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9 04:31:00

导语: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大提出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会议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把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好、落实好,总结**市在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近期,我们通过走访基层、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全市所辖四区三县和市直机关单位就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党的**大以来,**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大精神,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使全市党政干部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党政干部队伍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得到优化

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党政机关工作人员7538人。其中厅级干部37人,县级干部577人,科级干部3370人,科办员3554人,分别占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0.5%,7.7%44.7%,47.2%。

一是干部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截止**年底,全市7538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研究生学历的91人,占1.2%(比**年增加1.04%);大学本科学历的2132人,占28.3%(比**年增加2.1%):大学专科学历的3316人,占44%(比**年增加1%);中专学历的1128人,占15%(比**年增加1.8%);高中及以下学历的871人,占11.6%(比**年减少5.8%)。

二是领导干部年龄梯次基本形成。全市共有县级干部577人,其中:35岁以下的“人,36至40岁的99人,41至45岁的132人,46至50岁的170人,51至55岁的85人,56岁以上的73人。**年区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2人,36至40岁的46人,41至45岁的50人,46至50岁的46人,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形状。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减少3.3岁。

三是人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在人员调整和配备班子中,注重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任用。**年先后有84名妇女干部和59名少数民族干部走上科以上领导岗位,比**年分别增加了43名和23名。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1、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人员公开考录制度。**年,我市首次对市直机关新进人员进行公开考录之后,组织人事部门把公开考录工作从党群机关延伸到事业单位,坚持新进人员“凡进必考”,并多次组织考录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又面向社会,破除身份界限,为市建设局、市公安局等单位公开考试录用了各自急需的人才。市教育局从**年开始至**年共公开考试招聘教师1081人,招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反响较好。

2、建立完善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从**年起,**市委先后两次打破于部身份、地域、隶属关系界限,开展了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工作,有900多名干部报名应试,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程序,公开选拔了16名德才表现优秀的年轻于部到县级领导岗位,改变了长期以来于部委任的单一形式。**年至**年,四区三县在各自行政区域内通过公开选拔,任用科级干部154名。

3、全面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年以来,**市以点带面,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定下发了《**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并把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列入各地区各单位工作责任目标中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至**年各地区和各部门普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参加竞争上岗的人数总计3305人(次)。通过竞争上岗,一批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一些年龄偏大、学历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成绩平庸的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这一正常渠道“下”得去,较好地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三)干部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

1、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干部进行在职教育。**年和**年分别制定《**市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若干意见(试行)》(宁政〔**〕263号)、《关于**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津贴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宁人发〔**〕210号)规定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学成才,凡自学取得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大学本、专科毕业证书者,所在单位给予60%、50%、40%的学费补助;另外,取得研究生学历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还可享受50元研究生津贴。大大激发了干部进行在职教育的积极性。**年至今,四区三县和市直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在职教育,有91人取得研究生学历,360余人取得本科学历。

2、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年以来,按照市委《关于认真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安排意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培训重点。紧紧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内容,本着理论培训与党性锻炼相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形势教育相结合,**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与外出学习考察的启示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狠抓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培训干部1184人(次),其中县级干部681人(次),选送101名各级干部参加了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及省上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二是加强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年完成了全市6000余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和WTO培训;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培训,不断增强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年全市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大精神研讨斑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班各3期,共培训干部500人。四是加大赴外地培训力度。**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以选送、选派、组班等形式共赴外地培训干部459人。截止目前,已经开辟了上海浦东、天津红桥、广西桂林、南宁、山东济南、青岛等6个干部外培基地,对我市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挂职力度,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转变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广大干部通过培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作能力。

3、扩大用人视野,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近年来,**市各级党委加强了对年青后备干部的培养、推荐、锻炼和使用力度。**年至**年全市先后有170名优秀青年后备干部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年全市又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讨论等程序,确定了县级后备干部549名。其中:妇女干部121名,占总数的22%;少数民族104名,占总数的19%;非中共党员22名,占总数的4%:大学以上文化程度299名,占总数的54.5%;35岁以下的61名,占总数的11.1%。确保了我市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为使后备干部得到锻炼,提高工作能力。从**年以来,进一步加大后备干部的交流与挂职锻炼力度。**至**年全市共有33名县级后备干部到外地挂职,62名县级后备干部交流到基层锻炼,81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互相交流挂职。

