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现状对策研究报告

时间:2022-09-29 04:55:00

导语:人才队伍现状对策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队伍现状对策研究报告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市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做好新时期**市的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人才现状出发,稳定现有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创新管理体制,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工作力度,全市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机制逐步建立,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开始步入正轨。

(一)人才总量明显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截止**年底,**市人才总量为79569人,其中党政人才7538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2607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私营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23259人;农村实用人才2270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29人,占0.16%;大学学历7426人,占9.4%;大专学历的15314人,占19.37%;人才总量比**年增长37%,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年增长78.6%,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比**年增长129.6%。

1、党政人才队伍学历层次提高较快。截止**年底,**市党政人才753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91人,占1.2%(比**年增加1.13%);大学学历2132人,占28.28%(比**年增加9.1%),大专学历3316人,占43.99%(比**年增加3.78%);中专学历1128人,占14.96%(比**年减少5.94%);高中及以下871人,占11.55%(比**年减少8.12%)。总的说,**市党政人才队伍基本满足了**市党政机关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市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中私营企业主居多。截止**年底,**市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23259人,其中,私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1766人,占93.58%。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244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的1人),占10.5%;大专学历的6276人,占26.98%;中专学历的12344人,占53.07%;高中及以下的2197人,占9.45%。

3、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初具规模。截止**年底,**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6072人,其中高级职称1039人(正高级1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9%;中级职称9285人,占35.61%;初级职称13077人,占50.13%;未评职称的人员2671人,占10.24%。全市现有各类专家46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0人,省级优秀人才26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11088人,占总数的42.53%;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3128人,占总数的12%。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7人,占0.14%(比**年增加0.12%);大学学历4672人,占17.91%(比**年增加4.23%);大专学历10748人,占41.22%(比**年增加5.52%);中专学历7086人,占27.18%(比**年减少4.69%);高中及以下的3529人,占13.54%(比**年减少3.4%)。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按人数的多少依次分布为: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农林牧水渔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交通、建筑、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在全市的人才队伍中,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32.98%,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4、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日益明显。在这次组织的调研中我们对全市农村乡土人才进行了调查摸底,据统计,我市农村共有各类实用人才22700人,主要分布在种植、养殖、运输、建筑、商贸流通、小型加工、饮食、医疗卫生等行业。通过此次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状况,为今后我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利用,整合乡土人才队伍整体效能奠定了基础。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1、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人员公开考录制度。1996年,我市首次对市直机关新进人员进行公开考录之后,组织人事部门把公开考录工作从党群机关延伸到事业单位,坚持新进人员“凡进必考”,并多次组织考录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又面向社会,破除身份界限,为市建设局、市公安局等单位公开考试录用了各自急需的人才。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至**年共公开考试招聘教师1081人,招聘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较好的反响。

2、建立完善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从2000年起,**市委先后两次打破干部身份、地域、隶属关系界限,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工作,有900多名干部报名应试,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程序,公开选拔了16名德才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县级领导岗位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干部委任单一形式。**年—**年,四区三县在各自行政区域内通过公开选拔任用了154名科级干部。

3、全面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年以来,**市以点带面,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定下发了《**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并把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列入各地区各单位工作责任目标中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年各地区和各单位普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参加竞争上岗的人数总计3305人。通过竞争上岗,一批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一些年龄偏大、学历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成绩平庸的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这一正常渠道“下”得去,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展开。在全市推行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并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职员、专业技术人员与公务员对应的行政级别,积极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分级聘用、合同管理、严格考核、流动更新”的用人制度。为提高事业单位职工整体素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根据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要求,下发了《**市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进行了明确规定。**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市教育系统校长年薪制试行办法》,规定在市属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校长实行年薪制,并结合我市教育改革的发展实际,制定了《**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办法》,对市属学校在招聘教师、建立教师人才库、聘用教师、未聘人员安置及监督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畅通了人员进口和出口,推动了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人才开发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1、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得力措施。为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000年以来,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称评定试行办法》、《**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意见(试行)》,为**市人才开发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2、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党政人才培训。我市党政人才按照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建立干部培训目标责任制,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培训情况报备、计划调训等制度,不断扩大党政人才的培训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分别举办了非公企业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同时积极选派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赴省外高等院校和境外学习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为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按照《**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要求,从2000年开始,我市先后选拔300多名年龄在40岁以下有发展前途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辽宁、上海浦东等省市带教培训,有效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各区县以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由科技、农牧、农林等部门负责,各乡镇组织人员利用科普冬训和区县、乡镇党校培训的有利时机,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和乡土人才的培训工作。全市举办的培训班都在400期以上,培训人数在10万人(次)以上,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面在95%以上。

