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5 04:53:00
导语: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截至200**年12月,我市共有基层党组织70**8个,党员1**.1038万人。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强市富民、发展三明”这一中心,以“三增”(党员增素质、支部增活力、工作增实效)为目标,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仅在平时能发挥好作用,而且在抗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也经受了考验。
一、存在问题
我市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组织体系不健全。一是组织设置有盲区。尤其在一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仍存在着党组织组建率低、党的工作覆盖面小、党建工作滞后等问题。二是隶属关系不顺畅。有些上下级党组织是松散挂靠关系,缺少行政、人事、产权等方面的联系,上级党组织不愿管、不爱管,下级党组织不主动、自觉接受管理。三是组织变更不及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如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已经“名存实亡”,但未及时撤销。一些基层党组织如社区党组织所属党员增多,但没有及时升格或调整组织设置。一些国有企业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把党组织的设置问题与企业改革问题同步考虑,同步操作,使得党组织的设置滞后于企业改革的步伐。
2、组织功能不完善。一是贯彻执行功能方面的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对上级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在执行中走了样,有的甚至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而有些基层党组织则习惯于照搬照抄,不能、不会结合实际加以创造性的贯彻,贯彻执行的效率、效果都较差。二是利益整合功能方面的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有效地协调整合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不会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处理解决矛盾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较弱。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充分暴露了基层党组织在利益整合功能上的欠缺。三是服务引导功能方面的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淡化,服务能力不强,如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如何有效地为群众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一些群众对党组织失去信心,而逐渐向“大款”、“富户”和家族、宗教势力靠拢,以致有些地方出现基层选举中党组织推荐的人选往往落选,群众自发提名的人选反而占强势的现象。
3、组织权威不突出。一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不健全,如个别改制企业的党组织领导班子近乎瘫痪。一些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个体素质较低、执政能力较弱。有的班子闹不团结,形不成战斗力。同时,由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事实上是由上级任命,党员和群众的认同感较低。据统计,目前全市任期届满未换届的党组织有277个,占总数的**%,领导班子不健全或不起作用的90个,占总数的1.3%。二是同其他组织的关系难协调。如近年来,村党组织的传统权威受到村委会的挑战,一些地方村委会与村党组织公开唱“对台戏”,关系比较紧张。据统计,目前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有118个,占总数的6.8%。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社区有7个,占总数的5.1%。三是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下降。一些地方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不信任、不支持、不拥护,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是首先想到党组织,而是依靠宗族、宗教等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组织活动不到位。一是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据统计,全市有56个党支部1年以上没有开展活动,有35个党支部有半数以上的党员联系不上,有22.9%的党员反映所在支部开展活动次数偏少或几乎没有开展活动。二是活动内容缺少吸引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将其与本单位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要么是游离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开展活动,要么是以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代替党的活动,不能激发党员参与热情,甚至让党员反感、厌倦。还有一些党组织的活动存在娱乐化现象,达不到教育效果。三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仅局限于“”等传统载体,而且又局限于读文件、念报纸等形式,进行填鸭式灌输。有的基层党组织过于注重于活动形式,统计数字很可观,形式上也轰轰烈烈,实际上是花架子。
5、组织成员不适应。从基层干部队伍层面上看,许多干部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上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少数干部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工作中脱离群众,作风漂浮,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缺少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精神。一些地方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干群矛盾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一些干部的身上有衙门习气,亲民意识不强,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许多干部对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足,思路不活,办法不多。从党员队伍层面上看,存在着思想素质与能力素质不适应的问题。思想素质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不强,缺少作为党的一分子的意识与观念。能力素质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文化水平低、缺乏一技之长,无法很好地引领发展、服务群众。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呈现不适应状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由于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不适应状态。如各种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不断涌现,这些组织具有特殊的产权性质和制度,限定了党组织的活动空间,党组织的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未作出相应调整,党员对党组织的依托感和归属感逐步淡化。又如社会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流动日益频繁、身份可变性增加,社会成员有了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的自由,传统的思想高度统一局面不复存在,这些复杂的外部环境都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2、党的建设受思维定势和传统模式的束缚,导致基层党组织建设变得滞后。由于苏共模式的长期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在领导计划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观念还未完全消除,没有完全摆脱我国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对政党政治的误解等原因,直到今天,我们党的建设还受思维定势和传统模式的束缚,过去习以为常的组织结构、体制和运作方式、活动方式等,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也反映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如习惯于把基层党组织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把基层党组织行政化、官僚化;习惯于行使权力为主的领导、强迫命令型的领导;习惯于直接包办、干预社会各领域、各种组织的工作;习惯于家长式的教育管理、不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权利,等等,这些都使基层党建工作变得相对滞后。
