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党员出口问题报告
时间:2022-10-11 09:33:00
导语:疏通党员出口问题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我们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采取查阅统计资料、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就全区党员队伍结构、整体素质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及疏通出口、纯洁组织、提高队伍素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党员队伍组织状况与历史变化
**区(**年12月以前为县,本文统称区)共有基层党委70个,其中镇党委17个,区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党委53个;区委派出工委11个;党总支47个,其中农村(行政村)9个;党支部1406个,其中农村(行政村)303个。
**年,全区共有党员30977名,正式党员30159,预备党员818;男22201,女8776;汉族29519,少数民族1386。党员队伍年龄、文化、行业分布等方面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具体数字见附表),年龄结构,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党员所占比例较大,55岁以下的党员为21313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69%,其中25岁以下占2.4%,26~35岁占15.7%,36~45岁占25.8%,46~55岁占25%。队伍的骨干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25049名,占党员总数的81%,其中大专以上占18.5%,中专、高中占29%,初中占33.4%;小学文化的只占16.1%,文盲半文盲仅占不足3%,而且这部分党员大都是1966年以前入党的农村老同志。行业分布比较平衡,全区30997名党员中,村和乡镇企业、镇属事业单位中的党员为13172名,占42.5%,区、镇党政机关、区属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的党员为13193名,占42.6%;从事一线科研、生产、工作、个体的党员为16279名,占53%,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7282,占23.5%。通过上述各种比例,可以看出,**区党员队伍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这种结构比例,为党员学习党的理论,学习党的文件,学习业务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党员在各行各业、在各自的生产和工作岗位上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老党员所占比例偏高,全区56岁以上的党员有9664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31.2%,其中处在农村中生产一线的就有4121名,占农村生产一线党员总数12644的32.6%;城镇中的老党员,主要是离退休人员,总数为4282。这些老同志虽然不是队伍的主体,但由于比例偏高,且文化水平偏低,因而对全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员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也有一定影响。
从党员队伍组织建设方面的历史发展变化情况看,1950、1960、1971、1980、**、**年不同年度的党内统计数据表明,除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党员逐年增多的情况外,队伍的总体结构是不断趋于合理的。在党员总数中,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的比例在比较稳定中有较大增加,6个年度中女党员的比例分别为,18.6%、16.6%、23.8%、26.3%、25.4%、28.3;少数民族党员比例从1960年度开始,依次为1.1%、1.2%、1.3%、1.7%、4.5%。队伍结构中党员的文化程度逐年提高,6个年度中各文化层次的比例为:大专以上(从60年度开始依次为)1.5%、1.7%、2.7%、8%、18.5%,中专高中为0.04%、1.6%、5.3%、9.6%、23.2%、28.9%,初中为0.05%、9.7%、27.8%、39%、37.9%、33.4%,小学以下为99.5%、87.2%、65.2%、48.6%、30.9%、19.1%。队伍的年龄结构,45岁以下党员的比例,总体上是在减少,而46岁以上党员在增加。50、60、80、90各年度(1971年度划分的年龄段与其它年度无法比较,故未计)年龄段的比例为:25岁以下分别是20%、7.4%、4.4%、2%,26~35岁党员分别为59%、64.4%、56.2%、32.9;近几年来,**加大了发展年轻党员和生产、科研、工作一线党员的工作力度,使年轻党员减少的趋势得到控制,与**年相比,**年,25岁以下党员比例增加了0.4%,26~45岁党员比例增加了8.3%;但46岁以上党员的比例一直是上升的,50、60、80、90、99的5个年度中,46~60岁的党员比例增加的情况是21%、24.6%、29.6%、34.7、35%,60岁以上党员的比例增长情况是0%、3.6%、10%、15%、21%,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党员队伍中老党员的比例还会不断增加。党员在各行业中的分布,50年来是比较合理的,其变化是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变化的,1950年,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基层,县属区及乡、村中的党员占99.3%,党政机关和工商业企业职工仅占0.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数和工商服务业职工的增加,县属工商服务各业的党员数也不断增加,**年,集体企业职工中的党员已占党员总数的14.9%,农村党员数下降到45%,到**年,职工党员增加到27.4%,农村党员下降为42.5%,同时,全区各类事业单位以及私营企业、个体户中的党员均占有一定比例。
组织发展和党员出口工作,从6个年度的统计数据看,除“”期间的1971年受“左”的影响,以及经过严重的社会动荡,党组织处于恢复期,发展党员和党员出口曾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外,其它5个年度均比较正常。党员的发展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前,重点是党员空白区域或空白行业,发展对象主要是工人和农民,1950年发展的32名,其中有23人在农村,1960年发展的611名,有377人在农村,114名在企业职工中,1971年发展的3884名,有3315人在农村。1980年,发展重点为政治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和一线工人、农民中的骨干,发展的233名党员中就有40名科技人员,此后,发展知识分子和较高文化水平党员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两年,先后发展的548、736名党员中,除90年发展的有12名小学文化的外,其余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分别占发展党员数的11.5%和35.5%,中专高中分别占49.8%和40%。同时,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年轻党员发展的比例也比较合理,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党员出口较多,占党员总数较大的年度分别是,1950年为65名,占0.9%,1960年为102名,占1.2%,1971年为887名,占7.3%,主要是受政治运动和“左”的影响所致。1980年后出党的党员,主要是对犯有各种严重错误或对党、对事业失去信念的个别党员的处理。**年,针对党员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的表现,对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有43名党员出党,其中有16人被开除党籍,12人退党除名,6名自行脱党除名等。而在1980、**年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出党的党员主要是被开除党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其数量仅在0.4~1‰。
