:中国有思想政治工作,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吗?当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流行"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名词,但如果问是否做人的工作,包括意识导向、行为激励的工作,稍作分析就能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做,而且非常讲究方法论,如爱国导向、宗教维系、利益粘合、法律规范、政策调节、教育推动、文化熏陶、英雄激励、社会监督、道德吸引、心理疏导、媒体影响等。其中有些思路和做法与我们的非常相近,有些内容(行为规范等)规定的更详尽,有些方法(心理疏导等)运用得更广泛。当然必须明确,西方发达国家做人的工作,为的是实现西方价值观的共识,与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们不要天真地认为,西方国家只重经济,不重政治,其实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讲政治",不在推销西方的价值观。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哪里?不在轰轰烈烈的活动和表现,而在融会贯通、潜移默化的行进过程之中。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连这样起码的道理都不甚明了,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是需要时说一通、不需要时扔一边的工作,那还有什么有效性可言。
拓展之二: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群众工作的论断,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内容,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做人的工作,就是要围绕与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群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方面展开,只有关乎团队的实际,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当前形势下,面对激烈的竞争,从团队发展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客观任务。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提高人的素质。任何单位部门都是人、财、物等多个资源的组合与优化,其中人处于主导的地位,团队竞争关键在于人的竞争,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工作作用于人,实质上是作用于人的素质提高。第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是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创造,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现实作用,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挖掘人的潜能,不断调动人们在岗位上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人的安抚工作。稳定是当前搞好工作的基础,宏观上是如此,微观领域同样是如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人的工作,自然而然包括人的心理调适、情绪安抚和矛盾化解等。只有做好了稳定工作,才能保持组织的团结、团队步调的一致,才能推进单位部门的顺利发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复杂纷纭的,但思想政治工作三大基础工作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有利于我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性,变四面出击、琐碎忙乱为定位清晰、有序推进,进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论",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人们很少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一个具体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要素,往往就事论事,或者截取其中的一个层面进行论述,很难涉及问题的要害。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启示是,无论哪一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包括三个紧密联系、互相依偎、内在联系的基本环节,用理性的词汇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介体;用传播学的语言表述就是发射体、接受体和传导体。三个基本环节在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的时空上具有普遍性,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存在三个环节,它们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有机构成的"三元素"。
元素之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或曰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射体"。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教育、引导、提高人的工作,包括做好思想道德的引导、作风意志的培养、观念的转变,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的工作。在这里,宣传、教育、引导、提高都有一个"源"。"源"定位的准确、功能的强大、主导的有力,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应该充分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或曰发射体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从纯技术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必备如下要素:(1)人与团队──展示个体人格和集体精神的因素;(2)路线与理念──体现先进性要求的目标追求与工作内容的因素;(3)政策与法规──反映根本利益导向的机制因素;(4)规则与原则──涵盖社会合理性要求的体制因素;等等。思想政治工作"源"的有效性,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工作者的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靠人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必须具备与工作要求相符合的条件,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尤其是人格魅力,一个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是根本无法"感动"对象的。第二,价值观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倡导的理念是能够为群众接受并为之努力的,大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小到一个单位部门的目标、观念、制度都必须如此。第三,重视度的因素。即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的目标都已经到位,如果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处于主导地位的主体在推进工作上软弱无力或不肯用力,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成为一堆摆设。
在这个意义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是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功能的开发,主体意识不到位,主体要素缺失,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元素之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或曰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主体发出的信号最终是为了客体接受,宣传的成效、教育的成效都要在对象的身上得到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点,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研究是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根本环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具体分析对象的变化,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认识:(1)对象的需求──呈现出物质、文化、精神等多个方面的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富裕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民主化氛围的浓烈和社会开放化程度的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和眼光看待事物。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必然导致个体和群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在对象的丰富多彩的需求面前,单一性、单向性、强制性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受到严峻挑战。(2)对象的个性──呈现出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的发展态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法律上规定了公民的身份、地位和各项权利,人们的自主意识、独立个性和人格得到凸现,自主选择性得到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个性发展,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制、大呼隆和千篇一律提出挑战。(3)对象的取向──呈现出功利性、实务性的倾向。在最近进行的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中,问及"您最期盼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的问题"时,被调查者第一位的选择是"增加收入和福利",第二位的选择是"工作稳定","坚定信念"排在倒数第二位。由此可见,群众希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发挥和体现作用的重点,都是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或密切相关的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和实务性。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新的形势下表现出来的新的特点,应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适应的重点,离开了对象的需求,一厢情愿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难以体现成效的。
