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思想引导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5 04:00:00
导语:转型期思想引导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上海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的时期。下岗失业人员、动迁居民、征地农民是社会转型中利益调整较大的特殊群体,有效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工作,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市思研会在组织市建设交通系统和南汇、闵行、杨浦、奉贤、金山、嘉定等区思研会分类进行专项调研的基础上,又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
一、社会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
社会转型期特殊群体是指在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的剧烈变动中,那些利益调整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群体变动较大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往往是社会群体性矛盾的主体方面。本课题以下岗失业群体、动迁居民群体和征地农民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梳理出思想引导工作带有规律性的认知。
1.三类特殊群体的个性特点
下岗失业群体:经过十年的努力,上海因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变所释放的企业富余人员大多数已实现了再就业或者退养。下岗职工规模较以前有所缩小,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大。"4050"人员中沉淀下来的大多是就业较为困难的或就业愿望不很强的人员。失业人员中"2030"现象引人注目,在劳动力市场上常出现家长急而当事人不急的状况,类似发达国家"袋鼠"一代。综观下岗失业群体有年龄大与年龄小的多、文化素质低下的多、缺乏专业技能的多、收入减少生活艰苦的多的基本特征。其思想心理状况突出的是二条:一是依赖心理。有改变现实生活状况的强烈愿望,但"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想依靠政府来解决下岗问题;有的领取失保金,符合"双困"条件的还享受低保金,滋生了好逸恶劳思想,就业消极,成为"啃保族",年青的成了"啃老族"。二是消极情绪。担心生活难以为继,担忧子女前程,渴望社会关心。该群体有明显的弱势特征,就业能力相对偏弱,难度大,趋于边缘化倾向,伴随着经济地位的下降,其社会地位和声望也相应下降。
动迁居民群体:这是过程性特殊群体。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已有95万户280余万市民先后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动迁。从2001年11月起,本市的搬迁补偿政策由"补人头"转为"补砖头",补偿安置方式采用货币化补贴与同等价值房屋产权调换相结合,随着房地产市场房价过高上涨,动迁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热点。在动迁居民中既有大量从陋室迁入新居的受益者或在经济补偿中得益者,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利益受到损害,这涉及到房价大幅上升,补偿金额买不到期望的商品房,甚至于连二手房也可望不可及;配置房往往在很远的郊外,生态差;搬迁改变生存基础、生活习惯,引发了很多问题。从动迁居民群体状况看,有三大特点:一是弱势者多。居住在旧区的是年龄大的多、下岗待业的多、文化素质低的多、贫困阶层的多;历史遗留问题、特殊困难、家庭矛盾多。不仅要解决安置问题,而且要解决解困问题,矛盾交织,难度增大。二是攀比性强。部分居民对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存有疑虑,认为动迁政策多变,不能轻信,最终还是"早走吃亏,晚走得益"、"老实人吃亏,讲斤头者得益"。存在着互相攀比和"多闹多得益"的思想,对动迁补偿产生过高期望。与相邻地块比、与后期签约比,认为吃亏后反悔,要求有个说法。部分强迁户要求太高,反复闹访。三是落差感大。市区居民被迁往远郊,他们的工作、生活都将遇到不少困难,动迁居民有怨气,一些在市中心黄金地段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无法接受搬迁到偏远郊区的心理落差。
征地农民群体:农民土地被征的后续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性难题。据统计全国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高达4000~5000万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征地后农民就觉得没有主心骨。有的在征地安置中政策标准不一,有的暗箱操作,透明度不够,承诺不落实,不尽合理的"一刀切",让农民产生普遍的利益受损感,征地农民群体即离土农民群体,有六个特征:一是转型过程的被动性。与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生活的主动性相比,目前离土农民的产生过程更多具有被动性。离土农民是由于受到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直接的因素是征地和拆迁,表现为较多的强制性;深层的原因是城市化,是不可转移的。虽然他们对城市生活和身份的转换存在一定的内心需求,但是对于这一剧烈的转型,依旧缺乏有效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这使得未来的生活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生产方式的离土性。农民的天然职业就是在土地上的耕种。由于征地而离开土地的农民的就业途径将主要流向企业、小商品服务业等领域,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决定了未来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变化趋势。三是就业的不稳定性。