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经常性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5 04:02:00
导语:党员经常性教育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地委组织部7月27日内部明电《关于上报调研材料的通知》要求,市委组织部及时成立了党员经常性教育课题调研组,并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7个调研点(4个乡镇、1个街道社区、1个企业、1个市直单位)于8月1日至7日展开了调研工作。对调研点的党(工)委、党组、党总支、支部以及党员户主要采取了问卷、座谈交流、走访、实地查看各类活动开展的成效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和**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和**现辖5乡2镇1个管理区,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浙江工业园区,全市共有111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大多数党员能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并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做法
一是根据当前党员队伍的现状并结合和**深化“四个年”的创建活动目标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市委及时制定了**-2011年党员经常性教育五年规划,并对相关内容根据任务特点及时进行了修订完善。同时,根据五年规划的总体任务制定了《和****年党员经常性教育计划》,并把和**党员经常性教育五年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以市委的名义下发至全市23个党(工)委和市直各党组、总支、支部。各党(工)委(党组、总支、支部)根据全市总体要求也相应制定了本单位的党员经常性教育五年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在制定五年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各单位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即乡镇、街办“党员经常性教育五年规划”与本乡镇、街办经济发展规划、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市直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党员经常性教育五年规划”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目标、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是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目标,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各单位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本着突出自身实际和特点,即乡镇、街办主要以市、乡镇(街办)经济发展规划、单位的整体综合工作和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政治理论学习等培训教育为主,有针对性的结合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等目标实用技术培训教育;市直单位主要以全市的经济发展、单位的整体业务工作和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岗位大练兵,以及政治理论学习等培训教育为主。并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每周保证半天的学习时间,撰写2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农村、“两新组织”党员每月保证1天时间的理论学习,撰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参加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并坚持每年给党员讲党课、作形势报告1次,撰写读书笔记每年不少于3万字,写学习心得不少于2篇。党员领导干部的读书笔记每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联合调阅1次,开展1次理论学习笔试。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调研时间不少于60天,每半年向上级党组织报送1篇有价值的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党员干部每年调研时间不少于15天,每月向所在党组织上报1条有质量的党建信息。
四是认真坚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半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每半年为所在支部党员上一次党课。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每年参加所在党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农村、厂矿企业、新经济组织等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
五是充分发挥市委党校教育和培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并抓好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大幅度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任务的落实,市委制定印发了《和****—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半年举办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4期,培训各类党员干部600多人(次)。举办2期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人员120多人(次)。同时选派12名党员干部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挂职锻炼,30余名村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下半年市委计划举办5期科级干部培训班,对所有的科级干部进行培训,确保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完成。各级党委(党组)建立了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政党建办牵头,纪检、宣传和党校等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合力,共同抓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
另外,市委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首要任务。今年5月份以来,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反对和预防伊斯兰解放党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尤其是针对和**严峻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教育,认真解决干部政治上坚强的问题,坚决防范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思想渗透,为实现全市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六是结合深化“干部作风转变年”的各项要求,在年初召开了深化转变干部作风动员大会后,市委先后制定了《**年深化干部作风转变年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科级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等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并指定市纪检委、市委组织部加大日常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把干部作风转变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在检查过程中通过与各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查看各单位上下班、值班、学习、上课等情况的考勤记录,看是否真正把干部作风转变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单位领导是否做到亲自安排、部署、检查,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是否明显,有无违规违纪现象等等。从日常督查中发现,个别单位对市委下发有关重大工作部署和政策性文件未能及时传达学习和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意见,有些仅仅是学习而没有实际行动,对此我们采取了责令限制整改落实的措施。结合组织部开展的“好搭档”评选活动,突出加强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并在市直部门广泛开展群众“双满意”创建活动,以此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近期根据干部作风建设实际,以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干部作风转变工作进一步进行了深化和细化。
