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上岗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9 04:29:00

导语:竞争上岗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竞争上岗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是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把实行竞争上岗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选贤任能新机制,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来抓,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件,总结**市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竞争上岗工作。**年8月至9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竞争上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市竞争上岗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自**年《**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组字<**>002号)实施以来,**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改革,积极试点,稳妥推进,使竞争上岗工作成为我市选拔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年以来,全市党政机关中共有2个县级领导职位,610个科级职位进行了竞争上岗,参加竞争人数达到3640余人(次),通过竞争使596名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由一开始的检、法系统逐步向党委、政府机关等全方位拓展;竞争的职位层次不断提高,从科级职位到县级职位,从领导职务到非领导职务延伸。目前,市直单位和四区三县各级机关普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干部队伍建设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影响是长远的。突出表现在:一是用人视野明显拓宽,创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不仅使一批优秀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也使组织人事部门发现和掌握了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充实了后备干部队伍,较好地克服了以往干部选任中知人渠道不宽,选人视野较窄,依靠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二是“三公”原则得到体现,促进了正确用人观的形成。竞争上岗以实现干部选拔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为目标,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部工作中透明度不高的问题。通过竞争上岗,把干部选拔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群众的监督,减少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了群众对选拔干部的认可程度。三是激励作用显现,强化了干部进取心和实干精神。竞争上岗打破了干部工作中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教育锻炼了干部群众,使干部既产生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又产生了危机感和压力感,增强了责任意识,产生了工作的动力,形成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的良好作风。

二、主要经验做法

在认真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规定要求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市直机关部门和四区三县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岗制宜,大胆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可行的经验和作法。

(一)精心组织,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严肃性。

竞争上岗工作政策性很强,为保证竞争上岗工作顺利开展。对每一次竞争上岗工作,市直机关部门和四区三县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和布置,全程指导工作,严格把好政策关。从**年以来,城西区先后5次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为此,城西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城西区公开选拔部分科级领导干部的通知》,明确了指导思想、方法程序和工作措施等,在竞争上岗的各环节,领导小组对照通知精神,进行督促检查,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使5次选拔工作都取得圆满成功。

(二)宣传动员,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广泛性。

为了使广大干部能够真正认识竞争上岗的意义,形成勇于竞争、敢于竞争的可喜局面。城北区在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前都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竞争上岗,使广大干部解除了思想中存在的“已有内定人选,怕考不好丢面子”等错误思想和顾虑,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城西区在副科级干部选拔中,还采取打破身份界限,面向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公开竞争,不论是机关干部、还是事业单位的干部、技术人员都可报名,在全区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先后共有312人参加了36个副科级岗位的竞争,竞争岗位和参加报考人数比例达到了1∶8.7。

(三)严格程序,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规范性。

在操作过程中,市直机关和四区三县按照《**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规定,确定操作程序和方法。一是公布竞争职位和任职资格条件;二是公开组织报名;三是对竞争者进行资格审查;四是在笔试基础上进行面试;五是对入围竞争人员进行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和民主测评;六是根据确定的拟任人选,组织人事部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七是党委(组)集体研究拟定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任命。为保证竞争上岗工作经常、有序的开展,各地和各部门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制度。城中区先后制定下发了《城中区开展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各单位空缺职位呈报制度和竞争上岗人员备案制度等。

(四)强化监督,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公正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各地在竞争上岗工作中普遍采取了“四公开、四监督”的办法,即:竞争职位公开、任职条件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落实纪检部门监督、组织人事部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在报名条件上,即坚持选拔干部的年轻化导向,又兼顾其他年龄段的实际;在笔试、面试阶段,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把“双试”导向定位在靠理论修养和基本功底的竞争,靠综合能力和内在素质的竞争,靠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的竞争。避免了死记硬背、靠临阵“磨枪”、靠纸上谈兵等高分低能现象,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

(五)注重实际,确保竞争上岗工作的针对性。

各地和各部门在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资格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有针对性确定相应的竞争资格条件,保证竞争质量。城东区在对团区委书记职位的竞争上,规定年龄必须在28岁以下;在小学副校长竞争中,把年龄放宽到40岁,比其它职位年龄上限增加了5岁,同时规定竞争人员还需具有小学高教职称;在检、法两院职位竞争中,要求必须具备审判员、检察员职务等。城北区在对中医院副院长职位竞争上,规定年龄可放宽到42岁以下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提高了竞争的针对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市直机关单位和四区三县反映,竞争上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开展面不大,限制因素比较多,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首先,有些单位和部门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比较陈旧,对竞争上岗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依然习惯于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喜欢“委任制”,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中,竞争上岗工作的推广面还不够广。其次,部分干部有“心理竞争障碍”,竞争的氛围不够浓厚。一些干部认为竞争上岗是让自己提前退居二线,竞争失利就意味着对自己工作的否定,因此,存在着抵触情绪。一些干部认为竞争上岗只不过是走过场,竞争获胜希望不大,存在怀疑态度。还有一些干部认为竞争就是伸手要官,抢别人的位置,影响人际关系,竞争成功了,工作压力大,失败了又丢面子,存在畏惧心理。再者个别落选人中不能正确对待竞争结果,表现出意志消沉。