3、基层党组织的资源优势不断弱化,导致基层党建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过去,我们党通过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建立自己的组织网络实行“一元化”领导,基层党组织掌握着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存度比较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成为了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社会力量不断增强,社会自治组织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不再像过去那样控制着社会的各类资源,群众可以通过其他组织获得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和认同感减弱,导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级组织无法正常运转。据初步统计,全市有325个村财收入低于3万元以下。少数社区党组织缺少工作经费、活动场所,全市仍有11个社区党组织无办公、活动场所,有5个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无保障、干部待遇落实不了。
**、一些地方党不管党,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出现诸多问题。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在工作部署上未把基层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抓与不抓关系不大,抓好抓坏一个样,一些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自己都不想抓、不愿意抓党建工作,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出现诸多问题。党不管党还表现在一些党组织不会抓党的建设,关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政策选择和实际操作都出现偏差,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如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对党组织、党员的教育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如《党章》规定的“三无”党员实际上很少被处置,这就形成了一种效应,导致越来越多的党员有意识无意识地效仿,制度的权威性被虚置。
5、部分党员不能正确把握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的有机统一,导致思想与行为出现偏差。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物质利益原则,往往注重个人和小团体的物质利益,而党性原则注重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强调等量劳动的相互交换,并以此作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党性原则提倡奉献精神,主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追求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些矛盾往往给党员带来在社会实践中的两难选择。相当一部分党员无法做到坚持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的有机统一,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有的党员片面强调党员社会角色的多重性,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怀疑甚至动摇共产党人党性原则,丧失了先进性;二是有的党员把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党性原则局限在政治化、伦理化的框子里,造成部分党员的“三观”缺乏时代气息,苍白无力,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也体现不了先进性。
三、建议对策
1、调整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广泛覆盖。本着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调整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使党的工作及时有效地覆盖到各个领域。在农村,要打破传统的按乡村行政体制或居住区域建立党组织的格局,推广“支部加协会”的做法,探索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劳务输出群体、专业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推广村级组织“三级网络”建设做法,探索农村党小组设立的新形式,按照工作需要与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指定相结合的办法,灵活设置党小组。在社区,要重视及时在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党组织,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视情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在国有企业,要坚持企业改革与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对实行改制、兼并或其他形式改革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党员分布状况的变化,同步组建、改建或更名党组织。对善后工作全部结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妥当的关闭、破产企业,应及时撤销原企业党组织。对处于长期停产状态的企业,既可保留原党组织设置,也可建立留守处党组织。在“两新”组织,要以实施“50100”计划为重点,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分类指导”的思路,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方便工作”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对暂时没有党员的,采取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办法,帮助发展新党员、建立党组织。同时,要及时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要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后产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按照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明确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2、创新选育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一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在农村,要广泛推行“三推两考一选”、“两推一选”、“一推两选”、“公推直选”等做法,把组织意愿与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民主竞争、广纳群贤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使一些发展经济能力强、有志奉献农村、群众普遍公认的农村优秀党员干部进入乡村领导班子。在社区,要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采取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拔等措施,把热爱社区工作、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社区领导班子中。在“两新”组织,要着重从在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任职,懂经营、善管理、会党务、善于与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中挑选党务工作者尤其是党组织负责人。二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一手抓阵地,一手抓基地,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学历教育齐头并进”的思路,改革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培训投入,利用县、乡党校进行系统培训,利用示范服务基地进行实践培训,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进行提高性培训,以电化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性培训做法,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和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和就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明确规定基层干部尤其是党务干部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待遇,积极推行村主干按贡献定酬、村干部养老保险、从优秀村主干中招录公务员等制度,及时拨付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运行费用,发放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探索建立党务干部保障基金和提供固定补贴制度、解雇党务工作者向上级党组织报备制度等,维护干部的合法权益。