三、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在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出现“真空”。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接受不了,不能正视,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少数基层党员对再就业难、收入低等情况不能够正确认识,对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到困难重重,党组织又缺乏正确引导,导致精神空虚,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对参加学习和各种活动没有积极性,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整天想着如何通过“挖玉石”等捷径来致富,给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是宗旨观念和经济利益“碰撞”。随着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部分党员不能够正确处理好宗旨观念和经济利益的关系,部分党员只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权谋私,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如:在调研中发现有少数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婚丧嫁娶方面大操大办,不能完全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操办,给广大基层干部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是组织观念“涣散”。部分党员不受组织约束,我行我素,不愿意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能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这种现象在极少数党员身上尤其是少数改制企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及部分农村党员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四是队伍结构“失调”。广大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年龄结构方面出现了“断档”现象。
五是先锋模范作用“弱化”。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弱化,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不能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些言行甚至落后于老百姓,一些党员在开展各项活动中不但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还拖后腿,缺乏责任感和认同感。如:有个别农村党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政治好处”,甚至对交纳党费就非常不情愿。
六是文化程度“偏低”。在基层农村,有少数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上级下发的一些汉语文件不能及时进行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有些乡镇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对一些现代化办公设备使用技能不熟悉,甚至连基本操作都达不到要求,更谈不上应用自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无从谈起。如:少数党员对组织部门配备的电教设备不会应用,以至连上级要求必须学习观看的电教片都不能操作播放,严重影响了广大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提高致富能力的提高。
七是党小组作用“太弱”。有些党小组形同虚设,从来没有开过党小组会,没有发挥党小组的作用,甚至有的党员连本党小组的成员还不清楚,更无从谈发挥作用。
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不够”。一是对新时期党员经常性教育探索的程度不够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也随之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员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但受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个别党员思想倾向下滑。其次是党员队伍结构和层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特殊类型”党员,新阶层党员和流动党员,特别是下岗、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离退休、改制企业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和**后,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一些党组织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的不够深,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和办法,还是沿袭老一套模式,致使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明显。二是教育管理方式、内容不够灵活。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党组织在党员教育上内容单一,形式老化,存在两种现象:第一,是“两层皮”现象。一些党组织由于指导不力,导致在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简单、呆板,缺乏向心力和吸引力。有的党委或支部开展党组织生活仅限于读报纸、念文件,既不能触及党员思想实际,又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第二,是“蜻蜓点水”现象。对党员教育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实质内容,工作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往往只局限于掌握党员的自然状况,对党员思想表现、个人能力、技能特长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的很少,个别支部甚至连收缴党费都比较困难,使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对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认识不够高。个别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重经济、轻教育,工作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和局部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对党员的教育,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党性教育,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性。四是部分党员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强。一些党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认为自己只要听党组织的话,按时交纳党费,积极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就能发挥作用,这就已经具备先进性了,不需要再教育、再提高,过得去就行;还有的党员认为,手中不掌握权和钱,不会犯大错误,就是犯了错误影响也不大,只是个人问题,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四、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受教育的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及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扭转这些不良现象,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全体党员队伍中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党员的理论、业务素质,是党员最基本的素质。而党员良好的素质,靠的是他们勤奋的学习、自觉的实践、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党员的培训教育。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抓好党员对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加强对“双语”的学习要长抓不懈,汉族干部必须会简单的维语,民族同志必须熟悉汉语,不断拓宽知识领域。要建立党员定期的集中学习培训制度,到党校、行政学院轮训制度,以及参加继续教育制度,并通过建立述学、评学、奖学等制度,鼓励党员坚持自学,全面提高党员的素质,对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在评先选优工作时要着重考虑。要抓好学风建设。结合新时期党员队伍中的新情况,分析新时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途径,寻找差距,发现不足,提出一条建议,献上一条良策。其次是抓好工作作风,广大工作者要增强服务意识,做群众工作不能等到群众上门来,要深入到乡镇、农村、街道、社区,深入到居民家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再次要抓好思想作风,强调执政为民,不谋私利,自觉抑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律己正身。其次,要积极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对广大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给新配的村(社区、居委会)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系统地进行街道社区党建、治安、卫生、服务等业务知识培训;对在岗的干部进行岗位培训,认真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管理知识等;同时,经常开展“三个相比”大讨论(和优秀共产党员比在宗旨意识上自己应该学习点什么;和身边党员典型比,在党性原则上自己应该反思点什么;和过去相比,在作用发挥上自己应该加强点什么),对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要创造条件组织外出参观培训,到先进的地州市乡镇、街道社区建设“充电”。
