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科学机制问题报告

时间:2022-10-15 05:29:00

导语:监督管理科学机制问题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监督管理科学机制问题报告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是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轨时期,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禁而不止,查而不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监督乏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同志强调,在干部监督工作中,要“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方法和途径,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一、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科学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不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还是促使干部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预防和治理腐败,都要靠权力监督。我们党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了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年来,权力监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从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不对干部从事公务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权力运行就会脱离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就会给形形色色的以权谋私和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其结果,必然损害党的形象,甚至危及党的生命,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使各方面的监督形成强大的合力,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的制约,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本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党员领导干部中发生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近几年来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正日益引起党和人民的关注和焦虑。腐败确是重症、顽症,但决不是不治之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积极探索一条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路子,制定了一系列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制度和改革措施,毫不手软地惩治腐败分子,在依靠体制创新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就是一项治本之策。执政党必须责无旁贷地严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执政党正是通过在各级政权组织和某些社会组织中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来实现执政的。放弃、放松对这些党员、干部的监督,就是放弃、降低了执政的政治责任。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也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可靠保证。历史证明,一条正确路线的形成和坚持,需要作长期的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切实保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连续性、稳定性,就必须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建立起党内监督、党内民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完备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基本上靠制度而不是靠人。

此外,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还必须依靠群众,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提出要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的组织纪律约束同法律、法规和政纪约束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1996年1月26日,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我们党是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是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党。我们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不仅不拒绝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且真诚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还提出,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依靠广大群众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要健全举报制度,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发挥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县级领导班子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思想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法宝,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领导干部对政治思想教育漠然处之,认为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起不了什么作用;而有些上级部门也认为只要工作能上去,思想教育可有可无,因此往往装装样子喊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造成思想教育的空白与无力,形成恶性循环。等到违纪违法受查处后,才认识到平时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可已悔之晚矣。

2、对“一把手”的监督缺乏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从严治党、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关键环节,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难就难在少数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淡漠,不愿接受监督;一些上级部门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同时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利于监督等等。

3、自觉监督与接受监督的氛围尚未形成。从监督的客体来看,一些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对正常的监督存有误解,有的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找茬”,认为监督会影响权力和威信,一听监督就不高兴,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监督;有的担心监督多会把小事闹大,使矛盾增多,惹出乱子,产生失控现象,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的团结;有的认为监督受限制,束缚手脚,影响工作效率。从监督的主体看,也存在一些模糊和错误认识,认为监督是无权的管有权的,管不好也管不了;监督是软招,只是讲讲而已,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监督会得罪领导,影响关系,弄不好会被“穿小鞋”等。

4、监督的有效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针对干部监督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规定文件,如能切实遵照执行,是能解决问题的。但到了下面执行时,做样子的多,做表面文章的多,真正落实的少,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这就要到制度以外去找原因。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工作,上报的收入全是明的收入,大家一样,而灰色收入又会有几人真正申报,又会有什么部门或是个人去真正检查。有的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干部监督工作的措施,但实行起来,要么是内容过于含糊,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难以具体操作,起不到制约、规范的作用;要么是措施不配套,执行起来有阻力。制度上的缺陷,必然带来监督上的困难,直接影响监督效果。

5、监督成果的综合运用尚不够。对监督的成果疏于运用,监督到的问题疏于解决,使干部群众看不到监督的成效,也是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科学机制的对策

干部监督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在县级领导班子中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机制和各项监督制度,形成一个严密而有力的监督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组织和个人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1、建立完善警示教育机制,强化自我监督。对领导干部坚持经常性教育,要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利用成克杰、胡长清、马德等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通过观看资料片、实地参观走访、请思想悔过自新的违纪违法人员做报告等形式,教育广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切实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经受住金钱、名利、权位、人情、美色的考验。

2、建立完善干部任职全过程监督机制,强化组织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单靠事后监督是不够的,要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一要严格选拔标准,把好选人用人关。干部监督工作最主要的环节是在干部选任上的监督。要在领导干部选任中,制定如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工作实绩等具体规定,避免操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行干部考核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增加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严把组织考察关,保证所选的干部德才兼备。对思想品质不好、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干部,坚决不予任用。二要把好勤政廉政关。所有干部在任职前都要进行勤政廉政谈话,将勤政廉政教育作为必修课;任期内要进行廉政谈话,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要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离任前要进行离任审计,使离任的干部不交马虎账,上任的干部不接糊涂班,也为受到误解的干部澄清是非,支持和保护清正廉洁的干部大胆开展工作。此外,凡是具有经济责任的拟提拔干部人选,在考察时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三要定期对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检查,把好决策程序关。要把民主集中制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民主集中制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采取“听、看、评、议”的办法,重点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查看有关会议记录,了解领导班子在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是否经过集体讨论研究,避免个人专断造成损失。

3、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同级监督情况最熟悉,了解的内容也最多,而自上而下的监督最具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同级监督和自上而下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不良倾向,给予提醒,督促其纠正,防止由小到大,由轻变重,发展成为严重的违法违纪或腐败行为,以达到防微杜渐、保护干部的目的。强化班子内部监督,要实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责任制,即“一把手”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班子成员有责任进行提醒,如不接受、不改正或问题比较严重的,应及时向组织或执纪执法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否则除追究“一把手”本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班子内副职的责任;对于副职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把手”有责任进行提醒,如不接受,不改正或问题比较严重的,应及时向上级组织或执纪执法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否则,除追究副职的责任外,还要追究“一把手”人责任。

4、建立完善群众对干部监督的参与机制,强化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他们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依靠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干部工作要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制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凡适宜公开的事项,都应向群众公开,以公开敏感问题求公正,以公开重大问题求共识,以公开难点问题求突破,以公开干部选任求公认,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在搞好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情况,实施监督。四是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社会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五是实行领导干部社区生活监督制度。不仅要对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进行监督,还要对“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加强监督,通过群众监督加强制约,减少和杜绝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5、建立科学的干部预警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所谓干部预警机制就是组织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予以警示,以防止和遏制干部犯错误的一种干部管理监督体系。它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教育预警系统。对以往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情况分层次、分年龄段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打预防针、敲警钟。二是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收集、加工、反馈、提示预警系统。既运用好行之有效的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在任、离任的审查审计与执法、执纪部门的联系等办法和形式,了解干部的工作状况、思想苗头、群众反映,又要适应新的形式,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干部管理,变“两支眼睛为千支眼睛”,多方收集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的反映和意见。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信息的收集、加工、反馈,把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置于群众的视野之内。组织部门逐一对这些反映和意见进行分析,然后,区别不同情况,分别通过组织部门谈话、责成所在班子谈话、民主生活会前的通报和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函询回复、对倾向性问题的集中提醒等形式,及时给干部予以警示,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跟踪监督预警。对有问题或有错误苗头的领导干部不能提醒一次就完事,还要建立预警档案,实施跟踪预警。对班子的副职责成正职,班子的正职责成上一级党委负责人,经常与其谈心,经常听取干部群众的反映,组织部门还要定期进行考察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提高预警效果,达到预警目的。

6、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工作绩效监督。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监督工作质量的高低。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档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行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7、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组织部门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一是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考察干部,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同时,应注重运用考察成果,搞好选拔任用。对工作业绩突出,但廉政建设有问题的人员不能重用;群众反映较好,但工作平庸的不能重用,形成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任用氛围。二是与宣传部门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三是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定期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就群众反映和组织上调查处理的有关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对策;对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对群众反映比较大的案件,联合进行调查,共同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避免发生干部“查用脱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