3、坚持多管齐下,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发展党员的质量关。按照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建立健全发展党员推优、预审、公示、票决、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积极稳妥地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通过在农村大力倡导“三向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在企业大力倡导“三向进入”(把党员培养为管理能手和技术骨干、把管理能手和技术骨干中的党员培养为党务干部、把党务干部推荐进企业管理层),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改进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广大党员发展先锋模范作用。如内容设置上要把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相兼顾,把提高思想觉悟与掌握实用技术、就业本领相结合,贴近党员队伍的实际;形式选择上要结合不同党员群体的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落实“”等党内制度的同时,根据党员群体的特点灵活选择。三是加强党员管理工作。着力建立党员分类管理机制,根据不同群体、不同职业党员的特点,对他们参加活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类型的党员都能找到发挥作用的途径。如可通过在农村党员中推行划组分类管理、设岗定责管理等方式,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在推行党员社区登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卡”(联系卡、活动卡、反馈卡)等制度,落实在职党员的双重管理。通过建立“三定”(定期学习、定点活动、定期反馈)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要按照“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既坚决又稳妥地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四是加强党员服务工作。要变单纯的管理为主动的帮助和服务。除在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党员的成长,从制度落实上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权利,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外,还要切实帮助党员尤其是困难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农村,要以“三级联创”为总揽,继续深化整合“农业155”、“村会协作”、“双带双创”三项活动,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使创建格局不断完善,创建典型不断涌现;要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业155”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要普遍开展“村会协作”,不断拓展协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运作程序,使其在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全面开展“双带双创”活动,力争使5%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成为经济发展大户,在3年内有30%的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各类中介组织。在社区,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创建城市党的建设先进区(市、县)、“五个好”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构建以“一岗一队一站一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管理网络,着眼于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广泛开展“驻地共建、结对共建、春风送暖、党员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国有企业,要继续以“远学南纺,近学三钢,争创四好”、“双先双增”党员先锋岗、先进班组责任区,为党旗增辉,为企业增效等活动为总揽,指导企业党组织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功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要按照“企业需要、业主支持、党员欢迎、员工拥护”的要求和“业余、灵活、多样、务实”的原则,不断深化“双增双比双联”活动,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组织及“六个一”(掌握一门过硬技术、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创造一项有影响的工作业绩、帮助一名困难或后进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5、改进工作方式,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政治)核心地位。一是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的关系。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在民主选举环节,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比如,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尊重党员的选举意志,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要认真总结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实行“两推一选”的成功经验,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在民主决策环节,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基层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在民主管理环节,要通过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带动和推进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职工(代表)会议制度的巩固与落实,确保基层党员群众的决策参与权。二是处理好党组织与其他各类组织的关系。要通过落实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村(居)委会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村(居)委会与党组织双向评议工作等制度,理顺村(居)委会与党组织的关系。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村(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可交叉兼职,提倡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经过民主选举由一人担任。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广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办法,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企业党委会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决策前党政主要负责人协商沟通制度、党组织负责人参加行政办公会制度及党员行政负责人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理顺企业党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管理与示范引导的关系。要注意改进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民主权利,促进工作方式从指令、干涉的管理式向服务式转变,用教育引导、示范服务的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如在农村,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创办党员干部示范服务基地等形式,由党员干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在社区,通过组建党员服务队伍,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开展结对共建、互助帮扶等实践活动的形式,着重解决社区居民群众在就业、生活、教育方面的实际困难。
6、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一是健全责任机制。要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并制定出科学、合理、客观、全面、便于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工作实绩评价标准及激励措施,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从制度和机制上强化市、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工作格局。要广泛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健全协调机制。要在充分发挥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作用和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联席会议、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分会)、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平台,协调各级各部门共同做好工作,形成共同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三是健全帮扶机制。要积极借鉴“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南平经验,继续采取下派干部、领导挂点、部门帮扶、结对共建等综合措施,从资金、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相对后进党组织的整建帮扶力度,帮助其解决在人员、阵地、设施、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要充分发挥各级下派任职村干部的作用,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让他们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施展才华。
- 上一篇:信息公开心得体会
- 下一篇:一帮一助耕解困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