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干部监督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6 09:13:00
导语:县领导干部监督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县级以下领导机关及职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各种腐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加强。但是对照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精神,县级以下领导机关及职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县级以下领导干部中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部门领导干部奢侈浪费、肆意挥霍公款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失职渎职、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等案件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源头上找到预防和治理的办法,就很难有效消除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势必会侵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阻碍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存在问题
县级以下领导干部腐败行为之所以屡禁不绝,究其根源在于现有的监督机制还存在不足,监督工作还有盲区,监督的效果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
(一)一些地方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监督弱化。有的地方和部门对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不敢管、不愿管,甚至把反腐败与做好业务工作、严格监督和信任干部对立起来,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缺乏具体指导,较少监督检查,即使开展检查考核也往往偏重于看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二)“一把手”独断专行,权力过大,不让监督。一些干部对“一把手”的权力存在片面认识,错误认为“一把手”的自主权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监督,导致一个部门和单位的权力过分集中,具体表现在“一把手”在决策时一言堂,用人时一句话,花钱时一支笔,造成单位内部权力结构失衡,想监督也监督不了。
(三)一些部门和基层组织对党员干部要求不严,迁就呵护,疏于监督。有些部门和组织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往往表扬多,批评少。甚至下级吹捧上级,上级哄着下级,上下级之间迁就呵护。一些领导平时对干部的缺点毛病不问、不管,当干部违纪政纪时,不但不思自身疏于教育之责,反过来还为其说情开脱,助长了一些干部漠视法纪、为所欲为的不良风气。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监督失控。虽然绝大多数部门和基层组织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机关内部监督制度,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制度明显滞后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新情况、新形势,贯彻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缺乏可操作性,而新出现的许多问题又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界限不清,造成纪检监察工作者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缺乏明确具体的依据。
(五)基层纪检监察部门设置缺乏科学性、权威性,监督乏力。有些领导干部错误地把基层纪检监察部门当成一般性办事机构,把安全保卫、家庭纠纷等琐事交给纪检监察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成了“大管家”,没有更多的精力履行应有的监督职能。另外,一些纪委书记兼职过多,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兼管业务、后勤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建议
县级以下领导干部产生腐败的根源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治理和预防上必须对症下药,按照两个《条例》的要求,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的监督体系,以达到遏制腐败行为发生的目的。
(一)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实行“监督在先”。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引导。中纪委第三次全会指出,要立足教育,抓住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个关键,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宣传教育抓好了实质上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事前管理和监督。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融入宣传思想全局,自觉做到与经济工作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落实。每年都针对各地的实际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脉搏,有计划地开展有影响力的反腐倡廉专题教育。如在“两思”、“三讲”、“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中渗透理想信念、公仆意识、艰苦奋斗精神方面的教育内容。针对权力腐败这个焦点问题,开展如何正确待权、行权、用权的教育,还要结合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广泛深入开展警示教育。
二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在干部任用方面,《条例》明确规定,讨论干部任免事项,应当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对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一些有不廉洁行为的人得到提拔任用有很大作用。
三是抓好事前防患措施的建立完善。当前最容易和最有条件发生腐败问题的主要是哪些管权、管钱、管人的部门和领域。《条例》重视在党内建立一个健康、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并以此作为治理腐败的最主要手段。特别要加强对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的规范操作和监督管理,抓好有关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检查落实。
(二)敢字当头,主动出击,努力做到“监督到位”。
一要立党为公,敢于监督。《条例》明确了监督的职责和程序,使党内监督变为刚性监督。如在同级监督中,明确规定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纪检监察干部本着对单位负责的精神和对各级领导干部关心爱护的目的,在工作中要勇于坚持真理,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立党为公,努力做好监督工作。
二要坚持原则,主动监督。县直部门和基层乡镇的纪检干部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要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运用各种方式手段疏通拓宽监督的渠道,把监督的触角渗透到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并对领导干部配备通信工具、公车使用、住房装修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有力地维护好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三要明确重点,善于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因而在监督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注意方法,把精力集中在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和运作的监督上。一是要善于针对一定时期一定领域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监督。二是要善于依靠群众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要善于发挥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的监督作用,通过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不断提高班子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四是要善于获取同级党委和上级领导的指导,按照有关规定勤请示多汇报,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三)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监督有效”。
一要建立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法规制度建设。《条例》从10个方面详细地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使党内监督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县级直属部门和基层乡镇机关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重大事故或案件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基础和保障。
二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就要落实责任,确保监督有效。一是领导责任到位。要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二是工作责任到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领导到一般干部职工都负有一定的责任,领导有领导的责任,职工有职工的责任,因而要确保责任到人。三是监督责任到位。单位一把手负责监督党委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分管领导负责分管范围的廉政建设,那个部门、那个岗位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了问题,监督人员要负责任。四是追究责任到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是追究责任到位。对落实责任制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对落实责任制不力的,根据不同程度追究责任。
三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进一步提升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纪检监督工作,必须立足本职,结合监督的特点理清工作思路,分层面开展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在建设良好机关文化中开展廉洁自律,履行好教育职能。要在制度建设中规范领导行为,促进完善科学决策,履行好监督职能。要在重点监控点上,加大对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选人用人等重点部位问题的监督查处,履行好惩处职能。要认真研究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履行好保护职能。要遵循市场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反腐败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 上一篇: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
- 下一篇:改制企业党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