人才培训渠道进一步拓宽。结合**实际,积极与发达地区联系,争取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进一步扩大赴外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年,在第一轮合作的基础上,我市又与上海浦东新区签订了第二轮(**年——2005年)干部培训帮扶协议。2004年又与广西南宁市、桂林市,山东济南市、青岛市签订了干部挂职、培训工作协议。

3、成立人才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市于**年11月成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人事、科技、教育、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实行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决策,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落实、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市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总体上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尚未牢固树立,对人才重视不够,人才作用发挥不足。一是各地区、各单位对人才重视、关心、尊重不够,人才培养力度小、投入少,人才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现有的各项人才政策措施未能给予很好落实;二是良好的人才环境尚未建立,吸引、稳定人才的能力弱。我市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艰苦,财政拮据,整体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许多工作很难开展,一些吸引、鼓励人才发展创业的规章制度、优惠政策难以兑现落实。人才创业环境差、待遇低,教育、科研条件简陋,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形成吸引、稳定人才的优良环境。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出多进少,强出弱进”的流动态势依然较为突出地存在,一些高层次人才依然留不住。外流人才层次高、人数多。三是人才市场不健全,市场化配置不到位。

(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失衡,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匮乏。一是人才专业结构与地方支柱产业、优势不配套,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人才队伍弱小。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教育系统,而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管理、社会事业、信息、设计、科技、环保、园林、外贸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二是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和总人口比重过小,远不能满足**改革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全国而言,东部每百人拥有科技人员18人,西部仅有2人,而**市只有1.25人。三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市人才大多只是初中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才的85.74%,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行业,卫生、工程和农业技术人员仅占22%左右,科研人员更是廖寥无几,比例严重偏低。四是人才队伍的“进、出”口不畅,仍然是严重制约我市人才队伍合理化建设的“瓶颈”。五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才缺乏。在党政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中,45—50岁人员比重较大,约占1/4强,年龄断档现象十分严重。全市目前30岁以下公务员共有690名(含区县),仅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13.2%,其中市直机关只有362名,而市公安局就占300名,加之近几年公务员队伍中新录用人员少,在录用时由于受身份限制,许多年轻优秀人才不能到公务员岗位上,致使有些部门的工作不能适应加快发展的新形势。

(三)从行业区域分布来看,人才短缺与闲置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多地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生产领域,工农业生产一线人才相对匮乏。总的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相对集中,企事业人才缺口大,实用人才、高级技工紧缺;城市多、农村少,机关多、基层少的状况没有改观。从人才分布的隶属关系上来看,人才队伍市属单位最多,四区次之,县和乡镇最少。大量毕业生采用先就业维持生活,然后再调整专业的办法,造成人才知识的大量浪费。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情况普遍存在。由于现行人才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思路,辞退、辞职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机制还没有完全配套,想用的人才受到编制、单位条件、环境、工资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使用,占着岗位不能发挥作用的又难以清退,形成了积压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市人才工作水平

一是认真研究确定**市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青海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我们要认真分析**市人才队伍现状,结合实际,确定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一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科学人才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六个更加,一个努力”的发展目标和“六大战略”的实施,围绕稳定队伍、吸引人才、调整结构、创新机制、扩大总量、提升素质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础上,加强高级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开发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和吸引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

二是精心组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总结我市人才工作经验,分析我市人才工作形势,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抓好和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

三是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努力营造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良好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人才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防止人才流失放在同治理水土流失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要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市人才开发的措施

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事管理体制

(1)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以扩大民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为核心的选拔任用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立坚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用人员凡进必考和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经济审计制,研究和制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和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等制度措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以及东部有关省、市、友好城区的干部对流、挂职锻炼工作力度。

(2)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事业单位资源,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公务员对应的行政级别,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分级聘用、合同管理、严格考核、流动更新”的用人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用人制度,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畅通人员进口,调整改善人员年龄和文化结构,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

(3)推进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世贸组织规则,以建立健全适应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激励和监督机制为重点,把组织考核推荐同引入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把管资产与管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素质

建立“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单位主动、个人自觉”的富有活力的教育培训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政府投入的增加和导向性作用发挥,引导社会、单位、个人等主体共同参与人才的教育培训。树立大人才教育培训观,把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1)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培训。对党政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围绕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的总体目标,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同时突出抓好对干部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鼓励并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的自主培训,不断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每年干部培训人数要达到全市干部总数的20%,各级挂职锻炼干部每年达到100人左右。