生产方式的离土性直接带来另一个特征:离土农民的就业不稳定性。由于农民主要是在土地上耕作,缺少现代就业技能和就业意识的培训,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在新型就业体系中,缺乏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这为他们的就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四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征地和拆迁后农民将搬入新型的公寓小区。原先的乡村生活是公开性,虽然缺乏私密性,但是人际间的交流是相当充分的。然而城市化的社区生活更多地强调的是生活私密性,公共活动、社区内走家串户的人际交流相对较少。原先的生活习惯将会在一定时期,甚至一代人的身上延续。按照城市化要求构建离土农民生活方式是主流趋势。五是权利关系的新型化。离土前的农民权利关系主要围绕土地而成立,他们享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以及相应带来的就业稳定的权利、长期保障的权利,等等,但是在养老、医疗、社会公共保障方面却略有不足。农民离土后,这一权利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他们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但是得到了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六是身份认同的矛盾化。离土农民的身份认同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政府给与了他们市民身份的证明,他们在就业、居住、子女受教育等环境方面受到了与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但是他们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依旧保持乡村的模式,他们的外在是城市的,而内在可能还是属于乡村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属于乡村的。因此,不光是其他人,包括他们自己对自己身份认同都是相当矛盾的。
2.社会特殊群体的共性特征
分析了下岗失业、动迁居民和征地农民这三类特殊群体的个性特点,综合比较,可归纳出特殊群体的共性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四大"、"两多":
(1)人数体量大。这几类群体人数众多,在全国和全市都很可观。光在上海,少则几十万,多至上百万,占总人口相当比例,涉及社会面相当大。他们的发展状况、稳定状况、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对全局关联甚大,至关紧要。
(2)利益调整大。这几类群体都处于剧烈的利益变动中,有的失去工作岗位,没有谋生手段;有的房屋搬到远郊,生活、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都带来新困难;有的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对新市民生活还很不适应。这些利益调整幅度之大、影响之深、程度之烈,足以改变一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和前途。更要看到这几类群体都具有弱势特征,较多地处于低收入状态,拥有的经济、知识、技能、年龄和社会关系等资源相对较少。在利益调整中,容易受到侵害,有着普遍的利益受损感。
(3)思想矛盾多。由于利益调整大,带来了诸多的观念碰撞、认识迷茫、思想困惑和心理障碍。利益损失极易引起思想失重、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对党与政府路线、方针、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对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担忧、迷茫;社会剧变期所特有的浮躁、焦虑、失落等社会心理的漫延和困扰;等等。这些都是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课题。
(4)利益诉求多。由于利益失衡感,这几类群体利益诉求愿望强烈,呈现多元化、多样化态势,但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的情况普遍存在。据调查,居委会、街道和信访是特殊群体利益表达的主要渠道,许多人认为"没人可找"和表达效果"没有用"。个别的则采用非理性手段。
(5)社会影响大。在当前影响全市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中,动迁、征地和企业改制矛盾占相当大的比重,这几类群体是社会群体性矛盾的主体方面。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信访现象比较突出,呈现出突发性强、规模增大、行为升级、持续反复、处置困难等特点。因此,从矛盾主体着手,研究思想引导工作规律很有针对性、现实性。
(6)群体变动大。这几类群体具有交叉性、过程性、过渡性、暂时性和发展性等特质。许多矛盾常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征地中有动迁,动迁中有失业的等,极具复杂性。综观特殊群体发展历程,变数很大。比如动迁群体存在于动迁全过程之中;下岗失业群体存在于待业寻找职业的时间段内;征地农民群体则处于长期市民化过程之中。这表明,只要政策得当、引导得法、疏导得力,这些群体就能转化为新的职业群体和市民群体。
3.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成因