(四)干部队伍战斗力明显加强

1、全局观念明显增强。大多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能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重大问题、在大是大非上、在改革和发展中能够自觉与党中央及省、市委保持一致。特别是在民族经济发展、宗教工作、统战工作中,始终坚持社会稳定促发展,经济发展保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协调各种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为**乃至全省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经济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政班子都能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经济这一首要任务上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地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优势,围绕市委确定的把**市建设成山青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立足城乡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城区区域经济和农村特色产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目标,**年以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连续3年保持2位数的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2%,**年增长率达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6%。

3、群众观念明显增强。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十二个一”工程、重大决策通报、科技扶贫等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领导干部与基层的联系。市,区领导班子还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当作勤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增加与群众的感情。**年全市从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病难、入学难等10个方面,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并定期向群众公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进展情况。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入手,下大力气整顿机关作风,收到一定效果。

4、事业心明显增强。四区三县、市直机关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干部都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探求发展思路。工作中劲头足、状态好。从调查中了解到,区县党政领导干部经常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同时认真开展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四区三县和市直机关共有23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获得经济、金融、社会学等新型知识在职研究生学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尚存在不合理因素。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急需注入新鲜血液。30岁以下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2、9%;41至50岁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3.8%,51至60岁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7%。年轻干部少,有些单位出现30岁以下干部断档现象,主要是近10年以来,除了个别省、市优秀大学生分配到机关外,几乎没有新进人员。而三五年内将陆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数多,干部队伍组成趋向老化。第二,全面型干部较少。缺少真正懂经济、法律、金融、科技等专业人才;有些年富力强的干部又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组织领导经验。第三,科以下干部交流力度不大,渠道不畅。表现为专业性强的单位和岗位,如检、法、农、林等部门干部交流轮岗困难。

2、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个别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高,系统性不强,不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善于总结经验,导致工作能力与岗位职责的不适应。其次,少数干部学习动机不纯,只是为了装饰门面,有的甚至是为了混文凭、谋待遇,用实用主义对待学习,导致高学历、低水平现象存在。再者,一些同志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错失发展良机。一些单位和部门仍习惯于传统经济形式下的行政命令式管理,不善于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控,依法行政能力较弱;第四,部分领导干部驾驭工作的能力还需提高,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基层实践能力,造成工作被动、打不开局面。

3、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牢固。有些干部缺乏工作热情,对群众的冷暖不关心,不愿深入基层,不了解群众疾苦,不倾听群众意见;二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干部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工作作风飘浮,工作形式主义严重,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考核多、评比多,不考虑基层的实际问题,基层穷于应付。三是部分干部以权谋私,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薄,机关工作效率低。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机关转变职能上迈不开步子,视权力为利益之源,缺乏服务意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影响发展环境的改善。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对干部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核与评价脱节。不能正确反映干部的功过是非和德能勤绩,一般性考核和伸缩性评价起不到激励作用;考核与任用脱节。考核与干部任免升降没有建立关联效应,起不到约束功能;组织与群众的脱节。考核评价缺乏透明度,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没有得到制度化保障。二是领导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渠道还不够畅通。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多地从“能上”的层面进行优化选人的修修补补,而很少从“能下”的层面进行科学的制度创新;三是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推开。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把**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干部培养、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到制度建设和社会环境保证等各个环节,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一)不断扩大民主,提高干部选任质量。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扩大民主,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参与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干部选任质量的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以群众“同意不同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为标准,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在于部选任中逐步扩大群众参与程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形成“让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生动活泼的干部工作局面。要结合实际,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纲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公开,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届四中全会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采取得力措施保护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的积极性。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注重群众民主测评结果和反馈意见在干部选拔中的运用,让群众公认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制定科学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在考核干部政绩时,要注意将干部政绩的“显绩”与“潜绩”、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个人作用与集体作用结合起来进行细致考查,客观公正地评价好每一个干部,使那些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好干部及时得到选拔任用。使广大干部的工作做到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相统一,引导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长期带领干部群众实干、苦干和注重发展城乡经济上来。