二、近年来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队伍素质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区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坚持加强基层支部的建设和支部的工作,把党员队伍建设做为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牢固树立政治信念为内容,深入开展“双学”教育。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结合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针对各行各业的特点,全区各级党组织以《党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文件为主要教材,以集中培训、党员轮训、党课教育、党员活动日等较为固定的时间和方式组织党员学习,对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为保证学习效果,还结合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坚持以一年一个主题,组织党员进行讨论,全区先后开展了“学《党章》,做先锋”、“为‘四化’做贡献,为党旗添光彩”、“当初入党为什么,如今在党图什么,今后为党做什么”、“学习理论,提高素质,树立形象”、“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等专题讨论。据每年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情况的统计,全区党员接受教育的比例均在90%以上。
二是不断健全和巩固党员教育阵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针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员的新的要求,在80年代后期全区农村普遍建立“党员活动室”的基础上,**年后,城口党组织也普遍建立了“党建室”,做为党员活动的阵地,而且各支部每年都对“活动室”进行完善,目前已经基本配齐了录音、录像、VCD机、照相机等电化教育设备,保证了党员收看《党课一小时》等教育节目。同时,各级党组织还结合党员学习重点和教育主题,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举办《共产党员风采》图片展览等;结合“七一”纪念活动,组织党员参观纪念堂、抗日战争纪念馆、登天安门,组织革命传统民歌卡拉OK比赛等,既活跃和丰富了组织生活,增强了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也提高了党员教育的效果。
三是适应农村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农村党员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为使农村党员掌握一门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走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从1994年开始,区委组织部、区科协与中国农函大联合举办了北方作物、蔬菜、林果、养殖、农用机电等11个专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班。1998年,**被中组部、国家科委定为全国50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到**年,全区已有4300名农村党员、村干部具备了1~2项实用技术,使农村中的一些普通党员也能够在新的形势下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近年来,**区各级党组织注重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不断完善了“”、等支部生活、党员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在农村党员党员中普遍实行了“目标管理”,按照农村的发展变化和支部的工作任务,根据《党章》的要求,针对每个党员的年龄、体质、岗位、职务、职业等不同情况,年初确定具体的任务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每个党员按照自己的年度任务目标,对自己一年的工作和表现做出总结,结合支部总结,由全体党员对支部工作、党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保证党员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在农村党员中深化了党员联系户活动,要求每个有工作和活动能力的党员,联系3~5户群众,具体工作是帮助联系对象学习农业技术、脱贫致富、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教育他们遵纪守法,发现、培养和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等。这些制度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对党员的组织管理,增强了党员的组织观念,对党员作用的发挥起到了积极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由于各级党组织坚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党员的政治信念、党性观念、发挥作用的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从全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上看,95%以上的党员、党员干部是属于优秀的和合格的,这些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是坚定的,主要表现在,对党、对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比较坚定,不论是自觉地或是由于感情因素,在思想上都能够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号召,能够积极响应、积极地宣传和贯彻落实。在思想观念方面,“三个代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是牢固的。在发挥作用发面,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大力流大汗,上级怎说咱怎干”的意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党员的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市场意识比较突出。
但是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要求,从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问题是,在极少数或个别党员中,有的淡漠了理想信念;有的丧失了使命感和党员的责任意识;也有的混同普通群众,成为“挂名”党员等,这些党员基本上是属于不合格的部分,在党员队伍中约占0.5%,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极少数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淡化。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中,少数党员虽有一定的组织观念,但自身缺乏工作能力,因而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认识模糊,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客观上,这些贫困村相对偏僻,自然资源贫乏,没有人才而且村里的年轻人又留不住。他们虽然相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觉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己还没有能力脱贫,怎么带领和帮助众致富呢?因而对实现共产主义丧失了信心。在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职工收入较高也比较稳定的企业,党员的思想也比较稳定,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对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上也能说出些道道来,工作的积极性也高,作用的发挥也比较好。