社会特殊群体是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推进、"双转"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关,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相连,与政策的差异性与渐进完善性相关,是不可避免的。它与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利益结构调整与整合。市场机制的引入,允许公有制之外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这些政策使长期被压抑而处于休眠状态的人们的利益意识突然觉醒,整个社会陷入深度的利益饥渴状态,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竞争,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席卷整个社会,形成了在中华大地上亘古未有的全民利益大博弈。这一博弈的积极成果就是为社会提供持续的强大动力和活力,造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形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佳时期。另一方面,这种利益博弈也带来许多消极的东西,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政治腐败和社会利益分化及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不公正,造成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社会成员、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局面。"双转"推进,随着企业、劳动力、土地、房产等资源的开发、配置和整合,新的社会群体应运而生。既有像企业家、白领、国家公务员等在资源拥有上占相对强势群体;也有像下岗失业者、失地农民和动迁居民在资源拥有上占相对弱势的群体。由此可见,社会特殊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源重新组合、利益再分配休戚相关的。问题的症结与本质就在于此。
从博弈论角度看,如何缓解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即一方利益增加不以其他方利益受损为代价,是一道难题。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解开这个难题的一把钥匙。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体利益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来表达诉求,解决矛盾。"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把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社会特殊群体思想引导的方法创新
近年来,在市委领导下,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对社会转型期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全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整体推进中,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凸现战略性。市委市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特殊群体发展趋势,加强调研,超前筹划,掌握引领工作主动权。二是强化理论性。召开"做好群体性矛盾化解中思想观念引导工作"等研讨会,为实际工作提供理性指导。南汇区连续三年对离土农民思想状态开展跟踪调研,调研报告质量较高,提出了许多富有实际价值的政策建议。三是增强协调性,市与区层面都建立了由各部门、各方面组成的协调机制,建立制度、规范,做到职责落实,形成合力。四是注重综合性。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综合管理优势,发挥联动效应。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重在方法,贵在创新。实践中创新五种方法,概括起来为五个化:
1.政策调整亲民化。对一些不适宜或不合理的政策进行调整,用政策来维护特殊群体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是从源头上治理的治本之策。它也为思想引导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和共同道理。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倡导亲民理念。建设有回应力的政府,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体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真正把"群众利益无小事"化为实际服务行为。二是校正角色定位。现代社会,政府应是公共物品提供者、公共秩序维护者和公共利益代言人,成为各种利益群体及其矛盾的仲裁者和协调者。一些地方政府从利益纠葛中退出来,从群体性矛盾对立面上退出来,向公共权力归位,实现在权力的源头上最大限度控制行政权的惟我独尊。切断行政权的无所不在,限制行政权的无所不管,转化行政权的无所不能,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市委市府一直把房价作为百姓的民生问题对待,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建造两个"1000万"配套商品房基地,出台了租赁安置动迁户的新政策,首批受益居民已告别旧居,迁入新租赁房等。这一系列政策给动迁居民群体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在征地农民中推行镇保政策,2004年参保人数58.17万人,有4700人开始领养老金,享受相关待遇,这项政策具有普惠性特征,深受征地农民欢迎。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日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00个。为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2004年末,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是近十年来第一次明显下降。1.6万失地农民免费学习职业技能,顺利转岗。