2、竞争资格制约条件多。一是竞争上岗均在本单位内部或在本系统内部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受报考工作年限、年龄、职务、学历等条件限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身份限制,可供选择的竞聘人员的面比较狭小,参加人员有限,形不成竞争,这种现象在基层表现尤为突出。还有机关内专业性较强的如网络、信息、财会等专业技术型工作人员,因人少而无法开展竞争。二是《**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没有明确一人可否同时报考多个职位的竞争,如果可以,最多上限是多少,应当予以明确。

3、评价体系有待改进。一是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共性试题题库,各单位都是按照各自的实际来命题,命题时随意性比较大,标准也不尽一致,各单位考试不免带有随意性,全靠命题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所考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很难逃脱单一结构化的笔试、面试题型,无法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二是现行的先考试,再演讲答辩、民主测评评议的程序过死。实际操作中,对擅长考试,而工作能力一般的“考手”无法让开,而工作踏实肯干,默默奉献的同志又过不了考试关,拿不到竞争的“入场卷”容易造成一部分“平者”上的事实,往往在干部职工中造成“重学轻干”的错误概念。三是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比例有待调整,即要在注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突出工作实绩和综合能力。

4、任免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应明确规定竞争上岗中的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成绩及总成绩是否要进行公示、组织考核时取前几名,以防止因弹性过大,出现因人确定考察对象的现象发生。二是一些地方或部门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存在个别人跑关系、搞串通的现象,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竞争后“下”的管理配套措施不完善。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下”的管理制度,干部“下”的问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出现了“职务能下,职级难下”的问题,长期以往,势必导致科级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阻碍今后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

此外,还存在整个竞争上岗的过程相对较长,工作量大,费用高等问题,各区县由于财力紧张,给推行竞争上岗工作带来较大难度;由于一部分竞岗成功人员缺乏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相对简单,而组织又忽视了对这部分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和行之有效的跟踪管理办法,致使这部分同志不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四、今后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要结合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印发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件,大力宣传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步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消除各种顾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竞争上岗,形成人人参与竞争,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

2、加大竞争力度,形成“逢升必竞争”的机制。要进一步拓宽竞争的领域,扩大竞争的范围,逐步由部分部门的部分职位向所有具备条件的职位拓展,使竞争成为晋升职务的一种有效途径,最终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3、扩大民主和监督,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首先,要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做到职数、职位、条件、参竞人员、程序、方法、成绩、结果八公开。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增强竞争的透明度。其次,要接受上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监督,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接受同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再者,逐步建立监督员队伍,由目前对考试过程的监督向竞争上岗的其它环节延伸。

4、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评价机制。一是从现在着手,按照中央印发的《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的要求,建立起统一的笔试考卷题库,以满足基层单位笔试需要,同时减轻基层财力负担;二是在严格执行中央《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所确定的六项操作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工作职位的要求,可以把民主测评程序前移,放在第一道程序中,对测评通过的人才能进行笔试和面试,避免人为的不合理因素。三是调整《**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暂行办法》中规定的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分为德才表现和是否适合该竞争职位测评)比例,定为3∶3∶2∶2比较合理。四是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要注意重视群众意见。同时参考平时年度考核、评议等内容对入围竞争人员进行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考察,防止出现偏差。

5、制定配套措施,推进竞争上岗工作的开展。努力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及时总结、规范在推行竞争上岗过程中摸索出的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相互配套、约束有力、有利于选准人、用好人的制度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和相关配套措施。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竞争上岗程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要遵循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掌握好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既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防止拔苗助长的用人风险。要加强任职培训,重视对干部的后续管理,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实绩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制等,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二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罚和优胜劣汰机制。改革现有奖励分配制度,采取因岗定职,因岗定级,设立岗位职务津贴、目标奖等,并彻底拉开实职与非领导职务的奖励档次,提高实职的吸引力,同时加大对实职干部的考核力度,让“上”的干部有危机感,“下”的干部有“上”的动力和机会。