而亏损企业、企业下岗职工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觉得过去自己一直是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现在成了“没娘的孩子”,饭碗儿都保不住了,还提什么远大理想。农村和城镇中从事个体经济的党员,长时间脱离集体生产劳动,从事个体经营,已经致富的党员虽认识到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正确,自己能够致富也是政府扶持的结果,但还是认为搞好自己的小摊子,多挣钱比较现实,因而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活动,常借故请假,即使参加活动也心不在焉,生活会上一言不发,或敷衍了事。年老党员和城镇离退休党员,由于本身丧失了工作和劳动能力,不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基本上成为被供养或被赡养的对象,由于其活动的范围、能力等都有很大局限,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日常谈论最多的又是社会上存在的贫富差距、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问题,使一些同志对共产主义大目标产生漠不关心的态度。还有农村中的一些无职党员,也感到没有发挥作用之处,党员的“牌”也不像过去那么“亮”了。认为“有能力的当干部,有本事的去挣钱,个人顾个人,自己没用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事了,共产主义离咱远着呢。”农村外出打工、外地流入打工人员或在私企中的党员,有的只交党费,很少参加组织活动。外地流入的打工党员也不与党组织联系,实际上已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成为“挂名”党员;在私企打工的党员,有的认为自己作为党员,本应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而自己却为一个饭碗子,去给个体老板卖力,觉得失去了一个党员存在的价值。有的党员在个体工商登记时,政治面目栏填写“群众”,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这里有怕受约束的成份,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党员身份丧失了光荣感、责任感,因此也就不可能真正很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党员的应有作用。个别党员干部缺乏自律意识,受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影响,崇尚拜金主义,信奉利己主义,追求享乐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这些人的头脑中已经荡然无存。他们经受不住享受和私利的诱惑,成了金钱、美女的俘虏和奴隶,以致以权谋私,走上了背离党的根本宗旨,背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
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不良成份,比较明显的虽是极少数,是个别现象,但从整个队伍看,处于基本合格的4%左右的党员层次中,理想信念的淡化问题却程度不同地、隐性地存在着。究其原因,除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消极因素以及党内、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外,基层组织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①一些基层支部对外出务工的党员疏于管理。有的支部对党员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目标管理”流于形式,要求也不明确,对党员的有关情况不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管理与监督;有的支部由于组织活动不定期,缺席党员也不给补课,放任自流。②支部班子缺乏凝聚力,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在不太富裕和比较贫困的村,年轻党员少,缺少甚至没有后备干部,选来选去,还是那几个人,班子老化,干部精神不振,主要工作就是应付村里的事务,没有心思做支部工作,因而制度不完善,活动不经常,甚至“”也不能正常进行。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个别支部也存在忙于事务、业务,组织生活制度不落实,不能经常开展组织活动的问题。③党内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基层支部书记属于业务型、经营型、管理型的干部多,既精通业务,又熟悉政治工作的复合型干部少。在方法上,一些支部的政治教育只是读书、读报、读文件,不能把理论、政策与单位实际结合起来,缺乏针对性,因而使党员接受的东西甚少;有的支部组织活动由于强调娱乐性,而又失去了政治性、思想性;有的支部对党员的思想动态不过问、不了解,普遍教育与个别工作的方法也很少采用。④民主评议党员的工作失之于宽。有的支部在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严肃性不强,不能正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后进党员基本没有触动,因此,他们的思想、工作及作用的发挥也不会发生转变。
三、对疏通出口,纯洁组织,提高素质的建议
疏通党员出口,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是从严治党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使党真正成为“三个代表”,全面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通过调查及对党内有关数据的分析,**党员队伍中确实滞留一些不合格党员,他们的入党誓言与现实表现确实判若天壤,但从他们思想变化的轨迹来分析,除极个别人入党时动机不纯、少数人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外,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虽然有自身党性观念不牢、免疫力不强的内在因素,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党内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不良形象的影响,加之党的一些基层支部的工作薄弱,党内生活不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则是造成后进党员渐变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纯洁党的组织,提高队伍素质,应切实强化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一是强化各级党组织“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健全和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的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做好日常检查和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工作。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切实抓好“”、“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要结合党员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各项活动,对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实际效果,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对不履行义务,不做工作的,要给予批评帮助,促其转化。三是抓好党员先进性的素质教育,加强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党员的理论学习、党课教育,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本单位的实际,突出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奉献精神等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组织党员讨论,提高教育效果。