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报告

时间:2022-10-04 11:08:00

导语: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报告

**年是“**”的**,也是我市民营经济经济总量和质量上台阶的一年。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68.44亿元,增长19.2%,高出全市GDP增幅4.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比重为50.9%;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7.6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2.5%,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和实现税收分别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诞生了一批实力强,贡献大的企业家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他们陆续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优秀建设者的评选经过多部门严格评价,对他们及其企业的持续关注与系统的分析,不但可以了解掌握他们对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而且有助于研究优秀建设者的基本素质、特点和变化,对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教育和培育引导工作将有新的启示。以下是在我市第二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市两届共40位优秀建设者的情况分析。

一、优秀建设者基本情况

从两届优秀建设者总体情况来看,突出的特点是年富力强,学历较高,大多数人都有过在国有集体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过的经历。他们及其所在企业普遍在我市各部门留下较好印象。今年8-10月我市开展了以个人素质测评为主要内容的200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经过工商、税务、劳动、总工会、银行等16个部门的综合评价,其中优秀建设者成为获得A级评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主体。第二届市优秀建设者与第一届相比较,还有着以下明显特点:

1、优秀建设者的从业领域更广泛。在第二届优秀建设者的评选过程中,从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中方高管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典型。20位优秀建设者中除了13位民营企业法人,有外资企业中方高级管理人员4位,民营医院、民营书店和涉农企业负责人各1位。这些体现了我市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者在自己工作的行业和岗位上,积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开拓了突出的业绩。

2、优秀建设者个人素质不断增强。第二届优秀建设者平均年龄44.6岁,主要集中于40至50岁之间。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54岁,比上届的年龄差距缩小了14岁。20位建设者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4位本科,2位研究生,1位博士,学历水平在上届的基础上明显提高。另外从专业技术职称来看,他们中的14人有中高职称,其中高级职称8人。建设者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他们全部获得过市级以上表彰,20人中有12人曾被评为市以上劳模,18人市曾被表彰为优秀民营企业家。

3、对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第二届优秀建设者中有许多同志曾在原国有集体企业担任过管理职务,还有些人创业前曾是公务员,他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度也相对较高。20人中有14位中共党员,占70%,13位担任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3位担任省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随着社团和行业组织建设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愿意在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投身行业的发展,20位建设者分别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兼职,并积极参与其活动。

二、优秀建设者所在企业概况

我市优秀建设者所在40家企业涉及第一产企业2家,第二产企业28家,第三产企业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包括医药制造、房地产综合开发、批发零售等行业。这些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规模较大,税收贡献率高。进入第二届优秀建设者评比范围的企业出现了民营医院、民营书店和涉农产业,享受减免税政策,然而企业的经济总量与上届相比,各项经济指标仍有较高增长。20家企业注册资金总额7.1亿元,占全市民营企业注册资金总和的2.7%,比第一届高0.32亿元;资产总额69.91亿元,比第一届高36.93亿元。2005、**年上缴税收总和为10.1亿元、10.9亿元,与上届评选出的20家2004年纳税总额相比增长了158.9%和179.4%,分别占当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总额的45.9%和39.5%。企业员工人数为9496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2148人,职工总数占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全部从业人数的2.3%。

2、注重科技投入,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第一届企业相比,今年受表彰企业的显著特征是在科技投入和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方面都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这些企业注重科技人员引进及研发费用投入,与多家科研院所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所有具备条件企业都组建了党团工会组织,积极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定时不定时地组织员工参与在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家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无不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激发创新。有6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内刊,4家企业创办了自己的网站。

3、积极承担社会负责,投身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最近市工商联对全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调查统计表明,民营企业家正努力成为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主要奉献者、和谐劳动关系的自觉构建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据对全市493家企业的调查统计,自1994年以来,他们实施捐赠类光彩项目981个,捐赠金额6538万元,捐赠物资1008万元,受惠人数达63万人。40位优秀建设者所在企业积极投身扶贫救灾、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中,仅近两年对光彩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总计就超过2000万元。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争当优秀建设者的舆论氛围。从两届评选的结果来看,40家企业虽然只占全市1.6万家民营企业不到0.2%,但其注册资金总额达14.42亿元,**年纳税总额达16.69亿元,职工总数20292人,分别占**年全市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的5.5%,纳税总额的60.4%,职工总数的4.98%。优秀建设者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很大份额。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各级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比表彰活动的广泛开展,在社会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然而我市对于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宣传工作尚不充分,优秀建设者称号还没有象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荣誉得到更多的关注,营造非公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者争当优秀建设者的浓厚氛围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应通过我市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深入机关、县区、企业举办专题报告会大力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引导更多的非公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者努力成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坚定实践者,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成为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自觉构建者,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的真诚促进者。

2、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我市评选出的两届40位优秀建设者所在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我市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一些直接生产消费品和轻工业领域及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加工领域,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但第三产业的企业只有部分贡献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较快,在受表彰的9家第三产业企业中有6家从事房地产。近几年,随着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的逐渐落实,物流、IT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但从现有情况来看,我市的第三产业相对集中在层次较低的行业,在产业布局上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整体结构不优化、外向化程度低、劳动密集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建议在推动我市有关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十七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市发展现状,出台新举措,推动我市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推动我市民营企业做优做强,重点支持民营科技型、规模型和外向型企业。根据对企业的跟踪调研,从纵向上看,40位优秀建设者所在企业大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去房地产企业,交纳税收和安排职工人数都在连年增长。从横向看,我市一批支柱产业的企业在全市发展占有绝对优势,各项经济指标占据了民营经济的大部分份额。然而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我市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应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扶持一批规模型,外向型的强势民营企业,使其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的支撑力量。大力开发具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在政策、税收、资金、技术上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使其成为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民营科技龙头企业,发挥其在我市民营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4、培育一支高素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民营企业家培训机制,采取激励、保护和教育相结合的措施,切实提高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企业家培训机制,抓好企业家后备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负责人的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36号),积极发挥工商联(总商会)、各类行业组织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家创建学习交流平台。营造一个有利于民营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和制度创新的激励机制,努力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要继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广大民营企业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两次评选可以看出,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到全市所有企业,有些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多年来几乎没开展过社会捐赠活动。为此,应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中来。表彰激励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