元素之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介体或曰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导体"。这是连接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中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功能的"过程"。介体的缺失或者不畅,同样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介体或曰传导体,至少应当具备三种特性:(1)传递内容的不失真、不走样,具有极高的"保真性";(2)传递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内在的"优质性";(3)传递通道的双向对流、多向复合,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思想政治工作介体或曰传导体的研究,突出的是方法、手段、途径、载体的研究,也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研究。这是多年来开展研究比较充分的一个领域。
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介体这三个基本环节,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工作整个系统的有效运作,必须是三个基本环节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宏观思想政治工作是这样,微观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全局思想政治工作是这样,具体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这样。三个基本环节的贯通,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体现实效,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整个系统运作的"有力、有序、有效"。
3.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论",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大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往往指向不同的含义,因此需要作进一步的诠释。
就上下关系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分工。宏观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和大局,构筑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深化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团结各方力量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观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中央要求,结合地区和产业中心工作的实际,抓好工作规划,做好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地区和产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微观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努力把工作落到基层,做到一线,体现成效。
就社会分工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作社会力量和部门力量的分工。理论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传媒应该承担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宣传教育责任,承担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的责任,运用社会资源进行大面积、大容量、高时效的信息传播,形成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工作对象的变化,从个体人和团队人的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在"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新形势下,作为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得到凸现。社区作为市民"安居"的落脚点,其人际沟通、协调、亲和、净化功能对"乐业"的作用显而易见,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大有作为。作为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给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题,但难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工作可以淡化、无所作为,而是面对形势发展,形成企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有效地推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工,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问题要有新的视野,以新世纪新实践为基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定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以人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关节点,把握趋势,探索规律,开拓思路。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要重在微观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以切实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1.要从发展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群众工作。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中,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落脚点。在这个意义上,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一个前提环节──了解群众想法,把握群众心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也有一个适应市场的问题。市场的本质是交换,交换的前提是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需求,应该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追求。面对新世纪新实践,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自身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变为"服务中引导、引导中提升"的新型工作模式,也就是确立"服务需求、引领潮流"的工作新观念。
"服务需求"突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尊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掌握了群众的需求,并把满足群众需求放到重要位置,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赢得人心、获得信任,成为群众自己的选择和需要,进而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需求不是简单的适应,而是主动出击。服务需求的前提是了解需求,需要一整套科学方法的保证,建立健全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和反馈机制,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服务需求的认识论基础是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以群众的满意为工作目标之一。
"引领潮流"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人、教育人、引导人、提高人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群众不能从狭义上认识,也不能从消极意义上理解,演绎为满足个体或小团体自身利益需要的工具。服务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引领潮流,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教育和引导的力度,帮助人们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稳定的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群,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积极奉献。
2.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个人是现实的人,是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的人,就当前而言,就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人。时代在发展,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要拓展,一切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步,实现中国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人的素质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统一。生理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强健的体魂;心理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稳健活泼的性格和顽强坚定的意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科学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情操和价值观念。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开拓、充实、丰富工作内容,进而在内涵和外延上体现自身的实效性。
