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滋生腐败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5 04:23:00

导语:机关滋生腐败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关滋生腐败调研报告

预防和惩治行业腐败,培养廉洁从政作风,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经常性工作。近年来,公安机关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惩治和处理了少数腐败分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腐败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仍然时有发生,对政府执法形象造成极坏影响,对公安队伍建设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分析探讨公安系统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一步在公安系统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网络,是抓好公安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公安机关的严重腐败问题令人担忧

有关专家指出,**年代以来,新旧体制交替的转型中国,各种犯罪现象激增,公安机关中腐败犯罪现象也随之而来。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从一个侧面描述这股不正之风之汹涌:3月1日至4月20日,刚刚开通的各级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监督台已受理群众监督投诉26065起,其中投诉以权谋私、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6337件,民警态度恶劣、不作为7567件,滥用强制措施99件,刑讯逼供**件,滥用枪支警械28件。这充分显示:公安腐败案件数量在增多,大案在增多。我们知道,公安执法人员所拥有的、所被赋予的权力,是为社会公民服务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拥有这种权力,如果制约监督机制不当,权力就会变异,甚至会被贴上私人标签,转化为个人权力,进而产生公安腐败。现实中,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提醒人们,个别警察的腐败问题积少成多,严重损害了警民关系,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亟待从根本上加以预防和解决。

二、公安机关滋生腐败的部位及危害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公共安全,服务人民群众的神圣职责,其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职能将进一步发挥。但是,公安机关并非“世外桃源”,由于种种原因,极易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特别是交警、户政、法制、治安、刑警等热点部门和窗口单位,更是腐败的易发地。

(一)滋生腐败的主要部门。

1.交警部门: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车辆的日益巨增,交警部门在证照发放、审验和交通事故处理等环节就显得格外有“特权”,此时,有些素质不高的人借机吃、拿、卡、要,甚至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故意刁难办事者。

2.治安部门:在日常的治安管理中,特别是在特种行业检查中,对涉及黄、赌、毒案件在查处时,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收受当事人的烟、酒,甚至钱物等。

3.户政部门:由于户口管理不很规范,大量存在私自买卖城镇户口,私改年龄,乱收费等弄虚作假行为。近几年,随着户口改革和不断正规化,此类问题有所减少,但仍时有发生。

4.法制部门:刑侦体制的改革,使法制部门拥有很大权力,由于人为因素,在界定案件中,对一些案件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罪与罚定性等方面,故意混淆,造成混乱,失去法律的公正。

(二)少数干警的腐败问题对公安机关造成的危害。公安机关内部的腐败问题对队伍建设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危害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首先,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由于腐败问题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使公安机关难以完成保护人民的重任。其次,弱化了打击力度。由于案件处理不公,威信丧失,使得人民群众不信任或不愿配合公安机关,造成许多案件无法破案,客观上放纵了罪犯。同时,由于内部的腐败,造成许多案件久拖不决,重罪轻处,以罚代刑。第三,加重了反腐倡廉的难度。公安机关本应是反腐倡廉的主角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主力,内部腐败的存在,不但使队伍本身建设难以卓有成效,无法胜任反腐工作,而且增加了反腐工作的艰巨性,践踏了法律的公正,损坏了国家执法人员的形象。

三、公安机关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制日臻完善,但由于法律的覆盖面还没有达到全面的细化、具体化,给执行法律法规的司法人员,包括公安人员造成可乘之机。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问题会不断出现,法律的性质也决定了不可能及时修订予以完善。

2.监督不到位。失去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腐败。公安机关的职责有很强的专业性,局外人很难了解,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内部监督机制尽管健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公安机关权力的监督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3.处理不力。由于公安行业内的腐败者都是“自己人”,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和技巧,上下左右有一定的关系网,加大了查处的难度,加之查处案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公安纪检部门人员少、经费紧,往往使一些案件不能正常查处,使一些腐败分子侥幸逃过打击,容易造成“不腐白不腐,腐了也白腐”的现象,滋生新的腐败。

(二)主观原因。

公安机关问题的产生,除了一定的客观因素外,腐败者自身素质差是重要因素。

1.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价值取向偏离。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部分公安干警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滑坡,单纯强调工作的艰苦性,忘记了应尽的责任,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味追求享受,偏离了一个合格民警的轨道。

2.侥幸心理和盲从心理。客观上的打击不力,造成个别腐败分子逃过一劫,使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人产生错觉,觉得有人腐败也没有事,自己不做太吃亏,盲目跟从。同时,个别人自认为腐败手段高明,做得天衣无缝,抱有侥幸心理。

3.特权思想和利益驱动。由于执法环境还不很规范,容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自己的特权,警力不足又使公安行业显得格外“红火”。同时,受经费紧张困绕,个别单位受利益驱动,钻法律空子,重罪轻处,以罚代刑,私设小金库,形成集体腐败。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个别干警接受当事人吃、请和收受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预防和治理公安机关腐败的建议和对策

预防和惩治腐败是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标本兼治,狠抓落实,建立健全严密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使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一)教育为本,提高素质。预防腐败,素质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努力在公安机关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夯实反腐倡廉的根基。一是要讲学习,全面提高公安干警的个人素质。要以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在民警中全面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加强道德建设和自身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消除特权思想,从思想深处同腐败行为做坚决斗争。二是要抓好警示教育。针对一个阶段或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和特殊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解剖、研讨,集中进行整顿,取得处理一人、教育一大片的效果。同时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好的做法,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反腐警钟长鸣。三是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促进全系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四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使广大干警更新知识,增强素质,提高办案质量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二)健全制度,完善立法。一是完善人事制度,把好进口关。在干警录用和提拔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和廉政考核,对公安干警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定期或突击性检查,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二是努力发挥监督机关的监督作用。按照《监督条例》有关要求,不断加强内部监督力度,扩大外部监督范围,使一切警务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坚持平时检查与年终审计相结合,专项审计和重特审计相结合,从小处着手,从初期着眼,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特别是对基层所长、队长离任审计,要准确、及时、实事求是,不让一个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

(三)从严处理,快查快办。倾听群众呼声,广辟线索来源,凡是群众举报、投诉、上级交办的有关腐败案件,要快查快办,对确实有贪污等腐败问题的人和事,要克服一切阻力,从严查处,绝不手软,让所有腐败者都没有好结果,重树公安机关形象。

(四)推行“阳光作业”,实行警务公开。大部分腐败行为都是“暗箱操作”,见不得阳光的。警务公开是对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检阅。实行警务公开,将一切警务活动置于“阳光”之下,腐败就难有立足之地。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加强对警务公开的领导,舍得为警务公开投入,以提高科技含量;规范警务公开的内容、方法、形式,还监督权于人民。

(五)从优待警,提高公安干警的待遇。勿庸讳言,腐败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经济因素。公安机关的干警也和普通人一样,要生活,要过日子,一味要求公安干警吃苦奉献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要多渠道、多方面想方设法保障工资按时发放,努力提高干警的福利待遇,确保他们全身心投人工作,最起码不要让他们在经济方面分心,为杜绝腐败的滋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腐败是公安机关长期以来存在的一大毒瘤,只有不间断地努力,坚持持久战,探索新路子,才有可能使腐败现象逐渐减少,甚至被消灭,实现公安队伍的纯洁廉政,更好地完成保一方平安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