2.疏通诉求民主化。利益表达和利益公平是社会特殊群体利益诉求上最关切问题。从制度上建立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通道,即矛盾释放口,让社情民意得以充分体现。给社会成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发泄不满的机会,让矛盾得以释放。宝山区委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让各类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有一个畅通的表达渠道,使人民群众的苦有处诉、理有处说、冤有处申、事有人办、问题有人解决、权利有人维护、利益有人保障,努力把各类矛盾协调到"求大同存小异",把各种关系调节到最佳状态。为了保证动迁群体的利益公平,浦东、黄浦、卢湾等区在世博动迁中推进"阳光动迁",实行"九个公开":把动迁的法律文书、政策、口径、动迁工作人员、被拆迁人基本情况、评估结果、安置房源、房源使用情况、特殊困难群体认定条件等公开上墙。"两参与",即公信人士和群众代表参与、律师社工等志愿者参与的制度,保证依法动迁。"三一致",即公开政策和实际操作一致、前后操作执行一致、补偿标准适用一致。还建立监察、预防、审计、信访与动迁"四同步"机制,保证全程监督。公开承诺"三严禁",即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手段强迫居民搬迁,严禁利用社会恶势力或野蛮手段威胁居民搬迁,严禁拆房公司野蛮拆房,以拆逼迁。并建立多方人士参加的专题协调会,协商特殊情况与要求;行政裁决审理会,审核动迁居民的权证和补偿方案;强迁听证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律师、街道居委干部出席,使双方意见得到充分交流沟通。这些公开化、民主化措施,使动迁居民有了安全感和公正感。世博动迁已完成1万余户,进展顺利。
3.因人而异个性化。特殊群体思想状况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交织性特点,常常是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心理问题、实际问题交织在一起,显现纷繁复杂的个性特点,因此,思想引导工作就要因人制宜,搭准脉搏,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这种个性化、人性化方式的教育是最具渗透力、说服力、感染力。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卢湾区安佳动迁公司总经理张国梁化解了大批动迁矛盾,最近为解决一位多次上访的动迁老人问题,上门反复疏导,诚恳交流,与老人共进午餐,并先后六次陪她看房,主动帮助其将安置房通过交易置换成一套老人满意的二手房,老人感动地口口声声称他为"干儿子"。类似事例举不胜举。基层思想工作者在实践中创造了上门访谈、交友深谈、个案设计、心理疏导以及思想上解愁、生活上解困、工作上解难、心境上解闷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社会效应。
4.排忧解难实事化。同志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上海各级组织在思想引导过程中千方百计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创造不少好办法。世博动迁中动迁与就业联动新机制就是个创新。家搬远了,房子大了,可工作没了着落,以前赖以为生的小生意没法做了,成了不少动迁户的"心病"。浦东新区和黄浦区将就业信息公开,新居附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动迁居民,把这作为阳光动迁的配套措施。这件实事解了百姓的"心病"。双困(生活和就业能力都困难)人员是就业难点,年龄大、无技能、家庭负担重,动迁或失地者更是雪上加霜。各区都因地制宜开发就业岗位,长宁区率先开发了校园保安服务项目,南汇等区开发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员、河道清洁员等岗位,这些岗位技能要求相对不高,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只要有办事认真的精神,对双困人员较适宜。在社会需求中寻找服务岗位,用岗位填补城市管理空白。全市今年推出150多项"千人、百人"就业项目,3.4万"双困"人员喜获"饭碗"。许多特殊群体成员从这一件件的实事中体验到了社会真情,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
5.教育引导社会化。社会特殊群体人多、面广、复杂、事多,要采用社会化方式开展思想引导工作,要把各方面、各领域、各层面社会力量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开发一切社会资源,采用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南汇区为了推进离土农民城市化进程,根据"农民想了解什么就告知什么"原则,开展内涵新颖的主题活动,组织"南汇精神大讨论",用"两港一城"美好的前景激励离土农民,提炼了"汇聚百川,服务两港,创新开拓,勇立潮头"的南汇精神,这场社会化大讨论,使离土农民的思想追求、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社会化引导工作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上海首创律师参与、依法动迁的新形式。上海市天一律师事务所主动参与动迁工作,在周密调查基础上,率先提出阳光动迁实施方案,在虹口区人代会上列为一号议案;组成律师志愿团,探索律师全程介入动迁工作,实践以"传递民意,关注民生,司法为民,依法动迁"为宗旨的新路子。律师的参与确保动迁协议合法有效,避免后遗症。浦东新区律师志愿团在世博动迁基地奋战50天,开展法律咨询,共接待居民咨询1075批,参与动迁协调1003次,上门做居民工作158次,成功协调471户动迁户签约。居民们称赞讲:"法律在律师们手上有了''''温度''''"。全市有一批不辞辛劳的就业援助员,面对那些自暴自弃、"自愿失业"或依赖低保、懒散生活的失业人员,他们三天一上门,五天一推荐,唤起他们靠双手改变生活的信念,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2004年介绍就业成功31.6万人。