要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风意志培养,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的同时,从市场竞争的实际出发,加强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人们的业务素养,进而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要加强市场意识教育,克服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竞争、风险、效益观念,加强权利、义务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改变对国家、对集体的依赖思想,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用心对待每一件工作,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加强唯物论、无神论和移风易俗的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御各种没落、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根据群众求知、求美、求健、求乐、求新的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做好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工作,把思想建设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关心困难群体,帮助困难家庭,使群众体验到党和社会的真情与温暖。
3.要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长期的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面对新世纪新发展,面对工作对象的内在而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开拓新途径、新载体、新手段。通过认真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引进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全面创新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现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牢固的群众基础,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思想境界,养成文明行为。现代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启发思想政治工作从人的个性倾向、情感特征上深化工作,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升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的建设,又从文化推进的角度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以团队价值共识为目标,融宏观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部门的具体工作之中,通过行为规范和养成,形成丰富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底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为做好个体和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氛围,通过养成良好的团队学习习惯,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单位部门的共同愿景打下扎实基础。互联网的崛起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网上工作的新天地,在畅通信息传递、加快信息交流的同时,开辟了双向沟通的新途径,"面对面"为"键对键",尤其适应于青年群体的实际,有利于加强这一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之,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现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特点和快节奏、高速度、多变化的生活方式,积极做好文化激励、人际协调、心理调适工作,努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4.按照现代组织制度的创新要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完善、健全的机制保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没有固定模式,但有一条基本原则:必须从单位部门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组织制度,遵循经济运行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指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制度、部门结构、信息传递、运行保障等在内的一整套的体系。要从单位部门的性质、规模、特点出发,灵活机动地设置工作机构,配备政工干部,既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完整性,又要体现基层单位联系实际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要适应"单位?quot;向"社会人"转化的现实,进一步加强城区和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完善制度,更好地发挥全社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应;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大行业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力度,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出发,调整机构,精简人员,建立党委领导、董事会议事、经理层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在强调效率的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出一条机构精简高效、人员精炼精干、工作职责明确、部门分工合作的路子。要凸现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增强这部分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在运用"专兼结合"、"双肩挑""一岗两责"等多种模式发挥行政管理人员承担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的同时,建立"所有带兵的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新格局,把带好队伍与完成任务作为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融合于具体的岗位责任之中。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专职政工干部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打破"小循环"、"自我循环"的工作怪圈,紧紧围绕单位部门的中心工作,建立良性互动的激励机制和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形成上下结合、左右畅通、协调合作的工作新格局,
5.要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全面提升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
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队伍,是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与低,积极性的强与弱,其影响的不是队伍本身,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呼唤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面对复杂纷纭的工作局面,思想政治工作更要求学识广博、善于理性思考的研究型人才的参与。可以这样描述,一个企业家,半个政治家;一个政工干部,半个研究学者。政工干部正是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刻苦的研究精神、准确的工作预见以及对政策精神的透彻把握,赢得工作的主动权,赢得人们的尊重。
要从执政兴国、发达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政工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层面加速推进政工干部结构调整,以超常规的手段实现队伍的快速更新,在精简人数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政工队伍的内在质量。面对新世纪新任务,政工岗位不能仅仅是退居二线干部的休养之地、培养后备干部的过渡职务、竞争落伍者的安慰位置,时代和现实赋予了政工干部重大使命,他们必须具备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高素质。在单位部门中,政工干部是"精神领袖",能够用清正高洁的人格力量感召人,用以身作则的模范言行带动人;政工干部是"研究学者",重视形势任务及政策研究,善于独⑺伎迹芄徽攵圆欢戏⒄沟男虑榭觥⑿挛侍猓岢鲎约旱亩捞丶夂痛砦侍獾挠行Х椒ǎ徽じ刹渴?quot;管理行家",懂经济、晓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够克服"两张皮"现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政工干部是"公关专家",运用各种场合和多样化手段,恰如其分地宣传单位形象,提高团队声誉,化解各种突发性危机事件带来的冲击,尽可能地减小损失;政工干部是"心理医生",在开展面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心理抚慰、心理辅导的工作,有效处理人际关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政工干部的素质不是天生的,选好苗子,还要精心扶植。因此,要加大政工干部队伍培训的力度,把岗前培训和岗位轮训结合起来,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结合起来,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开拓视野、创新思路,丰富知识、精通业务,提高能力、体现成效,把政工干部培养为有思路、有点子,能写、能讲、能干,善于协调关系、能够化解矛盾,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新型专业人才。
- 上一篇:党建创新体会
- 下一篇:金融机构企业高管通知
精品范文
7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