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分类监督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5 05:08:00

导语:领导分类监督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分类监督调研报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能不能成攻地解决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实践中我们感到,要抓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发扬民主、健全法治、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一、对领导干部实行分类监督的想法的提出

近几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合力有所增强,社会监督渠道不断拓宽,干部监督制度逐渐完善,对纯洁干部队伍,遏制腐败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干部监督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地说,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

1、重监督形式,轻监督实效。我们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制度可以说内容比较全面,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在具体执行上,却显得收效不大,成效不明显,这里除了监督执行部门自身因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监督制度不够具体,监督责任不够明确,监督标准不够明朗。比如有的制度规定的细则较多,罚则较少,只是规定了应该怎样做,却没有规定违反了之后怎样处理,还要追究哪些人的责任,究竟要对哪类干部执行哪些制度达到哪一个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2、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在干审工作以干部审查为主向干部监督为主的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由于受过去的思想和体制的影响,往往是在干部出现问题之后,对惩治性的事后查处比较重视,而在问题发生之前,防范性的思想诫勉和行为早期纠正却做得不够,这种监督方式使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救火、被动应付。

3、重任内监督,轻任前把关。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现在大多只是重视任期,而对任前监督则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废,往往对一些干部任前把关不严,带病提拨,甚至存在着这边组织提拨,那边执法执纪部门查处的现象。

4、重泛泛监督,轻点上突破。在对领导干部监督上,由于岗位众多、层次复杂、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现在实施监督的情况上看,还存在着四面出击,从面上泛泛监督的多,而抓住薄弱环节,从点上突破的少的现象,特别是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掌管人财物部门的干部、行政执法机关干部等薄弱环节,监督针对性还不强,监督措施还不到位,监督还没走向经常化和制度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探索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渠道,依照突出重点、事前防范、关口前移、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对领导干部分类监督的想法进行了探讨,以增强干部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实施分类监督的内容和主要措施

所谓的分类监督,就是根据干部的岗位性质和腐败风险程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把局乡级领导干部、局乡级后备干部划分为党政正职类、党务人事类、行政执法类、涉经财务类、后备干部类。对每个类别分别确定重点监督内容和监督防范措施,做到突出重点,预先防范.

1、以规范党政“一把手”用权行为为重点,加强对党政正职类干部的监督。各党委、各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党政正职类,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监督正职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民主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一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防止正职领导干部盲目决策、轻率决策。对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依据问题性质,划分集体与个人责任,分清主观和客观原因,根据造成损失的轻重给予正职领导干部党纪、政纪处分。对问题性质严重,个人责任重大的,予以必要的组织调整直至降免职。二是实行组织部派人参加局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听取掌握班子成员对正职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评价和反映。组织上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上报制度,规范正职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要求正职领导干部只负责抓全面工作,不分管某项具体工作,具体工作由各副职分管。班子成员分工发生变动时必须上报组织部。四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和廉政考评制度。对正职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即对拟提拨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审计,对任期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有计划的任期审计,对免职离退的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重点审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项目的决策经营情况、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正职领导干部定期向群众述职,接受群众评议。

2、以健全选人用人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党务人事类干部的监督。负责分管党务、人事工作的领导干部为党务人事类,重点监督领导干部是否按原则、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一是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补充情况说明制度和上报备案制度。对拟调整变动干部,必须在党委会、班子会上进行说明并讨论,防止临时动议、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现象。同时,将干部任免方案报组织部备案。对不够资格和条件,材料不齐全或有其他问题的,组织部提出暂缓讨论或任命的建议。二是建立选人用人推荐失察失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推荐干部时要填写推荐表,陈述推荐理由,署名后备案,以备后查。对属推荐失误造成用人错误,追究推荐人的责任。对属考察失实造成用人错误,追究考察人的责任。三是建立讨论干部无记名投票制度,按照票数多少决定任免干部。防止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四是严格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扩大公示范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凡提拔任用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都实行公示。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查核,严把领导干部“入口关”。