事实证明,实践中探索的经验对提升和指导工作更有效。特殊群体五个化的引导方式就是一种源自实践的经验探索,总结发挥好这些经验,是破解思想引导工作难题的利器,是解决问题症结的钥匙,充分用好这些引导方式,就能使更多的特殊群体成员受益,使人与人、人与改革、人与城市发展更加和谐,使社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社会特殊群体思想引导的机制创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宏伟的发展蓝图,也对进一步做好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一五"时期是"黄金发展期"与"风险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当前社会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化趋势,人们关注时尚,追求享乐,热心参与,表达诉求。社会参与空前活跃,包括政治参与、文化参与、网络参与等,"超女"现象就是明证。中国社会思想活跃,充满活力。同时,要看到各类社会群体在利益诉求表达形态上出现"五个交织"的复杂态势:即合理的利益诉求与不合法的表达手段交织在一起;经济利益诉求与维护民主权利的要求交织在一起;多数人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插手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处置难度增大。社会多样化、多变化的新趋势,加大了发展的机遇性和风险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意义凸现,社会特殊群体既是相对弱势群体,利益极易受损;又是个压力群体,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府施政带来压力。从和谐发展的大局来看,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它是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培育和塑造新的职业群体和新市民群体的需要。新时期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要从个体疏导转向整体策划;从应急式转向主动式;从单兵作战转向社会动员;注重机制创新,把思想引导工作引入制度化、机制化、社会化的良好发展轨道。当前要着力建立六个机制:
1.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特殊群体问题的症结,在于利益失衡和受损,因此化解矛盾要从源头治理,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当务之急,治本之策。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利益导向。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带着深厚感情把动迁居民、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合法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持平衡、科学原则,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在利益再分配、再调整中要平衡,兼顾好开发商、政府和动迁户失地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对房产开发中巨大利益理应有各方面合理共享。对受损的特殊群体应建立利益补赏机制。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建立社会群体利益结构状况定期分析制度,以此确定宏观政策倾斜方向;建立健全保障和增进特殊群体利益的系列政策。南汇区针对实际提出补偿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构想:(1)按地段、地类划分区域,在同一区域内实行统一补偿标准,以克服标准随意化;(2)逐步提高土地补偿费标准,从保障农民融入城市角度出发,将生活费用、住房、技能培训、创业资本、社会保障及一定的土地增值收益通盘考虑在内;(3)保证征地过程全透明、真公正。这些设想很具操作性。三是体现公平公正。让群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充分表达民意,听证会就是一种好形式,今后应扩大领域、扩大参与面,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对政策的知晓度、理解度;把政策交给群众,建立公开透明的执行程序,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将政策的贯彻执行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确保公正性、公开化。征地和动迁过程中的"阳光操作",要拓展内容,形成制度。
2.诉求表达机制。诉求是一种利益愿景、利益表达和利益追求。诉求表达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思想引导工作的切入点。其一拓宽表达渠道。目前特殊群体利益诉求方式的合法性和透明性尚嫌不足,渠道不多,沟通不畅,应创设特殊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平台,如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各级干部定期下基层调研制度,领导与群众对话制度,重大政策、决策听证会制度;建立网上信箱等,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加强沟通,增进双向理解和互动,使民意能顺畅表达并纳入政策决策层视野之中。其二培育社团组织。社团组织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的特点,能起到政府起不到、也不应起的作用,有反映诉求的重要功能,是社会群体中性"代言人",具有社会"润滑剂"、"稀释剂"效用。国外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我国这方面还刚起步,社团组织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要看到发展社会组织是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措施。要大力培育服务于特殊群体的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其表达民意服务社会的作用,通过各类中介服务,为化解社会矛盾"活血化瘀",形成一支民间"老娘舅"队伍。其三理性引导表达。现在有的部门把上访群众当"刁民",既烦又怕,其实这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要看到大部分上访者事出有因也是通情达理的,应善待之,让他们"话让说完,人要劝走,事要解决"。要尊重理解群众,他们的诉求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在处理时要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情,即使有些过激,也要理解和宽容。