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原则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6 08:28:00
导语:党管人才原则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人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关键环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取得显著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队伍难稳定;少数领导干部党管人才意识不够强;人才管理体制不够顺,人才管理机制不够活;人才资源市场化进程不够快,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设步伐不够大。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才工作的实际,我们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对党管人才及其实现方式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本课题报告。
(一)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内涵
我们认为,党管人才原则,是指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搞活、用好社会各类人才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紧紧围绕这“四管”来思考、来拓展、来深化。管宏观,一是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实现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大方针,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对面上工作的分类指导,推动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搞好人才工作的宏观调控。通过研究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来引导人才工作的运行,通过人才政策杠杆,来调节人才运行,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管政策,主要是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统筹和落实。要加强对制定政策的统筹和指导,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方面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要统筹考虑,做到相互配套、有机衔接,并保证人才政策的正确方向,提高出台政策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事关人才工作全局的重大政策,要加强领导,参与制定;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及特点、相互衔接配套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管协调,就是既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又要注重整合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注意协调的方式、方法,创新协调方式、协调手段,完善一套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管服务,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搞好服务上来。要明确服务的主要对象,牢固树立“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的理念,通过满足他们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需要,来做好我们的服务工作;把握服务的重点,针对各类人才、各种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做好人才的个性化服务工作,着力营造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环境;坚持服务的目标,通过切实周到的服务,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延伸,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的有机统一。同党管干部相比,党管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管理对象更广泛。党管人才指向整个社会,打破了原有的身份、单位和所有制限制,将管理范围拓展至为我所用的单位内外、行业内外的所有人才。二是管理主体更宽泛。党管人才的管理主体从以往的党委组织部门、人事行政部门扩展至党群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三个层面。三是管理内容更充实。不仅要把各类人才培养成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才,同时要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四是管理方法更灵活。管理重点由直接管理向注重指导、协调、服务转变,管理手段由单纯行政手段向法律与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管理机制由相对封闭的内部管理机制向有序开放的公开竞争机制转变。五是管理目的更明确。党管人才就是要让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党、为国、为民所用,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要求
搞好统筹规划。要根据各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人才政策规划。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坚持分类指导。要对党政管理人才应当按照“使命管理”的思路,重点通过内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为党和国家奋斗终生的强大内驱力。对专业技术人才应当以“事业管理”为重点,以专业成就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以技术能力的发挥为目的,实现他们的专业技术成就与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应当进行激励管理,建立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在严格、科学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以具有竞争力的待遇水平来激发其工作热情。对高技能人才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农村实用人才应以感情激励为主,教育引导他们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奉献农村。
注重整合力量。要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和优势,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把涉及人才队伍的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协调起来。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扩大人才择业的自主权。大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配合做好人才工作,形成强大合力。按照分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包括组织、人事、科技、教育等信息资源,尽快建立涵盖几支队伍的大人才库。
提供有效服务。要通过加强对科学人才观、人才典型、人才政策的宣传,通过营造彼此尊重、和谐融洽、倡导争鸣、鼓励创新的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来优化人文环境。通过把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的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比较好的工作条件等措施来优化创业环境。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减少人才引进、流动、创业中的行政阻力、人为阻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
实行依法管理。要围绕人才的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使用、待遇等问题,探索建立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及时吸收人才工作的成功做法,纳入立法规划,上升为法律、法规,形成有特色的人才法规体系和政策机制。研究制定人才权益、知识产权、智力成果保护政策,使各类人才能在一个稳定的法制环境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各部门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给各类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的法制环境。同时,着眼于人才安全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保护,加强人才安全立法,规范人才流动行为,明确人才应当履行的义务。
(三)党管人才原则的实现方式
从根本上讲,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要靠机制,主要应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运行服务机制和控制保障机制予以保证。
(一)目标责任机制。包括人才工作的科学预测、发展规划、目标责任三个方面基本内容。
进行科学预测。构建人才预测机制要坚持四点:一是适应性,即人才数量应满足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人才层次结构和地区分布与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相协调,人才配置方法及有关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二是整体性,要从总体上对各类人才的素质提出要求。三是层次性,要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层次偏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一味强调高层次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四是动态性,坚持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动态性管理,以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
制定发展规划。制定规划时要准确把握人才特征,树立大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要拓展视野,拓宽空间,特别要关心、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中的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要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才规划和发展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确保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将人才资源状况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之中,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优势产业需要,制定人才工作中长期规划。
落实目标责任。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根据中央和上级的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领导和指导本级与下级制定具体规划,并加以实施。要研究现行机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完善制度规定,形成责任明确、评价体系完备的工作机制。要制定培养政策、流动政策、吸引政策、使用政策、待遇政策、身份变更政策、安家政策等等,确保人才能够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运行服务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和分配保障及市场化配置六项内容。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确定人才培养思路,制定人才培养的规划,抓好人才培养具体任务的落实。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科学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分类培养的原则,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人才吸引方面。要遵循人才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尊重人才流动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政策,通过营造宽松创业环境和良好发展机遇来吸引人才,建立汇集人才的区域优势。同时,要加强对人才流动中各方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开辟优秀人才成长的快车道。深化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在人才评价方面。要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行业岗位职责的要求,制定分类分层的人才评价序列,确立相互区别的评价主体和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大力开发、应用各种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创建具有特色、符合现代人才特点的测评方法体系。
在激励保障方面。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考核奖励机制。政府应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同时,对在培养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科学合理和动力充足的人才收入分配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改革并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完善各类人才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和接续办法。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完善推广居住证管理制度,对高层次人才建立补充保险制度和政府投保制度。
在市场配置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人才市场,探索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经营性业务与公共人才服务分开,实行管办分离、政事分开,鼓励建立人才、猎头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完善人才通过市场自主择业、用人单位通过市场自主选才的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大力发展适应人才流动的人事服务机构,建立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市场准入、资质评估、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证以及服务规范等项制度,规范人才服务产业和人才市场行为。
(三)控制保障机制。控制保障系统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是人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组织推动。各级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受党委委托,履行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职能,对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重要决策以及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重大事项,作出安排和部署。科学界定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工作领域、途径和方式。明确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应赋予的事权。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考核激励。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定性要做到好操作,定量要有科学依据。考核激励主体为各级单位。通过考核指标的建立,逐步形成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人才工作、像考核经济工作一样考核人才工作的新机制,使人才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法规支撑。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建立党政人才法律法规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法律法规体系的规划。要按照立法规划的要求逐步制定各类人才的法律法规,内容涵盖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使人才工作逐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投入保障。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制定基础、专业、特殊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计划,制定科学投入体系,建立中央、地方民间(社会)为主体,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投入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为人才工作提供应有保障。
- 上一篇:处置不合格党员调研报告
- 下一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