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基础问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03 03:13:00

导语:执政基础问题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执政基础问题研究报告

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的群众工作中,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立足点。我部就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问题这一课题作了专题调研。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经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无不动员起千千万万人民大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不息的历程,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同时不断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正是由于80多年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只有人民才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当前,我们党正处在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建设都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从深层次来看,这些课题都和党群关系、党的群众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于我们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需要。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依*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执政的社会基础就是人民群众。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忽视群众工作的倾向,增加脱离群众的危险。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才能聚民心,凝民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使党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不可战胜的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第二,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有效地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和不断化解各种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由于市场的自然调节,必然会带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错综复杂,不同地区、行业和社会阶层差距拉大,形成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工农、商学等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为核心内容的矛盾纷繁复杂,交织多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凝聚力。还出现了个体劳动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由执业者等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利益特点的多层次的新兴阶层。这些新兴阶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其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这些新兴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实现宏伟目标所依*的巨大力量。在我们党的群众工作中,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协调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矛盾,通过深化改革和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来化解矛盾。还必须把团结新兴阶层、拓展群众基础进一步凸现出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与各阶层人民群众的联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包括新兴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使党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

第三,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二、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宣传和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深化,我们党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党的群众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的基层组织的群众工作职能发挥不充分

首先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比较健全、职能发挥比较完善,而非公有制经济、中介组织、各种临时性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或职能发挥不够理想。调查表明,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建立党组织的单位不足1%。同时,在公有制经济单位、党政机关等内部,也存在党的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的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和效用差异。特别是一些面临重组、破产的国有企业,其基层组织建设非常值得忧虑。个别上述单位的党员常年不过组织生活、不交党费、游离于组织之外,给社会问题出现,不健康思想泛滥,抵触情绪蔓延,留下了深深的隐患,如呼铁局的许多退休职工,成百上千地将组织关系转到街道社区,其中的大部分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地方后就万事大吉了,不过组织生活,不愿意交纳党费,有的交了,也不按自己的实际工资标准交纳,而是远远低于应交额,让这些党员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已是不可能。

其次是党的基层组织职能发挥不够平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成、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党的基层组织职能发挥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利益驱动、传统观念等影响,往往是权力向上集中,责任和义务不断下放。各类基层组织都处于无权、无钱、疲于应付的局面,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二是基层组织横向发展不平衡。基层组织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同时,由于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基层组织发展从横向比较看,差异很大,显现出不平衡发展的局面。

2、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由党员来完成,部分党员由于企业破产或重组后,经济生活急转直下或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参加党组织的活动,甚至不交党费或少交党费,动摇了对党的认识,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不仅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反而会误导群众对党的认识,不能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还落后于一些普通群众

3、党的群众工作方面

一是许多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还待加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中的深层次体制矛盾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城乡体制经济结构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流动人员、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数量增加、贫富差距有所加大等等几个方面。个别地区、部门、基层组织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这些矛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是:村干部以权谋私、二轮土地承包开展不好或根本没有开展。集体经济、农民医疗、养老等方面没有保障。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缺乏保障、农村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乱占耕地、乱批宅基地、乱收费等等。城市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是:社区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难度大、社区基层组织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等等。

二是群众工作的思路方法还待改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生活网络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党的群众工作适应新形势需要显得有些滞后,主要表现在:群众工作新的思路、方法、手段不足、工作方法简单、说服力不强、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群众工作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滞后等等,有的基层组织为做好群众工作也做了大量工作,基层组织在做群众的工作时没有法律依据,也只能是说服教育,没有其它的办法,工作没有足够的力度,有时好事也难办好。

三是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个别领导服务意识差,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够理想。首先,有些部门、个别领导不能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将群众看作是管理对象,高高在上,滥用职权,不顾及群众利益,甚至危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在作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的时候、倾听群众呼声、采纳群众意见、建议、维护群众利益还很不够,长官意志、草率决策、形式主义现象时有发生,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不够理想等等。

4、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方面,工作难度较大

在新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难度大,这类组织中党的建设十分滞后,这对加强党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并不十分有利。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困难重重,还需要业主的支持才能建立,因此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举步为艰,许多新兴组织中没有建立党组织,更谈不上这些新兴组织中的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了,经调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不足1%,如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分析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首先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建设比较健全,职能发挥比较充分,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各种临时性组织中,党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即使已建立党组织的,其职能发挥不够理想。在党组织比较健全的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政机关等内部,也存在党的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的行业差异、地区差异和效用差异。特别是一些面临破产、重组的国有企业,其党组织的建设非常值得忧虑。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健全的,职能发挥比较充分的,群众工作做得比较踏实,能够有效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党的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或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地区部门或单位,群众工作也滞后,如街道社区工作量大,管理的党员人数多、党员从业复杂的,但由于人员少,基础设施差,没有党员活动场所,很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群众群众工作无法开展。