建立支部委员同党员谈话制度,经常了解党员的思想,过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和生活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好思想方面、生活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条件,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组织观念,关心组织、热爱组织,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坚持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通过争创活动,发现培养一批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典型,先进的评比,不能定比例、分指标,使典型真正体现出先进性,成为党员心目中的楷模、典范,形成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好风气。五是严格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年度评议工作,要坚持政治性、严肃性,确实通过评议,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良好的民主评议气氛。民主评议过程中,也可参照干部管理中的民主测评方法,征求部分党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对大多数党员、群众不满意的党员,要给予警示,限期改正缺点、错误,促其转化。
(二)坚持从严治党,疏通党员出口,处置不合格党员,纯洁党员队伍。
从新中国成立的50年间,**的不合格党员出口,并未列入党员日常管理工作中,出口的党员,一是按照《党章》的规定,主要是对于严重违反《党章》的规定、违法违纪的党员给予开除党籍的处理,二是结合政治运动、专项的整党工作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只是在**年整党和**年的党员重新登记中,一些不合格的党员被开除党籍或不予登记出党。在正常年度,只有个别严重违法违纪党员被开除党籍出党对广义上的不合格党员并未进行出党的处置,实际上存在着党员出口不畅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党的组织要纯洁,整体素质要提高,队伍活力要增强,疏通党员出口,已成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建设性工作。
疏通党员队伍出口,是一项涉及党的组织的有关规定、涉及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严肃的工作,因此,对不合格党员出党问题,各级党组织应树立“从严治党”观念,基层党委强化领导的观念,长期的和正常的组织工作的观念,注重教育和促其转化的观念。严格执行《党章》及有关条例的规定,在出口性质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组织处理,即对“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理,即开除党籍、劝退、劝退不退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一种是党员本人自愿出党的非组织处理,即按《党章》明确的“出党自由”的规定,对未犯错误,没有违法违纪行为,但思想上已经“退党”的党员敞开出口。
对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理,一是要明确不合格党员的标准。原则上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发生动摇,政治上、思想上失去先进性;⑵丧失了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奉献精神;⑶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差,“三不”表现突出;⑷革命意志衰退,精神颓废,工作消极,不发挥作用;⑸不能坚持原则,面对歪风邪气不抵制、不斗争,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畏缩不前;⑹不能用党纪、政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己,违法乱纪,道德沦丧,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等。在具体操作中,要尽可能地量化、具体化,使之具有直接操作性,以便于基层支部把握。其中⑴、⑵两点,是属于思想、意识和观念的内容,更应有具体的、可在行为中表现的标准,或结合后4点来确定。
二是针对党员的实际,区别对待。在衡量和确定不合格党员时,要注意区别党员个人的认知水平、能力素质、身体素质等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主要是,⑴把理解能力差导致的思想跟不上形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同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区别;⑵把组织上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党员不履行义务,同党员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义务相区别;⑶把年老体弱,长期患病,丧失活动能力,无力履行义务,不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同革命意志衰退而不发挥作用相区别;⑷把犯有错误,但信念坚定,愿意改正错误并积极为党工作,同没犯错误,而不愿继续为党工作相区别。
在组织处理上,应每年进行一次。⑴严格党内的年度民主评议活动,要以《党章》规定的党员应履行的8条义务为依据,对照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针对每个党员年度的思想、工作、生活、发挥作用、完成目标管理任务的情况,进行认真衡量。对存在一定问题,属于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党员,要弄清原因,进行必要的帮助教育,制定改进转化的措施。对两年以上被评为不合格的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组织措施,并报基层党委备案。⑵要加强基层党委对党员出口工作的领导,对支部大会通过确定的不合格党员,而在会上有较大争议,或本人提出申诉的,基层党委要以对党员负责的态度,认真进行审查,对支部评定结果和党员申诉,作出明确的答复和解释,保证组织处理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敞开组织出口,《党章》虽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的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出现党员退党的情况,即使个别党员在思想上已经与党离心离德,也没有提出退党。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党员和群众把党员身份看成是一种荣誉,是处于一种高于群众的政治地位、政治层次的,在革命战争期间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期间,退党是被作为背叛看待的,是人生中极不光采的事,不仅本人会被群众唾弃,就是其亲属、子女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直至目前,这种意识和影响,不论在党员中或是在普通群众中,都没有明显减弱,应该说,这也是一部分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的原因之一。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的性质不会变,党对党员的要求也不会变,党员的价值体现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党员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疏通党员出口,应在党内和社会上逐渐营造一种环境,即党员退党不能认为有什么不光采,唯一的区别就是由党员转为普通群众。这样会使队伍中那些在思想上已经“退党”、“脱党”的党员自己提出要求,对纯洁组织也是有利的。这项工作,应通过每年一次的党员登记工作来进行。党员要求退党的,由本人填写《退党登记表》,签名盖章;自行脱党的,也应有严格的登记手续。不论对退党的还是脱党的,其所在党支部都必须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在支部党员名册中予以注销,取消其党员身份,(不再使用“除名”一词)报上级党委备案。
- 上一篇: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措施
- 下一篇:电信两个文明建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