(2)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3)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大力培养有专业知识、熟悉市场经济、懂管理、复合型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在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的同时,重点加强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和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要培养一批我市急需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事业、信息、设计、科技、环保、园林、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促进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训、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制定和完善技术等级制度,提高人才的相应待遇。

(5)改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和人才智力扶贫,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利用“三培双带”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开发力度。

(6)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提升教研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全市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开拓省外继续教育基地,确保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高质量;逐步优化整合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市内师资人员的施教水平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突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训,推动教育投资的多元化、社会化;提高各类培训基地的办学质量,建立和完善培训基地办学资质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严格对学历、学位和各种培训证书的管理,每年对新引进的各类人才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核验。

3、发展人才市场,推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规划全市人才市场总体布局,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和服务功能,加强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人才信息网络和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实现**市人才市场与国家、区域性及省内州地人才市场的联网,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投入,扩大和完善**市人才市场的规模和功能,加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市场建设。加强人才市场法规建设,健全人才市场监管机构,建立人才市场许可证和年审制度,发展人事制度和人事争议仲裁制,保障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氛围。加快人才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传统体制下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封闭状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形成人才集聚的制度环境,完善人才市场体制环境,消除制约人才合理流动和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才中介服务水平。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推动市场全面发展。

4、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

树立对人才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对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比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加强人才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在行政经费中按一定比例安排人才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继续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对重大人才培训和开发项目要给予重点保证,实行专款专用;对各级干部教育、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要在立项、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制定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经费支出,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的效益。

(三)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引才引智的新机制

针对我市吸引人才中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相对不足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市人才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具体实施意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制定《2005——2010年**市人才开发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意见和规定,不断增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针对性。

1、努力建设人才创业的新机制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区和城南工业园区为龙头,形成**市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技术创新的科研创业基地,使其成为集聚人才和人才创业的基地。创办**民营企业创业园,加强**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引进培养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对带有高新技术成果、项目的引进人才,政府根据项目情况提供相关服务,为来宁的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工作条件。鼓励和支持单位或个人创办多种经济成份的科技企业公司、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凡带高新技术项目来我市实施转化或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高级科技人员,其项目优先列入科技计划实施。

2、建立强化引才引智的新机制

健全完善人才吸纳机制,积极吸引人才到**施展才华。建立人才招聘机制,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定出人才引进的目标和考核、评审办法,经常性的人才招聘与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相结合,全方位引进人才。加快建立各级人事部门人才信息网络和吸纳外来人才的“绿色通道”,设立人才智力、引进服务办事机构,按照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吸纳能力,及时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准入条件。

3、建立人才流动的新机制

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形成以人的知识、创新成果为核心,实行不迁户口、不转关系、来去自由的智力流动形式。鼓励各行业在实行聘用制和改革分配制度的基础上,依照市场运行模式,实施人才的自主流动。

4、实施人才激励的新机制

制定《**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办法》、《**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对选拔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建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每年对各行各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奖励。建立体现不同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制度,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构建以企业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研究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公正,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积极推行优秀科技人才、企业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年薪制、动态股权制,以及技术与管理要素入股等多种激励机制。

5、建立健全发挥人才作用的社会保障机制

从有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出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社会保障与人才职业风险程度、对社会累计贡献大小及市场实现价值的高低相对应。做到有足够的科技资金支持,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保证每一位在**市工作和创业的人才能够自愿选择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获得舒心的生活、工作待遇。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加大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招录工作,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人才使用管理的责任机制。用人单位在人才政策措施的贯彻、人才待遇的落实、人才资源的管理方面实行领导责任制度,对人才政策贯彻不到位、人才待遇得不到落实以及人才管理使用方面存在问题的单位,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于单位紧缺人才流失的,各相关单位要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出说明,由于用人单位原因造成的,用人单位主要领导要负相关责任。

6、建立人才评价使用的新机制

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依照国家制定出台的有关规定,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人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党政人才评价坚持群众认可,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扩大民意在党政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坚持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坚持社会和业内认可。

根据**市的实际和人才队伍状况,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规范人才的社会性评价机制,制定相关制度和意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人才社会性评价工作。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评价机制,围绕任期目标责任制,突出对经营管理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改进和完善体制外人才的社会性评价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职称评定试行办法》和《**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意见(试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的职称评定工作。

(四)加强对我市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人才开发工作的领导,把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在领导和解决我市人才开发中的重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对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前瞻性研究,针对人才开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总量增长、层次提高、结构优化等指标和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负的主要责任进行量化,目标落实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全市的知识分子和人才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全市人才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