原因之二:有些党员和群众,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其自身经济利益受市场调节变化比较大,特别是由于下岗或失业、待业等影响,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对党的经济改革认识会产生偏差,很难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群众素质的提高,加之党员与群众学习的渠道基本一样,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党员与群众的素质差别不大,或有的群众素质和认识程度还超过一些党员的素质和认识程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显现不出来了。

原因之三:有些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要么一般号召,没有切实的行动;要么浮在上面,不深入基层;要么追求所谓“政绩”,搞“形象工程”。总之,为人民的利益,为当地实实在在的发展,动真情不够,来真格不多,下真功夫少。更有甚者,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贪污腐化,作风粗暴,败坏了党风,伤害了群众。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些初浅想法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做好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工作

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理论上坚定才能政治上坚定,我们在培养教育干部工作中,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再教育。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党性问题,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群众观点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必须重视加强教育工作。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再教育,这是树立群众观点的基本途径。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打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基,深刻领会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明确群众观点的内容和意义,系统、全面、牢固地树立起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把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体现到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领导干部应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创造,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使他们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群众。要通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加强党性修养,使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观点的基本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落脚点是实现根本出发点的本质要求,落脚点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都是为了保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落到实处。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只有心连心,才能同呼吸;只有同呼吸,才能共命运。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这颗心,就不可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只有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才会不遗余力地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会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命根子。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一要发展经济即建设物质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更好地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在发展民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狠抓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等方面,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要发展民主政治即建设政治文明。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需求和当家作主的愿望。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把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吸取群众力量作为重要的政治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石。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反映和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在实施这些路线、方针、政策中实现人民的利益,我们党的事业也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在于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三要发展先进文化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快城市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目标,促使城乡面貌发生变化,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做好党的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发展要*人民群众,也是为了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需求、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要从群众意见大、工作困难多、群众生产生活最需要、社会矛盾集中的地方做起,让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各单位的工作,尽力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让人民群众评判,就是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凡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过关。通过评判,让广大干部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工作不能再马马虎虎,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要认真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办事,请人民群众评判,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作风

良好的作风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落实,人民的利益得到实现的关键。树立坚定的公仆思想。爱人民、尽职责、讲奉献,这是领导干部应该时刻牢记的准则。领导就是服务,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说得很明确:“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领导不仅要服务,而且要服好务,心要真、意要实、情要切,用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保证为人民用好权、谋好利。把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对群众的利益关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焦不焦心,对群众的困难上不上心,对群众的冷暖操不操心,作为衡量干部思想作风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必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一些新的经济形态、组织方式也不断出现。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我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在重点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的同时,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以我市为例,全市共有各类中介组织247家,从业人员6600余人;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0859个,从业人员97000余人。一方面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发展迅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有较高的素质、领导能力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现有中介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本身特点的决定,也暴露了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滞后性和一些弊端,这些都应采取切实措施、开展深入调查、研究,下大力气予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使这类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吸纳这类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建立党组织,业主符合入党条件、本人有积极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的,经过培养,成熟的要及时吸收进我们党内,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同时,要在这类组织中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打消一些人的顾虑、推动组织健康发展、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还必须巩固党的现有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组织保证,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执政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

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组织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归根结底还要*基层组织自身,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所在。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制度,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要选派那些年轻有为、思想过硬、作风踏实、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支部书记,上级部门要支持信任、关心基层组织班子成员的工作和成长。其次,要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基层组织面临的是千千万万的群众,思想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有可能被其它别有用心的人占领。而基层组织中的党员是占领这一阵地的排头兵,要认真组织党员加强各种学习和教育,要求党员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引导党员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对于那些不履行党员职责、不参加组织生活、甚至在群众中散布流言蜚语、加入其它宗教的党员,要坚决清退出党。第三,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细致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那些思想道德觉悟高、遵纪守法、年轻有为的人员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代表性、提高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七)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要求党员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要给党员应有的权力和责任。要经常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辩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八)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保障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党是善于将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上升为工作的基本制度,甚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出现并能解决,有些好的经验、做法不断被推广,在党的群众工作方面,我们一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制度,如纪律制度、举报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公示制度。但另一方面,由于这项工作纷繁复杂、处理难度大、涉及人员多。统一的权威性、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尚未形成。建议上级党委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群众工作条例》,用统一的、明确的、严格的党内法来约束广大干部的行为。明确群众工作的范围、职责、主管部门、工作方法,程序、奖惩等内容。做到群众工作有法可依。同时,注重群众工作的检查落实、贯彻实施,用严格、明确、科学的考核标准来要求干部,真正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各级党委、政府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