(二)加大培训力度,继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培养是选拔的前提。按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强化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抓好“第一要务”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要深化“三个代表”学习。把“三个代表”学习常抓不懈,把广大党政干部的思想切实统一到“**大”和“**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切实解决好一些党政干部信念不牢、动力不足、活力不够、观念不新、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脱封闭狭隘思想的桎梏,为发展经济做出更大贡献。二是扩展干部学习培训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基地、党员电教站等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要放在提高综合素质和抓发展的能力上,实施干部队伍建设的“素质工程”。在抓好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着重市场经济相关知识、当代科技、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按照“实际、管用、分类施教”的原则,培养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发展实际、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研究和解决好改革发展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要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采取专题研讨、观摩考察、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增强学习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继续利用省外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送干部到省外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到贫困农村进行专题调研学习,帮助他们吃透乡情民情,养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务实作风,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制度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是根本保证。当前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干部选任、管理的四种机制。一是竞争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行差额考察、竞争上岗,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制和辞职制,解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在能进能出上,抓紧完善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制定不称职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形成正常的干部淘汰机制;二是考核机制。在干部考核中要遵循“党管干部、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重点抓好三项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即:抓好基础考核,检验干部是否实现了岗位目标责任的基本要求;抓好群众考核,检验干部工作是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抓好比较考核,通过类比排队,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激励机制。要切实做到考核与评价、考核与任用等的有效连接。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用人机制,在广大干部中营造出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健全优秀人才破格任用制度,打破用人上的唯学历、唯资历、抠台阶的陈旧论调,对一些品质好、能力强、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只要符合条件,都要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四是监督机制。要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招考录用制度、全面推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制度,增强干部选任中的透明度。领导干部要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实行研究干部票决制、提拔干部连带责任制和回避制。大力构建舆论监督、党内专门机构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全方位监督网络,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根本上减少用人失察和用人失误。

(四)加紧培养后备力量,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做好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达到促进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的目的。一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后备干部选拔质量。要按照《**市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实施意见》所确定的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原则、范围、资格、条件、数量结构及选拔程序等。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选拔任用中,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确定后备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把那些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后备于部队伍中来,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要按照流动管理、优胜劣汰,保持基数的要求,做好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工作。在选拔任用过程中,既考虑当前领导班子补充调整的需要,选拔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以提拔使用的合适人选,又着眼于长远需要,选拔出可以列为中长期培养使用的后备人选,尤其注意把那些目前还不太成熟,还不在重要或关键岗位,但确有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后备干部队伍之中;既注重选拔一些熟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现代科技管理等方面的领导人才,又重视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后备人选的选拔。确保全市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三要注重培养,强化锻炼,全面提高后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要为年轻后备干部提供大量的实践锻炼机会,从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力争开辟更多的锻炼途径,把岗位轮换、交流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方式,变成有效的机制,使年轻干部能够在多种岗位和不同部门得到锻炼,在坚持集中培养锻炼的基础上,按近期、中期和远期,实施分级培养、分级锻炼。坚持和完善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本着定向培养和业务对口的原则合理选择下派地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选派锻炼和岗位轮训,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和条件艰苦、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基层去锻炼提高。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三力”

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正人先正己”的要求,带头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做好“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努力形成三种优良作风:一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要特别注意加强广大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做到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要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群众承受能力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在尊重群众意愿和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大力兴办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实事、好事,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民主理事和公开、公平、公正办事的作风。要教育广大干部坚持按民主、公开、依法的原则开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变行政命令为服务指导,变强制推行为示范推动,使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我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