3、以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类干部的监督。执法执纪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其它部门在班子中分管行政工作的领导干部为行政执法类,主要监督领导干部能否按政策法规履行岗位职责,公正执法,防止偏亲向友、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等行为。一是推进政务公开。依据有关规定明确政务公开的范围、方式,特别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对涉农经费、行政审批、政府采购、项目建设等内容的公开,增加群众对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认真执行干部谈话诫勉制度。班子主要领导定期同副职谈话,及时发现和解决副职思想、工作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不足。对问题反映较大的,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进行谈话诫勉。三是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每星期固定一天为领导干部接待日,负责答复和解释基层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四是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认真的调查处理。

4、以监控领导干部经济活动为重点,加强对涉经财务类干部的监督。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在班子中负责分管财务的领导干部为涉经财务类,重点监督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和执行财经纪律方面,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有无贪占挪用公款公物行为。一是实行经济活动通报制度。对参与各项经济活动的领导干部,事后要把参与的过程和结果向班子集体作出报告,增加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对重大经济活动要通报组织部。二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年审计一次(特殊情况除外)。如果干部职位或分工发生变动,一律实行离任审计。对拟提拔为涉经类干部的,在公示期间进行任前审计。

5、以严把任前关口为重点,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监督。对局乡级后备干部,主要监督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以及自身建设等。一是公示监督。对确定的局乡级后备干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期一周。凡公示期间反映后备干部的有关问题,要认真进行查核,问题属实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二是考核监督。结合局乡班子年度考核,对后备干部进行考察,了解掌握后备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自身建设情况。三是使用监督。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提拔使用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三、增强整体合力,为抓好分类监督提供保障

对领导干部实施分类监督,这只是一个监督途径,要把监督工作抓出实效,并不单纯是组织部门一家的事情,必须由组织部门牵头汇总,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由组织部门负责对分类监督工作的组织实施,其他有干部监督工作职责的执法执纪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的监督机制。

1、强化组织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最重要的一个主体就是组织组织监督,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组织部门要做好整个监督工作的综合协调、分析汇总工作,同时,实行组织部全员抓监督,对组织部门的每个科室、每名组工干部都负予一定的干部监督权力与责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信息,通报情况,分析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2、发挥执法执纪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纪检监察、公检法司、信访、审计等执法执纪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在具体的监督实践中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干部监督职责,加强与组织部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参加组织部门牵头召开的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对策,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

3、拓宽监督层面,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采取设立信访接待日、举报电话的方式,扩大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检举权。按照干部腐败风险程度确定干部监督的重点时期比如干部岗位变动;家中有婚丧嫁娶或乔迁新居;逢年过节;干部生病住院等时期。重点岗位,比如部门一把手,管人管钱管理国有资产等重点岗位;重点场所,比如哪些干部经常光顾宾馆酒店洗头房等重点场所;重点年龄段,比如将要提拨还没提拨的年龄段、将要离退提拨无望的年龄段、在同一个职级任职时间较长的年龄段等,对以上重点强化考核监督,采取与有关“知情人”谈话、搜集“街谈巷议”信息、定期“明查暗访”等办法,了解掌握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或进行诫勉谈话,严格约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

4、注重发挥干部监督信息员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拓宽干部信息收集渠道,扩充干部监督信息员队伍,明确责任,建立考评和奖励制度,把信息员履行干部监督职责与组织上的评价和使用挂钩,调动信息员工作积极性,强化干部信息收集工作,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5、明确各类干部的监督主体责任,强化各类干部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在发挥组织部门、执法执纪部门、干部监督信息员的干部监督主体作用,对领导干部实施全方位监督的基础上,对每类干部的监督主体要作出分别明确,如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以班子内的其它副职为主体,主要是通过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制度监督一把手的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防止一把手权力过大,搞一个人说了算;对党务人事类的监督,以选用干部监督巡视员为主体,主要是通过收集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信息,监督党务人事类干部是否执行《条例》,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防止任人唯亲,买官卖官;对行政执法类干部的监督,以公开举报电话为主体,主要是通过推进有关政务活动的公开,监督行政执法类干部是否公平执政、依法行政,防止偏亲向友、徇私舞弊;对涉经财务类干部的监督,以财政审计部门为主体,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全程审计,对拟提拨的干部进行任前审计、对任期较长的干部进行有计划的任期审计、对离任的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监督涉经财务类干部的经济行为,防止贪占公款公物、以权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