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用工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4 01:04:00
导语:民营用工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加快**市民营企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前不久,市工商联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重点走访等形式,先后对全市80多家民营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市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私营个体经济7.3万户,从业人员23.6万人,其中私营企业10638户,雇工人数13万多。但随着我市劳务输出步伐的加快,在我市部分民营企业中出现了一些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据了解,我市目前现有农村劳动力16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5.8%。其中16-25岁的占34.7%,26-40岁的占36%,41岁以上的占29.3%。有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就业,仅有6%的劳动力是就近就地转移。基本上,农村劳动力能外出就业的都已外出就业。35周岁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部分靠进城当季节临时工,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在家务农,真正可利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较少。因此,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反映招工不足,并存在因大量职校毕业生和普通劳动力外流而致使企业不能按期投产或无法开足马力生产等问题。民营企业人才短缺、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同融资难一样,成为制约我市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用工环境亟待改善
近几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企业用工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用工不规范,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少企业置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管理而不顾,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各种保险。特别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服装加工、挡车工、建筑等行业,专门使用18-35岁最佳年龄的劳动者,一旦过了黄金年龄,就会被解聘,职工有危机感。市工商联**年9月份对66家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企业用工情况数据分析显示,66家抽样调查私营企业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3756人,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38.2%;其中,与员工签集体合同的企业约有22.2%,大大低于全省抽样调查42.1%的分析数据。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后,工资1000元左右,表面看工资尚可,但社会保险却没有参加。相反本省苏、锡、常等经济发达地区现在不但要求本地职工要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外来务工人员也全部要求参加社会保险。**年,66家被调查企业为3335人缴纳了医疗保险,为2670人缴纳了养老保险,为1770人缴纳了失业保险,相对于这66家企业9756人的用工总人数,其覆盖面分别仅占企业总人数的34.2%、27.4%和18.1%,分别比全省抽样调查分析数据低了20.7、39.9和6.4个百分点。
2、工资标准低,工资兑现不及时。按《劳动法》规定,职工每周工作40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职工平日、休息日、假日加班应按规定支付1.5倍、2倍、3倍的工资。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有些企业支付的加班费低于平日上班的工资标准。有些企业不包吃住,一月总收入300-500元,除掉吃住等必需生活开支,每月纯收入只有100-200元。更有的企业,平常不发或少发工资,到年底时就拿着工人血汗钱跑掉了。**年66家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被调查的66家私营企业**年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资金、分红总额8556.7万元,占**年销售总额的3.4%,比全省这一抽样调查项目低了0.5个百分点。平均支付员工工资、奖金、分红133.7万元,员工人均收入0.77万元,比全省抽样调查人均收入1.02万元低了0.25万元。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减少成本故意以高薪诱导招聘工人,招到工人后,又打起试用期的主意,试用期给予极低工资,试用期结束后,宣布不合格,造成变相的剥削。
3、性别需求失衡,用工年龄受到限制。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特别是服装加工、纺纱、电子装配等行业,女工的需求量是男工的需求量数倍。因年轻女工心灵手巧,便于管理,众多电子装接、服装加工、纺纱等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除搬运等特殊岗位外,生产线几乎不招男工,男女比例有的高达1∶10。由于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企业多为制衣、纺织、工艺品类企业等,为了工厂利益,许多工厂在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18-22周岁的女性未婚青年。因为已婚人员有的要照顾小孩,有的要照顾老人,有的要请产假等影响流水生产作业,故很多工厂不愿接收此类女工。
4、一部份企业开工不足,造成工人流失。我市企业都是近两三年内上马的,上的比较匆忙,出现有开有关的现象。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因季节性生产明显或订单不足,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位于海州开发区的华洁树脂有限公司就属于季节性生产较强的单位,每年总有几个月停产,停产期间工人只发少量生活费,因此,只有三分之一的职工长期在该厂工作,三分之二的用工需要在生产期间招聘临时工,究其原因,就是工人在开工不足情况下,企业不能保证他们正常的生活来源,导致这些工人流失。目前我市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仍远远达不到安置当地劳动力的要求,仍然需要约五分之三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方可解决就业问题。
(二)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
民营企业招收招聘的工人大多数基本适工作环境,多数员工在满足自身求职需求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劳动者素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劳动者普遍学历偏低,缺乏一技之长。现在有的企业技术工种岗位招不到人,除了工资待遇低的原因外,还存在劳动者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达不到要求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市劳动力从学历层次看,大专以上劳动力6万人,仅占3.6%,高中(含职高技校)学历的50万人,占30%,而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达110万人,占了66%之多;从技能水平看,仅有15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到9%,绝大多数劳动力都没有一技之长。我市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以小学、初中文化为主;职业技能缺乏,其中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因此,尽管目前市区有货车驾驶、维修工、钳工、电工、安装以及保姆等诸多岗位待遇也较高,这对于没有学历和专业的打工者则是望不可及。
2、劳动者择业观念陈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现在许多求职人员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都喜欢劳动强度小、工作时间短、工资报酬高的工种,在部分失业职工当中还存在在国营单位比在私人企业干要强,有的年青人宁可在家吃闲饭,也不愿去做缝纫工、挡机工的偏见。市工商联对**年来连投资民营企业调查发现,不少外地企业落户我市以后,用工缺乏,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东海星宝钢结构有限公司落户东海以后,吸纳了不少当地劳动力就业,但是有不少人怕苦怕累,或是受不了企业制度约束而辞职,企业只好从老家带工人过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体能培训。在走访中,大多数企业反映职(技)校培养的学生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较差。有的学生尽管学历较高,但实习期过短,实践能力较差。学生体质差,不能适应机械、服装等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需求。许多职(技)校生因不能吃苦,到企业工作很短的时间便纷纷辞职,给企业用工造成很大麻烦。另外,从企业自身来讲,多数用人单位对招聘的务工人员只是“掠夺性”使用,而不愿承担培训、教育的职责。
三、几点建议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的使用和培养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径,为此建议如下:
1、要进一步改善企业用工环境。用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按《劳动法》办事,企业要根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劳动力市场价位,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按《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改善工作环境,杜绝随意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现象,对职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2、要进一步建立用工培训机制。企业要加大培训投入,设立培训机构,建立用工培训长效机制。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用工上要与各职校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组织订单式培训、创业培训,争取政府支持,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对城乡低保户、特困就业人员实行减免费培训,对各类职业培训定点单位及时以购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成果方式给予经费补贴。
3、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教育。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强化劳动者新型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激发爱乡爱厂热情。要加强对劳动者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更快融入企业经济活动,更好满足新形势下企业用工需求。
4、要进一步发挥就业载体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加快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在实现城乡信息网络连结的同时,加快与用人单位、职技校及周边区域实现网络互连、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做好市场就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信息等窗口的服务作用,积极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搞好信息搜集和组织就业指导,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开办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洽谈会和招聘专场。积极培育发展职业中介服务业。在保障依法规范、诚信服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类职业中介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
5、要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依法用工的意识,提高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二是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等为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年检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管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违法行为。通过各种扎实有效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用工状况,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