二是建立择优劣汰机制。即严把党员“入口”和畅通“出口”。严把“入口”,就是在党员发展上,要从保证质量出发,按照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并实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评议和公示制度。发展党员失误追究责任等制度,切实把好“入口”关。疏通“出口”,就是在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处理上,既要按照“惩前必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严肃进行查处;对经教育不改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应予以清除,确保党员高素质、高质量。
三是拓展组织生活机制。严格的组织生活,是激发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措施。加强党员教育,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要健全党组织生活会制度,丰富组织生活会内容,改进组织生活会方式,促进组织生活会的落实。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明确会议议题,规范会议程序,提高会议质量。要坚持民主评议制度,根据党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要求,结合广大党员队伍的实际,采取党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对党员进行评议,促使党员发扬成绩,修正错误,提高素质。认真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支委和党小组长联系党员的做法,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使每个党员经常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四是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健全完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既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注重预防,通过加强教育、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要遵循民主平等、公开公正、群众性、保护正当权利、实事求是等监督原则,开展监督工作。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尽最大可能使选举反映大多数党员和选举人的意愿;完善党内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等,切实加强对权利运行各环节的监督,更好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五是用活激励惩处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惩处机制,对党员经常性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要坚持赏罚分明,在强调党员讲奉献精神、不能事事都要求回报的同时,坚持讲责任、讲赏罚,改变“能干不能干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把本单位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党员头上,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氛围,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向上、奋发努力工作。要建立客观的政绩、能力评价体系,把是否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践行“三个代表”作为评价的标准,并与平时工作评奖、干部提拔、评先选优、提拔任用挂钩,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上群众参与的透明度,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使那些投机钻营、阿谀奉承者没有市场,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
六是建立横向联系机制。形成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实现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达到建设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局面,树立以“边学习、边实践、边积累”工作思路。建立以“党建共抓、事务共管、文明共创、稳定共保”为宗旨的党建联席会。通过联席会,把行政级别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不同的单位和社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和在职党员活动站,建立“三卡”制度,即流动党员登记卡、在职党员反馈卡、参加社区活动记录卡,记载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设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员”的办法,加强这类组织的党建工作,广泛开展“我为下岗职工找岗位”、“社区党建工作协作区”等活动。努力完善社区功能,健全服务体系,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量,努力实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工作目标。继续加大在全市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日”、“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同时要对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达到以点代面的效应,激发广大党员的热情。
七是加大承诺落实机制。对党员个人自己承诺的内容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的依据。在党员个人承诺的内容通过支部、党委(组)通过后,必须在年底进行兑现考评,考评结果可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一要召开党员承诺兑现会,每个党员对承诺践行情况写出个人书面总结,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群众代表逐项说明公开承诺的落实情况,并接受群众质询。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党员践诺情况分层进行考核。二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考评实行“六评”(即:①所在支部;②分管部门;③基层单位;④群众代表;⑤班子成员;⑥党委(组)分别评议)。①所在支部的考评。所在支部的全体党员参加,实行无记名填表测评方式,由各支部汇总,负责组织。②分管部门的考评。分管部门的正副职和主要骨干参加评议,实行无记名填表测评方式,由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③基层单位的考评。基层单位的正副职参加评议,实行无记名填表测评方式,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实施。④群众代表的考评。群众代表由所属各部门的非党同志组成,实行无记名填表测评方式,由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⑤班子成员的考评。班子成员之间要在每年的民主生活会上根据各自承诺的内容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考评中要形成正式的书面材料递交党组织。⑥党委(组)的考评。党委(组)召开党委(组)成员会,对领导干部进行评议,作出最后评价。对完成承诺内容较好的党员要大力宣传,树立榜样,在七•一表彰和评先选优时优先考虑,对没有实现承诺内容的党员要根据制定的考核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 上一篇: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 下一篇:干部管理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