要探索建立"X导"的方法体系,做到政治上引导,思想上劝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诱导,并形成长效机制,引导特殊群体成员用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3.社会教育机制。对特殊群体开展社会化、系统化思想教育。一是寻找价值共识点。思想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有矛盾各方共同认同的道理,有了这样的价值共同点,才能共同接受,协调利益,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共同发展目标。比如特殊群体利益受损反响较大,我们要抓住政策调整契机,对制度安排体现利益公平趋势给予合理解释,以利于理顺情绪、增进共识。再如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应倡导"建设美好生活,为世博作贡献"理念,使动迁征地工作有了新的共识。针对特殊群体思想实际要引导树立积极就业观、科学创业观、新市民观和终身学习观,当好新市民和新型劳动者。二是建立社会化教育网络。创建社会化教育载体,社区学校和市民学院就是一种好形式,不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而且是了解民情、沟通思想、开展教育的阵地,是帮助特殊群体成员社会化的好课堂,这对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方式有重要意义。要广泛开办,扩大参与面、覆盖面,向特殊群体辐射,提高办学质量。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特殊群体成员一般心理压力较大,要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分析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按心理变化规律,采用心理调节方法,通过心灵慰藉、安抚,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上海是一个改革开放走在前面的城市,应发展面向市民的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特别是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提升思想引导工作的科学性,要更加人性化地开展工作。
4.法律服务机制。要将特殊群体涉及的有关社会矛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着重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完善立法。针对动迁、征地等社会矛盾易发点,抓紧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坚持执政为民,廓清立法理念。对动迁和征地规范立法,制定合理补偿办法,解决实践中现行法律依据不足的困惑。二是严格依法处置。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应依法判处败诉的就要败诉,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就要严肃追究,维护法律权威性、公正性。三是开展法律服务。总结、推广法律工作者参与动迁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律师通过宣传、咨询、调解等办法,确保动迁合同合法有效,规避后遗症,既排解动迁矛盾和纠纷,又使动迁当事人增强法律意识;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与方式,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形式、新渠道,以案释法,提高特殊群体成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5.媒体导向机制。新闻媒体在引导特殊群体、化解群体矛盾方面有举足轻重作用。导向正确,就能营造起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平息矛盾;导向偏差,无疑会火上加油,激化矛盾。在舆论引导中要把准方向,把立足点和出发点摆在群众身上,用生动活泼的言语讲群众听得进的理、信得过的事,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来教育、感染、启发、引导群众,拓展创业典型示范效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认识宣传国情,正确认识宣传国家利益和群体利益,正确认识利益调整中矛盾和问题,把握和谐发展利益导向。深入到特殊群体中去,反映他们的心声,解读他们克难奋进的心路历程,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开辟新天地,创造新生活。
6.主体建设机制。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社会化体系来支撑。要建设好这个体系,关键在主体建设。思想工作主体包括思想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工作者,也包括司法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就业援助员、动迁工作者等,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抓好主体建设,一要增强能力。加强学习实践磨练,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二要履行职责。要把"万事民为先"、"群众利益无小事"化为实践行动,成为每个思想工作者的首要责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工作指标,建立责任制。三要规范行为。从事动迁工作和就业指导队伍本身就担负着思想工作的责任,要加强培训,考核上岗,将思想工作纳入考核目标,服务群众,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社会转型期特殊群体思想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人性关怀为主旨,以多种疏导为手段,以机制建设为依托,构建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管理格局,又深又细又实又好地把这项工作推上新台阶。
- 上一篇:市场经济党员领导价值观建设
- 下一篇:社会各界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